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笔会作品集1363(32篇)
(2023年4月20日)
目 录
【诗词歌赋】
夕阳下的湖畔2首(汝南县张楼镇杨沟小学 孔得方)
【五律】二首(登封市崇高路小学 李冠鹏)
【五律】二首(郑州市二十六中 刘运章)
【七律】二首(郑州市二十二中 段德仁)
【七律】二首(管城区港湾路小学 李茜)
【七律】人生二首(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王茹)
【鹧鸪天】二首(新密市第一初级中学 汪培勇)
【鹧鸪天】二首(经开区外国语小学 吕晶)
词二首(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 姚增戗)
【西江月】二首(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余昆仑)
词三首(中牟县城东路小学 郭敬帅)
【故事回忆】
我的故事五则(汝南县罗店镇尤庄学校 李倩)
【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入会作品三则)(巩义市第二初级中学 冯新春)
【听读观感】
《大先生》观后感(金水区丰庆路小学 金碧华)
【诗词歌赋】
夕阳下的湖畔2首(汝南县张楼镇杨沟小学 孔得方)
夕阳下的湖畔
我穿梭在夕阳的余晖里
身旁是宿鸭湖岸的垂柳
如果我是一只飞鸟
大概也会在此停留
就像花儿开在温暖的春天
美丽的宿鸭湖流进了我的心田
白云也想跳下来沐浴
还有漫天飞舞的柳絮
如同四月的飞雪
又如千万只蝴蝶
我却不能在此停歇
让清风为我问候一切
追赶太阳
我一直在追赶太阳
从早晨追到晚上
上紧的发条不曾松懈
我却又消耗了一天的时光
我多想缚住太阳
让光阴不再流淌
但太阳的脚步依旧有力
我却只能在夕阳下彷徨
【五律】二首(登封市崇高路小学 李冠鹏)
村居写意
退隐归桑梓,村居乐趣多。湖光多潋滟,柳影自婆娑。
日卧西山顶,霞辉院外坡。心闲天地阔,岁月奈吾何?
傍晚油菜花
山望隐绿藏,日暮奋金光。坝子莘油菜,花河映日黄。
雍容田埂走,凉爽晚风芳。看着沉迷住,留连在客乡。
【五律】二首(郑州市二十六中 刘运章)
笋
君子怀青结,生来不肯弯,虚心终莫忘,旧缚尽容删。
野润听禽悦,林深看月闲。一逢春雨足,便向白云间。
掏笋
春雷惊涧底,夜雨激溪东。野径横藤蔓,疏篱绕竹丛。
诚然欢不断,此际乐无穷。渐觉掏难尽,方知掘获丰。
【七律】二首(郑州市二十二中 段德仁)
梨花
东君不辨玉妆来,夕照方知雪影回。秀色清高缘一静,芳心洁白向谁开。
娇柔滴滴霓裳梦,妩媚纷纷鹤羽裁。赋得琼英犹自舞,扬扬洒洒滿瑶台。
阳光生态园
万亩林田透郁苍,乡村生态韵成章。树桩月季获金奖,盆景睡莲飘细香。
橄榄园中烦暑忘,杨梅园里好风扬。奇花夹道四时艳,古木参天六月凉。
【七律】二首(管城区港湾路小学 李茜)
春深
雨过清明叶上风,晴山熏暖尽葱茏。飞烟扬柳舞朝日,落絮桃花羞晚红。
欣向春光年月逝,笑扶霜鬓华缘空。由来富贵是何物,煮酒烹诗小院东。
也咏红绿灯
宝马纵横到此降,何妨世路影幢幢。时长能系千军阵,岁计全凭两柱桩。
难惹红情愁十里,惯随绿意达三江。尘中羁绊寻常见,只有孤怀独自扛。
【七律】人生二首(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王茹)
一
大抵考场时在途,谁将答卷落江湖。黄河岂怕瀛空远,大鸟何甘野久孤。
绕石水流能自去,低头麦子不须扶。云浓云淡天潇洒,尘晓尘昏路有无。
