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笔会作品集1419(李茜)
(郑州市管城区港湾路小学 李茜 专辑 11篇)
(2023年8月29日)
目 录
【生活随笔】
西安游记(一)
西安游记(二)
西安游记(三)
西安游记(四)
西安游记(五)
西安游记(六)
西安游记(七)
难忘那三年(一)想念阿颖
难忘那三年(二)老大你好
难忘那三年(三)朋友中有你
难忘那三年(四)我的昵称
【生活随笔】
西安游记(一)
——夜至西安
除了兵马俑、大雁塔外,对西安我是一无所知的。对了,还有喜剧演员李琦,他可爱的外型和憨直的方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无形中贴上了西安的标签。
西安在我的心目中是神圣的、神秘的、古朴的。没有人告诉我,但冥冥中,喜欢收藏民间手工艺品的我感觉西安一定有很多民间工艺。电视剧中、书中频频提及的“长安”是我魂牵梦绕的向往。
好友到西安办事,我喜出望外地和家人一起登上了他们的顺风车。
商务车载着大小7个人在8月8日下午17:50分上了高速公路,预计到晚上10点半到达。然而路上的车多,很多路段都在修,速度并没有想象中的快。路边的山脉、河流被抛在身后,
长长的隧道让孩子兴奋不已,大人们则在议论着西安的小吃。我想,我应该是最激动的,车上的其他人一定不知道我心中的西安情结。这情结也根本不是我能用语言所表述的。所以,只有期待,期待快些到达。
夜幕渐渐降临,大人和孩子困顿起来,车子里安静了,除了司机,大家都逐渐睡意朦胧。大概晚上10点多,我被嘈杂的声音惊醒。睁眼,趁着车灯,见大雨疯狂地敲打着车窗,雨刷以每秒两次的速度也不能够及时清除倾盆大雨。路上有些大车干脆停下不前了。我睡意全无,紧张地盯着前方,车灯的可见度很低,地上的水很深了。
大家决定下高速,住宿渭南市,然而,两边的路标根本看不见,渭南在艰难前行中已经过去了。深夜1点半的时候,我们终于到了西安。雨也小了。
我没有想到,西安以这样的天气迎接了我。雨中的西安,没有郑州夜间的繁华,有很多路灯都灭着,我想是因为下雨停电的缘故吧。朋友中有一个曾在99年在西安居住过一个多月,路上被大家推为导游的。可是这样的晚上也让他迷茫。车子在地下道、立交桥没有目的地行着,有朋友把电话拨到郑州向“西安通”求助。终于知道了大致方向。
接下来是找住处。几个人左右张望,总不见宾馆的标志。奇怪,别的门店熄灯是可以理解的,总不会是连宾馆也熄灯吧?见着了有几个住宿标志的地方,看着很小,让人很不放心的样子。我们开始感叹郑州的宾馆真多啊,郑州的快捷酒店真多啊!大街上活动最多的是三三两两的出租车。得!找个出租车带路吧!一个朋友下了车,坐在出租车上,我们的车在后面紧跟不舍。这个司机好象故意打滑,下来问得的两家都是很贵,有一家没位置了。而我们远远看见了一个他好象视若无睹,就是不下车,而是绕了弯到了对面的一家仍然是很贵的。每次他都跟我们的朋友一起去问,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他会得到额外的小费呢?我们决定不再用他带路,又到了对面出租司机不停的那家。果然,这家有位置,而且价钱也很合适。
安顿好已经2点多了,我在西安的怀抱中沉沉入睡。
西安游记(二)
——雨中游大雁塔
西安行之前,我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确定了这次西安行的基本行程。位于大慈恩寺的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是必去无疑了。
8月9日早晨虽然雨仍是稳稳当当地下着,却并不影响我们的雅兴。几位朋友要办事,我和爱人孩子出门的时候,他们还在酣睡。我们乘公交直奔慈恩寺。
大慈恩寺原为隋代无漏寺,唐武德初年废弃。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于贞观二十二年(648)重修再建,取名“慈恩”。寺院建成后宣令度僧三百,礼请从印度取经归来的高僧玄奘三藏法师为首任住持,在此翻译经书十余年。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玄奘为珍藏经典修建了高64.5米的七层大雁塔。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简洁雄伟。大雁塔的木楼梯是盘旋而上的。塔内保存有古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石碑,画家阎立本、吴道子也都曾在此留下壁画。大雁塔石门楣和门框上精美的唐代线刻画尤其珍贵。
