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3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1452
发布时间:2023/10/9  阅读次数:168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145228篇)

2023109日)

  

【诗词歌赋】

一组关于“寒露”节气的诗词作品

【七绝】寒露(荥阳市第一初级中学 郑开明)

【七绝】寒露(郑州市二十六中 刘运章)

【七绝】寒露吟(巩义市第一初级中学 林照善)

【七绝】寒露(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 朱梦林)

【五律】寒露(郑州市二十二中 段德仁)

【五律】寒露(金水区丰庆路小学 金碧华)

【五律】寒露吟(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 陶春梦)

【七律】寒露(新密市第一初级中学 汪培勇)

【七律】寒露(巩义市第一初级中学 陈艳玲)

【七律】寒露吟怀(巩义市第一初级中学 张俊杰)

【十六字令】秋六阕(郑州市九中 袁松林)

【巫山一段云】寒露二首(郑州市十九中 周广信)

【衩头凤】寒露(郑州市三十一中 秦正风)

【宴清都】寒露(郑州市八中 姜顺德)

【江城梅花引】寒露时节(郑州市第六中学 任伟生)

【生活随笔】

桂林行二则(新郑市第一初级中学 韩丽惠)

【原创小说】

小小说五则(荥阳市第一初级中学 郑开明)

  

【诗词歌赋】

一组关于“寒露”节气的诗词作品

【七绝】寒露(荥阳市第一初级中学 郑开明)

西风落叶乱敲窗,鹭搅芦花雾漫江。

指看寒秋千里景,金峰彩岭是乡邦。

【七绝】寒露(郑州市二十六中 刘运章)

又是一年寒露至,枫红菊艳正秋时。

桂浆对影月凌乱,笺语添衣寄相思。

【七绝】寒露吟(巩义市第一初级中学 林照善)

秋深露冷草噙津,稻穗勾垂蟹甲沉。

旱涝心情怀五味,蛩声寂静看西云。

【七绝】寒露(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 朱梦林)

又是一年寒露至,枫红菊艳正秋时。

桂浆对影月凌乱,笺语添衣寄相思。

【五律】寒露(郑州市二十二中 段德仁)

鸿鹄悲啼越,晨风落露珠。红颜霜晕乱,白蕊泪痕枯。

日照青烟淡,云辞碧水孤。深秋心意烈,绮魄寄冰壶。

【五律】寒露(金水区丰庆路小学 金碧华)

癸卯秋意浓,玉蝶现丛中。岂知冬将近,依然踏花行。

感慨颇良多,忧思之人生。春水秋山长,明月伴清风。

【五律】寒露吟(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 陶春梦)

风凉雨冷寒,菊艳鹊莺欢。稻熟如金灿,枫红似火丹。

青松坚挺悦,大雁远翔难。翠竹虚怀久,莲蓬不惧残。

【七律】寒露(新密市第一初级中学 汪培勇)

久別家山時入夢,相逢故友勝還鄉。一輪明月照桑梓,幾度秋風催鬢霜。

片片紅楓寒露滴,叢叢金菊燦籬牆。嶽沙河畔曾吟句,漫把芳樽醉夕陽。

【七律】寒露(巩义市第一初级中学 陈艳玲)

草木枯黄寒露至。雁飞险峻船依水。精英欢聚喜开眉,败将垂颜知末耻。

亚运装台谢幕终。国家工作新峰起。移枝桂菊换盆香,胜越千山心落止。

【七律】寒露吟怀(巩义市第一初级中学 张俊杰)

灿星闪烁月华静,孤雁哀声孑立影。艳菊逢时才吐香,红枫得意偏寒幸。

一园银杏觉秋长,十里荷塘知夜永。谁说人间无好宫,天堂秀丽东营景。

【十六字令】秋六阕(郑州市九中 袁松林)

秋。枫叶如霞映夕流。江南旧,风景似今游。

其二

秋。凉透疏林夜正稠。西风紧,吹起乱山愁。

其三

秋。霜冷寒江水上头。西风紧,落叶乱山稠。

其四

秋。枫叶如霞映小楼。西风起,吹梦到扬州。

秋。万水长天一色柔。相思意,明月照西楼。

其六

秋。枫叶如霞映晚楼。相思处,明月照人愁。

【巫山一段云】寒露二首(郑州市十九中 周广信)

(一)

