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5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1630
发布时间:2025/1/14  阅读次数:50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163052篇)

2025114日)

  

【诗词歌赋】

冬日抒怀四首(陈艳玲)

南天竹(高青珊)

红梅独妍(任伟生)

梅花自苦寒(范诗杰)

梅韵(祁振邦)

远眺梅林(周广信)

痴梅(陈艳玲)

野梅(郑开明)

独行(韩丽惠)

街头即景(詹明杰)

即事(施天顺)

咏物抒情七首(赵孟飞)

【七绝】咏霞十首(朱梦林)

冬词二首(孙永福)

咏梅三首(张俊杰)

歌盛世(夏金河)

咏梅(陈品茗)

有所怀(杨海峰)

寒梅报春(王鹤林)

漫天飘洒碎银花(袁松林)

相遇便是缘,携手度暮年(秦正风)

词四首(祁振邦)

【生活随笔】

有一种伤心叫释怀(施天顺)

【教育随笔】

都期末了,还说什么“不愿”? (詹明杰)

【听读观感】

“燕冬萍事件”之我见(汝南县梁祝镇 秦浩)

【小说小品】

换亲(13(郑开明)

  

【诗词歌赋】

【五绝】一组

冬日抒怀四首(陈艳玲)

枯荷

入冬天渐寒,菡萏已凋残。

待到明年夏,花开再凭栏。

新月

多愁容易老,别绪添烦恼。

新月现晴空,共度良宵好。

文字缘

诗书半亩田,文字亦前缘。

雅事长相伴,偕行一百年。

因果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瓜豆随时种,收成硕果盈。

【七绝】一组

南天竹(高青珊)

美色轮回从未空,非花即果总无穷。

寒冬腊月萧条尽,照样南天竹火中。

红梅独妍(任伟生)

冷艳花开过大寒。幽香扑鼻觅新欢。

红梅竟得回春早,野草何知破腊难。

梅花自苦寒(范诗杰)

怒放梅花自苦寒,馨香妩媚越云端。

常邀玉雪原田舞,铁骨柔情笔墨欢。

梅韵(祁振邦)

璇花冷蕊会曈曚,衣我银纱衬嫣红,

艳绝岁馀寒冻日,愿携桃李请春风。

远眺梅林(周广信)

凄凛望梅俯北皋,风飏飞雪蕊粘毫,

一川白练覆红锦,百丈银丘泛粉涛。

痴梅(陈艳玲)

带雨绯红含绮韵,暗香浮动起乡情。

痴心若遂梅妻愿,一遇仙妃便不行。

野梅(郑开明)

寂寞青春不自哀,寒乡怒放下瑶台。

痴情无意惹蜂蝶,静待游人缱绻来。

独行(韩丽惠)

长宵月色泛轻烟,寂径霜风逐旧年。

梦里蒹葭何处觅,青葱一去了无缘。

街头即景(詹明杰)

转角时闻叫卖频,一声一顿感情真。

天寒地冻空街寂,夜里谁怜售果人。

即事(施天顺)

霜寒朔气袭尘途,雨湿人心病俗儒。

一缕春风情意暖,老翁倒地少年扶。

咏物抒情七首(赵孟飞)

小寒兴怀

寒风吹雪近残冬,峦岭梅花绽绝峰。

此后江山谁做主,春来万物馥葱茏。

远眺峰峦红粉漫,心疑那处是桃源。

近前烟雪寒梅伴,忽羡林逋避俗门。

红梅

几树嫣红飞雪晚,一群白鹭觅江晨。

斜阳夕照笙歌起,都是花前得意人。

腊梅

梅伴松篁临水发,瘦枝横月绽鹅黄。

泉林随处资清赏,更有冰花裹雪香。

寻梅

岸雪连绵踏老林,梅梢断续有鸣禽。

疏斜几朵琼枝撷,来送平生锦瑟音。

品梅

驿外断桥风雪坠,陆游诗韵品梅花。

瘦枝玉屑今如故,奉送清香入万家。

垂钓观感

蝶舞川原风冷冽,垂钩石岸钓冰泉。

水阳几朵梅花发,冬尽春来万物鲜。

【七绝】咏霞十首(朱梦林)