进寺门,钟鼓楼两边对峙,素有“晨钟暮鼓”之说。擎伞行走在雨中的慈恩寺,我和孩子还好,穿着凉鞋,穿着皮鞋的爱人则要挑选水不深的路走,我还要招呼孩子不要淋雨,有些顾此失彼的感觉。寺院并不乏和我们一样热情的游客,国外的游客也颇多。
每一层四面都有可向外眺望的门。这些门被玻璃和栏杆遮护,凭栏远眺,西安风貌尽收眼底。直到到了最高层,远眺中的西安,仿佛成了错落有致的沙盘模型。
大雁塔历尽沧桑却依然宏伟,它无声地诉说着历史,但是由于地面沉降的原因,大雁塔出现了倾斜,好在西安已经在为它的复位作着努力。但愿大雁塔永不倒下。
西安游记(三)
——走进大唐芙蓉园
位于曲江开发区的大唐芙蓉园在大雁塔旁边,站在大雁塔上我们就看见了。自然,我们游过大雁塔之后的一站就是大唐芙蓉园了。
芙蓉园是皇家御苑,现今的大唐芙蓉园,是在原址上重建的。以“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为背景,展示了的唐盛世的灿烂文明。
沿着它南边的围墙向大门处去,红色的围墙庄严,灰色的地砖古朴,两三米高的路灯镶嵌在赭石色的木头里,上面刻着王维等著名诗人们写的千古流芳的关于曲江的诗词。每一个上面都不一样。更高的路灯、路边的长凳、果皮箱、甚至是IC电话亭,所有的公共设施都是仿古设计,包括视野中的建筑,都是那么和谐和庄重。
老远,大唐芙蓉园几个金色的大字就出现在视野中了,背景是几座高大的古建筑。走近,看见地上好似喷泉的出口,组成了大大的圆形,我想,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吧?因为正在下雨,喷泉没有开放,喷泉的位置积水很深,孩子们在旁边玩着小小的水柱,倒也开心。
紫云楼气势宏大,是大唐芙蓉园的标志性建筑,再现了大唐的恢弘、大气。分多层。一层是大唐的布局沙盘,二楼是唐代的一些文物。在三楼,我们正好赶上了看演出。演出场地盘龙金柱、纱幔轻盈,舞台背景布置奢华。真是金碧辉煌、雍容华贵。演员着唐装,演奏了《霸王鞭》等三个节目,三个节目风格迥异,打击乐、吹奏乐结合。听那乐声,真有远离尘世喧嚣之感。据介绍演员中有古乐艺术的嫡系传人。
丽人行群雕位于芙蓉池畔,由杜甫名篇《丽人行》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而来。2 1个仕女形象反映的是唐代同阶层的女子踏青游春的情景。人物刻画细致,形态各异。
诗魂群雕在茱萸台上,共有25个人物。我们是在游览车司机的介绍下知道的,因为下着雨,我们没有下车,远远地观看了。最高的那位是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也在其间。
彩霞亭华丽的荷花宫灯一直环绕,站在红色的长廊边,观水中成群的鱼儿和远处的游船楼阁,真是一种享受。
杏园展现的是古代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和一些进士的名单。园子不大,结构严谨,亭廊屋相连,文曲星、孔子像、许愿树……满园书香,寓学于景。
仕女馆,集中国仿古建筑群和园林文化为一身。
雨停了,雨后的芙蓉园,空气格外清新,亭台楼榭,倒映在水中,山水楼宇间都体现着盛唐的繁华。徜徉于古韵古风之间,徜徉于长廊亭阁之间,徜徉于栩栩如生的铜制雕像之间,让人恍如隔世。
“凤鸣九天剧院”《梦回大唐》的影片没有看,水幕电影《大唐追梦》没有看,绚丽绽放的焰火表演没有看,音乐喷泉没有看,一些民间文化的表演也没有看。据说大唐芙蓉园灯光和水雾营造的夜景更是让人心醉,这次西安之行也无缘了。很遗憾,一是因为天气的原因,再就是时间的问题。
有遗憾才会更怀念,走出大唐芙蓉园,我回首,依依不舍……
西安游记(四)
——西安碑林博物馆里的惭愧