露气凝珠串,晶莹月下凉。几声雁唳过山梁。昼短夜延长。

稻粟如金灿,冬麦备播忙。农家处处果蔬香。千里好风光。

(二)

陶菊东篱绽,晨昏感衣单。风凉雨冷碧荷残。金浪覆中原。

枫炫娇红叶,余秋夜露寒。庆完双节万民欢。赏景踏山峦。

【衩头凤】寒露(郑州市三十一中 秦正风)

寒露凝,晓霜潆,晚秋风雨伤流景。烟霞轻,雾锁霖。前尘已过,借酒酩酊,行,行,行。

孤鸿鸣,无人听,枕寒一梦镜花影。秋水溟,花凋零,红尘已断,轮回无门,停,停,停。

【宴清都】寒露(郑州市八中 姜顺德)

岁暮三秋晚。东篱处,璨璨黄菊新卷。霜凉晓月,潮分半岛,路回滩甸。驱车直取林馆。任暮霭朦胧醉眼。立海角、鸿誓田园,幻梦此情何远。

山场竹院。桂香枫红雅集,三曲杯转。孤帆影远,稀星月半,藕荷芯断。绵绵意情何乱。总盼着、鱼书系雁。诉衷情、寒露盈窗,新诗旧怨。

【江城梅花引】寒露时节(郑州市第六中学 任伟生)

早晨凝水露珠圆。怕凉寒。已凉寒。炎热再无,暑气待来年。鸿雁南迁寻暖处,雀入水,此其间,菊满山。

满山。满山。寿客观。暮秋天。枫叶看。冷了冷了,冷了后,螃蟹脐团。昼夜温差,空气燥而干。大枣粥熬银耳伴,莲子配,佐冰糖,体可安。

  

【生活随笔】

桂林行二则(新郑市第一初级中学 韩丽惠)

(一)神奇桂林,美在阳朔

此次桂林行,为了争取时间多走多看,到达桂林的当天晚上,我们就到附近的旅行社查看有关组团游览事宜。先后看了两家比较正规的旅行社,发现他们组织的游览路线都是一致的——阳朔一日游,价格也相差不多。于是选择了“青年国际旅行社”。果然,在第二天的旅游同伴中,有两位高鼻子黄眼睛的外国朋友。看来这“国际旅行社”还真“国际”啊。

早八点半,我们团30人乘坐一辆大巴载着出发了。路上还遇到两辆大巴,看来不是旅游旺季,也仍然有不少游客如我们一样,慕名前来。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如果把桂林山水比作一颗世界旅游皇冠,那么阳朔山水就是镶嵌在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据说阳朔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与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全世界罕见。可见,到桂林不到阳朔,那简直是白来一遭。

将近11点的时候,我们到达阳朔。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聚龙潭。聚龙潭奇石景区是阳朔旅游明珠上一朵奇葩,该景区位于风景秀丽的遇龙河、金宝河交汇处,紧邻大榕树、月亮山景区。因岩外奇峰竞秀,宛如神龙腾云,岩内乳石多姿,恰似游龙戏水,故而名之。由黑岩、水岩组成,兼水陆之胜,全长1千多米,我们走了将近一个小时。

聚龙潭,顾名思义,是群龙聚首的深潭,一定很大很深。临进洞,我想起“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句子,心中充满神奇感。

果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岩洞,里面千奇百怪的钟乳石,令人目不暇接。导游一路讲解,我们边听边看。洞内的石路时而宽,时而窄,有的地方要低头通过,有的地方要侧身前行。两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乳石,有的从地面耸起,有的从洞顶倒挂,在五颜六色的灯光的照射下,更显得瑰丽神奇。导游介绍了几处景观,我只记得龙宫玉柱、海市蜃楼两处,可能是这两处对我触动更大,所以印象也特别深。在龙宫的龙王宝座上,我和夫君还留影一张,以示纪念。

走出聚龙潭洞口,仰望四周奇峰连绵,薄雾漫漫,真有身在仙境的感觉。来不及细细欣赏,就被导游引领着,匆匆赶往大榕树景区。

阳朔大榕树矗立在金宝河畔,它的树围竟有七米多,高达十七米,枝繁叶茂,浓荫蔽天,所盖之地有一百多平方米。相传已有千年历史,虽然树干老态龙钟,盘根错节,但仍然生机勃勃。在电影里,刘三姐就是在这棵树下向阿牛哥吐露心声,抛出传情绣球的。

