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8 左思
左思:西晋时期文学界的天花板人物
左思(约250~305年),字泰冲,是西晋时期的重要文学家和大臣,出生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作为西晋文坛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卓越的才华,推动了西晋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文学成就主要有三个亮点:
一是代表作品壮丽。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三都赋》。这部作品以三国时期的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为题材,展现了宏大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地理文化。其文辞壮丽,结构严谨,被时人广泛传颂,甚至引发了“洛阳纸贵”的轰动效应,显示了其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
二是文学风格独特。他的文学创作注重写实,强调对历史和现实的真实反映。他主张“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官本其实”,强调文章应有据可查,反对虚夸的艺术倾向。这种对艺术真实性的追求,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诗歌极具个性。除了《三都赋》外,他还著有《咏史》《招隐》等诗歌,这些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其个人品质突出呈现三点:
一是勤奋好学。左思自幼学习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发愤勤学,苦于写作,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家。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二是才华横溢。尽管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其辞藻壮丽,才华横溢。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是坚韧不拔。在创作《三都赋》的过程中,他历经十年艰辛,面对讥讽和蔑视,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完成了这部传世之作。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体现了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左思在西晋时期曾担任秘书郎等职务,是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尽管他出身寒微,但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文坛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他的个人品质和文学成就都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洛阳纸贵
西晋时期,流传着一个轰动一时的故事,那便是“洛阳纸贵”。这一切都源于一位名叫左思的文学家和他那部惊世骇俗的《三都赋》。
左思,字泰冲,祖籍今山东淄博。他出身寒微,其貌不扬,还口才不好,又带迟钝。父亲对他的期望屡屡落空,认为他难成大器。于此,他的自尊心自然遭到了极大的伤害。从此,他暗下决心,他要凭借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父亲的激励下,他放弃未学成的书法和古琴,开始集中精力,专事读书和写作,日夜不辍。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埋头苦读,家中书籍堆积如山,走廊、庭院乃至厕所都成为了他灵感闪现时记录词句的地方。他曾用一年时间写了一篇《齐都赋》。其辞藻华丽,文才渐渐显现出来。
成人后,他决定写篇《三都赋》,旨在描绘和展示魏、蜀、吴三国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给后人提供一个窥见东汉社会面貌并引发深思的窗口。此时,恰遇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京师洛阳。这为他结交贤达、拓展视野提供了条件。为了写好这篇赋,他遍游名山大川,遍访贤士达人,收集了大量资料。在此基础上,他精心构思,竭力铺陈,反复推敲,历经十年艰辛,终于完成了这部鸿篇巨制。
然,当他满怀期待将自己辛勤打造的作品交给别人看时,却遭到了无情的讥讽。当时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有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竟完成了这部作品,不禁嗤之以鼻:他的书,大不了给我当酒瓮盖子。
左思没有放弃。他把《三都赋》呈送文学家张华指点,张华阅后拍案叫绝:“真佳作也。”文学家、医学家皇甫谧细细阅览了《三都赋》,在好评之余,欣然为之写序。著作郎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注,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吴都赋》作注。
多位名家的肯定与赞赏,《三都赋》名声大噪,很快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受到人们的啧啧称赞和竞相传抄。因传抄的人太多,导致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一路飙升,甚至出现了“洛阳纸贵”的奇观。
左思因《三都赋》一夜成名。从此,再也没有人敢轻视这位其貌不扬却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了。而“洛阳纸贵”这个成语也由此流传开来,至今津津乐道。
兄妹情深
左思有个妹妹叫左棻。从小母亲早逝,兄妹情深。两人在父亲的教导下,勤奋读书,刻苦学习,随着年岁的增长,其才华逐渐显露。两人均以能诗善赋而闻名于世。
左思的《咏史》诗八首,其风格独特,风骨刚健,虽以咏史为题材,但并非简单地复述历史事实,而是错综史实,融会古今,连类引喻,借古讽今,表达了左思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批判,在当时广受赞誉。特别是鸿篇巨制《三都赋》,不仅语言华丽,结构严谨,且内容丰富并具有深度,一经问世,名震文坛。而左棻的诗赋作品,一点也不逊色,其才情虽稍逊于兄,但一个弱女子能在当时的文坛占有一席之地实属不易。