西安碑林博物馆,将西安碑林、西安孔庙、汉唐陵墓和宗教石刻集于一处,是特点鲜明、独具魅力的艺术殿堂。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从汉到清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为主的博物馆。它近千年的历史以及最经典的东方传统文化内涵,积淀为碑林的深远影响力,吸引着中外游客。
赶到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时候,已经接近关门时间了。游人渐次出门,雨后的园子里很是清净。孔庙旧址多为明清建筑,庭院式的建筑群绿树掩映,古朴典雅。一侧的钟上有唐睿宗李旦亲撰并书写的铭文。
碑林碑石如林,称碑林名副其实。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都有,名家荟萃。只可惜我才疏学浅,只知道王羲之、柳公权、欧阳询、苏轼、颜真卿等几位。不同时代的书法大师大气凛然的书法杰作诠释着我们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瑰丽。抚摩着那历经岁月变迁的古老碑石和墓志,领略历代书法之精美,我想一个精通书法的人如果在此一定感受与我不同,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只知道眼前是宝贝,却说不出一二三来。
石刻也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汉唐盛世更是大放异彩。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的匾牌是陈毅所题。里面陈列着有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不管是人物还是动物都刻画得比例协调,形象传神。这些惟妙惟肖的石刻使碑林锦上添花。
碑林博物馆布局凝重,古风古韵十足,体现着古城西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参天古树之下、在碑刻石雕之间、在亭台廊庑之内,我觉得自己是那么渺小。惭愧!从小至今,也就是临摹过几本柳体。面对碑林,我连欣赏的能力也没有。
中华民族如此灿烂而厚重的书法艺术难道只能在陈列馆吗?为什么不发扬广大呢?遍地的中国青少年甚至幼儿都在疯学英语,英语也早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校园。而书法却没有纳入我们的课程表。不是孩子不学,而是没有为他们创造学的氛围。
多么希望若干年后,当我们的后代们进入碑林后,会少一些如我一样的遗憾和惭愧。
西安游记(五)
——目睹“第八大奇迹”
1974年,西安临潼几位在打井的农民发现了兵马俑的头,吓得惊慌失措,这对当地人来说是很不吉利的事情,其中一个当过兵的上报了这件事情,从而揭开了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据说在秦始皇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修建了,无数能工巧匠和其他人力修建了38年,可见工程之浩大。
根据发现的时间,分为了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坑内布局合理,每隔3米就有一堵承重墙,兵马俑则整齐地排列在空挡间。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大型的威武雄壮的古代军队方阵就令人深深震撼!
一号坑还保留着当年挖井的痕迹。在一号坑发掘出了武士佣、战车、战马和兵器。这些陶佣最高的1米96,最低的1米74,平均身高1米80。个个威武,神态、服饰、发型不同,个个栩栩如生,可谓是千人千面。每个人物都刻画得很细致,甚至连鞋底的花纹都细腻得很。他们阵容整齐,威风凛凛,一副整装待发的样子。其实,在挖井的农民发现之前,当地农民也挖出过,只是认为不吉利,没有文物意识,而匆匆掩埋。在一号坑,还有当地人挖的墓穴的痕迹。
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分别由兵佣、战车和徒手佣组成的方阵。二号坑还有许多彩色陶佣没有挖掘,因为现在还没有研究出保护彩佣的技术来。