说到大榕树,想起早在中学语文课本上读过的巴金的《鸟的天堂》。虽然二者不是同一株,但是眼前的这株却让我相信就是巴老写的那珠,只不过,它比那株更高更大也更繁茂,而且没有听到奇妙的鸟儿的鸣叫。导游告诉我们:夫妻在树下手拉手,幸福和睦九十九。于是我和夫君就手拉手围绕大榕树走了一周,不管那说法是否有道理,这样的祝福总是让人难以拒绝的。第一次见到这南方的奇树,我禁不住仔细端详她慈祥的容颜:朴素不失典雅,端庄而且秀丽。站在树下,你会感到生命的繁茂和旺盛,感到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我有些流连忘返,可能主要就是因为它的顽强的生命力的感召。

接下去要参观的是月亮山。听到导游说出月亮山的名字,我在想,月亮山是什么样的?难道是站在山上看月亮吗?其实,我这只是在望文生义。阳朔月亮山,是阳朔境内的奇景,它在高田乡凤楼村边,高达380多米。因为山顶有一个贯穿的大洞,好像一轮皓月,高而明亮,所以人们叫它明月峰,俗称月亮山。

游人可顺着一条800多级的登山道直达月洞。这个月洞大得离奇,高宽各有50米,而山壁却只有几米厚。洞的两壁平整似墙,洞的顶部却挂满了钟乳石,形状各异。其中两块很像月宫里的吴刚和玉兔。在晴天的时候,游人可以透过月洞看到蓝天白云,好比一面挂在山颠上的圆镜。由于月洞的北侧有一座圆形的小山,所以游人走山南的"赏月路",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月洞,可以看到圆月、半月和眉月的不同景象。清代徐廷诤称此景是"月挂高峰",他作诗道:“峰峦顶上镜光浮,旦夕空明未见收。自昔悬崖崩一角,至今遗魄照千秋。山穿月曜无圆缺。月出山辉任去留。万古不磨惟此镜,与君长作广寒游。”

可惜,那天我们被导游牵着鼻子走,没有登山赏月,只在高田乡凤楼村边观赏了一番。很多游客站在一个台阶上留影,当地摄影师很巧妙地摆出了一个“单手托月”的造型。你别说,照片出来一看,还真像那么回事。我和夫君舍不得花钱,就用自家的数码机子互拍了一张。呵呵,结果是把人拍得大了,月亮拍得小了,虽然也托了起来,可那造型,实在不像是托月亮,用朋友的话说,那是在练太极拳!月亮没托好,倒是把快乐留住了。

我们在阳朔要去的最后一个景点是古镇兴平的一段漓江。

如果说桂林是一个生命体,那么漓江绝对是桂林的灵魂。

兴坪古镇,依山傍水,为漓江风景荟萃之地。四周山峦奇秀,景观丰富;东有僧尼相会、狮子望天、罗汉晒肚诸景;北有寿星骑驴、骆驼过江等山;西有笔架山和美女峰;南面地势开阔,螺蛳山、鲤鱼山和远出群峰相衬,高低错落,疏密相间。漓江在这里回旋曲流,幽深澄碧,把江两岸的景色,皆泼墨于水面。疏林、新簧、红帆、农舍则好像镶嵌在山水画中。景色之妙,难以彩绘笔录。兴坪的风光甚至搬上了中国货币“人民币”——1999年版人民币20元券背面的风光即取材于兴坪段漓江风光,乘游船游览漓江在兴坪附近的左岸即可见。我们坐游船在兴平段的漓江上浏览了将近两个小时。深切感受到了桂林山的奇、险、秀;感受到了漓江水的清、静、美。

船家很会赚钱,在我们观赏美景的时候,她们从后舱烧出了从漓江里打捞的鱼虾小蟹,虽然很贵,但是大家还是忍不住要品尝一下。那味道真是鲜美,让人不仅饱了桂林的眼福,还饱了漓江的口福。我一刻也没有在船内坐着,沿途只顾不停地拍照,什么八仙过海,什么猫耳山,我记不住导游的介绍,一心想把美景都留下来,带回去。然而,这是怎样的妄想啊,桂林的山水充满神奇的魅力,美景俯首皆是,怎么拍摄得完呢!

