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4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1602
发布时间:2024/11/6  阅读次数:53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160225篇)

2024116日)

  

【诗词歌赋】

车与车的“亲密接触”(汝南县韩庄初中 肖永成)

夜空中的一声雁鸣(汝南县韩庄初中 肖永成)

万代永唱东方红(郑州市二十六中 沈延铭)

慈善嗳万家(郑州市十九中 杨昌辉)

访长征遗址石家楼(三章)(新密市一中 孙永福)

【仿太平歌词】访四平(五章)(新郑市一中 徐文斌)

秋之歌(词十首)(上街区实验中学 赵鼎铭)

【莺啼序】词二首(郑州市三十三中 夏金河)

【听读观感】

毛泽东诗词与中国精神(新密市二中 陈品茗)

  

【诗词歌赋】

车与车的“亲密接触”(汝南县韩庄初中 肖永成)

在喧嚣的街头

车与车来了次“亲密接触”

刺耳的刹车声,打破了平静的节奏

金属的碰撞,瞬间的冲击

让路人目光停留

  

司机涨红了脸,相互指责

抱怨与无奈交错混杂

道路拥堵,情绪焦躁

使这不该发生的“亲密”

陷入了麻烦的漩涡

  

但在这混乱之中

也有理解的信号闪烁

有人帮助协商解决的方案

或许,这意外的碰撞

能撞出一份宽容与担当

  

车与车的“亲密接触”

是生活中的插曲

但愿它能教会我们

在长长的路途上

多一些谨慎与平和

  

夜空中的一声雁鸣(汝南县韩庄初中 肖永成)

仰望夜空,听到一声雁鸣

那声音划破了寂静的苍穹

像是来自遥远星际的梦呓

又似大地眷恋的深情呼应

  

夜幕深邃,星光忽暗忽明

雁鸣声如一支利箭穿透心灵

它孤独而执着地飞翔

翅膀扇动着对远方的憧憬

  

或许它正追寻心中温暖的地方

或许它在寻找失落的爱情

一声鸣叫,是在倾诉它的故事

让我的心海泛起涟漪难以平静

  

一声雁鸣,消逝在夜空

我久久伫立,思绪翻腾

谁的旅途不是如漫漫长夜

我们只有向着未来奋力前行

  

万代永唱东方红(郑州市二十六中 沈延铭)

【永】生不忘毛泽东,

【世】代高歌东方红,

【不】忘人民大救星,

【忘】恩负义天不容,

【毛】主席是红太阳,

【主】管九州万业兴,

【席】卷全球中国龙,

【万】民都爱毛泽东,

【代】代爱唱东方红,

【永】远敬仰大英雄,

【唱】支山歌颂伟人,

【东】方日出太阳红,

【方】向正确向前行,

【红】色基因永传承。

  

慈善嗳万家(郑州市十九中 杨昌辉)

高歌党的二十大!党的光辉照万家,

大中华走进新时代,举国同庆人人夸,

人民是江山,江山是人民,童叟妇孺乐开花。

慈善故事千千万,慈善温暖千万家。

养老院故事会上讲故事,有一位妈妈拉话闸。

老妈妈七十八,名字就叫李国花,

出身农民家庭里,从小没有学文化,

解放那年刚五岁,父母双亡双眼瞎,

是政府把她养活大,共和国养大了李国花。

故事会上讲故事,热泪盈眶把言发:

解放前劳苦大众受压迫,三座大山把人压,

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人民打天下,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革命先烈把枪拿,

打土豪分田地,工农红军齐北伐。

爬雪山过草地,万里长征热血洒,

北上抗日游击战,反动派个个被打垮,

人民当家做主人,天安门上出彩霞。

先烈们鲜血染红五星旗,共产党一心为公安天下。

十八大以来变化多,精准扶贫进万家。

习主席是我们的领航人,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说的人心乐开花!

