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笔会作品集1450(24篇)
(2023年10月7日)
目 录
【诗词歌赋】
诗二首(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七律】癸卯秋兴十三首(新郑市第一初级中学 韩丽惠)
【时代散文】
秋雨落痕(中牟县城东路小学 郭敬帅)
盈一份心的感知,唯美自己(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余昆仑)
【故事回忆】
教育梦想三则(登封市崇高路小学 李冠鹏)
览皇城相府 知宰相家世(中牟县第二初级中学 韩海萍)
【生活随笔】
我的头发(郑州市经开区外国语小学 吕晶)
两个“回答”(中牟县韩寺镇第二小学 花传盛)
剃头匠(中牟县韩寺镇第二小学 花传盛)
【诗词歌赋】
诗二首(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荷池吟
秋深荷叶残,炎凉又一年。
欲伴时光飞,廊下独流连。
观儿童面部彩绘
面部彩绘真美颜,光鲜靓丽在少年。
七色缤纷寄心愿,前程锦绣好梦圆。
——2023.10.5日于驻马店市置地公园
【七律】癸卯秋兴十三首(新郑市第一初级中学 韩丽惠)
一
虐人热气问街头,其实江城已入秋。道树绿深归假象,玄蝉声苦贴苍虬。
不惊浮客衣还薄,倒是流年日复羞。纵有新荤融旧醋,合成滋味也如愁。
二
满怀心事乱如麻,多是羁愁去悯嗟。一遍辛酸蒸早点,半年忙碌送残霞。
难堪钱币些些挣,怎奈时间白白花。店里乡情关不住,西风却未领回家。
三
疯狂冠疫乱三年,心落江城苦半边。店里牢骚犹叠厚,手中生意不如前。
小商怎奈房租贵,大宅何知运气偏。面对秋风添转念,想回乡下去耕田。
四
平生得失不消停,脚踏流年喜怒经。随梦疏狂疏卖市,与秋澹泊澹浮龄。
油盐尽煮千家饭,风雨难拦百草青。当以宽心行百事,莫教烦恼去成形。
五
卅十年来寄沪江,家庭重担用心扛。梦清总合一隅苦,钱少难堪四季降。
诚待左邻和右舍,惯听北调与南腔。秋风却做无聊事,独扫轻愁过脸庞。
六
牙痛连天饭不香,就医无果也正常。行规甚比秋风乱,人事犹同冷雨荒。
面对萧条笑孤洁,情因突兀叹轻狂。病房建在良心外,最是难堪问处方。
七
北雁南飞不计程,但凭执着秒分争。此行悄悄惹乡念,吾意深深羞自鸣。
投老无关鄙人事,梦家最怕候虫声。心中故里仍如旧,总有双亲等月明。
八
如今天气也顽皮,热浪竟将秋色欺。密密蝉声犹古怪,萧萧雁影不稀奇。
红花昏挡黄花路,月露紧连尘露姿。休说劳人无语句,怎堪忙碌已成词。
九
因是年轻未用功,难堪后悔总无穷。可怜凭力谋私计,怎奈违心应土风。
面目半生随事老,秋霜两鬓与愁融。不稂不莠已成实,情绪犹堆怨恨中。
十
一场细雨问深宵,湿透秋衣乱二毛。行路向来嫌夜黑,抱愁老去误心高。
霓虹过眼终归灭,风影追人各自逃。到店依然无喜悦,开门满屋是牢骚。
十一
萧条景象遍东西,岂乏闲言落话题。贫富到头消喜怒,功名自古树高低。
有心日子年年苦,无事秋蛩夜夜啼。早起小商成习惯,从来不听打鸣鸡。
十二
面店厅堂无几人,形成压力怎容身。秋声皆满自知味,顾客不来谁问津。
休说加盟时尚在,但惭作气太虚沦。难堪小我空嗟叹,瞎子开灯又一春。
十三
心似时光一盏灯,纵然摇曳也常恒。夏前甘愿陪萤火,秋后难嫌寄夕冰。
与雨未将生计忘,随风同把世情承。若其对月比清白,愧是朦胧早已凝。
【时代散文】
秋雨落痕(中牟县城东路小学 郭敬帅)
又是一场绵绵的秋雨,没有黄河大合唱的精魄人心,但也能如一曲舒缓的轻音乐让人陶醉如饴。看,六二班的孩子又写下了一秋雨的散文,让自己不免又有些秋雨的思绪。