云霞

雨后丹霞溪涧映,长堤柳色翠如茵。

休云阜颍湖何似,夕日垂虹几度春。

云霞

苍穹万里云霞布,耀眼缤纷五彩光。

舒展峰山多变幻,人生事业应辉煌。

霞光

彤云琼朵布苍穹,万道霞光映水中。

瑞梦青天生好景,朝阳卓烁稻粱丰。

彩霞

朝晖锦彩起蓬莱,穹宇霞光古雪摧。

临照春波浮艳影,霓裳仙子下瑶台。

晚霞

雨霁天晴红日好,云牵彩练绕山川。

乘闲湖岸欣时景,晡夕余霞袅爨烟。

烟霞

西山日落缀红霓,提篓收竿宿鸟啼。

一路烟霞花蕊馥,江川晚景满长堤。

彩霞

彩霞万里灿烟波,日出花林鸟恋歌。

诗画江山多绚烂,霓虹夕暮映风荷。

霓霞

朝霞染水映云烟,泼彩虹霓绚碧天。

一派生机花木艳,赤橙黄绿漫山田。

朝霞

三九严寒天未雪,朝霞绚烂腊梅香。

山河壮秀含情笑,美景良辰自八方。

锦霞

严寒腊月看梅花,未雪晴阳染锦霞。

疫病尽消身健壮,淑祥吉瑞佑中华。

【五律】一组

冬词二首(孙永福)

冬词

常吟唐代诗,出入至今宜。边塞峰烟起,田园牧马姿。

谪仙狂放曲,子美刮肠词。光景虽千载,如心仍可追。

挖野菜

雨后岭田茵,风轻路绝尘。提篮寻野菜,煮粥比幽鳞。

昔日饥荒度,今时鼎肉嗔。为尝新口味,来采满筐春。

咏梅三首(张俊杰)

咏梅

苍茫寒气锁,一朵抖精神。丘壑冰霜覆,虬枝铁骨真。

高风飞玉蝶,疏影绝泥尘。古有林和靖,今思放鹤人。

咏梅

毋欲桃花艳,偏倾冷蕊昌。凝脂仙骨韵,姝貌玉姿妆。

懒去亲蜂蝶,何须媚帝皇。清魂迷墨客,气宇永轩昂。

观梅感怀

岁寒天欲雪,冰柱挂岩垂。远岭开瑶蕊,登山赏玉琪。

可怜多树掩,殚尽少人知。谪坠何容久,尘埃合与随。

【七律】一组

歌盛世(夏金河)

风轻霜重气浑凝,忽见低空盘鹞鹰。几朵绮霞融嫩日,一群野鹜戏冰凌。

高楼栉比云中屹,洁路蜿蜒雾里腾。敞亮心喉歌盛世,朗吟平仄庆丰登。

咏梅(陈品茗)

朔风凛冽众芳藏,惟见南枝暗吐香。疏影园中如立鹤,弄阴岩上映斜阳。

平生交友竹松共,自古开怀天地昌。玉骨贞姿冰雪傲,敢教日月迓春光。

有所怀(杨海峰)

早岁仗筆西域遊,诗成笑傲动庭州。常啸岑参白雪赋,不吟陶潜归闲愁。

人间愿少灵均怨,江山乞多谢朓楼。老来坐读黄昏颂,满目夕照一望收。

寒梅报春(王鹤林)

琼英怒放传春信,黑帝闻声犹怯阵。山野葱茏暖气生,飞鸿频岁雪泥印。

轮回节气迫隆寒,跬步元阳驱小汛。待到山花烂漫时,芳丛依旧梅花认。

漫天飘洒碎银花(袁松林)