三号坑是地下军事指挥部,是个还没有完全建成的坑。四号坑没有开放,因为坑内只有回填的土,没有陶佣。因为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续大修大建,农民负担日益繁重,终于引起起义。坑内有焚烧的黑色痕迹,那是项羽所为。
1980年,在秦始皇陵附近又发现了两架大型彩绘铜车马,车上有金银构件和饰物,显得华丽富贵。两架车都破损严重,经过专家几年的修复,先后面向游客开放。铜车马的很多高超的科学和艺术水平,现在的人也无法超越。据说一些能工巧匠被杀害,这些工艺也就从此失传。
兵马俑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就吸引着中外游人。并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又是世界艺术光辉灿烂的一页。兵马俑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有言道:“不看兵马俑,就算没有到过中国。”兵马俑博物馆里,外国人很多。在铜车马陈列馆里存放着许多国家元首来此参观时赠送的礼物。
这恢弘的气势,是权利造就。秦始皇和常人一样,活了几十年,但这段历史,却以这震撼的实物形式留下了。
西安游记(六)
——火红的西安
没有到西安时,我并不知道西安都有什么民间手工艺品。但我的心里想一定是红红火火的感觉,果然,当我行走在西安仿古一条街,行走在景点旁边的旅游品销售点时,眼睛立刻就被那红色充盈。和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除了青铜器之外,几乎都是那么热闹、热情、热烈。
去仿古一条街的时候,我是一步当作两步走的,因为接近傍晚,又刚下过雨,很多店铺都关了门,让我心生遗憾。我大概浏览着每个店铺的物品,有书画、有石刻,有皮影。皮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源于古都长安,盛行于唐宋。它们的造型非常精巧和细致,刻工细腻,颜色似乎也很讲究。很多店铺都有。
我第一个进的是一个集各种民间工艺品为一体的店。有剪纸、布艺、皮影、泥塑等,拿了这个又拿了那个,个个爱不释手。时间关系,挑选了一些,又向下一站进军。进的第二个店更是繁杂,中国结、壁挂、布老虎、景泰蓝、农民画最为引人注目。让我最欢喜的是户县的农民画了!它们同时具备着强烈的泥土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题材有人物、动物、花鸟,我更喜欢的是反映农家生活的题材。有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有安静祥和的小田园美景,有热烈欢庆的节日盛况,有合家团聚的其乐融融……这些画想象丰富大胆、注重装饰性,让人不由地对生活更加地热爱。户县被称为“画乡”,这里的农民歌颂美好生活的图画走出了户县,走出了陕西,走出了中国。那种夸张淳朴的画风感染着中外游人。
每走一个店,我都浏览一周,想寻觅到手工刺绣鞋垫,可是每一次都失望。但第二天游完兵马俑,在兵马俑博物馆附近,我了却了这桩心愿,填补了我收藏的众多鞋垫中没有陕西鞋垫的空白。两个摊位一共三双,真正的纯手工哦!全被我悉数买下,而且,还是超级的便宜,一下子成了我所有鞋垫中最便宜的几双。在民间,人们喜欢在孩子的衣服上绣上“五毒”以保佑孩子。在裹肚、小马甲、信插等民间布艺品上“五毒”非常活跃,出现次数颇多。十二生肖成串地展示着它们的风采。不老虎大到可以作为枕头,小到一手能抓好几个,颜色以红色黄色为主,还有布毛驴,也是颜色多样,憨态可鞠的。剪纸有“年年有余”系列的、“戏剧脸谱”系列的、“十二生肖”系列的、“农家生活”系列的,不管纤巧秀美的还是粗犷豪放的,线条都是那么流畅。
在这火红中,我流连忘返,手中买的东西越来越多,最后统计如下:剪纸8本、农民画12张、小裹肚两个、布老虎两个、布毛驴一个、小布猴一个、小布牛一个、壁挂一个、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布包一个、信插一个、十二生肖一串、鞋垫三双。儿子买了一盒“铜马车”模型。