慈善基金为人民,老有所养靠国家。

国家政策样样好,中国梦实现靠大家。

如今开了二十大,新的精神暖万家。

两个维护更坚定,第二个百年齐出发,

两个确立更坚定,高举旗帜兴中华。

人民公仆共产党,党为人民当好家。

携手走进新时代,人人心里乐开花。

说实话:

共产党领导就是好,党是第一慈善家。

我永远热爱共产党,我永远热爱大中华!

愿祖国:绿水青山春常在,

大中华:万里江山披彩霞。

党的恩情唱不尽,党的慈善难报答,

千言万语一句话,

共祝愿:人民安康都幸福,

共祝愿:民族复兴国强大!

  

访长征遗址石家楼(三章)(新密市一中 孙永福)

(一)

家乡的十月满山金黄

蓝蓝的天空格外晴朗

鸽子在彩云间展翅翱翔

柏油大路平坦宽广

两边的青松列队成行

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

嘹亮的红歌划破了宁静的村庄

身穿崭新的红军服装

佩戴着鲜红的袖章

迫不及待地走近石家楼旁

松材的楼梯历尽沧桑

原汁原味的楼房饱经风霜

青瓦下的门窗闪闪发亮

金黄色的供桌紧靠在后墙中央

土墙上挂着伟人们的彩像

红军的遗物在两层上摆放

每一件都闪耀着历史的光芒

讲述着当年长征的悲壮

(二)

一九三六年八月九日秋高气爽

莲花山下到处是瓜果飘香

红四军十二师的将士们

爬山涉水来到下乍村的山岗

成立的苏维埃政权有五个乡

建立义勇军独立营武装

宣传″反蒋抗日"的政治主张

养好了病伤   筹足了军粮

背起行囊     匆匆北上

三军会师后奔赴抗日的战场

准备驱东洋打老蒋

红军将士们虽然只住了五十多天

他们用挥洒的汗水和挺起的脊梁

把红色的火种

播撒进各民族兄弟的土壤

(三)

康乐的山乡

处处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滋润得革命的火种越烧越旺

把各族同胞的心头照亮

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大家用熊熊燎原的火焰

彻底烧毁了

旧世界束缚劳苦大众的牢笼绳缰

迎来了春暖花开的幸福安康

  

【仿太平歌词】访四平(五章)(新郑市一中 徐文斌)

(引子)

说的是一九四五年的那个秋天,中国人盼来了抗战胜利艳阳天。

稻谷扬起了丰收的笑脸,渔船挂上了远航的风帆。

  

谁想到和平遐想一闪现,蒋介石磨刀霍霍搞内战。

黄师长电请中央占东北,三万人三千里徒步出了关。

  

总根据地部署需要五年。御敌东北之外命令昨颁。

国军美械骄横无理来进犯,民主军弱旅抗击靠肉搏战。

  

(二打)

那是一九四六年的春天,北风呼啸横扫战略要地,

十万大军在此酣战四平,飞机大炮喷发吃人火焰。

  

梨树县林总早心知肚明,丘陵无险以弱战强不行。

黄老蹾足心疼革命血本,担心打光了苏北来的兵。

  

委员长专横跋扈打内战,孙立人驾驶坦克冲在前。

三道林子怎是战略屏障,松花江畔相持等待明天。

  

(三打)

又到了一九四七年秋天,三下四保进入相持阶段。

辽沈大战即将拉开帷幕,四平战火又被推到幕前。

  

陈明仁撒豆成兵小伎俩,野战军九万雄狮夺四平。

道东鏖战牺牲了马仁兴,大战二十天得了半个城。

  

一战四平几千敌军消遁,四战四平国军已是寒蝉,

前后七百余天大战不断,英雄之城失败之城翻转。

  

(评说)

毛泽东马德里自有道理,司令员打辽沈真是高人,

黄克诚眼光好高瞻远瞩,革命路从此时走向天明。

  

谁说四战四平没有必要,总根据地三年取得成功。

战略部署虽说艰难曲折,革命胜利确实要有牺牲。

  