漫天飘洒碎银花,落地洁纯入万家。冷气撷来一枕怨,北风吹起几层沙。

平铺白簟欢新物,又罩苍篷幔岫崖。月染寒光霜色重,日睎泪雨付流霞。

相遇便是缘,携手度暮年(秦正风)

有幸相逢皆是缘,长河同渡可依船。喜歌爱赋凭随性,语满言欢意共绵。

煮酒抚琴吟诵舞,品茶寻韵写诗篇。秉情难忘初时志,鬓白书章度暮年。

词四首(祁振邦)

【长相思】梅花

梅花莹。雪花莹。星月冰花万点明。霜寒待暖晴。

案琴筝。拨琴筝。奏到深情惆怅生。凤丝争惹情。

【诉衷情】茶花

黄昏雪风漾纵横,茶花雪中明。红似火,玉葩莹。搓蕊恋君盟。

风吹水波生。意难平。何时携手共同行,诉衷情。

【阮郎归】水仙花

黄冠翠袖玉珠英,仅凭杯水荣。婷婷玉立俏姿萌,洛神初睡醒。

绝尘袜,步轻盈。使人思艳情。瑶台高品自香清,不和群艳争。

【相见欢】迎春花辞

雪风未过春英,正浓情。金色芬香耐冷,璨新晴。

凌寒发,翠玉节。秉贞诚。绿郁黄花静候,百花迎。

  

【生活随笔】

有一种伤心叫释怀(施天顺)

春节前,买了一个大鱼缸,又买了十一条金鱼,各种色彩的都有。白色的,金黄色的,大红的,甚至黑色的,样样都有。女儿很是高兴,每天都待在玻璃面前,看它们。看它们自由游动,看它们上下翻飞,看它们乘风破浪,女儿甚至说这些鱼儿好活泼。

于是开始给它们喂食。妻子说:别喂太多,别撑死了。女儿小心翼翼。

每天放学回来,趴在鱼缸前看鱼,是女儿必备的功课。当然我也如此,看鱼的时候,看书,一切都很释然,觉得心情出奇的好。原来生活还可以如此游刃有余。不禁想起庄子和惠子的故事,所谓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当然我不会和别人抬杠,但是很羡慕鱼儿来去自由的样子。

有时很忙,很晚才到家,居然忘记了鱼的存在。

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鱼儿不再利索了,有的居然想翻白肚皮,我心里很不好受,问妻子的时候,女儿插话道:好几天了,难道你才看见吗?

昨天就有一个鱼儿死掉了,是大黄,女儿给鱼儿起了很多名字,什么大黄,小黑,小白,小花……每一个都如数家珍,说这话的时候,女儿似乎眼眶湿润了。

我没奈何,只是说,或许明天就好了——死鱼呢?

女儿答道:埋了,然后呜咽道:真的不希望她们死去。

是呀,我也不希望。妻子说:明天我去看看有没有法子给鱼儿找大夫。

女儿破涕为笑道:好啊。

今天晚上,很晚才回到家,发现鱼儿似乎比前两天游得欢实一些。女儿说:妈妈给鱼儿买的药,这鱼儿得道的是白斑。

奥,好治疗吗?

妈妈说能治,女儿高兴地说。

是呀。我看了看鱼儿,心里也开心了好久。后来熬到女儿熟睡了,妻子说:顺其自然吧,这鱼八成治不好了。

哎,尽力了就行。

是呀,有些事我们用心去做,努力去做,收效甚微也没办法,我们不是圣人。我试着安慰她道:人人都是如此,鱼是这样,人也如此。

有一种伤心叫释怀,悲痛到了一定程度,居然不再伤悲。人生有的时候也无可奈何,毕竟我们左右不了太多的人和事……

  

【教育随笔】

都期末了,还说什么“不愿”? (詹明杰)