郁达夫曾言:“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由此表现出对秋的迷恋。八月十五前的憧憬,中秋节的热闹,但是团圆饭一吃,中秋月已赏,不免又是一种平淡。过节吃饭的时候,父母还在接着工作的电话,过了这一天,人走茶凉,一切都会归于平淡,一切都会沉浸在工作的忙碌中。
可是今日清晨的秋雨,又给了人无限地遐想,这雨不止有淡淡的诗意,还给了一些人推迟工作的喘息。原本赶早摸黑地慌忙工作又变成了节日的悠闲。没事,多睡会儿。趁着礼品的丰盛,拆开箱子,拿上一点,围坐一起,看看电视,吹下牛皮。一场秋雨,又给了人们一日的假期,延长中秋的欢愉。
走在秋雨,空气中夹杂了饱满的凉意。也许再过几日,枯萎的草上就会挂满晶莹的秋霜。伸出手掌,让这小雨滴乖乖地落在掌心。一丝丝冰凉,像极了小孩儿玩水的乐趣。走在乡间的田野,两边尽是将收的玉米地。此时的玉米,一身泛黄的金装。不像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绿衣解放军。更像是洗尽铅华,饱经风霜地老者。含蓄内敛,在秋雨的滋润下,撑起这一生的硕果,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勤劳的人们。
如今,我也趁着这绵绵的秋雨。来描绘一下他们。他们年轻的时候亲密,代表着土地的希望,成为了这方圆的坚强与美丽。泛黄了,腰上挂起一棒棒玉米。他们就是农民的希望。成为收获的果实,丰收的象征,农民的笑脸。不过深黄的秸秆,或成为牛腹的食物,或成为做饭的燃料,他们一直在贡献。而他们的成长,自然离不开农民伯伯的勤快和雨水的滋润。也正是这一阵绵绵的秋雨,让我有了这一时的对于秋凉的遐想。
到了饭点,秋雨中的人们自然也呈现出了一分悠闲与从容。再没有了那工作对于饮食的一蹴而就,慌忙对付。想着吃一次蒸卤面,冒着雨,开着车,到超市闲逛。这一顿饭,从买食材到上桌,可以忽略对于时间的计时。端上桌,吃着面,谈着秋雨,这雨听到谈到它,仿佛下地更有劲了……
盈一份心的感知,唯美自己(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余昆仑)
将生命融入一朵莲中。静谧在尘世的一角,盈满怀清逸,婉约一池碧水,不与姹紫嫣红争艳,不与红尘烟雨有染,默默开放,守一席清欢。情怀一份素心淡雅,随流年唯美。根系温润,将心情放任与一叶青绿中尽情铺展,轻拾心灵的感知,于一蕊花香中吐尽满腹心事。心无杂尘,静默一份洒脱,开一瓣清婉馨香,与时光安然相处。守一缕清幽,伴岁月晴好。
岁月划过指尖,碎碎红尘些许的薄凉,一路风尘清瘦几许过往。来了去了,浓了淡了,近了远了,都像一缕风,扫过窗棂再无声息。万千芳华终抵不过一袭冷霜。当冷风撕扯着叶片,当流水隐去凋零的花瓣,才发现岁月如此的无情,而我们渺小到不堪一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叶总会分离。生命的终点站原来都是以失散为结局,那么行走于红尘,又何必纠葛谁是谁的唯一,谁是谁的期许而忧郁自己,何不立足与当下,珍重每一份缘,且行且惜。
光阴如水,蹉跎中容颜易改。历经沧桑的淘洗,岁月累积的沉淀,一份清纯之美已然生成。今非昔比,如昨的记忆中,一份淡淡然,浅浅笑已然入心。风过眉梢,回眸处依旧梦过嫣然。一份平淡的心性,穿透静水流深,微荡一波涟漪,悄无声息的蜿蜒着人情冷暖。岁月仓促,我们终究挽留不住匆匆而过的华年,唯有将馨香入简,伏一笔素雅之情,淡写流年赋予的盈姿。
风雨旅程,变幻万千,一句珍重诠释了缘聚缘散。花开赏一季静好,花谢送一程流年。黑白的交替,轮回只在一朝一夕。学会聆听,听风;风中自有你的呼吸,听雨;雨滴敲响了千言万语。生活需要面朝大海的开阔,一抹淡然一笑的洒脱。不计较岁月的冷暖,懂得宽容,简单的面对人和事,用一份从容给生活营造一份安暖。敞开心门,收纳阳光的暖意,随时光同行。剥去杂念,掠去浮尘,让心如水一样透明。打开心灵的羽翼,放飞自己,让心如絮一般轻盈。