打理着我这些宝贝,想象着送给朋友时他们的欢畅,想象着我的百宝箱里又增加了新品。我怎能不高兴呢?
西安游记(七)
——西安小吃
到西安的第一天早上,因为当晚是午夜房,没有提供早餐,几位朋友不游玩要办事,还在过瞌睡瘾,我们一家因为要赶早到大雁塔,就到宾馆对面的一个小吃点解决早餐问题。在一排窗明几净的窗口,摆着各种小菜和面食。有菜饼、油酥饼、包子,还有一种听他们叫“荷叶饼”的,那些菜就是要夹在荷叶饼里的。我们各取所好,要了不少。外面下着雨,这店是只外卖的,但热情的店员邀我们到屋里吃。我要了荷叶饼,感觉味道不错。
游过大雁塔已经到了中午,我们就在附近找吃的。去西安的那天,在QQ上遇到颜色,向她告假。颜色说她最好的朋友芹菜就在西安,西安是她最熟的地方。她告诉我一定不要忘记吃羊肉泡馍。我就对爱人说一定要吃羊肉泡馍。我的愿望很快实现了,我们找到了羊肉泡馍馆,但不是我在网上查的著名的“老孙家”。
要了小菜和啤酒,在儿子的要求下,特意加了一盘酱牛肉。爱人在那条小街上转悠,回来告诉我说有米皮,问我要不要。其实早上吃得太多,我并没有什么饥饿感。于是就说不要,他说“这可是正宗的西安米皮,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想想也是,就要了一碗掂来。看见了肉夹馍,也要了一个。米皮跟平时吃的好象有所不同,具体的也说不出来。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肉夹馍和酱牛肉,不亚于他平时吃鱼香肉丝的劲头。我们要了两碗泡馍,一碗羊肉的一碗牛肉的。看起来少颜没色的,儿子吃的第一口,竟然说“好吃”,既然得到了吃东西挑剔的儿子的褒奖,那自然是味道不错了!我已经饱了,只是象征性地吃了几口,还真是不错。
第二天早上宾馆虽然提供了早餐,但我还是建议朋友们到对面尝尝,大部分人在宾馆的餐桌前等着,我和M做代表到对面采购。采购归来,他们都说味道不怎么着,他们几个都是N次来西安了,不像我们,什么都很新奇。提前查得的西安小吃有好多,梆梆面、柿面塌糊、特色饺子宴、油锅盔等。因为只在西安呆了不到两天,想吃也没有那么说时间和饭量啊!听说回民街不错,这次无缘了。
郑州还有一位“西安通”朋友本来要来当导游的,因为有事没有同来,不过电话里他说了再次到西安,他带我们吃遍正宗的小吃。期待中……
难忘那三年(之一)想念阿颖
阿颖,我正在看《儿童文学》,有篇文章在讲两个小姑娘的友谊。看着看着我怎么就想起你了呢?看着看着泪水怎么就湿润了我的眼睛了呢?
前几天收拾旧物,看见了一封你写给我的信。日期是10月30日,不知道是哪一年。我的旧通讯录上有你的电话,可永远都是不通的声音。想起毕业那阵,我们经常在说:“毕业以后大家要保证一个月写一次信。”年龄最小但总是看起来很世故的老九说:“现在说得好,毕业了谁还有工夫写信呢?”我们都嗤之以鼻。可是事实确实让老九言中了。来自全省各地的我们在93年分开后就几乎杳无音信了。
我们毕业已经15个年头了阿颖。15年来,我们班46个同学的学号至今还清晰地印在脑海。不论是正着背倒着背还是挑着说,我都能一下子说出几号是谁。你是21号,我是10号。
还记得1990年秋天我们初次相识的情景。我在校园里看见了一个长着一双很特别眼睛的女孩,当我到寝室时,才发现我们在一个寝室。那个女孩就是你。你有着深深的眼窝,宽宽的双眼皮。长而卷的睫毛,浓而长的眉毛,像极了新疆姑娘。我们的父母一个个离开了214寝室,214从此成了我们9个女孩的世界。
刚入学你买暖瓶的事情一度成为我们的笑料。你分别买了瓶胆和瓶壳,然后左一个右一个就回寝室了。回去之后开始安装,逗得大家直笑。
还记得那年我们初次听说“希望工程”,心里充满了对失学儿童的同情。那同情变为了一种神圣的情感和信念。我们两个决定为希望工程做点事。可是,我们也是没钱的人啊。当时学校正在大搞建设,校园里很容易就能捡到钢筋头。于是,我们就悄悄地捡起了钢筋头。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我们把这些钢筋头放在隐蔽的地方,最后卖了24元钱。24元钱在当时也是不太小的数目了。可我们却不知道这24元钱该送到哪里去,我们美好的愿望最终落空。 24元的最终去处我竟也想不起来。阿颖,你记得吗?
