当前位置:首页 > 邱老文稿 > 随笔小集 > 回忆录小集 > 详细内容
第三章 汝师学习(一)
发布时间:2023/6/23  阅读次数:273  字体大小: 【】 【】【


第三章 汝师学习(一)

21 母亲相送拭热泪 结伴同行进汝师

按照汝师录取通知书的要求,101820日是入学报到时间,17日上午我就做好了一切准备。

这些日子,母亲忙得不可开交,为我准备了过冬的棉衣,套了新被,还凑了40元钱。从表情上可以看出,母亲虽然将要挑起更重的担子,可她却格外高兴,她不为家务多、农活重而发愁,只为儿子的进步而愉快。

这一段儿,村里有不少人经常到家里坐坐,一是表示我走后一定要在各方面进行帮忙,二是对我进行一番赞扬。母亲听到这些越发兴奋,她感到是我为她、为这个家争了气、争了光。

为了结伴同行,我与赊湾街的周德瑞已经约好,17日下午我到他家聚齐,还有穆庄的余朝营。

那天,秋风凉爽,促人快活,母亲很快做好了午饭——饺子——特意为我送行的。

看样子,母亲有很多话要说,但吃罢饭很长时间了,她还没有说一句。

我知道母亲的心情,便说:“妈,我现在走吧?”

“好,我送你走。”

我赶忙收拾好所带东西,挑起来试了试,足有40斤重。

我到外祖父、母跟前交代了一番,又辞别了妹妹——弟弟上学不在家,挑起东西,就与母亲一起出了村子。

母亲掏出了手绢,她在拭泪。

母亲这时候的感情是复杂的,只有我最能理解。

我赶忙劝她;“妈,您别难过,也不要为我操心,我都20多岁了,一切事我都知道咋办,况且时间又不长,春节就能回来了。您在家里一定要多多保重,不要过分出力,保护好身体要紧,我们会慢慢好起来的。”

母亲擦了擦泪说:“我今天是为你能到远处去学习而高兴地流泪呀,可心里还有点难过,我也说不清楚,我有很多话要对你说,走吧,走着说着。”

母亲跟我并排走着,从过去的苦难讲到今天的好转,从父亲的情况讲到我们兄弟二人的学习情况,又详细交代我入校后怎样待人处事,怎样努力学习,甚至连生活小事都交代到了。

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嘛!母亲啥时间都嫌儿子小,总是放心不下。

最后,母亲又提到婚姻问题,问我有何打算。我回答:“只要她不过分要求,我不会改变主意。这事等一等再说,看看她的表现吧。”

母亲严肃地说:“你要有主心骨,不能一考上学就改变主意。”

我马上表示:“请妈放心,我会处理好此事的。我不在家,逢年过节时你可以去叫叫她,农活太忙时也可以叫他帮帮忙,我也会不断给她去信,以了解她的思想情况。”

边走边说,已经走了二里路,母亲还在送。我一看快到刘岗了,就让母亲不要再送了。母亲又掏出了手绢……

离赊湾还有8里路,我加快了脚步。

一路上,母亲的话语总是在耳边回响,母亲对我寄予了多大的希望啊!我怎能辜负她的一片心呢?20多年来,我的一切都是母亲用心血换来的,特别是母亲那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永远是我的榜样。

在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减我对母亲那深深的爱。

当我生病的时候,母亲一直关心着我;

当我学习上有困难时,母亲总是鼓励我好好学习;

当我需要母亲的时候,母亲总会出现在我的身边。

母亲,是您让我拥有了更广阔的天空,是您让我看得更高、更远。多少个不眠之夜,你守候我甜入梦乡;

多少回临出家门,你为我整理行装;

走出了家门,你又为我挂肚牵肠。

您的关爱,穿过时空的距离,一直装在我的心底;

您的视线,跨越时空的阻碍,一直系着我的身影。

母亲是一棵大树,为我撑起一片天地,雨天为我遮风挡雨,晴天让我纳凉消暑,累时给我依靠,无助时给我强有力的支持。

母亲像丰饶的土地,我像土地的一棵小草,母亲的给予是无尽,而我的报答却微薄。

母亲,是您,没日没夜的辛劳着,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是您,坚定不移地信任我,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是您,苦口婆心地劝导我,使我做事不再放弃;

