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欣赏 > 闲暇浏览 > 详细内容
六一劝读《神童诗》
发布时间:2025/8/17  阅读次数:8  字体大小: 【】 【】【


六一劝读《神童诗》

汪洙[zhū]出身于县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九岁便能写诗,有神童之称。他的“神童”称呼,始于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鄞县县令带领全县举人、秀才去孔庙参拜孔子圣像。在三跪九叩之后,县令忽然发现大殿墙壁上,用木炭写有这样一首诗:

颜回夜夜观星像,夫子朝朝雨打头。

多少公卿从此出,何人肯把俸钱修。

下边落款题有九龄童汪洙的名字。

县令环视大殿,不光殿宇破败不堪,孔子和颜回圣像也都缺额少肩,实在有损尊严,自觉羞惭。但转而一想,九岁孩童怎能写出这样诗来?怕是有人假冒孩童之名,故意讽刺于我?想到这里,便吩咐差役:“速去打听,这汪洙是何等样人,叫他前来见我。”

汪洙的父亲叫汪元吉,就在县里当小吏。因家境清贫,汪洙就帮家里牧鹅,利用晚上和牧鹅空隙读书写字。初春的一天,汪洙赶着一群白鹅到野外去放牧,他见孔庙前青草茂盛,便让鹅吃草,自个在大树下读起书来。不料,忽地一阵寒风过后,大雨从天而降,便赶紧收起书本,把鹅赶进孔庙避雨。

汪洙一进庙门,只见殿底破败,蛛网百结,圣像破碎,鸟粪遍地。心想,父亲常说,朝廷里的文官武将,仅是孔夫子的学生,如今他们一个个做官享福,可老夫子却坐在这样的破庙里,谁也不肯拿点银子出来修理一番。他越想越生气,见殿角烧剩的木炭,便抬起在墙上题了这首诗,不料被县令发现了。

县令查问汪洙,汪元吉正好站在一旁,便赶紧跪下道:“这汪洙乃是卑职逆子,冒犯了大人,待我把他唤来,听凭老爷教训!”

汪元吉心急火燎的赶回家里,一见汪洙便说:“你闯下大祸了!闯下大祸了!还不快跟我去见老爷!”

汪洙不解地问:“孩儿整天读书、牧鹅,安分守己,从来不做不肖之事,祸事从何说起?”

“还说从何说起?你东涂西抹,还在孔庙里题了一首什么诗,今天被老爷发现,要我唤你去教训哩。”

“这有啥祸事哩。孩儿写的不都是实情吗?我这就跟爹爹去见他。”

汪洙跟父亲到了孔庙,见过县令。县令问:“这墙上的诗可是你写的?”

汪洙不慌不忙地回答:“正是,还请老爷指教?”

“你为何要写这样的诗?”

汪洙说:“只要老爷看看这庙,还能不知写这诗的用意吗?”

县令见他对答如流,心中暗喜,但仍有怀疑。便说:“这样说来,这诗果是你写的了,那可是神童了!”县令见汪洙穿着短小的衣衫,便嘲笑道:“只是神童的衣衫好短哟,老爷我还没见过穿这样短衣衫的神童哩!”

汪洙听出县令还不相信诗是他写的,眼珠一转,智上心来,当着众人之面,向县令鞠了一躬,脱口吟道: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县令一听,果有才华,大喜道:“好诗,果是神童!将来定成大器! 有赏!有赏!

从此,汪洙神童之名在宁波一带流传开了。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中进士,授 明州教授,著有《春秋训诂》,历官至现文殿大学士,提举台州崇道观,筑室西山,召集诸儒讲学,乡人称其室为“崇儒馆。”

汪洙编纂的《神童诗》是以五言顺口溜形式流传于世,在海内外影响深远。为免湮没,兹录于下: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古有千文义,须知学后通。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名题仙桂籍,天府快先登。

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众英。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

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英雄三百辈,随我步瀛洲。

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宫殿岧峣耸,街衢竞物华。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万言书。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土脉阳和动,韶华满眼新。一枝梅破腊,万象渐回春。

柳色侵衣绿,桃花映酒红。长安游冶子,日日醉春风。

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欲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

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春到清明好,晴添锦绣文。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风阁黄昏雨,开轩纳晚凉。月华当户白,何处递荷香。

漏尽金风冷,堂虚玉露清。穷经谁氏子,独坐对寒檠。

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音。

一雨初收霁,金风特送凉。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

庭下陈瓜果,云端望彩车。争如郝隆子,只晒腹中书。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北帝方行令,天晴爱日和。农工新筑土,共庆纳嘉禾。

帘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

时值嘉平候,年华又欲催。江南先得暖,梅蕊已先开。

冬季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髯两年催。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风。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思考从诗词开始,我只希望自己的文化底蕴可以支撑我完成思考。我,现在只是一个心虚的写匠——可你有什么办法?面对这些注定让你苍白的作品,你除了选择苍白外,别无出路。