生活是五味杂谈,不同的经历塑造不同的感言。沟沟坎坎谁也不能完全领悟,唯有学会将心放宽,觅一处开阔之地,将心胸尽展。千难万难抵不过释怀后的一个微笑,是非恩怨熬不过时光的清浅。事态纷杂,虽不能有海纳百川的心境,但可以借一缕风,把如云的心绪驱散。许自己一朵花开的时间,将岁月横生的枝桠尽数修剪,让情怀旖旎,捧思绪入简。研一笔清墨,绘制出行程的温婉,伴一缕茶香的禅思,恬淡岁月的感言。
曾经以为黑夜总是演绎着孤寂,黑夜代表着孤单。当把一份无我的意境融入到夜色中,突然发现夜如此之美。仰望星空,对默与繁星点点,却发现自己从未离开那调皮的视线。轻揽月华,月圆月半都充满了诗意的画面。如此静谧的月夜,总是忽略北极星指引的方向,却迷醉于浮云追赶流星的顽皮。人生本不孤单,当夜空已经繁乱,当月色照进窗前,当流星划开夜空的弧线,在夜半的钟声没有敲响之前,静坐窗前,沉浸在茶思中,与星月对语好不惬意。
常常轻踏海岸浅滩,任由最后一波海水的裙摆对足踝的撩拨,一股清凉贯穿置顶。拾起被搁浅的海贝掷于水中,举手投足间成就了一个生命的繁衍,溅起的水花涟漪成一波善念四散开来。海风拂过发髻,抖动的衣角如蹁跹的羽翅,煽动着丝缕绮意。张开双臂,将海天衔接的灵气纳入肺腑,盈一怀海之韵,生命的力量在潮湿的气息中油然而生。瞬息的融入,打开了淤阻的血脉,一份开阔的心境驱走了血液中杂乱的残骸,洞穿开每一个狭隘的角落。
愿做一株小草,长在山崖,长在地角,默默守着一份纯情。没有百花开放的惊艳,没有一树擎天的挺拔,却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随风尘起落、却不惊扰繁华,随季节流转、却不论悲欢。守一方净土,感激每一份温润,与阳光对望。风起随风,云落淡然,趟过高山流水的缓急,吟一曲云水禅心的清透,静默一份安逸。
心怀一份懂得,让岁月的晴好滋生心底,待经年之过,寻一清静之地,栽花种菊,躺在花韵中与时光对语,安逸一份纯朴的心性,与岁月携手安暖。拨开秋的凄婉,任风雨涤荡,静默一份安然。轻拨岁月的琴弦,抖落遗留的浮尘,荡过指尖的微凉,以温婉的清韵奏响心之歌。
世间风景琉璃炫目,而一束心花胜过万千芳华,盈一份岁月的感知,心花就在心底悄然开放,如一朵青莲,入淤泥而不染尘,以清雅的姿态笑语风尘,许流年一个微笑,允自己一份唯美……
【故事回忆】
教育梦想三则(登封市崇高路小学 李冠鹏)
(一)
又是一季春暖花开,窗外的校园弥漫着生命的气息,我和我的学生们,坐在教室里,他们在读书,我,在编织梦想。
那年,我还很小,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小的我坐在院子里,用稚嫩的声音大声朗读。爷爷披着阳光走来,咧开嘴走到我跟前,拿过我的书,脸上忽然有些忧伤:“这可是好东西啊!”然后小心翼翼地递给我,“孩子,爷爷这辈子,唉……!”他那长长的叹息,不知为什么,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只要一想起来,我的内心就被深深地刺痛。爸爸曾经说过:“你爷爷,如果有机会上学的话,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爷爷是个乐观能干的人,很受村里人的尊重。可是他自己,见到读书人,总是显得很谦卑,就连我这个刚刚识了几个字的孙女,他都由衷地尊重,还有隐隐的羡慕。这让孩提时的我,都感觉很不开心。今天,作为一名教师,我总在祈祷,希望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人无法享受受教育的机会。
——我的第一个教育梦想,是希望全天下所有愿意接受教育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偿!