带着不舍的依恋,带着未满足的遗憾,在夕阳晚照的柔波里,我们告别了漓江,告别了阳朔,踏上了返回桂林市区的路。一路上,我闭目回想所观赏到的美景,心中无限感慨:倘若把塞北的粗犷借来一分给桂林,或者把桂林的秀气借去一分给塞北,那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神奇桂林,美丽阳朔,我不仅把你珍藏在照片里,也珍藏在我的生命里了,你的温柔你的美丽,将会温暖我无数寒冷的梦,在今后所有的日子!

(二)难忘象鼻山

到达桂林的第三天,早晨,和秋哥通过电话,他说路上可能要走三四个小时,要到中午才能赶到,并再三嘱咐:“你们尽管去玩,我到了桂林给你们打电话。”于是,我和夫君决定去游览桂林有名的象山。

在公交车站,我们一边查看地图一边查看公交车路线,看看怎样乘车最合适。可能是我们的议论引起旁边一位三轮摩托车司机的注意,他很主动地帮我们分析,而且显得很真诚。最后他说,其实你们坐公交车不方便,因为下车还要走几百米,他建议我们坐他的车去,特别强调,往返只给5元钱就可以。我们将信将疑,他说:“我退休在家,每天出来转转,只要能划得来,少挣点也没关系,总比不挣强。”我们确信他说的是实话,就雇了他的车。这位老先生真的没有说谎,他用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把我们送到了一个码头,从这里乘船,可以到象山,船票是每人40元。

其实,码头距离象山不足10华里,行船的40分钟。

象鼻山在桂林市东南漓江西岸,酷似一只伸长鼻子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象山原名漓山、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象鼻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很多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桂林的城徽即以象鼻山为标志。

象山不算高,海拔只有220米,高出水面55米,但是长度就有108米,宽100米,活脱脱一只肥胖的巨象,长鼻子伸进秀美的漓江,日夜不停地吸水。这样形状的山,在桂林是很少的,因为桂林的山以奇、秀、险而著称,似这样矮胖的山确实很奇特,而且样子真的太像大象了。据资料记载,象山由3亿6千万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山形孤拔陡峭,岩石古苍。在象鼻与象腿之间有一水月洞,有如一轮明月静浮水上,形成著名的“象山水月”。此景集清山、秀水、奇洞、美石、倒影于一体,成为历代诗人吟咏不绝的千古题材,是游人至桂的必游之地。

可惜,我们去的不是时候,漓江是枯水期,水位下降了很多,游船已经不能靠近象鼻子了。我们只能在距离象鼻子不足百米的游船上观看,揣摩它。猜想着亿万年来,这头神奇的大象悄悄地往来于市区和奇山秀水之间,长鼻子从漓江里吸足水,又放进桃花江里去,或者,从桃花江里吸足水,又放进漓江里来。因为它就站在桂林“两江”——漓江和桃花江的汇合处。端庄、安详地守护着这里的人们,守护着这两江碧玉琼浆。

记得神话传说里,普贤菩萨的坐骑就是一头大象,难道这头神奇的大象是就是普贤菩萨顽皮的坐骑,因为贪恋桂林的好山好水而不愿回到峨眉山么?

舒目远望,桃花江、漓江如歌如诗,伏波山、叠彩山含情相望。

望着这秀美神奇的山水,我不仅感喟:倘若人真有转世说,我希望来生可以自己选择出生地,那样,我一定选择出生在美丽的桂林,一辈子沐浴在奇山秀水的美韵中。

  

【原创小说】

【小小说】五则(荥阳市第一初级中学 郑开明)

石大妈

石启和我一年上小学,同学熟悉不久,纷纷叫他石大妈。叫他石大妈,除了他的娘们声娘们味,还有他妈妈一样的好脾气。那个年代的一年级小豆包,年龄参差不齐,没有学前教育,不懂礼貌,很顽皮。石大妈比我们大了三四岁,听话又懂事,很快的被班主任看中了。

当了班长的石大妈,非常负责。老师不在,谁下桌走动或者说话,他立马来几句。刚开始,石大妈的号令还好使。时间长了,石大妈的話不灵了。调皮的学生,没话找话,故意生事。有一次自习,乱哄哄的教室,不知谁喊了声石大妈。从此,石大妈的外号取代了名字。

石大妈的家在邻乡的西大村,离学校八九里。偏僻的小屯,没有几个学生,即使上学,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人烟稀少的乡间小路,十二三岁的石大妈常常一个人。

