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欣赏 > 先烈英模 > 详细内容
先烈英模19
发布时间:2025/9/15  阅读次数:19  字体大小: 【】 【】【


先烈英模19

在解放战场上成名的共和国名将

共和国的开国将帅,几乎全部都经历了解放战争。可能有个别的开国将帅,在解放战争以前,就闻名全军,成为军中的顶梁柱。像解放战场上的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总,在此之前就指挥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再往前林总是中央红军的主力战将,在长征途中,就是他领导红一军团担负着全军开路先锋的重任。

解放战场上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总,在此之前也是人民军队中的主力战将。因作战勇猛,深得一号首长的器重,称赞他为彭大将军。

大将徐海东在解放战争以前,属于绝对的军中骨干。他统领的红25军是属于一支单独行动的武装力量,也独自完成长征。而作为红25军的核心人物徐海东,在当时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大将王树声,也是成名于解放战争以前,巅峰时刻的他,任职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是该方面军的主力战将。影响力,就好比林总在红一方面军一样,都是扮演尖刀的角色。

当然了,不是所有的开国将帅,都是成名于解放战争以前。也有不少开国名将,是在解放战场上一战成名,扬名立万。

都知道,解放战争,使得每一位开国将帅的军旅生涯,都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不管是战役的规模,还是统兵作战的人数,都达到了一个巅峰。

在解放战争以前,皮定均的名气,并不是很响亮,更不是某个方面军的主力战将,担任的最高职位也就是豫西抗日游击支队的司令员。而让皮定均将军一战成名,是在解放初期的中原突围。

当时,国军集结30万大军想要清剿中原地区的我军。面对敌人的来势汹汹,我军最高指挥部给予的指示是放弃根据地,以保存实力为主。

在得到上级的指示后,中原军区的李,郑,王开始策划,如何逃出敌人的包围圈。经过大家一致商议讨论后,决定弃车保帅。由皮定均将军率领中原军区第一旅,与30万大军周旋,掩护主力撤退。

这项任务可谓是九死一生,但作为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皮定均并没有畏惧,他欣然接受上级交予他的作战任务。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次第一旅凶多吉少时,皮定均将军不仅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作战任务,还成功率领该旅,逃出敌人的包围圈,安全抵达苏中地区。

经此一战,皮定均将军的大名传遍整个中原地区。国共双方的高层人物,都知道,有这一号虎将。多年以后的1955年授衔时,皮定均将军就是凭借在中原战役中的出色表现,晋升中将军衔。

开国上将韩先楚的成名时期,也是在解放战场上。要知道,在解放以前,韩先楚的大名并不是很响亮,也没有成为某个军团的主力战将。

上将杨得志是红一军团的主力战将,率领的红一团在长征途中担负着开路先锋的任务。上将许世友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已经是军团级别的指挥员了。上将李天佑是红三军团的主力师师长。上将刘亚楼是红二师的政委,与陈光将军是搭档。而此时的韩先楚,在职位上根本无法与这几位上将相比。在红25军到达陕北后,韩先楚担任的最高职位是某个营的营长。

包括,在解放战争初期,韩先楚将军也是任职副纵队司令员。因在新开岭战役中力挽狂澜,坚持消灭敌第25师,这一举动,受到野战军司令员林总的欣赏,认为韩先楚是一位很有战略眼光的将军。

就在新开岭战役结束后不久,韩先楚被提拔为第三纵队的司令员,该纵队是南满根据地的主力尖刀,拥有旋风纵队的美称。请注意:此称号是在韩先楚接任司令员以后才获得的。

第三纵队在司令员韩先楚将军的领导下,逐渐成长为东北战场上作风最强硬的头号纵队。打出了旋风纵队的美称,让对手称赞,韩先楚的第三纵队不好对付,如果在战场上遇到了尽量避让。国军名将杜聿明,廖耀湘,对韩先楚的军事才干,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解放海南岛,再次将韩先楚的军旅生涯推向巅峰,他力排众议,将解放海南岛的总攻时间提前,并得到一号首长的认可。率领第40军,渡琼州海峡,与琼崖纵队里应外合,击败国军名将薛岳,取得我军战争史上第一次渡海作战的胜利。

皮定均与韩先楚是属于最典型的,在解放战场上,成名的共和国名将。其实,除了这两位将军外,还有很多名将,都是在解放战争时期, 打出了自己的威名,打出了在人民军队中的地位。