(二)
1996年的8月,听说我将成为一名教师,年过半百的奶奶很兴奋。她反复说:教书好,教书是良心活,教书最光荣。当前,很多人对教师有这样那样的抱怨,甚至包括我们自己,有时也无法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可我一直坚信,教师是全天下最崇高的职业,它让我们有机会塑造最温暖和最善良的灵魂、让我们参与无数热血青年的逐梦之旅,它还让我们即使在年迈时,也能为社会、为这个世界的进步而付出。它怎能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光辉最值得炫耀的职业呢?也许,我们会遭遇来自学生的误解、家人的埋怨、社会的嘲讽或其他不公平待遇等等,但无论这个世界多么喧嚣,只要我们坚守最初的教育信念,为学生提供最丰富的生活,使他们形成健康自信、富有责任感和永不言弃的品格。我们,就一定是最充实、最快乐、最有价值感的人!
——我的第二个教育梦想,是愿天下所有的教师都能发现自己的职业价值,都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最真诚地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学生!
(三)
教学的第一年,我常常为不能快速提高学生成绩而苦恼。终于有一天,我将我的烦恼向爷爷和盘托出。爷爷一反往日对我的溺爱,表情严肃起来。“孩子,你爷爷这辈子最遗憾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不是没有飞黄腾达出人头地,而是没有机会上学!你懂我的意思吗?我想上学,只是想见多识广,想懂得做人的道理。我虽然已经八十岁了,但我知道,如果我当年读过书,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爷爷说不下去了,他的眼里含着泪水。“孩子!让你的学生真正爱学习,懂得活着的价值,这比考多少分都重要。你也不要只想着自己的荣誉和业绩,你要知道,再良心的事业,当遇到成绩和利润时,离黑心事业就不远了!”爷爷的话让我的脸发烫,觉得无地自容。我忽然明白我一直以来纠结和苦恼的根源了。我纠结于自己的荣誉和奖金,却自欺欺人地美其名曰‘诲人不倦’。回到学校后,我转变思路,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更多的关爱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上,没想到,学生的成绩突飞猛进,我的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我的第三个教育梦想,是希望教育事业是天底下最纯净的事业,与任何人的成绩无关,与任何人的名利无关!
览皇城相府 知宰相家世(中牟县第二初级中学 韩海萍)
早听说过皇城相府这一名胜,只是从未到那里赏玩过,今年暑假,我们一家有幸驱车前往,一览皇城相府的威严与奢华,品鉴帝王之文化。
我在百度上搜了关于皇城相府的简介: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于明崇祯六年所建,名为“斗筑可居”。外城为清康熙四十二年陈廷敬所建,名为“中道庄”。内外城总长为678米,全城总面积3.6万平方米,为城堡式建筑;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常言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我们走近它才能正真感受其厚重的帝王文化。我们幸运地跟着金牌导游来到河山楼,这里最具特色的建筑物是取“河山为囿”之意,据说是为抵御流寇侵扰所建,整体为砖石结构,没有方木,同时能容纳千余人避难。如此大规模的民用军事防御堡垒,一般人很难想象,即使今天看来,河山楼的设计也非常科学合理。它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两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为了便于探知敌情,河山楼楼顶不仅建有垛口和堞楼,而且还专辟有利于转移逃生的秘密地道。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河山楼内还备有水井、碾、磨等生活设施,储有充足的粮食。据说这座楼最下面两层墙壁厚达两米,均由石砖垒成,越往上材料用木材所建,我们踏着木质的楼梯来到楼顶(七层)可以一览整个景区全景。站在这里似乎有一种一统天下的感觉!仔细想想当时没有机械设备,要建成这么雄伟的建筑谈何容易!
它不但建筑雄伟坚固,而且孕育了厚重的文化。这里不得不提到陈廷敬其人。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还是请浏览一下陈廷敬的家世吧。
陈氏家族真是人才辈出,进士九出,翰林六鸣,真叫人羡慕呀!其背后应该有怎样的家风与家教的传承呀!