当年的学生,除了家远,贫困,也极大的影响了学习。石大妈的小书包,几本教课书,两个写字本,再就是铅笔橡皮,文具盒都没有。几个好整事的坏小子,课间趁石大妈不在,嬉皮笑脸的把铅笔偷走了。看到这出恶作剧的同学,当老师叫大家写字,纷纷回头。感觉有事的石大妈,看看脚下,翻翻书包,没啥事呀。后来,发现铅笔没了。纸笔拮据的石大妈,气得面红耳赤。老师喝令把笔还回去,众目睽睽,那个拿笔的捣蛋鬼,只好乖乖的把笔送了回去。下课了,本以为石大妈要和他理论理论。那曾想,石大妈道歉似的和那个淘小子说,我就一根铅笔,多了,我就不要了。

石大妈,快来呀,高小宝他们打架了。一个男生连跑带颠,到了教室门口就喊。外班的学生纳闷的问,石大妈,那来的大妈?很快,石大妈风靡了一年组。班里有点事,大家就找石大妈。石大妈婆婆妈妈,劝这个说那个。心诚则灵,学生闹是闹,正经事,石大妈的话还真听。

石大妈的热心肠,增进了同学的好感。石大妈的包容,和谐了同学的关系。同学的玩笑,石大妈从来没往心里去。同学取笑的是他的娘娘腔,看重的是石大妈的人品。一年级的头几个月,石大妈极少误课。冰天雪地的冬季,石大妈经常不来,甚至七八天。成绩越来越差的石大妈,带来不来的维持了二年多就辍学了。大家的乐趣少了,石大妈渐渐的被淡忘了。

再见到石大妈,已经十七年了。在县城的站前大街,迎面走来的人,感觉十分面熟,同时有感觉的石大妈先说话了。石大妈的娘娘腔,我兴奋的认定,他就是当年的石启。眼前的石大妈,完全颠覆了小时候的形象。可体的衣着,神采奕奕,满面红光,潇洒自如。石大妈一九六四年当兵,七年的军旅生涯,拓展了视野,提升了文化。转业到地方,安排了工作,结了婚,有了宝宝。

我们的亲切交谈,依然离不开他的娘娘腔。石大妈的说,刚到部队,只要开口,就有笑声。班长,排长,甚至连长,没事也扯几句。后来,团里演出,只要有大妈的角色,非我莫属。到了工厂,不几天,就有人没话逗话。石大妈最后感慨的说,我的声音,这辈子是改变不了了。

我想,人的生理特征,所谓的缺陷,不见得是坏事。如果心态开朗,缺陷就是亮点。石大妈,小时候同学喜欢。当兵,战友喜欢。工厂,同事喜欢。石大妈,人人喜欢的石大妈,永远快乐的石大妈。

石意

石意是我初中的同学,文革停课就离校了。五十多年过去了,我对他的印象,依然很深。提笔写他,不是他的优秀,而是他的个性。

石意衣着简朴,生活邋遢。人很实在,学习一般。仰头高傲的石意,似乎总在观察着什么。时而低下头,似乎总在思考着什么。石意平时的话很少,一旦有人欣赏,打开话匣子的他,就会滔滔不绝。十五六岁的他,犀利的观点,令人咂舌

初中的我,俨然一张白纸,单纯的十分可笑。石意的理论,自然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爱听,他爱说,我们的交往,自然的多了。生活在山村的石意,居然视野宽,格局大。他从来不是是非非的议论同学,从来没有亲戚邻里的家长里短。连篇累牍的大道理,说到得意之时,本来歪着脖子的他,脖子更歪了。

石意的前瞻性,超前的怪异看法,很多人嗤之以鼻,难以接受。他认为,社会越进步,离婚率越高。贫穷牢固了婚姻,富裕会引发婚变。得不到认可的他,很沮丧,很孤立。石意不喜欢理科,对政治与历史感兴趣。但是,他的理论与老师讲的往往相左。比如唯物辩证法,唯物与辩证,他认为是两头堵。简单的一琢磨,似乎真有点那么回事。他还说,社会的进步,应该体现在人民的物质生活。石意很自信,也很纠结。他认为,唯物主义,就要实事求是。然而,他的看法,几乎触碰了时代的底线。