“冬练数九,夏练三伏”,这句俗语告诉我们越是艰苦的时候越要加紧练习,唯如此,方能练就非常的本领。目下,正是数九寒天,季节刚过小寒,“小寒大寒,冻成一团;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实在是冷,昨天的最高气温才8℃。

于是,有人早晨不愿起床,进了教室不愿开门窗,翻开书本不愿动手,需要整理需要深化的不愿动脑,结果常常是东瞧瞧西瞅瞅,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溜走。

当然,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我常这样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职业,是每天的工作,一如成人上班挣饭碗。早晨不起床,时间白白浪费了,而同时别人在分秒必争,差距又在不知不觉中拉大;冬天不开窗,空气浑浊不利健康,还不利于智力的发挥;翻书不动手,那是典型的打发时间,到头来肯定是一无所获;至于不动脑,那结果不言自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发现原本差不多的同学,相互之间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变大。究其原因,很简单,“不愿”者今天丢了时间,明天丢了习惯,后天丢了刻苦精神,变差,“理固宜然”,不变差,那才叫人愕然。更要看到,时间稍长,人的斗志、信心慢慢由懈怠而至放弃,那样,就更可怕了。

都到期末了,高三离今年高考也只剩下150天了,每个同学都想考个好成绩回家过新年,家长都想看个好结果,老师也想更满意,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变“不愿”为“愿”,其实,与严寒斗也是一种乐趣。

  

【听读观感】

“燕冬萍事件”之我见(汝南县梁祝镇 秦浩)

近日,一段几年前的起诉离婚录像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事件的起因是,一名叫做"燕冬萍"的女子到法院起诉离婚。她说作为一名父亲,丈夫没有给孩子打过一次电话,没有管过孩子的生活学习,甚至对家庭没有任何责任。最后,讲到高昂的时候,女方甚至表示钱都是自己赚的,车贷、房贷都是自己还的,连家庭的所有开销都是自己出的,孩子出生到在男方没有给过一分钱。就在网友纷纷动容之际,却不曾想最后20秒钟迎来了惊天大反转。

男方小心翼翼说出自己在北京打工了5年,每个月向女方转账8000,一共转账48万。而女方此时还恬不知耻的表示虽然丈夫每个月都有转钱,但是孩子开销房子首付、车子房贷都是她在支出,所以相当于丈夫没有给任何钱。

由于丈夫没有提供相关的证据,并且愿意和解,法院最终判决双方离婚,婚生女由燕冬萍抚养,夫妻共同财产中的红旗牌轿车归燕冬萍所有,男方净身出户并获得探视权。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她,面容清秀,岁月似乎未曾在她脸上留下过多痕迹,却在这场婚姻的角逐中,手持精心整理的证据,言辞凿凿,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利箭,射向对面那个沉默的男人。

他,饱经风霜的面容写满了生活的艰辛,北京街头的风刀霜剑早已在他脸上刻下深深的沟壑。那是五年外卖生涯的印记,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他为家庭拼搏的日日夜夜。当燕冬萍滔滔不绝地数落着婚姻中的不如意时,他选择了沉默不语。或许是长久的劳累让他疲惫得无力辩解,又或许他以为那些默默的付出无需多言,家人自会懂得。

法庭上,燕冬萍邪魅一笑,那笑容里有着胜者的自信,也有着对这段婚姻的某种决绝。而他,那个默默扛起家庭生计的男人,终于掩面痛哭。多年来独自咽下的委屈、不被理解的心酸,在这一刻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那些转账记录,那每月 8000 元的默默付出,在她精心构筑的不满与指责面前,显得如此无力。

他无法为自己证明,因为他的爱与责任都融入了那些无声的转账中,融入了每一个风里来雨里去的日子里。他以为努力赚钱就是对家庭最好的交代,却未曾料到,婚姻的城堡在情感的荒芜中摇摇欲坠。燕冬萍凭借着那些对她有利的证据,在这场婚姻的博弈中看似占了上风,可当真相浮出水面,这场胜利却显得如此苍白。