他为官清正廉洁,对当时清廷内不少官员贪污受贿深切痛恨。他于二十四年正月向朝廷上疏:"贪廉这两方面,是做一个合格官员的关键。然而奢俭这两者,又是造成贪廉的根由。要使官员清廉,就先要使他们养成节俭的品质。古时候,从衣冠、车马到服饰器用,办理婚丧大事,都要'贱不得俞贵,小不得加大'。现在由于奢侈之风未除,以至贫穷的人办事节俭反受讥笑,富有的人铺张而无人反对,使得大家竞相奢侈,成为一种风气。于是,贪污求利,触犯法律的事就跟着多起来,而且日趋严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康熙帝接到陈廷敬的上疏,表示赞同,指出,今后"务须返朴还淳,格循法制,以副朕敦本务实,崇尚书俭至意"。
康熙在位61年,陈廷敬从政53年间,历经28次升迁,一直做到文源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清朝不设宰相,大学士就相当于宰相了。陈廷敬辅佐康熙长达半个多世纪,成为康熙朝的一代重臣。像他这样的人物,不论谁来到此地都会为他的才学及对康熙皇帝的忠心耿耿所折服!
这里不仅让我们领略皇家地位的尊贵,还让我们知道了皇家生活的奢华及严格的家规。游览皇城相府,真好比享受一顿饕餮盛宴。若有机会,一定要来参观哟!
【生活随笔】
我的头发(郑州市经开区外国语小学 吕晶)
“你的头发,在键盘上,在书本上,在衣服上,就是不在你的头上”。
苏大校长对毕业生的临别赠言虽是笑谈,却惊醒了我,曾经,我也是一头乌发。
可现在,洗头时,总是掉了满地的头发,收拾起来能有一小把,小熊说:“再这样掉下去,你就会比我先秃了。”我之前一直嘲笑他“头顶一片荒芜”,绞尽脑汁、方法用尽还是“颗粒无收”,现在轮到他嘲笑我了,不过我的头发长,掉一些应该也发现不了,毕竟还有那么多及腰长发帮着掉落的“姑娘”打掩护呢!
小时候,我和其他女生不一样,别的小姑娘总是一头乌黑秀丽的长发,而我一直是短发、碎发,原因只是她太忙,没时间给我扎头发。羡慕别的小朋友每天都有新式发型,油光锃亮的头发上散落着数不清的彩色皮筋,那是我小时候彩虹色的梦,也是我最喜欢盯着漂亮小姑娘看的原因,哪有女孩不爱美的呢。
初中时就住校了,学业繁忙让我无暇顾及发型,像洪七公一样生活了三年,也不再羡慕别人头上的“彩虹”,因为大家都很忙,都是“丐帮的徒弟”。终于,中招过后,到了可以臭美的年龄了,开始使劲倒腾头发。黑短直太久了,先试试黑长直吧,留了一年终于把头发留长,因属于油性头皮,需要经常洗头发才不会看起来那么油腻,厌倦了黑色,便去染了个当下最流行的“草枯黄”,又禁不住发型老师Tony的诱惑,把十八年的直发给卷弯了,当Tony老师以及他的徒子徒孙们忙活了将近四个小时后,大功告成的Tony一脸期待的看着我等我夸他,我戴上眼镜定睛一看,呦!天山童姥什么时候回现代啦?室友明说“你真自恋,裘千尺和梅超风你自己选一个吧!”奈何二人命数都不太好,我不敢碰,就当是几百大洋白花了吧!
不,没有白花,起码让我更痛苦了,以前只需要在意洗头没洗头,油腻不油腻,现在还需要担心头发颜色掉的快不快,颜色是否又浅了一些,再加上依然未变的油性发质,且年龄实在大到不好往头发上扎那么多彩虹皮筋,实在受不了的我又重回儿时的短发,兜兜转转,回到当初,果然,童年的,都是最好的。
其实变回儿时的短发,不止是因为发色,还有是发质明显不好了,分叉,掉头发,干枯,几乎所有的问题头发都在我头上呈现。如果头发有医生、分科室,或许我的头发需要全院会诊了。听妈妈的话,几乎黑豆浆占据了我的整个早餐,除此之外不烫不染头发,多吃黑色食物,两年后,我依旧恢复到了那个黑长直,不少人夸我的头发好,问我怎么养的,其实就是三个字“不折腾”。
快要进入而立之年,八年未折腾头发的我,却又开始掉发。地板上、书桌上、衣服上、书本上、键盘上,到处都是我的头发,如果掉的头发可以换钱,我应该可以在暑假出国玩上半个月。
其实,健康的乌黑秀发无他,唯少思,多休,健康生活尔。假期了,不再操心那么多事,希望我的头发可以步入宇宙星辰,前程似黑漆,黑发三千丈,聊赠一头黑。
两个“回答”(中牟县韩寺镇第二小学 花传盛)
这是回答提问“还有5个月退休了,为什么舍不得了”。下面是回答:
向老教师致敬!