左棻的才华被晋武帝司马炎获悉后,这位好色且爱附庸风雅的皇帝,不顾左棻的相貌平庸,将她选入宫中,封为修仪,后又晋升为贵嫔。左棻的入宫虽提升了家族的地位,但对一个普通而正常的女子来说,则是一种无尽的悲哀。首先是她失去了自由,每天生活在高墙深院之中,更主要的是与亲人隔绝。其次是她并不受宠幸,尽管她才华横溢,但因相貌平平且体弱多病,根本得不到晋武帝的宠幸。她只是武帝在重大场合炫耀自己“文化”品味的一个“笔妓”。再次是她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宫廷生活复杂多变,充满斗争和阴谋,作为妃子的她,难免受到影响。据记载,左棻晚年时只能独居薄室而默默死去。
万幸的是,兄妹俩都是笔杆子,虽不能见面,却可以书信往来,共诉思念之情。左棻入宫后的一年,她受命写下了《离思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与不舍。这篇赋随家书寄到了左思手中。左思反复诵读,泪湿衣襟。于是,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悼离赠妹诗》两首,以寄托对妹妹的思念与安慰。诗中既有对妹妹才华的赞美,也有对她身处深宫困境的忧虑与同情。
左棻收到兄长寄来的书信后,反复拆阅,细细品读,常常泣不成声。那些熟悉的字迹,如同兄长就在身边,给予她无尽的温暖与力量。于是,她写了一首《感离诗》回赠。这首诗不仅音韵谐美,感情至真,发于肺腑,读来让人悲不自禁。
历史虽未留下他们更多的往来书信,但仅从寥寥几篇书信作品中,便足以感受到兄妹间的深情厚谊和两人出色的文学才华。兄妹俩就如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文学的天空。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关于才华与情感的传奇,更是一曲对亲情、自由与人性深刻反思的赞歌。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或许更应该回望这段历史,从中汲取那份跨越千年的温情与力量。
慈父娇女
在魏晋风骨的熏陶下,左思不仅以《三都赋》等鸿篇巨制留名青史,更以一首《娇女诗》细腻描绘了与家中娇女之间温馨而动人的生活片段,展现了慈父对女儿无尽的宠爱与关怀。
左思有两女。长女左芳,次女左媛。她们的小名儿非常好听,一个叫惠芳,一个叫纨素。这两女儿,如果按照父亲左思和姑妈左棻的遗传基因来推算,应该不会漂亮到哪,但在左思的笔下,却非常可爱,俨然两个开心果。《娇女诗》中,左思毫不保留地罗列了这两个熊孩子在生活中的许多囧事,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小女纨素,皮肤白皙,口齿伶俐,爱臭美。清晨时分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梳妆台前,模仿大人梳妆打扮。然而,她的技艺尚显稚嫩,画眉时常如扫帚扫过一般,涂口红就如墩布擦地一样,涂得满嘴淋漓,浓朱衍丹唇,既无规则又显夸张,让人忍俊不禁。
大女儿惠芳年龄稍大,眉清目秀,超自恋,整天对着镜子梳妆打扮,自我感觉良好。她一照起镜子来便沉醉其中,仿佛被镜子施了魔法一般,常常因此忘记了本应完成的织布等家务活。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偶尔的“小迷糊”,让她显得更加俏皮可爱。
两个女儿都很调皮,喜欢到处追逐打闹,还喜欢乱摘园子中没成熟的瓜果。为了看花,常常在风雨中被淋成落汤鸡。天生不喜欢做作业,但一听到拨浪鼓的声音,那是拖着拖鞋就往外冲。衣服经常弄得脏兮兮的,一听说要挨打,就对着墙壁偷偷抹起眼泪来。
说实在,这俩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家有这对活宝,左思肯定没少操心。不过可以想见,左思对女儿一定非常宠爱,不然也不会古灵精怪成这样。
还好那时没电脑、手机、电玩什么的,不然这俩肯定是铁杆玩家了。再看她们一听到拨浪鼓就外冲的架势,基本可以断定为购物狂,左思并不缺钱,平时零花钱肯定不少给。要是现在,说不定就是剁手一族。
不管怎么说,一对活泼可爱的**妹,尽管有点淘气,但一定给这个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生机。左思,这位平日里沉浸于文学创作的父亲,在面对女儿们时,总是卸下了所有的防备与严肃,化身为最温柔的守护者。
每当夜幕降临,左思总会放下手中的笔,与女儿们围坐在灯下,为她们讲述那些古老而神奇的故事。女儿们听得入迷,时而欢笑,时而惊叹,完全沉浸在了父亲构建的梦幻世界中。而左思,则享受着这份难得的亲子时光,心中充满了满足与幸福。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转眼间女儿们已渐渐长大,即将离开家门,踏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左思心中虽有万般不舍,但也深知这是女儿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他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为女儿们祝福,希望她们能够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活出自己的精彩。
在女儿们离家的那一刻,左思提笔写下了《娇女诗》,将心中对女儿们的思念与祝福化作了永恒的诗句。这首诗不仅是对女儿们童年时光的深情回忆,更是对父爱深沉而细腻的颂歌。娇女诗》,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充满爱意与智慧的父亲形象,他教会我们,真正的关爱不仅仅是物质的给予,更是心灵的理解与陪伴。
在左思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愿意弯下腰,与孩子一同探索世界,共享快乐时光的父亲。这样的父爱,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的典范。
咏左思十四韵
一
家中最逗两娇娃,对镜学妆且笑煞。
朱衍丹唇红遍嘴,随摘杏蕊满头插。
二
一身才气见风格,娇女诗中囧事罗。
笑语盈盈膝下绕,关怀切切暖心窝。
三
买纸行人满大街,街南街北不得些。
洛阳纸贵传千古,一夜丑男变俊杰。
四
家有千金两玉璞,慈颜视作掌中珠。
天真幼稚足淘气,画眼描眉唇乱涂。
五
兄妹齐名天下稀,同堂共墨炼才思。
功夫不负辛勤客,文采飞扬举世知。
六
往事萦萦难忘怀,家书每阅泪沾腮。
人间最怕亲情阻,诗赋芳华各妙才。
七
娇娃姐妹两相随,爱意融融暖父陪。
淘气天真皆化韵,深情一片漾芳菲。
八
妙笔勤耘敢射雕,三都赋就满街抄。
人人都道文章好,一纸难求不是谣。
九
书信往来写尽愁,诗文辞赋各千秋。
文坛自古传佳话,情深兄妹亦风流。
十
西晋文坛一丑男,十年赋就耀人前。
洛阳纸贵名天下,闲谈哪有不说贤。
十一
苦尽甘来万象新,一朝赋就傲群伦。
难求一纸成佳话,锦绣文章天下闻。
十二
帅气无缘一丑郎,揣支妙笔走八方。
洛阳纸贵传千古,慈父娇娃乐满堂。
十三
满身才气斗苍穹,诗赋光华映日红。
血汗十年赢盛誉,洛阳纸贵动王宫。
十四
满腹经纶傲群英,三都赋就洛都惊。
十年磨剑心无悔,一夜成名天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