叫你阿颖,是因为你的家人都这样叫你。你是豫东人,家乡话叫出的“阿颖”很轻,“颖”还上扬,让我们听着很好玩,纷纷效仿,于是远离家乡,你也一样被这亲切的呼唤萦绕。你家乡话称口水是“哈喇子”,我们也跟你叫口水为“哈喇子”。同屋的四凤和你是老乡,我们就学你们搜集的豫东方言:“吃馍馍不伏(熟),喝匪(水)匪(水)不开”……
阿颖,还记得上三年级那年,有着一副好嗓子的你登上了大礼堂的舞台唱起了《小背篓》,那个舞台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上去的,所以,我们9姐妹都很为你自豪。你扎着两个及肩的麻花辫,穿着淡粉的短裙,那双特别的眼睛随着歌曲的情绪而一会儿睁大,一会儿又变成月亮。长长的眉毛一挑一挑,眉目之间,传递着你丰富的内心世界。你还是校手风琴队的,和你的琴友坐在凳子上,轻松自如地拉着手风琴,那惬意,无可比拟。
阿颖,有一次我翻看以前的日记,在中间的一张有一个特殊的“合同”,签定“合同”的是我们两个。你一定不记得了,我也是在翻开的一刹那还在迷惑呢!内容大致是说你决定在25岁之前决不结婚什么的。呵呵,你是我们寝室的老八,一向最爱笑话有一些花季雨季心思的小姐妹。可是,你呀,最终还是比我们结婚还要早。
知道你要结婚,我和爱人(那时是男朋友)一路颠簸到了商丘夏邑——你的家乡。你结婚是元旦,我们在头一天晚上到达了,在从商丘到夏邑那段路,我们坐的是破旧的中巴,上面摆放的是破旧的小木凳。找到了你家已经很晚了,你们全家都很热情,你的爸爸妈妈,大姐二姐,还有你的小外甥,每个人都是那么亲切。第二天,我做了你的伴娘。你的头上插满了粉红的花,把你的脸庞映衬得格外娇美。你的他叫王飞,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在你最幸福最美丽的那天,我们在你的闺房合了影,这是我多年前从没想到过的场景。而那张照片,就珍藏我的相册里。
姐妹们一个个结了婚,生了子,这些也都是在相互的偶见和偶尔的电话中知道的。我做妈妈的时候,那段时间我们还打过电话,你的孩子们比我儿子正好小一星期。你这个臭丫头,竟然生了一对龙凤胎!真是让人眼红啊!可迪、可曼,多么好听的名字!现在,他们也和我儿子张亦弛一样,也快9岁了,长的像王飞 ,还是像你呢?
岁月荏苒。阿颖,你好吗?是不是也会在某一个时刻想起我们的214,想起我呢?
难忘那三年(之二)老大你好
我们一样的属相,仅仅是因为你比我的生月大了那么一些,我就只好屈居老二了。
你还真的有老大风范,在生活上很照顾我们。每次回家都会带回好多好吃的让我们分享,不过,我等做得也不差呀!
老大,你和我一样喜欢画画,喜欢做手工,你做得憨态可鞠的福娃娃泥塑现在我还记得她的模样呢!你喜欢唱戏,还会搞笑地加上夸张的动作。看你唱戏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周大哥是你的男友,这是我们很久很久以后才知道的。你的保密工作做得真好!知道以后你就不避讳了,经常提起他。在那晦涩的年龄,那些个小小的秘密让每个人都那么好奇。
那年暑假前夕,正好你也要过生日,在我们的声讨下,你决定让你的白马王子现身。去哪里呢?觉得还是寝室好。在戒备森严的女校,男士进大门都要盘问、登记、审视,众目睽睽下,直到把人弄得面红耳赤。要进寝室门,还专门有人员看着门。要想进去,那可是万万行不通的。为了让周大哥进入我们共同的家,我们想出了个办法。
接到周大哥已经进校园的消息,我们和你一起在校园接应。我们分成两拨,一拨在寝室楼门口围着看门的阿姨唠嗑。“阿姨,放暑假回家不回家啊?”“你在这里很辛苦啊!”……那几个人连珠炮似的关心让阿姨应接不暇,哪有心思看门呢?再说,想看也看不见啊,都被挡住视线了呀!另一拨混水摸鱼,周大哥在姐妹的前呼后拥之下迅速进入了寝室楼。对了,他还被我们戴上了一顶女式的宽沿太阳帽。不是一般的眼睛是很难识破的啊!顺利蒙混过关后,门口那一拨就随后跟上了。待大家都进入寝室后,马上反锁上门,之后都捧腹大笑。周大哥进寝室的事,是天知地知我们九个加上周大哥十个知,其他的可都要守口如瓶啊,你想,如果老师知道,那后果该有多严重啊。我们不就是想在自家吃一吃老大姐的生日蛋糕吗?我们一起为你唱生日歌,一起分吃你的生日蛋糕,把你涂成花脸……多么奇特的第一次见面!老大,个中细节,你应该比我更清楚吧?