其实我就是一名老教师,快53岁了。
一个人在一个职业中浸淫既久,都不期然而产生一种难以割舍的特别的感情。
先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啊。
看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除了主人公和老瑞德,也都会留意到有一个叫布鲁克斯的老囚犯。当他收到假释令的时候,居然非常害怕接受即将离开监狱的现实。因为,他在这里生活了50年,也算是有学历、有“地位”。他无法想象自己在外边会怎样生存。最终,在出狱之后他还是选择了自杀。
大多数老教师也是这样。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所接触的多是单纯的孩子,每天重复着相似的工作,早已经与外界格格不入了。
他们的“舍不得”,也多是无奈何。他们无法想象,退休后的生活该怎样安排。
我的过世的父亲曾经是一位农村退休教师。在没有退休之前,他的生活忙碌而充实,身体也是健康的。每天放学之后,他会立即挎上篮子下地,给我们家的牛羊割草。农忙时节,无论是割麦子、出蒜、出花生,还是别的什么农活,他都是一把好手。然而退休之后,像长跑结束的人,很快就显出了委顿之相。特别是农闲时节,总是显得百无聊赖。不久就得了冠心病,于66周岁上心脑血管病发身故。
大家都慨叹,假如不曾退休,我父亲的身体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老教师害怕退休,退休之后心理出状况,这似乎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有人说,这叫“退休综合征”。
我家邻居,也是我族叔的培松老师,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退休后的这三年间,为了打发无聊,也曾在县城先后换了几份工作。都是虎头蛇尾,做不几天就自动辞职了。问他原因,说是不习惯做其他工作。据她家的那位婶婶说,是培松叔和其他人话不投机,融不进教师圈之外的其他人群。
年后这十几天里,我呆在家里编文章。有时到门口“放风”时,会看到他一个人在我家门口晃悠。邀请他到家里来坐,他也不好意思打扰我。
我也能想象出,我自己将来退休之后的情景。
倒是虽然已经退休但又返聘过来的尚老师,仍然过得十分开心。昨天下午两次给我打电话让帮他整电脑。头一次是电脑硬盘损坏,开机蓝屏;第二次重装系统后忘了wifi的密码。
难道合该我们一辈子都待在学校里,永远不退休吗?
从其他单位退休的老干部或者职工,他们身上似乎没有出现这种类似恋栈的问题,退休生活要好得多。正月初十那天,我们村里住在县城的几位退休老干部,邀我一道策划编纂村志的事儿。席间已经是89岁高龄的德厚哥,喝了三小杯茅台酒,精神矍铄,兴致高的很呢!
教师退休后不可犯哪些错?
谢谢相邀!之前我曾经回答过“再有五个月就退休了,为什么舍不得了”——这是要把俺当做导师、顾问,为老同志指点迷津的节奏啊。哈哈~
网上看台湾综艺节目“龙兄虎弟”的老视频,其中有一期是主持人张菲和费玉清兄弟俩请来了他们的老爸张舞曦先生。当时,年过八旬的张老先生在张菲的引导下,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养生的话题。他说作为老年人,应该讲究“三少”,就是“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张菲善于营造娱乐“笑果”,就给他老爸开玩笑,加上了一条“老婆要少”。
张老先生的“三少”高论,其实是来自唐人孙思邈的“神仙诀”;要知道,被后人称作“药王”的孙思邈可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养生专家,他至少活了101岁。在那个时代,“人生七十古来稀”,如此高龄实属罕见。
退休之后的老人的基本需求是健康和长寿。
老教师也是老人,自然也应该认真借鉴前人养生的经验,去粗取精,然后身体力行。这个所谓“神仙诀”把“口中言少”放在首位,自有道理。
然而,"人之忌,在好为人师",这恰恰是多数教师的“职业病”。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课堂上,您是权威,甚至在某些时候,您专断一些也无伤大雅。就像张爱玲所调侃的:“在讲堂上海阔天空,由你发挥,谁打阿欠,扣谁的分数……”但是,退休之后,您就不能动辄就以老师身份去教训别人了。否则,尊重您的,可能会对您敬而远之;遇到对您“不感冒”或者此刻心情不好的,说不定会立马给您个台上下不来。何苦呢!