您用淳朴的言语,告诉我关于生活、幸福的真谛;

你用真挚细心的关怀,让我感受到人情、人性的美丽。

多少责任,压在母亲的肩膀上;

多少操劳,体现在母亲的双手上;

多少疲惫,刻画在母亲的眉间。

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我的成长,增加了妈妈的白发;

我行千里时,带走的是妈妈的牵挂。

考上了学,并不是大路平坦了,人生之路还很长,还会有艰难,更会有险阻,不努力奋斗,是不会搞出什么成绩的。

我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在新的环境里,抓住大好时光,以优异的成绩向母亲回报。

日落时分,到了周德瑞家。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起来了。周德瑞的哥哥用手扶拖拉机一直把我们送到了泌阳县汽车站,很顺利,我们很快搭上了车。

3个小时以后,我们到了驻马店汽车站。不巧,票很紧张,当天的票已经卖完,只有买第二天早晨的了。

我们几个一商量,夜里就在车站候车室里过。

9点以后,东风旅社的一位老同志来到候车室,硬是把我们几个叫走了,说是旅社里干净、利亮,有浴池等。我们几个只得跟过去,想着睡一夜舒服的觉有什么不好呢?

第二天早上5点我们就起床了,坐上了6点的班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汝南汽车站。

汽车站门口早有汝南师范学校的专车在那里等候,是专门迎接前来汝师报到的新生的。我们非常高兴,赶忙把行李搬上了车。一个小时后,各路来汝师的新生聚集了一车,司机便开动了汽车驶向汝师。

一进汝师大院,不觉耳目一新。离大门口约20米远,有一个大花园,里面是青枝绿叶,也不知有多少种花卉,散发出扑鼻的芳香。

再往里,是一座四层办公楼,正对着门口;左边是教学楼,样式美观,新颖别致;右边是实验楼,后面是大餐厅,还有一座水塔……

看到这些,再比比刘岗的校舍,简直叫人赞叹不已!这是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啊!她校舍之美,校园之大,是我没有料到的。整个学校分两个大院,南院是教学区,北院有一栋家属楼,楼前是体育场。一排排白杨树,一条条明沟暗道,布局合理,安排得当,令人心旷神怡,顿觉心情舒畅。

首先接见我们的是音乐班班主任杨明礼老师,他也20多岁,是一位留校生。杨老师热情地问长问短,还帮我们拿行李,很快就安排好了住处和床位。杨老师又详细给我们介绍了学校的一些情况,带领我们办了入学手续,熟悉了环境,同学之间又作了互相介绍。

两天时间,整个音乐班的40名同学就全部到齐了。

啊!20多岁了,又开始了学生生活!

  

22 当干部师生信任 不负望努力工作

对于成人来说,能够在校学习是最宝贵的事情。20多岁的人了,又重新走进学校学习知识,特别又是中等师范专业学校,又有这么好的条件,真是可遇不可求。

我暗暗下定决心,在各方面好好干,决不能落后。

入学10天之后,班主任杨老师和熊老师分别找了几个同学谈话,要我们考虑班级工作问题,目的是想让我们担任班干部。

这几位同学大都是农村出身,忠厚老实,学习态度端正,是老师依靠其开展班级工作的好助手。

开始是摸底、了解阶段,只是让我们临时负责。

半个月之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选举,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就产生了。

团支部:由我担任支部书记,陈淑娟任组织委员,陈丽雅任宣传委员。

班委会:班长谭胜功,学习委员李卫东,生活委员李宏程,劳动卫生委员徐群良,体育委员王世平。我和谭胜功就成了班级的主要干部。

没有干部时,一切靠老师;有了班干部,老师就放手了,班级一切事物诸如组织早操、上课点名、纪律卫生、日常生活等,全由班干部进行管理。

团支部书记虽不抓班级事务管理,但班级各类活动和40人的思想工作也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我的肩上。

我深知,师范生大都是成人,不比上小学、中学时思想简单,弄不好就会落意见。我特别注意与同学之间以诚相待,沟通思想,他们都愿意与我谈思想,交流感情。一个阶段以后,班级情况熟悉了,工作挺顺利,老师也都很满意。