谁说的四平街血流成河,有道是人生自古谁无死,

都知道百年中华灾难重,烈士们为解放虽死犹生。

  

(结尾)

驱车寻访四平一片祥和,男女老幼街道美丽繁荣,

阳光明媚天气真是很好,突然间有雨水洒在窗棱,

  

怎么说

那可能是先烈们的泪水,他们知道苏北家里来人。

那其实是黄师后代哭泣,我们暮年烈士们却年轻。

  

你看那,七十年前的今天飘红旗,

七十年后的今天旗更红。可以告慰英灵:革命自有后来人。

  

秋之歌(词十首)(上街区实验中学 赵鼎铭)

【渔歌子】山野垂钓

一湾蒲苇艳荷花。丝轮轻举钓流霞。

渔歌歇,夕阳斜。几缕炊烟起山家。

【桂殿秋】秋色

芳翠减,菊枫妍。山原万畴锦绣蕃。

溪鱼谷米收成好,已是中秋却未寒。

【桂殿秋】秋雨

秋雨细,落丹英。长恨别时最伤情。

西风断续南柯梦,夜半偏听朔雁声。

【忆江南】秋色

秋色好,初绽菊花英。

一岭枫林松竹翠,千塘鱼蟹藕蓬生。吟赏趁新晴。

【南乡子】感怀

雁阵南翔。落尽芳华实堪伤。回首花春颜色老。

还好。菊醉枫红秋景妙。

【双雁儿】初秋

山川野陌着秋装。菡萏馥、翠荷裳。石溪波静戏鸳鸯。鹭鸥闲、画舸航。

苇蒲芳草茂池塘。菊蕊灿、槿花香。秀姑村嫂采菱忙。对歌飞、恋俊郎。

【双雁儿】秋

秋临绿老看荷残。柳瘦影、水清寒。草枯花谢蝶蜂闲。鼓蛙停、燕已迁。

此时光景又新翻。月桂馥、菊枫妍。彩绸霞锦染田原。雁声昂、稻谷绵。

【荷叶铺水面】秋色

秋光艳冶,红黄绿紫妍。千原万岭尽姝颜。老荷发嫩蕊,岸柳苇蒲隐钓船。

风吹稻谷翩。枫红似火焰,野菊灿蔚蝉嫣。水碧赏嘉莲。岸上奏笙箫,丰稔婵。

【系裙腰】秋

高山流水碧云天。松与竹,袅兰烟。原田一派绿兼黄,又是丰年。菊枫艳,谢香莲。

欲采红叶题情字,停画舸、小桥前。伊人不见水波远,鹤鹭低旋。问何日聚,几时欢?

【喝火令】颍河之秋

烈暑蝉声噪,初秋菊蕾稠。颍河烟景入明眸。闲坐岸边垂钓,无绪看清流。

白鹭双双舞,花鸳对对游。断鸿声里使人愁。只有斜阳,只有暮云悠。只有碧荷苍柳,落照一川秋。

    

【莺啼序】词二首(郑州市三十三中 夏金河)

感赋

时年岁流月转,雪飞芦花处。看山月、亏缺盈圆,似说四季迟暮。菊花灿、枫红烂漫,晴烟袅袅梧桐树。望荻芦摇曳,随风飘飞琼絮。

歌舞笙箫,灯红酒绿,赴风花月露。趁年富、心有红颜,画船悠游几度。倚丹枫、秋深梦浅,近冬雪、失音消语。月东升,好日西沉,双飞鸥鹭。

青丝霜染,满袖凉风,孤闻梅香缕。离别后、鹊桥无信,梅雪片片,裹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盼渡,遥山遮影,一壶老酒心腔苦。恨当时、没把情留住。烦愁点点,无惧年少轻狂,一阙悲歌尘土。

情丝不绝,细雨如绵,叹影单之旅。暗思量、高山远路。难递鲛绡,嚲凤迷归,单鸾难伍。花笺待写,忧愁离恨,浮华洗尽怀锦绣,不相思、不再年华误。等来雪化冰消,明媚春光,与花共舞。