那时的周大哥,属于苗条型的。待10年后的“十一”我们和小芳一家相聚在登封时,周大哥已经颇有大腹便便之风了。娶了心直口快又善良的你,他不心宽体胖才怪!我们三个的儿子都属虎,原来的三个室友现在变成了九个人,多了三个大男人和三个小男人。那次我们玩了两天,晚上小芳一家把我们安排在宾馆里,女人们叙旧,大男人闲侃,小男人尽情地玩。那也是几个孩子的第一次见面,自那以后,各自的名字就铭记在小小的脑瓜里了。那次相聚,我感慨万千,回家以后,还写了一首诗歌——《十年以后见了面》。
假期,接到了一个电话
声波来自少林寺所在的登封
说话的是上学时最好的朋友小芳
小芳还给另一个同学打了电话
那个人是我们寝室的老大
同室密友相聚了
每个人都领了个大男人和一个小男人
三个变成了九个
三个不认识的大男人很快熟络
三个都属虎的小男人也打得火热
我们三个互相评说胖瘦
互相看鱼尾纹已有兆头
互相比十年来见过的同学看谁多
一起回忆上学时闹过的笑话
一起感叹岁月蹉跎
在庐崖听瀑布快乐地唱歌
在塔林小家伙们学和尚打坐
在少林寺惊叹少林功夫的渊远神奇
在三皇寨边走边数阶梯
用脚步丈量山的起起落落
在山上相互大声呼喊
呼喊九个人的名字
聆听那悠远的回音
前面的向后面的喊加油
使我想起了上学时开运动会
走走 停停 摆姿势 照相
忘记了工作的劳顿
忘记了家务的烦琐
大自然为背景
笑容一次次定格
东道主小芳一家
在最好的酒店请我们吃
定最好的宾馆让我们住
在宾馆我们彻夜畅谈
宛若上学的时候
离别的时候真是不舍
车已开了还在频频挥手
下次相见的日子已约好
竭力争取
东道主是我
后来,我们又和几位同学一起带着孩子聚了一次,每次相聚都让我们开心不已。老大,虽然岁月在我们的面容上日渐留下了痕迹,但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的三年,却成了我们一生取一不尽的宝藏。
老大,你好!下次见面什么时候呢?你比我大几个月,你说了算。
难忘那三年(之三)朋友中有你
小芳,咱们两个同班、同寝室,又是几乎三年的饭友。能在一个碗里耍稀稠的,一定是关系非同一般的。的确,性格不怎么相同的我们,却真个是亲密的朋友。
你不怎么爱说话,说出的话也不怎么养人,整个人给人总的感觉是有些男孩子的性格。而我却偏偏和你最要好。
我们的东西几乎是不分彼此的,你家在登封,爸爸姐姐都在西郊上班,你的姐姐经常会来学校看你,顺便会带来一些好吃的,我的家在郊区,每星期都会回家,来的时候也会带来好吃的。唉,看我,怎么老爱谈吃的呢?那时的我们,好象就挺爱吃的,一起吃味思花生豆,一起吃烤红薯,一起吃烤面包,一起吃米皮,一起在放假的时候把没用完的饭票菜票换成好吃的东西。
我的快乐和烦恼你是最知道的,在你那里我是透明的、没有一点秘密可言的。我爱写诗歌,一有空闲就写,郁闷的时候,欢乐的时候,诗歌都会通过我的笔尖汩汩流淌出来。尽管我写的诗歌愿意让大家看,但并不是每篇都愿意公开。你总是我诗歌的第一个读者,有时也是唯一的读者。我哭的时候,你陪我一起流泪,你安慰我;我高兴的时候,我们一起疯。
永远都忘不了那次疯狂的溜冰。那天应该是星期天吧,天下着雨,虽不是很大,但足以让想出门的人却步。我们突然就想起溜冰了,而且一拍即合。于是牵着手到了人民公园。人民公园冷冷清清的,溜冰场更是空无一人。沮丧的工作人员面对我们这两个不速之客很是惊讶,收了费,换了鞋,我们进入了溜冰场。雨中的世界,两个人的世界,我们像两只鸟在展开翅膀飞翔……
那时我们的脚怎么就那么勤快呢?我们怎么就不嫌累呢?我们大中午步行到花园路的书店,我们步行到紫荆山公园……漫漫长路,因为有你的陪伴而不再遥远。
我们自认为自己是比较简单的人,像木瓜一样有时不谙世事,不合时宜。所以,我们给自己取了新名字,你叫“木木”,我叫“瓜瓜”。合起来就是“木瓜”。傻傻笨笨的名字,一如傻里傻气没心没肺的我们。
一个碗里耍稀稠总会有个磕磕碰碰的,一张嘴里,牙和舌头有时还有矛盾呢!何况是我们——有着丰富思想的两个小姑娘呢?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我们闹了矛盾,互不搭理了。最后和室友一起照相的时候我们都是别别扭扭的,不站在一起。唉!其实,我是很想跟你说话的,只是为了那一点可怜的自尊而不理你。我想,你一定也是这样的。直到毕业分别的时刻我们也没有说话。
但几年的友情终究打败了小小的自尊,我打听到了你的电话。我们又接上了头。第一次通电话的时候,竟也没有一点嫌隙。哦,真该早点,再早点打呀!白白浪费了时光。
后来,你带着男友来了,后来,男友成了你的新郎,你新婚不久,我和我的他又赶去了。再后来,虽然因为彼此的忙碌不能经常联系,但心里你的位置是不变的。节日的时候,相互发短信,放假的时候,相互走动。我们还和几位同学在登封、在鸵鸟园等地方相聚。去年暑假,你还在我家住了一段时间。两个孩子也好得像亲兄弟一样。
现在的你,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有些男孩气的你,婚姻的美满把你打造成了一个多情的小女人。爱情的力量是多么神奇!