善于思考,观点鲜明的石意,逆向的思维,脱离了农村现实。回到家乡的石意,更加失落。鄙视的人们,甚至说他有病。孤独郁闷的石意,人们越泠落,他越想说。不论人们愿意不愿意听,他都喋喋不休。身心疲惫的石意,宣泄成了嗜好。石意,不在乎农村的艰苦。但是,在乎人们的看法。苦恼的石意,沉沦得稀里糊涂,绝望得更加孤僻。已经和乡亲们格格不入的石意,贫困潦倒,一辈子没成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石意,十几年前就去世了。

每每回想起石意的看法,感慨万分,浮想联翩。封关锁国的晚清,洋务派受到传统势力的掣肘,是甲午海战惨败的主要原因。光绪的维新,有识之士的人头落地,也是守旧的顽固派,拒绝新思想而失败。传统的思维,总是不理解新观念,反对新理念。把石意的看法比作霍金,似乎太离谱了。不过,他的某些哲理,得到了历史的验证。人们的不理解,是石意的最大痛苦,是他失意的根本原因。阐述看法的方式很多,无论哪种方式,看法都是展示给他人。无论什么看法,都要对应时代,环境,以及对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说法。看法,得到赞赏,自然愉悦,被人误解,自然痛苦。石意不是狂人,不是隐士,谈谈看法,无可厚非。或许,石意没了看法,才会快乐?

石意的姐姐哥哥都很优秀,姐姐,一九四八年东北解放,随军南下,转业定居了湖北,县团级干部。石意的哥哥,当兵提干,转业回了家乡,担任国企领导。

一奶同胞的石意,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哪?其实,不见得这样。一块沾满泥土的美玉,辛劳耕作的农民,那能想到这块石头是玉,肯定会不加思索,狠狠的扔出去。然而,达官贵人见到这块玉,一定会探明究竟,身价百倍,成为至宝。如果,这块玉进了皇宫大内,或许,就是传国玉玺。千里马得有千里人,没有千里人,千里马永远是野马。

石意很聪明,不能融入社会,是他悲剧的根本原因。如果深入的探讨,更大的因素,是他缺少爱。即使石意是块石头,如果擦洗干净,打磨成形,不也同样能登上大雅之堂吗?爱的温暖,能感化人,改变人,石意为什么不能改变那?爱的体贴,能理解人,为什么不能理解他那?或许,这就是多姿多彩的社会吧!遗憾,惋惜,天堂的石意,总会得到理解了吧!

石玉

这里是该乡最远最大的村子,这里的小学最有名气,这里走出了很多县乡人才。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六个乡镇的一所初中,这里的小学,每年都考上二三十。

土生土长在这里石玉,一九六三年,轻松的进入了中学。其貌不扬,瘦小的石玉,头脑灵活,善于思考。流畅的钢笔字,堪比笔墨文人。但是,拉近我们距离的是语言。

上篇文章的石意和石玉,都是我初中同学,他们的语言功夫,堪称天才。不过。石意宏观的看问题,说的是社会与政治,石玉说的是邻里乡亲。石玉的话极具乡土气息,很有生活。石意和石玉都很聪明,能言善谈,但是,他们的兴趣截然不同。

文革停课,地主成分的石玉,自卑的回乡务农了。走进社会的石玉,没有得到乡亲的认可。那个年代的农村中学生,大多数成了社会的骨干,甚至成了村镇领导。然而,石玉自始至终是农民。

石玉不如意的人生,傲是最大的原因。对于不如自己还是高于自己的人,傲,都不是好事。祖辈农民家庭的石玉,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空间狭小,视野有限。居高临下的石玉,乡亲们不理解。知多善广的人,石玉的传统观念,同样不理解。无论什么人,都不要高估自己,都不要过分地强调自己的观点。无论什么年代,想要融入社会,展示自己,都要抬头看路,低调做人。桀骜不羁的石玉,直来直去,好评喜论;滔滔不绝,话不饶人。圣人千句,难免失言。或许,石玉婉转点少说点,才是理性的选择?