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了我们的专业学习。第一学期,同学们热情很高,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是在教室、练琴室学习,没有外出闲逛大街的。特别是一些从未弹过琴的同学,更是刻苦练琴,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起来;有些同学声乐底子差,更是起早贪黑地练声,整个班级学习风气很浓,大家进步都很快,学校还不断表扬我们。

为了做好团支部工作,我在以下两个方面作出了努力:

一是处处带头,以身作则。我深知,一个团支部如果不注意生活细节,不注意周围影响,就很难带好团员青年。我注意在零星时间里做思想政治工作,或者看书学习,决不三五成群溜马路、逛商店。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可一些同学置学校纪律于不顾,不专心学习,而是利用不少时间谈情说爱。我在支部会上表明态度:在汝师学习期间决不谈恋爱,并且努力劝阻那些已经陷入情网中的团员青年尽快跳出来,把精力用到学习上来。不少同学深受感动,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马上断绝了恋爱关系。

就我在汝师学习期间的表现来说,也不是没有同学投来爱的目光,有的知道我的脾气,不敢轻易吐露;有的虽已吐露,但又被我婉言谢绝。我始终牢记自己的准则,决不做不该做的事,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工作之中。

二是努力做好支部工作。团支部书记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团结支部成员和广大团员青年努力搞好支部工作。在校团委举行的各项活动、各种竞赛中,我们从来都不落后。

我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武装骨干——支部内必须有一批青年团员在各项活动中打先锋。

全面动员——鼓励全体团员青年努力配合搞好支部工作。

个别谈心——利用课间、饭后、晚睡等时间找团员青年谈心,征求意见,以利改进工作。

帮助后进——有个别青年思想跟不上队,有的入团动机不纯,有的甚至干出校纪不能允许的事情来。对此,主要采取“一帮一”的方法,促使他们进步。

  

23 勤学习积累知识 苦攻读提高素养

稳定之后,我们就按部就班地上课了。

担任我们音乐专业课的老师有熊茂勋、杨明礼、苏中英、张琴轩、付作卿,还有政治、语文、教育学、心理学、体育等学科的老师,他们都是专科以上毕业,其中也有本校毕业的留校生,在专业上有一定功底。

专业课方面,声乐、器乐、合唱指挥由熊老师担任,简谱、五线谱、视唱、作曲法由苏老师担任;杨老师、苏老师、张老师、熊老师分组上声乐课,付老师负责小组练琴。课时安排方面,每天上午4节、下午2节,共6节正课,早晨练声,夜晚练琴,学习生活还是比较紧张的。

我刻苦学习各门功课。我的学习方法是:凡是课堂学习,都集中全力,力求听好、听懂、弄通,有不懂的内容及时请教老师,尽量在课内完成学习任务。课后,拿出一定的时间重温一下,加强记忆,这样,所学知识就基本不忘了。

我很重视记学习笔记,无论是哪一学科,我都认真记,尤其是知识性比较强的学科,老师的讲解我几乎全部记下来,以便课后消化吸收。

当然,由于记录量较大,我的记录文字与众不同,只有我才能认识。

有一次,语文课记录被同学发现了,他们很好奇,争相传阅,后来竟传到语文课老师那里,老师找到我询问情况,我就把我的学习习惯告诉了老师。老师听了哈哈大笑,“哎呀!怪不得你的学习成绩突出,原来是善于记笔记呀!”

老师还把我的方法介绍给同学,尤其是汉语拼音的学习,老师专门表扬了我。

我还反对期中和期末拿出大块时间进行集中复习,我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利用好那些时间,可以读很多书。期末考试前,同学们大都集中精力进行复习,我就抓住这个时间读书。

在班上,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学校书法比赛,我的隶书还获得了一等奖。在专业学习上,由于基础较好,乐理、键盘、指挥、器乐等科,我都走在了前头。排练戏曲节目,我还拉曲剧大弦。

越知道时光宝贵,时光就过得越快,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就过去了。

通过努力,期末考试我取得了还算令人满意的成绩:政治92分,语文95分,乐理97分,视唱91分,声乐88分,键盘93分,心理学89分,还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