也许很多人又会得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样的结论,或者从此不再相信爱情,但我想说的是:爱情永远美好,永远值得向往。错的从来不是感情,而是人。一则个例不能成为男女性别对立的“证据”,它反而提醒我们:生活不易,感情难得,多一份包容和理解才能使彼此携手度过一生。

  

【小说小品】

换亲(13(郑开明)

(一)

这是七十年代发生在我的老家的一个真实故事。

在我的老家,有个叫郑家大湾的村子,村子几十户人家都居住在半山腰上。说是半山腰,是不能与大山里的半山腰相提并论的,只不过在丘陵地区,这个黄土山包还算高而已。家家户户要么用黄泥砖(没有经过砖窑烧制的)盖房,要么用黄土干打垒成墙,再用稻草铺盖房顶。村子里也见不到几个女人,男人们除了下地干活,就是推牌九、打麻将或是聚在一块侃大山。地上是黄土地,住房是黄泥墙,周围山上也是黄秃秃的,村里村外见不到几颗树,不用说了,那家姑娘愿意嫁到这来呀。

村里的大户应该算是百乔一家,二个儿子,二个姑娘,论长相,个个没的挑,让村里人都羡慕。农闲时,百乔有打铁的手艺,带着大儿子仁传到外乡去打铁,能赚些钱回来,再加上百乔和儿子都是身高马大的,又好逞强,在村子里也算的上是一霸了。可就这么一个在本村算是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居然也没有媒婆找上门来给他儿子介绍媳妇。看着老大的年龄也不小了,百乔也只得拉下面子,四处托媒婆给大儿子仁传找媳妇,一直没有音信。百乔老爷子也坐不住了,再找当地最有名的三寸不烂之舌的李婆婆来,许诺,只要能给儿子找一个合适的,情愿把大姑娘赔嫁出去。说赔嫁,其实就是换亲。

这就好办了,没二天,李婆婆就来了,介绍了王家大湾刘老头的一对儿女。王家大湾离郑家大湾十七、八里地远。百乔这阵子根本不考虑那么多,只要能给儿子找个合适的,至于姑娘嫁个什么样的,他想都不想,嫁出的姑娘好似波出去的水,总是白养的。李婆婆算是摸清楚了百乔老爷子的心思,把个姑娘夸的象天仙,说那个小子也是廷不错的,还说把百乔老爷子的姑娘赔嫁过去也是错不了的一对。在那个年代,特别是在那么个落后的山村里,百乔老头子一个点头,就把一双儿女的婚姻包办了。由于是换亲,这当然不能和正常结婚形式一样了,都由媒婆暗箱操作。二对青年男女连个面都没见,媒婆代百乔老头子给刘家送了一份定礼,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这可高兴坏了李婆婆,不说是不说,这一说就是二对,少拿不了银子。

选好的吉庆日子到了,特殊的婚礼特殊的做法,这天一大早,刘家的亲朋就把刘老头的千斤锡秀,用桥子给抬到了郑家。在一阵鞭炮声中,郑家的老大仁传,也将新媳妇锡秀抱进了洞房。刘家来人一不吃酒,二不休息,马上要接郑家千斤大凤回刘家圆房。正在高兴之中的郑老头子,二话没说的就让大凤上了花桥,也没安排一个人去送送大凤。可怜的大凤早年就没了娘,要是有娘在,就不会这么凄惨了。