秋思

秋风劲兮野陌,灿嘉禾遍布。眺峰岭、菊秀枫红,一派云景霞缕。探秋水、浮菱菡萏,晴烟苒袅林池处。看蒹葭摇动,随风化为飞絮。

落木无边,老杜病酒,叹冷杯不举。抬望眼、霞鹜齐飞,斗鸡王勃末路。怨东风、少情绝意,人性恶、仕途难遇。想故人,月下沉吟,此情谁诉。

当年别怨,锦瑟生愁,精神尚孤旅。翠绿谢、春光已远,往事如烟,宛首亭台,宝光新镀。层峦叠嶂,晴川流淌,画船箫笛霓裳舞,记当时、笑去花林聚。嫣香易落,回首澹碧兰烟,柳丝难绾船住。

溪鱼吹浪,银鹭低旋,见锦鸳理羽。好尘境、何来情苦。万类霜天,青紫红黄,金风玉露。修心养性,昂扬宏志,壮图更应勤照顾,向前方、不再回程溯。人生易老冯唐,珍惜时光,读书思悟。

  

【听读观感】

毛泽东诗词与中国精神(新密市二中 陈品茗)

中国精神是毛泽东诗词的精髓,如一根红线贯穿其中。毛泽东诗词反映了特定时期中华民族的理性、情感、思维、行为和价值取向,已经转化为赋有价值形式的文化符号,汇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要有精神,它是国本;一个民族要有精神,它是脊梁。什么是中国精神?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中国精神是毛泽东诗词的精髓,像一根红线贯穿其中。毛泽东诗词反映了特定时期中华民族的理性、情感、思维、行为和价值取向,已经转化为赋有价值形式的文化符号,汇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毛泽东诗词字里行间所洋溢的中国精神,扣人心弦、催人奋进。

深厚的爱国情怀

综观毛泽东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深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支撑他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属蓄积于胸中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毛泽东诗词在文化取向上凸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维护尊严、追求独立、寻求解放、谋求幸福伟大历程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诗词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文学作品的优秀传统,又赋予了具有时代意味的精神内涵。在毛泽东吟咏祖国河山的诗作中,这种爱国情怀表现得既直接又生动。“踏遍青山人未老”“我自欲为江海客”,他既乐山又乐水。毛泽东笔下的山,仪态万千、瑰伟雄奇。会昌山“颠连直接东溟”,昆仑山“横空出世”,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井冈山“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毛泽东笔下的水,神奇曼妙、变幻无穷。他沉醉于“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清纯与活力,震撼于“大河上下、顿时滔滔”的静穆与凝重。他欣赏“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的自然雅趣,赞美“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的烟波浩渺,向往“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气壮山河的诗句,使人对伟大祖国油然而生敬意,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深感自豪。

深沉的忧患意识

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自古就有“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不朽精神。近代以后,西方列强入侵,封建统治腐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地主重重压迫”“遍地哀鸿满城血”“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始终忧虑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人民大众的命运,忧患意识是毛泽东奋斗精神的不竭动力。

少年毛泽东读过《支那瓜分之命运》一书,开头一句“呜呼,中国其将亡矣!”使他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西方列强企图瓜分中国,毛泽东是“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1915年他的同窗易昌陶不幸病逝,毛泽东为他写有一副挽联:“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役,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毛泽东借悼亡以消心中块垒,强烈地抒发了一个热血男儿忧国忧民之志。1925年,“独立寒秋”中的毛泽东,置身于充满生机的山川,再反观军阀割据、危机四伏、民生多艰,忧患意识促使他从内心深处发出振聋发聩的一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流露出其将人生追求同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英雄使命与宏大抱负。1927年春,中国大地一片白色恐怖,毛泽东吟成苍凉沉郁的《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令人压抑的笔调,表达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的苍凉心情。