  

中共最著名的十大女革命烈士

1、陈铁军1904-1928年),广东省佛山市人,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因革命需要,与周文雍假扮夫妻,192822日,因叛徒告密,两人不幸被捕。26日,两人被押赴广州红花岗,在行刑前, 举行了“刑场上的婚礼”,随后一同英勇就义。

2、向警予1895-1928年),湖南溆浦县人,1922年初入党,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及早期领导人之一 ,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19283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在汉口法租界三德里被捕,51日被押赴余记里空坪刑场,英勇就义。

3、杨开慧1901-1930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清泰都乡板仓(现开慧镇开慧村),毛主席妻子,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10月,在长沙板仓被捕,遭受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于1114日殉难于长沙识字岭。

4、赵一曼1905-1936年),四川宜宾人,抗日民族英雄,1926年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1935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193682日被日寇杀害于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

5、冷云1915-1938年),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4年入党。193810月,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畔,为掩护抗联大部队突围,率领7名女战士与日伪军激战,最后弹尽粮绝,八人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投入滚滚的乌斯浑河,壮烈殉国,史称“八女投江”。

6、王根英1906-1939年),上海人,陈赓大将妻子,1925年在“五卅”运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38日,任职的八路军第129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驻地遭日军突袭,突围时,她发觉一个装有党内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毅然冲回村中去取,路上与日军遭遇,壮烈牺牲。

7、李林1915-1940年),福建省龙溪县(今龙海市)人,在印度尼西亚长大,1929年回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4月,日寇对晋绥边区进行大扫荡,为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有孕在身的她被日军围困,不愿被俘,将最后一发子弹射向了自己,壮烈牺牲。

8、刘胡兰1932-1947年),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66月,14岁时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 1947112日,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阎锡山军逮捕,随后毫无惧色,壮烈牺牲在铡刀之下。194781日,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9、江竹筠1920-1949年),即“江姐”,四川自贡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614日,因叛徒出卖,在万县(现重庆万州区)被捕,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19491114日,重庆解放前夕,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渣滓洞集中营电台岚垭。

10、朱枫1905-1950年),浙江镇海人,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11月,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前往台湾执行秘密任务。1950年,因叛徒蔡孝乾出卖而不幸被捕,面对酷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610日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被杀害。

(按牺牲先后顺序排列)

  

全军10位挂像英模的光辉感人事迹

张思德1915年—1944年)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四川仪陇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5年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并随部队长征到达延安,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1944年,张思德奉命到安塞县石峡峪任烧炭班班长,19449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194498日,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追悼会上毛泽东作了题目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毛泽东高度评价到:“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董存瑞1929年—1948年)

——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河北怀来县人,1945年入伍,1947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董存瑞从小就受着革命思想的熏陶,4岁参加儿童团,16岁参加八路军。1948525日,解放军攻打隆化城,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连队发起冲锋时,突然遭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封锁,火力猛烈,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仍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一声巨响震得地动山摇,暗堡被炸毁了,董存瑞也壮烈牺牲,当时未满19岁。1948年第四野战军第11纵队追授董存瑞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称号;命名其生前所在班为“董存瑞班”。1959529日,朱德委员长为董存瑞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黄继光1931年—1952年)

——奋不顾身,凯歌百代

黄继光,四川中江县人,1951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某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年仅21岁。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邱少云1926年—1952年)

——严守纪律,烈火永生

邱少云,四川铜梁县人,1949年入伍。1952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韩国军队,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在反击391高地潜伏战斗中,敌机向他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为了胜利,他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将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他的牺牲,保证了潜伏的成功,使整个战斗取得了胜利。1953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一级英雄”荣誉称号。

雷锋1940年—1962年)

——公而忘私,平凡而伟大

雷锋,湖南长沙县人,19601月入伍,1960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无私奉献是雷锋同志一生的写照。1960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后,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烧水棚旁有几辆空车,雷锋推起一辆就走,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19608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的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1962815日上午8时,雷锋与战友乔安山在准备前去洗车时,雷锋下车指挥倒车,车轮打滑,碰倒了一根晾衣服的木杆,这根木杆打到了雷锋左太阳穴上,雷锋当即昏死过去,经抚顺市望花区西郊职工医院抢救无效,于12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2岁。196335日,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苏宁1953年—1991年)