我们五十年代的人热爱科学,热爱知识,勤学习,爱钻研,身处的时代又是积极进取的时代,努力读书的时代。

我这样认为:一个中等师范专业学校,图书馆中读书的人数多少,是这个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水平的标志。

一开始,图书馆里的人很多,后来就越来越少。人少了,很安静,是读书的大好时机。我读书特别投入,聚精会神。课外时间,我都用在阅读上:同学之间相互借阅、到学校图书馆阅读。每天的课外活动,我都充分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基本上是在图书馆度过的。班上的一些同学如陈丽雅、孔爱丽、韩玲、张道勤、贾国斌等也是读书爱好者,他们很少贪玩,图书馆里经常有他们的身影。读书时大家都爱作笔记,每人都准备了一个大本子,作为读书笔记专用。

在汝师的两年时间里,我作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大大提高了阅读能力、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凡支部、班级的通讯报道、表扬稿、节目演出朗诵词等,都由我执笔写作,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第二学期,我还和谭胜功、贾国宾、张道勤、陈丽雅、陈淑娟几位同学一起报名参加了山西刊授大学。

  

24 惊闻外祖父去世 可怜好弟弟苦读

197912月下旬,天气骤变,鹅毛大雪铺天盖地。

1231日午饭后,学校传达室突然通知我到门房去接长途电话。

我心里一惊!什么事情?会有我的长途电话?那时候的通讯联络工具只有写信、长途电话和电报,没有紧急事情是不会用长途电话和电报的。

我连忙跑到门房,拿起了话筒,原来是家乡的邻居侯太长打来的。双方确定身份之后,太长哥的话语清楚明白:“老弟,八爷(指外祖父)昨天不在了,你要尽快赶回来!话不多说了。”

我放下话筒,原地站立了一会儿,才缓过神儿来。是真的吗?外祖父的身体还挺好的呀!我来校还不到3个月,这么会这样!

我赶忙找班主任请了假,又找班干部交代了一番,就一路小跑到了车站。还算顺利,正好有一班车要出发,我赶紧买了票坐上了车。

到了驻马店,又换乘到泌阳的班车。由于雪大路滑,汽车行进的速度较慢,3个半小时才到泌阳车站。下车一看,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我步行到西关,找到一家简易旅社住了下来。

夜晚,我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想起前些年,外祖父还为了我们能住上好房子而拼命劳作,积了大量的柴草,说是要烧一窑砖盖瓦房用。想起外祖父一辈子辛辛苦苦,后来又为了我们娘儿几个操尽了心,还没有享上一天福,就这样撒手而去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是我们连累了外祖父。如果不是我们兄妹几个的拖累,外祖父也不会受那么多的苦。如今我们都长大成人,眼看就要有自己的收入了,也能够为老一辈尽尽孝心了,可他就是不等啊?外祖父的恩情比天高,是我们兄妹几个一辈子也报答不了的。

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雪停了,我就急忙起身出发,尽管积雪很深,道路难行,但我心急如焚,恨不得插翅飞回家中,15里地,一个多小时就到家了。

一进院子,姨夫曲天寅就接了上来,“路上还顺利吧?”

母亲也连忙过来打招呼。我一看,屋内并没有外祖父的灵柩,连忙问:“怎么?已经出殡了?”

姨夫说:“本来想等着你,这么大的雪,恐怕你回来晚了,我们商量着就不等了,昨天出的殡。”

我埋怨说:“哎呀,怎么能不等我呢?应该让我再见外祖父一面啊!”

母亲连忙解释:“敏啊!因为这雪下得太大了,大家认为你可能回不来,就商量着赶快让你外祖父入土为安啊!”