写到这里,忽然发现此刻我自己正在“犯错”“犯病”!人苦不自知,医者不自医。
稍感安慰的是,我文字写在这里,您可以选择“看”或者“不看”。并没有威胁谁来就范。哈哈~
既然如此,我就多写几句吧。
如果说“身体健康”,是退休老人身体方面的基本需求,而做到“不犯错”,就是一个较为高级的道德境界了。
说来也巧,昨天才结识的一位前辈,倒恰恰从正面树立了一个可效法的楷模——他的故事告诉我,退休之后还应该追求精神的富足。
这位前辈是先父的老同学,今年76岁。他曾历任县多个局委的正职,在任上有口皆碑;烈士暮年“退而不休”,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史研究诗词创作中——我刚刚查询资料得知,老人于63岁开始写作《巨儒冉觐祖》,历时两年后,这部近30万字、材料详实、文采斐然的著作于2007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书因深掘文化遗产,展示了该地较为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提高了其文化品位,而广受读者赞誉。2015年,时值抗战胜利70周年,老人又以古稀之年,笔端饱蘸激情写成了洋洋六千言的韵文《抗战赋》,并获得了国家级征文的金奖。
打开老人的赠书,一张字条飘落下来——原来是他再次阅读自己著作时发现的“错别字或拟改处”,对老人更是敬佩不已。
他在《书斋吟》一诗中写道:寄寓东楼纰漏斋,风雷日月壮襟怀;陈帧斗室增新卷,疏木花池拭旧苔。心性难随年岁改,门扉总为朋友开。惟将余烬温诗韵,点点灵犀入句来。
“不动摇、不懈怠”是他的座右铭,他说要与我们共勉。我谨遵教诲。
剃头匠(中牟县韩寺镇第二小学 花传盛)
理发,乡下叫“剃头”。字典上说:“剃,用刀刮去毛发。”光头曾经是我们乡下中老年男人的标配。
俗话说:“剃头图凉快。”头部是重要的散热部位,剃光头发是防暑降温的重要措施。老农们虽然不爱讲究个人形象,但一头乱发满脸胡茬,一经剃头师傅的“刮垢磨光”,怎么看都有改头换面除旧布新之感;照照镜子,自己也觉得简洁明快。
“剃头挑子一头热”,这是民间语言里关于剃头匠的记忆。早年,剃头匠们挑着挑子走村串巷,这扁担一头挑着方凳和剃头的工具,一头挑着烧洗头水的炉子和搪瓷脸盆。在村里某个路口的树荫下,小孩子们和三两位大人看剃头匠支起摊子,抖开一块灰不拉几的方巾掖在哪一位的脖颈里再铺陈在他身上,用温热了的水揉过头和髭须,展开剃刀刀刃在一块挂在脸盆支架上方的又黑又亮的破布上飞快的“啪啪”划拉两下:今天的活儿算是定了三弦。
我们村的长江爷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剃头匠。长江爷矮胖,大肚子,长相极似老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胡汉三。他这个胖身材在那个吃饭是大事的年代极为罕见。现在我记得清的是他夏天的形象:戴一顶电影里汉奸喜欢戴的白色礼帽,穿着牙白色的单褂子,敞着怀;贴身的是一件白背心,肚皮的地方有一两个小洞。现在想来,他这件单褂子应该是家织的蚕丝布料,两襟总是无风自动。他这一身装扮也相当抢眼,尽管都觉得这是汉奸的打扮,但没听见谁说出口来。这个时候,长江爷大概快七十岁了,去外村干活,徒弟要用架子车拉着他。
我们站在一旁羡慕地看长江爷剃头。他右手肥嘟嘟的兰花指捏着剃须刀,左手用食指和拇指撑平老人头上和脸部堆积的皱纹。看他一会大刀阔斧在头顶上纵横驰奔,一会儿又小心翼翼在嘴角鼻孔处精雕细琢。他手里的剃刀像一只振翅欲飞的大蝗虫,被他降服了,任他驱赶着。
剃头的时候,长江爷很严肃,一脸的横肉都垂着。休息的时候,他摘下帽来,拿在手里给他冬瓜似的的大脑袋扇风。这时候他边看徒弟干活,边和大人们说起闲话,或者逗乐小孩子。
长江爷辈分高,但他好像不怎么把自己当长辈看。有一回他说到有人和他开玩笑,趁他正给人刮胡子时突然用手猛拉剃刀的把子。他说:幸亏是我,如果是徒弟拿着刀,还不把人家的鼻子给割掉啊!