花桥回到了刘家,刘家也是掌灯结彩,鞭炮声响个没完。刘家也来了不少亲朋客人,还有村里的乡亲们也来凑热闹,花桥的大红门帘被掀开了,新郎锡汉一瘸一拐的上来牵起了新娘大凤的手,这时的大凤盖着喜帘是看不见新郎的,小心着一步步跟新郎入了洞房。在场的乡亲们其实都知道,锡汉不光腿瘸,还有一身的病,个头也比大凤矮一头,他们是不般配的一对,大凤嫁到刘家是委屈了。没办法,在那封建、封闭的乡村,只能说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大凤圆了房,那只有哭的命了。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这门亲事快满一年了,就在这个当口,郑家出事了,锡秀悬梁自尽了,这是天塌下来的大事!咱不提两家现在闹翻天的事,单说说锡秀为什么要自杀。这还得从锡秀留下的一份遗书说起。出事当天早上,郑家老大仁传起床,发现媳妇不在床上,仁传后来回忆说,当时就有不祥之兆,媳妇从来都是他起床后才起来。果然,仁传在堂屋里,发现锡秀吊死在了大梁下,在锡秀的枕头下也发现了锡秀写的一张纸条。仁传看了,肺都气炸了,这是有人把锡秀逼到绝路上去的呀。

郑老爷子一早过来,也看到了眼前发生的一切,立刻要儿子仁传克制自己,家丑不可外扬,郑家这时是不能把遗书拿出去的。非要是把遗书的事捅出去,非出人命不可。这时候要说,最难受的应该是仁传,按老爷子的要求,他不能把实情说出来,只能强忍着把一切先装在肚子里,等把一切平息下来再说。当务之急,父子俩对外的口气要一致:锡秀不喜欢她父亲刘老头给她包办的这门婚事,结婚后也一直闷闷不乐,什么事都憋在心里,不知为什么,自己一时想不开才做了傻事。

郑老爷子的亲家刘老头,带着儿子锡汉也来奔丧了,死活要郑家给个交待,郑家的说辞刘老头那里接受,他怪罪郑家劣待了他姑娘,父子俩追着仁传打,在亲戚们的保护下,仁传还是挨了几棍子。在郑家折腾了二天,刘老头的气多少也消了一点,再说什么也晚了,本是赚了的买卖,这倒赔了,还是赶快给姑娘办丧事要紧。

郑老爷子为了尽快平息刘老头的愤怒,答应大办儿媳锡秀的丧事。说办就办,要说那场面在这穷山恶水的地方,真算是气派了,刘老头也挑不出什么理了,丧事一完也只有带着瘸儿子回王家大湾了。

刘老头没事了,郑老爷子家该有个交待了。锡秀自杀前留的字条究竞说了什么,家中还会发生什么事,请看下集分解。

(二)

刘老头的姑娘锡秀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走了,刘老头也闹了几天的丧事,郑老爷子为平息刘老头及女婿锡汉的愤怒,确实破费了不少,大办了锡秀姑娘的丧事,刘家父子也就无可奈何的不再纠缠回到王家大湾去了。

刘老头没事了,郑家的事该有个交待了。原来锡秀临死前写了一个条子,就是她爱人仁传事后在她枕头下发现的那张字条,上边写到:我恨这个家!郑家没一个好东西,仁传成了家还在外瞎搞,仁胜多次强奸了我,我在这个家已毫无意义,我也不想活了,只想告诉你们,你们是要遭报应的!难怪郑老爷子非要把这事压下来,不然,还不说仁传,刘家父子非把仁胜打死不可。再说仁传,确实在这一带有个花花公子的名声,就好招花惹草的,包括周围几个村子,不少姑娘都遭他强暴猥亵过。这个时候,仁传也不傻,他还真不能找他弟弟仁胜的麻烦,他知道,惹烦了他,他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

仁胜,十九岁,一个冷酷无情的家伙,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要说话也是怪怪的,谁也摸不透他。他和他的哥哥一样,也喜欢乱来,但比他哥哥更邪呼。他有手淫的恶习,村子里比他小的男孩,没有不被他扒过裤子的,他猥亵那些孩子,帮他们手淫,他在他们身上寻求自己的性刺激,弄得一些孩子老远见了他就跑,也有几个孩子成了他的俘虏,成了他的性玩物。