事已至此,我也不再说什么了,就拉着姨夫说:“你陪我到坟上看看吧。”

我带了一些纸和鞭炮,跟姨夫一起到外祖父的坟上,烧了纸,放了炮、磕了头,看了看选的坟址,面向坟头向外祖父致哀,表达了对外祖父的缅怀之情。

这次我只在家里停留了一天,就辞别外祖母、母亲和妹妹回到了学校。

我考上汝师,对弟弟来说是一个激励。我曾经问弟弟的感受,他说:“你是我的榜样,我一定要争气苦读,咱们弟兄俩展翅双飞!为家里争光。”

弟弟已经读高中了,由于我也在上学,母亲就承担起了供弟弟读书的担子。根据高中学校的要求,除了附近就读的学生,乡下来的学生必须吃住在校,每月需交上几元钱的入伙费用,大伙给予一些简单服务。

说起弟弟读高中的生活,那真是叫一个“苦’字:天不亮就起床,小半夜才睡觉;尽管吃饭按时,但质量太差!吃的是从家里带的黑窝窝头和蒸熟的红薯,每顿交给大伙一些馏一馏吃,有时晚上能喝一顿黄豆和红薯干面制作的面条。因为学生每周只能回家一次,带来的熟食往往发霉变质。

据弟弟讲,有时候掰开红薯吃的时候,看着红薯都扯粘条了,一股子酸味,就那样也得吃啊!不能饿着肚子学习呀!由于没有菜吃,没有油水,光吃这些东西会增大饭量,弟弟一顿吃一个窝窝头已经不行了,她要求母亲做窝窝头时再做大一些。母亲也想方设法,后来在包窝窝头时在里面夹一些制作好的辣椒,也算是吃菜了。

弟弟的胃病就是那时造成的。

可怜的弟弟呀!都怪哥哥没有本事,不能照顾你。

  

25 Z 转变互来往 放假偶遇谈婚姻

1979年春季我与小Z闹不愉快之后,一直到我被录取,我也没有到她家去过,她也没有再给我联系。

被录取之后,她有所闻,就赶忙来到我家,态度很好,再也不提要钱要东西了,还帮助母亲忙这忙那,到地里干一些活儿。

母亲对我说:“她的态度转变了,你也就别再计较了。”

我当然要听母亲的,对她的态度也很正常。但是,我们毕竟有过不愉快,一直不能很好地沟通。她也知道,现在是不能再提结婚的事了,只能等我毕业后再说。

1980年春节后,小Z来我家看望母亲,说是想让我回校时顺便到她家一趟,这也是她父母的想法。我和母亲答应了她的要求。

年后初八,我就到了她家,她父母一看我到了,就热情招待,坐在一起拉家常,很是随和。我的表现也不差,帮助她们干一些小活儿,给弟弟妹妹们讲一些故事,讲上学读书的重要性,还自我表态,说在师范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人和全家的期望,等等。走的时候,小Z还特意送我一条自己做的裤子,她父母还送我15元钱,以表示对我上学的支持。

当年放暑假,我回家看望,走到泌阳城西关时,突然发现小Z迎面走来。怎么这么巧!我们相视一笑,问了几句情况,知道都还没有吃饭,就到附近的一家小餐馆坐了下来。我们边吃边谈,相互询问了一些情况,就不由自主地谈到了我们的个人问题。

Z说:“这一段时间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很担心你会变心。”

我说:“为什么会这么想?”

“因为村上的人有一些议论,父母也都担心。”

“为什么要担心,担什么心?”

“因为我们毕竟有过不愉快。”

“是有过不愉快,那已经过去了。”我当即表明态度:“你放心,我没有那么小心眼,况且又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你不嫌我家穷,愿意做我家的媳妇,我就打不了光棍了。”说得小Z的脸红一阵白一阵。

我接着说:“等着吧,等我毕业了,一定会主动邀请你结婚的!”

Z很不自然地笑了一阵子。

想起我们过去发生的不愉快,不都是小Z造成的吗?

“过八字”时为她准备了那么多钱物、逢年过节还去叫她、专门为她家送粮食、她嫌我们村的黄土岗地、水井离家太远、说我长时间不到她家去有点看不起人、为什么不到李庄去看望她舅舅、东陈庄公社有物资交流大会让我陪她去买东西并因此闹得不可开交,等等,等等。

这些本来都是小事,可在她心里居然都是大事!当时我很生气也是正常的。时过境迁,现在我的身份变化了,小Z的态度自然也就转变了,我也不跟她一般见识,世上的人不都是这样吗?

Z还想让我到她家去,我就婉言谢绝了,说是天气炎热,到家里多有不便,这次就不到家里去了,等到春节回来时再说吧。

此后,小Z也不时地到我家去,帮助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表现还算不错。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