长江爷名声传的远。有一年有位叫蒋青玉的老校长不知道怎么说起了他,他感叹说:“长江的手艺失传了!”他说田长江刮过的头皮,逆着发根摩挲都感觉不到有头发茬子戗手,他能把刀刮到头皮里面去;在郑州开店的时候,他还另有绝活。
原来,长江爷年轻时在郑州混,除了剃头,大概还在什么帮会,黑白两道都吃得开。他是解放后才回的老家。
长江爷是我们村最早骑自行车的人。他说在动物园里看见狗熊表演骑车,遂下了决心:我不信能比它笨!
长江爷学会了骑车,但上车容易下车难。他凑着某个石块桥头粪堆啥的,“人”字形跨在车上,左脚先踏着脚蹬,右脚用力一点这石块,车就走了。他想停下来的时候,脚下不用劲,车就向一边倒;他怕摔着,只有再蹬。于是常有这样的一幕:他骑在车上大声喊:截住~截住!自行车驮着200多斤的胖子呼啸而来,谁敢呢?
长江爷手艺精湛德性好,他从不抢同行的生意。他也不像村里的另外一些手艺人,得让人忍受他们的坏脾气。
同样是剃头匠,邻村的广印舅脾气就很古怪。广印舅是个光棍汉,有一只疤瘌眼,挺吓人。那时候村民剃头按人头由村里面出钱,或者是记着工分,分粮食。由于给小孩子理发是搭头儿,所以这些剃头师傅会故意用推子夹着孩子的头发,给疼得嗷嗷叫,让他们不敢轻易来麻烦。
广印舅把这一招也敢用在成人身上。谁得罪了他,马上报复。找他剃头,他说“过期啦”;刮头感觉疼了,问他咋回事儿,他说:“你想想吧!”
我敢说,长江爷不会做这样的事。不然的话,我为何从小就喜欢理发,却没一点不好的印象呢?
长江爷晚年收了两个徒弟,会九哥和秀山哥,人都很老实。会九哥在家时大概都三十多岁了,一直没结婚。听说有人前去说亲,他总是说:“先给我弟弟说吧。”后来他去了湖北投靠亲友,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也无从知道是否传承了师父的手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长江爷去了郑州,秀山哥也跟去了。几年后秀山哥领回来一位商丘的媳妇,据说她和婆婆生气跑到郑州打工,不知怎的结识了秀山哥,他们就成了亲。秀山哥有一双儿女:女儿去年已经大学毕业了,还在找合适的工作;儿子小学二年级毕业,现在不知道在哪里混。
秀山哥学到了师父的手头快,但没有学到师父的精细。“傻山的技术高,剃头不用刀。搭手一拨捋,就成电灯泡”,这是孩子们编排他的话。
传统的剃头,服务的对象是男性,没见过哪家的小媳妇大闺女坐在大街上理发的。当然,剃头也不完全是“剃”,但供年轻人选择的发型只有“分头”“背头”“大平头”和“小平头”等几种。现在,扎堆在县城和小镇上的理发店都改名“美发”“烫染”“发型设计”了,摇身一变身价倍增,而且大主顾似乎从男人变成了女性。
现在秀山哥还经常骑着电三轮串村给老头们剃头,但是好像不怎么刮光头了;他带着两把充满了电的推子,专去较为偏僻的村子,据说一天也能挣个一两百块呢。
在老家时,跟长江爷一起生活的有位奶奶。这位奶奶,外地口音,头发差不多全白了。她皮肤白皙,人也挺好。长江爷膝下没有子女,他唯一的义子一直在郑州生活。他义子的儿子叫“小宝”,我们年龄相仿,有几年他每逢暑假都要来村里跟爷爷住,我们曾一起玩过。
前年,我们村的西南角建了一所新宅子;高墙高楼,是我们村最好看的建筑,现在还空着。知情的人说,这是长江爷义子的儿子出钱让盖的。我们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心想在乡间居住,也不知道这位是不是小宝。
屈指算来,长江爷如果活着应该一百岁出头了——他大概早就过世了。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