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文典籍 > 鬼谷子 > 详细内容
鬼谷子(下)
发布时间:2024/6/8  阅读次数:243  字体大小: 【】 【】【
  

鬼谷子(下)

飞箝

  1、飞箝:凡度权量能,所以徵远求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徵,乃可求,乃可用。

  2、飞箝: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徵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而箝之,其事用抵巇。

  3、飞箝: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

  4、飞箝: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飞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飞箝之缀也。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纵,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抵巇

  1、抵巇: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2、抵巇:巇者,罅也。罅者,??也。??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3、抵巇: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櫱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用。

  4、抵巇: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5、抵巇: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此道,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内揵

  1、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2、内揵: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其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3、内揵:内者,进说辞也;揵者,揵所谋也。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合其谋。详思来揵,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揵。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

  4、内揵: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

  5、内揵: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

  6、内揵: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7、内揵: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揵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揵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反应

  1   反应: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此。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2   反应: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3   反应: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4   反应: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同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而驱之。

  5   反应: 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

  6   反应: 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7   反应: 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覆,观其所托,故用此者。

  8   反应: 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雌雄。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如舌之取蟠骨。其与人也微,其见人也疾;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捭阖

  1   捭阖: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2   捭阖: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

  3   捭阖: 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4   捭阖: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5   捭阖: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6   捭阖: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7   捭阖: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8   捭阖: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9   捭阖: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10   捭阖: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11   捭阖: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12   捭阖: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13   捭阖: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14   捭阖: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15   捭阖: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

  16   捭阖: 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分威法伏熊

  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馀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也。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实意法螣蛇

  1、实意法螣蛇: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神策生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者,听之候也;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

  2、实意法螣蛇: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养志法灵龟

  1、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欲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职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2、养志法灵龟: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彷佛;彷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盛神法五龙

  1、盛神法五龙:盛神者,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2、盛神法五龙:生受于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损兑法灵蓍

  损兑法灵蓍:损兑者,机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兑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溪。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转圆法猛兽

  1、转圆法猛兽: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象类,说义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

  2、转圆法猛兽: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散势法鸷鸟

  散势法鸷鸟: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则不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鬼谷子(上)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