怀才不遇的石玉,想法越来越少,只能安心农村。勤劳俭朴的石玉,固步自封。临近的四平,去的都很少。沈阳铁岭,多少年不光顾。二十六岁成家的石玉,贤惠的媳妇,非常认可石玉。夫唱妇随,吃苦耐劳,日子过的红红火火,有了两个儿子。憧憬着美好的石玉,把自己的未来,全部寄托给了儿子。

石玉夫妇瘦弱矮小,长年的辛劳,糊弄的饭菜,四十多岁就常常这里不舒服,那里也难受。有病舍不得花钱,实在挺不了了,就吃镇痛片。夫妇起早贪黑,种地养猪养鸡,全部的收入,都用在儿子的身上,甚至借钱满足孩子。寒酸的衣服,不知穿了多少年。儿子,就是他们的生命。为了儿子,他们的付出难以想象。

人的家境与环境,从来都直接的影响人生。如果深入的追溯,影响石玉最大的是环境。站在都市的高楼大厦,当然会看的很远很远,呈现在眼前的是多彩的社会,繁华的市井。然而,站在农村的庄稼地,能看多远哪?能看到什么哪?现在农村的孩子,只要感受到了城市的优势,无论读书或者打工,就再也不回农村了。当年的石玉,如果进城,绝对不是后来的样子。我刻意的提出了石意的傲,所谓的傲,就是圈子太小的结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石意接触的人多了,他还会傲吗?

叫人欣慰的是,大儿子职高毕业当兵,有了快乐的小家。二儿子,石玉夫妇并不看好。但是,二儿子本科毕业,深造军校读研,部队服役,二零一四年,晋升了中校副团职。

完成了使命的石玉,刚刚享福,二零一七年突然脑出血了。哥俩掏出了十几万,竭尽全力的把老爸的命保住了。然而,愈后的石玉,不能自理,几乎成了植物人。长期的劳累,巨大的精神压力,虚弱的老伴,得了心脏病。看着患难与共的老伴,痛苦地眨巴着眼睛的石玉,催人泪下,人人动容。

石玉是玉,然而,石玉的人生,令人惋惜,叫人感慨。石玉没有沉沦,他的勤劳,他的付出,堪称中国农民培养下一代的典范。发展需要人才,培养好下一代,就是对国家的贡献。石玉这样的好父亲,没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他的后代,一定能展现石玉的才华,实现人生的理想。

石书记

人生的经历,犹如一部大戏。无论参与者,还是旁观者,很多熟悉的人,熟悉的事,都会深深的留在脑海。这些鲜活的人物,这些多彩的故事,令人感悟,启迪人生。

石书记,文革中断了学业,高一就回家了。偏远的农村,地主成分的他,十几年的土地生涯,一九七八年,开始了传奇的升迁。从村会计,村书记到乡政府助理,付乡长,乡长,乡党委书记,仅仅六年多。一九八七年,石书记被县委选送到省党校学习,一九八八年回原籍任副县长。一九九零年调任市委副书记(县级市),一九九二年代理市长(另一个县级市),当年人代会正式任命市长,一九九四年担任该市市委书记。一九九六年,隶属的地级市,换届选举。十多位重量级的人大代表(这些代表,基本为副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推荐石书记为副市长候选人。根据选举法增补的石书记,俨然一只黑马,轰动了大会,顺利的当选了副市长。

一九八六年,我所在的单位,距离石书记任职的乡很近。单位的一把手,和石书记是同姓同龄的熟悉老乡。我们在彼此工作的食堂,聚过餐聊过天,单位和该乡也小有来往。一九九零年,原单位的一把手,早已进入了政府工作。石书记委托该乡的同志,找我办了点职权内的业务。事后,石书记特意来电话,表达了谢意。

石书记担任该乡党委书记,工作出色,成绩突出。是历届威望最高,最受群众拥戴的党委书记。从省委党校回来,石书记几乎年年提拔,成了该地级市的政治明星。可是,就任副市长的石书记,几次会议的尴尬,下属的作梗,威望大大折扣,仕途戛然而止。

人的仕途犹如登山,到了一定的高度,进一步都很难。说啥是啥的村书记,到了乡政府,有人当助理都不行。有的乡里一把手,进城当副局长都吃力。面对的人群不同,领导的水平自然不同。石书记主管的部门,领导的级别高,资格老,业内有人气,官场有势力。从政多年的石书记,原来的经验捉襟见肘,过去的套路不好使了。本想大干一场的石书记,不知不觉的改变了。

人的年龄与激情,从来都是反比。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犹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敢拼向上。到了五十岁,激情少了,勇气没了,顾虑多了。而人的能力,往往决定了欲望的权利。无论年龄大小,当地位承受的水平到了临界,必然举步艰难。如同到了海拔的高度,必然感到空气稀薄,氧气不足。继续攀登,必然要有外在的条件。无论官场,无论社会,明知不行而为之,必然得不偿失,甚至败北。