1934年夏天,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败,在关乎红军和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写下《清平乐·会昌》,表达了他内心的抑郁和焦虑。正如他后来解释诗中“踏遍青山人未老”一句时所说:“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19352月写的《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的第一首作品。遵义会议扭转了毛泽东个人的人生境遇,但这首作品却显得极其苍凉凝重,因为他深知“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执着的革命精神

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深沉的忧患意识,激发了毛泽东昂扬的报国之志。在19197月《湘江评论》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毛泽东认为到了近代,“强权者,贵族,资本家的联合到了极点”,因此“国家也坏到了极点,人类也苦到了极点,社会也黑暗到了极点”。面对“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的社会现实,他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决心把中国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奴役下解放出来。19184月,新民学会创办时,其目的在于“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和风俗”。1921年初,毛泽东将其变成“改造中国和世界”,这不仅成为新民学会的宗旨,也成为毛泽东的毕生追求。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了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愿,毛泽东一生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之道。他不断从一个“何以报仇?在我学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热血青年,变成“唤起工农千百万”“霹雳一声暴动”“横扫千军如卷席”“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缔造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成就了千秋伟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并由此改变了世界的格局。这一伟大实践也催生了毛泽东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博大的天下胸怀

《礼记·孔子闲居》云:“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毛泽东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具有谋划大局、创造大局、驾驭大局的过人胆略。毛泽东诗词给人的印象总是纵横捭阖、气势恢宏,不管是写自然景观,写动物姿态,还是写社会实践,都充分表现出毛泽东的宏大气魄和阳刚之气。在《沁园春·雪》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寥寥数语,就把幅员辽阔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几个人物,就把错综复杂的中国历史娓娓道来。

毛泽东从不沉湎于纯粹个人的爱恨情仇去寻求创作灵感,而是始终以一个旧世界改造者和新世界创造者的姿态审视和观照一切。毛泽东不少诗句中带有“我”字,如“春来我不先开口”“我返自崖君去矣”“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这里“我”是指他本人。但在很多诗句当中,如“而今我谓昆仑”“唯我彭大将军”“我失骄杨君失柳”,“我”不光是作者本人,“我”既是个体,也是群体。而在“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不怕远征难”“不到长城非好汉”“六亿神州尽舜尧”这些诗句中,“小我”已融入到革命洪流的“大我”之中。诗言志的中国诗歌传统,被毛泽东升华为小我与大我,有我与无我合二为一的全新境界。

《念奴娇·昆仑》中,毛泽东倚天抽剑,要把昆仑山劈成三截,原先是“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后来毛泽东说:“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毛泽东不仅关注中国人民的命运,也关注全人类的前途。他把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使革命精神浸透了深厚的民族底蕴,又使民族精神充满了博大的世界情怀。

积极乐观的心态

中国革命的总体特征是敌强我弱,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从不悲观、从不气馁。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他这样描述必将到来的革命胜利:“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是何等的豪迈!又是何等的乐观!“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是毛泽东年轻时写的一首诗中的残句,他后来曾多次提到这句诗,用以表达自己的乐观和坚定。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面对艰难困苦,毛泽东傲视万物,雄视寰宇。“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面对各种挑战,毛泽东气定神闲、从容不迫、沉稳持重。“要向潇湘直进”“直下龙岩上杭”“直指武夷山下”“不到长城非好汉”“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乐观心态和必胜信念激发出无穷力量,使毛泽东坚定执着、勇往直前。毛泽东的自信绝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源于他对历史潮流的深刻把握与积极响应,源于他对社会矛盾的深入分析和精确判断,源于他对人民利益的高度重视和坚决维护,源于他对崇高理想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他那句“当着天空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就指出,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至今还在深刻地激励着我们。

当毛泽东把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时,改革与创新便成为他奋斗人生的主旋律。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领导党和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业,使中国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毛泽东诗词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宏伟史诗,而毛泽东诗词本身也是改革创新的直接产物。

毛泽东诗词评史则对历史有新看法,论人则对人物有新见识,写物则对物象有新寓意,记事则对事件有新视角,是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与现代生活内容完美结合的艺术奇葩。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