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欣赏 > 诗贤故事 > 详细内容
1 屈原
发布时间:2025/7/9  阅读次数:0  字体大小: 【】 【】【

1   屈原

洞中苦读

战国时代,有个楚国,楚国有个人名叫屈原。他出身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家境虽不比鼎盛时期,但也衣食无忧、生活优渥。家中长辈满腹经纶,对屈原的教育也尤为重视。屈原深知自己身上流淌着楚国王室的血脉,从小就对自己严格要求。

屈原离家不远处有一座山,山中环境空幽寂静,除了有猎人到此打猎外,平日里鲜有人迹。冬日里,屈原在家中读书,火盆烧得很旺,屋子里非常暖和,不一会儿屈原就感觉昏昏欲睡。他想起古籍中记载读书人刻苦学习的故事,便想到去屋后的山洞里读书,这样既能锻炼心智,还能不受干扰宁静地学习。

他把想法告诉家人后,遭到一致反对,但屈原是极具个性的人。他不顾家人阻拦,带着书卷只身来到山里,找了一处背风的山洞,开始读书。山中气温本来就低,洞中更是阴森寒冷,没过多久,屈原的手脚就都冻僵了。屈原起身跺跺脚,搓搓手,等身体暖和过来又开始坐在地上读书。家人看到屈原这么小就能吃苦也就不再阻拦了。就这样,屈原在山洞里坚持了三年,终于把《诗经》读懂悟透了。这为他后来写《楚辞》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背米置石

诗人屈原一生积善成仁,为后人所仰慕。他在年幼时就怀有悲天怜悯之情。一年,屈原的家乡丹阳秭归县遭受了严重的饥荒,百姓饥寒交迫,衣衫褴褛,沿街乞讨者比比皆是。这一幕触动了年幼的屈原,此情此景,常常让他泪如雨下。有一天,城中饥民惊喜地发现屈原家门前的石缝中流出了大米。这一消息不胫而走,他们纷纷拿来盆钵瓢斗、布袋来接米,欢呼雀跃,饥饿生活暂时得到缓解。

很快,屈原的父亲发现家中粮仓的大米越来越少,心生疑惑。他决定夜里蹲守查看究竟。月黑风高的一夜,他发现一个瘦小的身影正在从粮仓中背米出来。叱责之下,才发现竟是自己的儿子。原来是屈原将大米灌入门前的石缝,以救济乡亲。乡亲们得知真相后深为感动,纷纷称赞屈原年幼而仁厚。父亲明白情况后,并未责备,只是深有所思地对他说:“我们家虽曾显赫,但早已衰败。现在仅凭我们家所存大米是难以救济穷人的。如果你将来能有所作为,博得功名,参与管理国事,关心百姓,发展生产,粮食丰收了,那穷人就都会有饭吃了。”屈原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刻苦努力,勤奋学习,立志学成后有所作为,造福百姓。

因才入仕

屈原自小便聪颖过人。他立志将来一定要有所作为。因此,他勤奋努力,饱读诗书,长大后果然才华出众,名传千里。这引起了楚怀王的注意。楚怀王决定招屈原入朝为官。屈原初入朝廷,便以其出众的才华和卓越的能力赢得了众人的赞誉。他先后担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要职。他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辞令,能够娴熟地处理各种复杂的内外事务。

在内政方面,屈原与楚怀王共谋国事。主张“美政”,坚持选贤任能,修明法度,了解民情民意,提出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发展的建议。他注重民生,关心百姓疾苦,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他的主张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在外交方面,屈原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机智的应对能力赢得了诸侯的尊重与信任。他接待宾客时热情周到,与诸侯交往时礼节得体。他善于运用言辞和辞令,化解许多外交上的纷争和矛盾。尤其是他的联齐抗秦策略不仅为楚国赢得了声誉和地位,更为国家带来了和平与安宁。

此期的楚国,农耕丝织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谓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因谗被逐

在楚国的宫廷之中,上官大夫与屈原同为重臣,两人同在朝列,共同辅佐楚怀王。屈原的才华横溢,无论是笔杆子还是施政谋略,都深得楚怀王的赞赏。这使得上官大夫心生不满,开始密谋陷害屈原。他四处散播谣言,说屈原目中无人,对楚怀王不敬,甚至暗地里勾结其他国家,意图谋反。上官大夫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捏造事实,夸大其词,竭尽全力,绞尽脑汁在诋毁屈原,让楚怀王对屈原产生了疑虑。楚怀王听信了这些谗言,开始对屈原心生芥蒂。

屈原为人正直,一心为国,对于上官大夫的陷害和诽谤,他心知肚明,但却无力辩解。他试图通过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忠诚,但楚怀王已经对他失去了信任。最终,楚怀王下令将屈原逐出朝廷,流放远方。

屈原被逐放后,心中充满了悲愤和失落。他深知自己是被谗言所害,却无法回到朝廷为自己辩解。他郁闷、悲愤却无法释放,只能通过文字来倾泻。他在流放期间,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诗篇,表达了对楚国未来的深深忧虑,以及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离骚》《天问》《九歌》便是期间的代表作。

纪念屈原十首

含悲入汨罗,饮恨啸湘河。

矢志凝悲壮,投身殉楚国。

  

问天天不知,千古写传奇。

力探人生路,还索圣贤辞。

  

汨江流不尽,屈子泪难收。

以死铭高志,遗风万世留。

  

汨罗滚滚流,江渚尽悲秋。

莫忆怀王事,免生万古愁。

  

年年端午至,岁岁念屈原。

千古冤难诉,忠魂代代传。

  

九歌动九天,神韵绕云烟。

屈子情何远,千秋咏未眠。

  

楚客仰天吟,深情赤子心。

忧思芳草寄,遗韵耀乾坤。

  

荆楚失忠良,悲歌动四方。

冤情难尽诉,岁岁祭端阳。

  

深情酿九章,卓越意飞扬。

耿耿情难已,高风不尽觞。

  

汨水荡长空,洞庭接大风。

几经寒暑往,千古颂英雄。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2 宋玉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