仁胜知道他哥哥仁传也是好色之徒,他扭曲的心就要去占有他的嫂子,结果,悲剧发生了,他的嫂子不堪凌辱,悬梁自尽了。嫂子的自尽虽说家里人没把他怎么样,必定对他这个阴阳怪气的家伙,在心灵深处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言语更少了,阴沉的脸充满了杀气,乡亲们都说他得了精神病,先前还能说他几句的郑老爷子现在也不敢说他什么了,只盼着家里别再出什么乱子。

转眼锡秀走了三个月了,按当地的习俗,仁传也可以再续弦了。可仁传的媳妇是上吊自杀的,不管怎么说,这都不吉利,还别说这穷地儿和谁都不知道的实情,谁家姑娘愿意嫁到这来呀。郑老爷子一脑子的传种接代的家族观,不把这事办了,他是会死不瞑目的。他又请来了有三寸不烂之舌的李妈,答应再把小姑娘月娥赔嫁出去,他知道这么做不光彩,也对不住小姑娘,可他又有什么办法那,二儿子仁胜已是个什么都指望不上的精神病人,就靠仁传把香火延续下去了,不然又怎么对的起祖宗。不用说,李媒婆又少要不了银子。

要问仁传再次换亲的事办的怎么样,家中又出了什么大事,请听下回分解。

(三)

媒婆李妈收了郑老爷子的定金,就去忙呼她的事情去了。可郑老爷子的小儿子仁胜还是让郑老爷子放不下心,因为他一天到晚也没什么话说,说二句阴阳怪气的话,能把人噎死,还有他做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再加上充满杀气的一张脸,连郑老爷子都发怵,哪还敢提他强暴嫂子,逼死了嫂子之事那。他担心,大儿子仁传如果续了弦,家中不会再出什么乱子吧?可怕家中断了香火的郑老爷子,眼下也顾不了这么多了,走到哪是哪吧。

再说仁传,别看他在方圆十来里地,是出了名的一个流氓无赖,可他就不敢招若他这个弟弟,他知道他什么事都做的出来,所以,仁胜欺负媳妇锡秀的事,虽说他和锡秀并没有什么感情,必定是自己的媳妇,心里气愤,也只能强忍在肚子里,他知道,真要打仁胜,他也不会还手,凶狠手辣的仁胜是不会放过自己的,总有一天他会做出让你想不到的事情来。还是不招惹他为上策。

没过多久,媒婆李妈有信了,石山镇上的丁婆婆家有一儿一女,因丁婆婆早年丧偶,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儿女拉扯大,家庭非常贫寒,儿子冬全今年31岁了,小时候得了脑膜炎,没钱医治,腿瘸了不说,还痴呆呆的。女儿腊梅今年26岁倒是什么事都没有,丁婆婆却因儿子没有找到媳妇,别人给女儿提亲,都让她给拒绝了,把女儿的婚事也给耽误了。这不,媒婆找上门来了,这对于石山镇的丁婆婆来说,一举二得的大好事哪去找啊,二话没说,一百个同意,只要李妈把这事撮合好,我丁婆婆再穷,也要想法报达你李妈。

这回,媒婆李妈更是摸清楚了郑老爷子的脉,也不藏着掖着,就来个实话实说,她怕干的事太缺得遭报应。没想到郑老爷子找儿媳能传种接代这么心切,也不管未来的女婿如何,还是那个话,稼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就这么定了。仁传知道了,也一点不为小妹妹月娥着想。这对父子,太自私了,也太无情了,都是自己的骨肉就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牺牲了大凤,强迫她嫁给了一个瘸子,现如今,又强迫月娥嫁给一个痴呆的瘸子,这正如自尽身亡的锡秀在纸条里写到的,这要遭报应的!

两家的亲事就这么定了,不吭不哈的仁胜却提出了反对意见,郑老爷子哪听他的,只把他的话当成疯话,仁胜记在心里的事是不会忘记的,这预示着一场家庭灾难即将来临。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