有一类古诗,千百年来被百姓代代相传,连暮归的童儿也能吟上几句,浅白的内容,上口的韵脚,是它盛传不衰的主因之一。

且听这几句: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附【卷首诗】

无名氏编撰

《神童诗》除前编之外,别本另载有“卷首诗”数十首。与正编的述志劝学题材不同,卷首诗主要是写景咏物,间有述怀,显然是后人增补。虽然同是五言绝句,但“卷首诗”中的闲情逸致和警世之言与正编的劝学题旨是大异其趣的,题材、内容、风格自成一体。因此,本编将“卷首诗”作为独立的篇章选入,依据不同版本共辑得32首,便于和前编参读。

长春

长占四时春,花红日日新。摘来同寿酒,堂上献双亲。

梅花二首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牡丹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

梨花

院落沉沉静,花开白云香。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杏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好风。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

桃花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兰花

一种生深谷,清标压众芳。不须纫作佩,入室自幽香。

芳草

一岁一荣枯,春来满地生。萋萋南浦路,凝望最关情。

榴花

炎日榴如火,繁英簇绛绡。佳人歇插处,疑把绿鬓烧。

葵花

向日层层折,深红间浅红。无心驻车马,开落任熏风。

荷钱

买有清和景,团团贴水心。贪夫虽着眼,不解济贫人。

荷花

一种灵苗异,天然体自虚。叶如斜界纸,心似倒抽书。

丹桂

自是月中种,人间无此香。溪林今寂寞,多负绿衣郎。

萱草

散作堂前彩,花浓茎正修。宜男曾入咏,底事不忘忧。

绿竹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清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

四季二首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三尺浪,入竹万竿斜。

括括风云起,晴空陡作阴。一声天欲裂,胆破不平心。

出岫本无心,油然散晓阴。从龙今有便,愿作傅言霖。

团圆离海峭,渐渐出云衢。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尽道丰年瑞,丰年瑞若何?长安有贫者,宜瑞不宜多。

涨落几时休,从春复到秋。烟波千万里,名利两悠悠。

闲适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

言志

小儿何所爱,爱者芝兰室。更欲附飞龙,上天看红日。

安分

寿夭莫非命,穷通各有时。迷途空役役,安分是便宜。

待时

韩侯曾寄食,宣尼亦厄陈。固穷千古事,君子岂长贫。

仁义

圣治先人意,施为日月新。渐摩今既熟,孰不荷陶钧?