我不是刻意的评论这件事,但是,大巫见小巫,道理相同。当人生的理想,横亘着大山,坦然的接受现实,低调做人,才是明智的选择。

石在

本篇文题《石在》取的是谐音,意思是实在。为人处事,不耍心眼,有啥说啥,这样的人,叫实在。下面的三件事,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典型的实在人,实在的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为了提高部队基层的生活,具备条件的部队普遍搞养殖。由于缺乏经验,上级允许部队和地方合作。驻军三师机械化步兵团的作训股股长是单位小车司机的哥哥,单位的一把手是转业军人,合作一谈即成。愉快的合作,一直持续到裁军。

为了协调合作,我们多次的去部队。部队拉练,也多次的到我们单位。因为,单位所在的车站,有该师的铁路专用线。

一九九四年九月,部队远程拉练。该师的一位副师长,来到这里督查。上百台各种车辆和装备,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整装上车,任务艰巨紧张。临近结束,副师长和团首长到我们单位就餐。四川籍的副师长,威武高大,非常豪爽。二两半杯子的白酒,几口就干。正喝着,进来一位大个子军官,匆匆的来到到副师长的面前,悄悄地说了几句话。副师长点点头一摆手,这位大个子军官就走了。

后来听说,大个子军官,是师部的上校副参谋长。大家感叹的说,这样级别的人,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地方,怎么也得客气客气,喝杯酒,面上过得去。部队就是实在,该干啥干啥,级别分明,上级不虚头巴脑,下级不挑理。尤其是部队的称呼,无论什么长,副字绝不省略,副师长就是副师长,特别实在。地方领导的称呼,从来不加副字,什么李主任,高主任,其实都是副主任。

一九九三年,单位所在地是两个乡合并的大镇,镇党委书记享受副县级待遇。这位书记,清正廉洁,为人实在,不搞形象,平易近人,讲民主,不霸权,口碑极佳。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和该书记很熟。一九九六年秋,单位和乡镇有项共同的工作,该书记要我陪他下乡。镇里的吉普车,三个人的我们,书记和司机的聊天,感觉与县人代会有关。第一天跑了两个村,下午四点去了北面的一个乡。乡党委书记,照个面就和书记单独去聊。晚上喝酒,几位乡领导的话,验证了我的想法。过了两天又去了几个乡,事情完全清晰了。县里要开人代会,副县级待遇的书记,顺其自然的入围了副县长候选人。竞选,当然要拉票,虽然书记没和我聊这件事,但是也没背着我。几个乡镇领导的言谈,最认可书记的实在。果不其然,实在的书记,顺利的当选了副县长。

后来,在县城见到了书记。我有意无意的说了句,下次人代会·,您该竞选县长了吧?书记笑了,副县长如愿以偿,那里会有县长的野心。我下意识的问,县里的工作忙吧?书记非常实在的说:说忙总有事,但是,作为副县长,部署完了,下面落实,督促督促也就罢了。书记接着又实在的说:乡镇一把手就不同了,事情繁杂,出了问题,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那能像副县长这样的轻松。人们都说书记实在,当了副县长,依然实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单位有位老股长,业务娴熟,精明强干;不抽烟不喝酒,做事认真,上上下下,人人敬畏。老股长。无论公事私事,说一句是一句,吐吐沫是钉,特别实在。当时,有个爱折腾的股长,干啥赔啥,实在借不到钱了,就去找老股长。

周六下午,老股长来到我的办公室,请我下班帮忙办借钱的手续。我正想推脱,老股长掏出了拟好的借据。老股长和我父亲熟,故称我为爷们说:你是中间人,写上你的名字,就是形式,给他点压力,否则,这小子还得瞎整。我疑惑的晃晃头,老股长郑重的说:爷们,别害怕,到期不如约还款,包括利息,我全权处理他的住房。住房抵押?对呀!抵押是借钱的先决条件。接着老股长又实在的说,爷们,你就放心吧,这些内容我都写进了借据,我和他说好了,一手房照一手钱。

老股长办事,拉下脸了,直来直去,有啥说啥。借钱的这位,真像老股长说的,二年后,本息全还了,自己也没少挣。如果老股长不叫真,卯是卯钉是钉,大大呼呼的这位,没准还得赔。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