一生中有朋友相伴,再坎坷的路也会有阳光和鲜花。朋友中有你,我何等幸运和幸福!
难忘那三年(之四)我的昵称
很久没有翻看我的毕业纪念册了。再次打开,一股淡淡的书纸的霉味。整整14年了,物是人非了,可这本毕业纪念册依然忠诚地陪伴着我。
46个姐妹按学号的亲笔签名在扉页,每一张上都贴着姐妹们的黑白一寸照,每一张都写得密密麻麻的,每一张都是那三年的浓缩。
一张张看,感慨万千。那三年,大家对我的称呼可谓是多。
“夜猫子”,是因为我爱熬夜,夜深人静,寝室的灯都熄灭了,我总是蹑手蹑脚地到楼梯处,趁着昏黄的走廊灯光看书或者写诗歌。“五更鸡”,是因为作为班长的我,每天都早早唤大家起床。学校是六点响起床铃,洗漱的时间很短,接着就是跑步。所以我总是在起床铃之前就挨着敲五个寝室的门,先把她们从美梦中醒来适应一下。老大给我写的第一句话就是“捣蛋鬼、聪明的小画家、长不大的小诗人……”我们寝室的张三叫我“可爱的调皮鬼、现实中的小天使”;说我“捣蛋鬼”的最多,我怎么没觉得自己“捣”呢?更有甚者,葛艳华叫我“小赖皮”。四凤叫我“小香肠”,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我穿了件黄色的大棉袄,害怕弄脏袖子,就做了个花袖头,袖头的两端都有松紧带,很像香肠的形状。李筠给我写道:“以后我只要一吃香肠,就会马上想起你的。”志杰叫我“心中的‘小不点儿’‘小太阳’‘小宝贝’”,那是因为几年来我的手抄报的名字都叫“小不点儿”的缘故。翁静静叫我“小鬼、丑小鸭、茜儿”,记得刚和大家相识,班主任秦老师让大家自我介绍,我说自己是一只“丑小鸭”,一只想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前方叫我“常有福”,是因为在一次表演中我饰演了《倒霉大叔的婚事》中的常有福;阿景叫我“快乐种子”,她说我“走到哪里,就会给哪里带来快乐,还说我是“淘气鬼”。呵呵,张丽萍说我是“蹦天猴”,张宁叫我“茜茜公主”,雪莉写我是:“小诗人、小天使、小淘气、小顽皮、小豆子、小‘倒霉’、小宝贝……”志琴说:“让我想一想你的外号:小香肠、小天使、小豆子……太多了!我给你再起一个——大娃娃!”晓娟更是把一连串的名字给了我:“臭李茜、香李茜、坏李茜、小香肠、假男孩、臭小子、捣蛋鬼……真不明白,三年中,你到底有多少绰号,该毕业了,想想你的绰号,想数都数不完……”
……
不管她们说那是绰号也好,外号也好,在我眼里,在我心里,那都是昵称,每一个名字里面都饱含着对我的爱。
喜欢这些昵称,想念我同班的姐妹们。我会在心灵深处珍存着这些名字,一如我珍存那三年难忘的时光。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