恢复

三箭天山定,中兴再颂歌。抚绥新境土,整顿旧山河。

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道院

道院通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余治编 神童诗】

天子重英豪 诗书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 为善最为高

第一当知孝 原为百善先 谁人无父母 各自想当年

十月怀胎苦 三年乳哺勤 待儿身长大 费尽万般心

想到亲恩大 终身报不完 欲知生我德 试把养儿看

精血为儿尽 亲年不再还 满头飘白发 红日已西山

乌有反哺义 羊伸跪乳情 人如忘父母 不及畜生身

奉养无多日 钱财勿较量 双亲同活佛 何必远烧香

打骂低头顺 糟糠背面吞 但求亲适意 喫苦也甘心

莫说万千差 爷娘总不差 你身谁养你 禽兽不如麼

父母同天地 人人各问心 倘将亲忤逆 头上听雷声

兄弟休推托 专心服事勤 譬如单养我 推托又何人

随父皆为母 何分晚与亲 皇天终有眼 不负孝心人

孝子人人敬 天心最喜欢 一生灾晦免 到处得平安

人子原当孝 还须新妇同 一门都孝顺 家道自兴隆

媳妇孝公婆 神明衞护多 丈夫宜教训 最好一家和

兄弟最相亲 原同一本生 兄应爱其弟 弟必敬其兄

骨肉见天真 钱财勿计论 同胞看亲面 切戒勿伤情

式好亲兄弟 休将两耳偏 至亲能有几 少听枕边言

同气连枝重 休将姊妹轻 倘令情义薄 何以对双亲

伯叔须当敬 同堂谊最亲 居家尊长上 相待贵殷勤

祖宗虽然远 逢时祭必诚 求安须入土 坟墓早留心

夫妇期偕老 平居贵在和 一家相忍耐 得福自然多

家有贤妻子 夫男少祸殃 水真能克火 自有好名扬

宗族宜和睦 乡邻要让推 丝毫□刻薄 怨气一齐来

婚嫁宜从俭 休将物力伤 明人暗中笑 何必大排场

娶妇求贤惠 何须论嫁装 且留馀地步 日後过时光

酒肉非朋友 宜防入下流 时亲方正士 好样自家求

若到为官日 须知报国恩 倘令贪与酷 枉读圣贤文

一入公门裏 当权正好修 好开方便路 阴德子孙留

男女阴阳判 宜求廉耻全 男须名是重 女以节为先

戒尔休贪色 贪来病莫支 自家有妻女 还报悔嫌迟

奸邪事 原非人所为 守身如白玉 一点勿轻亏

暗地勿亏心 须防鉴察神 念头方动处 天已早知闻

积德终昌盛 欺心越困穷 还金兼郤色 第一大阴功

戒尔勿贪财 贪财便有灾 此中原有数 何必苦求来

财物眼前花 来时且慢夸 细将天理想 勿使念头差

酒醉最伤人 糊涂误正经 况多成痼病 贻患到双亲

闲气莫相争 徒然害自身 善人天保佑 何必闹纷纷

鬬气真愚拙 甘将性命轻 忘身忘父母 不孝罪无伦

口角细微事 何妨让几分 从来大灾难 多为小纷争

官法苦难熬 相争手勿交 倘然伤性命 谁肯代监牢

小怨狂争斗 旁人切勿帮 须知人命重 惹出大灾殃

莫说他人短 人人爱己名 枉将阴骘损 况有是非生

田产休争夺 空将情义伤 区区身外物 谁保百年长

争讼宜和息 官私切勿成 有钱行好事 乐得享太平

结讼最为愚 家财荡尽无 可怜忙碌碌 赢得也全输

唆讼心肠坏 明明是小人 暗中还取利 壁上看输赢

天道最公平 便宜勿占人 天宽并地濶 何弗让三分

谎话说连篇 难瞒头上天 倘令人看破 不值半文钱

度量须宽大 将心好比心 量宽终有福 何必学凶人

君子总虚心 轻狂是小人 回头不认错 甘与小人邻

财势难长靠 欺人勿太狂 请看为恶者 那个好收场

一字千金值 存心莫放刁 有才须善用 勿使笔如刀

谁保常无事 平居勿笑人 自家还照顾 看尔後来形

花鼓摊簧戏 人生切莫看 忘廉并丧耻 受害万千般

淫戏休宜点 何人不动情 害人防自害 妻女败名声

莫入赌钱场 甘投陷马坑 终身从此误 家业必消亡

火化烧棺事 儿孙太毒心 请君细心想 天理可该应

溺女最堪伤 心肠似虎狼 结冤终有报 灾难一身当

一样皆人命 何分女与男 母妻多是女 何以两般看

善事诸般好 无如救命先 救人千百命 功德大无边

万物总贪生 须存恻隐心 放生堪积德 禄寿好培根

滋味勿多贪 生灵害百般 乍过三寸舌 谁更辨咸酸

禽鸟莫轻伤 轻伤痛断肠 杀生多减寿 利害细思量

牛犬与田蛙 功劳百倍加 一门能戒食 瘟疫免全家

惜字一千千 应增寿一年 功名终有分 更得子孙贤

俭朴最为良 奢华不久长 粗衣与淡饭 也好过时光

靡费真无益 十分体面装 省来行善事 保尔子孙昌

急难人人有 伤心可奈何 此时为解救 阴德积多多

欲望後人贤 无如积善先 临终空手去 难带一文钱

生意经营客 钱财总在天 留心能积德 明去暗中添

技艺随人学 营生到处寻 一生勤与俭 免得去求人

步担肩挑子 全家性命存 得钱能有几 何忍与他争

更劝上头人 休将婢仆轻 一般皮与肉 也是父娘生

强取人财物 良心坏十分 银钱虽到手 面目不留存

何苦学凶人 谋财是黑心 青天来霹雳 财去命难存

负义忘恩者 原来不是人 试从清夜里 细细想前情

搬是搬非者 冤家结最深 终须招恶报 拔去舌头根

凡事随天断 何须太认真 不妨安我分 做个喫亏人

少小须勤学 安心进学堂 书声宜响亮 字画必端方

言语须和气 衣冠贵肃齐 好将人品立 方可步云梯

年少书生辈 淫书不可看 暗中多斲丧 白璧恐难完

过失须当改 人生几十秋 死生原大事 急速早回头

字纸弃灰堆 灾殃即刻来 好将勤拾洗 免难更消灾

五谷休抛弃 须知活命根 时时能检点 功德自非轻

天地须知敬 清晨一炷香 亏心多少事 每日细思量

同享太平福 人须学善良 倘为邪教误 何以对君王

王法宜知畏 奸刁勿逞凶 欺人心地坏 头上有天公

共把皇恩报 银漕须早完 倘然久拖欠 四季不平安

作恶行凶者 便宜总占先 一朝灾难到 床上悔从前

第一伤人物 无如鸦片烟 此中关刼数 明者避为先

诗句神童续 良言值万金 善人终究好 天理弗亏人

右诗句句明白显浅。初学读之,可以培养性情,开豁心地。较之坊本旧刻神童诗,似为有益。愿贤明父师共鉴之。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