——舍身救人,爱岗敬业

苏宁,山西孝义县人,19692月入伍,1973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军以后,苏宁全身心投入国防科研,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还曾3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战友。1991421日上午,炮兵团按预定计划成建制连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苏宁负责现场指挥。轮到12连投弹时,发生了意外情况:一名投弹手由于挥臂过猛,弹体碰撞到堑壕的后沿,手榴弹落在不到一米外的监护员脚下。全神贯注的苏宁看到已经拉开导火索的手榴弹冒着白烟,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危急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大喊一声“快卧倒!”并一个箭步冲过去,一把推开监护员,俯身抓起手榴弹,想把手榴弹扔出堑壕,但手榴弹还未出手就爆炸了。2名战友得救了,苏宁却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1993年,中央军委授予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

李向群1978年—1998年)

——抗洪先锋,战士英雄

李向群,海南琼山市人,199612月入伍,1998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近2年的时间里,他先后从水中、火中和爆炸现场救出过5名老人、儿童和战友。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李向群所在部队奉命赶到湖北荆州长江大堤执行抗洪抢险任务。连日来,李向群带病参加了8次抢险战斗,由于过度疲劳,4次晕倒在大堤上。814日,根据李向群的强烈意愿和一贯表现,党组织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7日上午,连长见他脸色不好,让他留下休息。可连队一上堤,李向群又跟上来。下午,排长硬是拽着他住进了南坪镇卫生院。21日,他听说洪水暴涨,大堤告急,立即跑出医院冲上大堤。连长发现后令他回去住院,他装着没听见,又背起2个沙袋冲上大堤。突然,他身子一晃,又晕倒在大堤上,被战友们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无效,抗洪勇士李向群献出了还不满20岁的年轻生命。19993月,中央军委颁布命令,授予广州军区某部战士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

杨业功1945年—2004年)

——清正廉洁,殚精竭虑

杨业功,湖北省应城市人,19638月入伍,1966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业功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导弹旅,先后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5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特别是担任某基地司令员期间,他和党委“一班人”精心谋划,精心组织,部队力量建设、战场建设、军事训练、人才培养和装备配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部队战斗力得到快速提高。他对导弹部队事业执著追求,工作扎实深入,每年有100多天到部队检查指导,每个新建阵地都是亲自勘察、选点,所有点位都熟记于心。他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拼命工作,即使在病重期间仍然牵挂部队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息。20047月因积劳成疾病逝。一生廉洁自律,一身浩然正气,更是杨业功给当今时代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200512月,中央军委授予杨业功“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荣誉称号。

林俊德1938年—2012年)

——以智殉国,至死攻坚

林俊德,福建永春县人,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199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90年代,林俊德启动核试验地震、余震探测及其传播规律研究,全面收集分析全球地震数据,把地下核试验应力波测量技术向核试验地震核查技术拓展,为中国参与国际禁核试核查赢得了重要发言权。2001年当选院士后,他主动担纲某重大国防科研实验装备的研制任务,在各种方案分歧很大的情况下,他带领攻关小组连续攻克方案设计、工程应用、实验评估等难关,最终取得了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研制了适合各种实验要求的系列重要装备。离世前3天,病情突然恶化的林俊德意识到自己来日无多,拒绝了医院延长自己生命的最后努力,强忍剧痛坚持下床工作,把手中的重大国防科研工作一一交待给同事和学生们。于是,病房中,出现了这样震撼人心的场景:在生命的最后3天中,这位75岁的科学家与死神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赛跑:整理电脑资料,批改科研论文,召集课题组成员交待后续科研任务……对于自己的后事,林俊德只交待了一句话:把我埋在马兰。2013218日,中央军委追授林俊德同志“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颁发了追授林俊德的一级英模勋章和证书。

张超1986年—2016年)

——逐梦海天,强军先锋

张超,湖南岳阳市人,歼15舰载机一级飞行员,海军少校军衔。20164271259分,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他是为人民海军航母舰载机事业牺牲的第一位英烈,现场视频和飞参数据显示,从125911.6秒发现故障到5916秒跳伞,短短4.4秒时间里,他只有一个动作,就是竭尽全力推操纵杆,力图制止机头上扬,避免战机损毁,要知道4.4秒对于排除故障是短暂的,但对于生死关头实施自救却已足够。201611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追授张超为“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