二
街头惯看易荣枯,枝鸟飞鸿谁特殊。云趁青山千里月,风过尘眼片时鸪。
苍茫山外因如若,寂寞眼前空在乎。却让雪泥些许迹,来年说好是蓝图。
【鹧鸪天】二首(新密市第一初级中学 汪培勇)
拾春
一缕东风不肯辞,千寻无计雨牵丝。泠泠厌浥桃花面,脉脉招摇柳叶枝。
春梦尽,夏妆期,荷钱点水碧兮兮。暖香收拾吟三阙,多少芳菲入韵诗。
春风
陌上菁华不负春,春风过处总留痕。青梅煮酒我先醉,翠鸟鸣枝曲自存。
情依旧,岁更新。岭南往事似流云。沉吟廿载寻常句,托与归鸿且赠君。
【鹧鸪天】二首(经开区外国语小学 吕晶)
牡丹
我本山林野莽身。只因负气入风尘。叶光曜日喧空碧,蕊色迷人捧至真。
依洛水,照卿云。风前错过再无春。凤飞鹤舞栖停后,对影堪疑别有神。
苦菜花
极尽卑微显大方。欠身孱弱托金黄。迎风不吐心中苦,迓客纷开顶上香。
居脊薄,念康庄。乱花没膝自昂扬。闲看垄陌三春过,独荐芳华与日长。
词二首(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 姚增戗)
【卜算子】同学
长叹上学忙,转眼人分各。无论生涯渐悔心,已是时光错。
明月旧枝头,四季倏忽过。雨打风吹一场凉,醉看梨花落。
【点绛唇】柳老春深
柳老春深,长亭落日多飞絮。暗添愁绪。梦里庄生诉。
为惜春光,舞翅寻芳去。莺巧语。蝶迷溪路。一阵桃花雨。
【西江月】二首(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余昆仑)
醉影
往事依稀泪目,人生何处春风。登高看得几枝红。叶落令人心痛。
醉影离离石上,深情斜望星空。烟云绕月眼朦胧,晓得良辰似梦,
月夜
鸳枕无眠夜长,怕听窗外春分。薄情郎去杏花村,独自伤心谁问。
梦里相逢苦笑,思来一度惊魂。但看月色半沉沦,回首悄然怨恨。
词三首(中牟县城东路小学 郭敬帅)
【浣溪沙】菜农怨
预报天天有雨来,田间忙把菜苗栽。生根发叶易成材。
虽是乌云头顶过,却无滴水落尘埃。欺人太甚不应该。
【蝶恋花】挽春
节物年华如去箭。才见花开,又叹随风散。嫩绿和烟轻漫剪,一山翠色乡情酽。
恰似人生浮世短。岁月峥嵘,蓦地成秋晚。手把诗书伏净案,苍颜尤惧流光变。
【贺新郎】桃花梦
玉雪桃花痛。旧城南、几声雀语,枝头吟弄。千朵残红红伤梦,悲看春池水动。
竹叶笛、愁生自控。絮柳不堪尘路共。小桥前、十里春风懂。百媚醉,待君宠。
香魂又被无情送。怎奈何、多少情种,余怀忧恐。犹记韶年情初动,命里郎君最重。这一世、作情囚从。心已锁情痴入笼。树梧桐、阆苑期寻凤。乘驷马,春光纵。
【故事回忆】
我的故事五则(汝南县罗店镇尤庄学校 李倩)
一、乐学 苦学
一开学,校园里的草坪长出了许多杂草,教室的各个角落也都落满了灰尘。学校组织大扫除,干了大半个下午,效果甚微,除了地面上全是水以外,其他的改变不大。可当我拎着水桶走进教室,发现班里竟有十几个同学在玩,我问是不是我们班的卫生区都打扫干净了,分给我们的草坪都清理干净了,一个男生笑嘻嘻地说:“老师,哪那么快,还多着呢,但是我已经热的满头大汗,一根草都不想去拔啦!”,一个小女生也嗲声嗲气地说:“老师,我也是我也是,你看我的手都累红了呢!”
当我一个人吭哧吭哧擦着玻璃,班里孩子们说说笑笑时,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这些祖国的花朵呀!
我上学时,每个同学似乎都特别喜欢大扫除的日子。扫地、擦桌、拔草对我们来说都不在话下,谁还没干过活儿呢?都不用老师动手动嘴,我们争着抢着就把活儿干的利利亮亮!学校规定每个星期一和星期五下午都是大扫除时间,一个下午就不用上课,光打扫卫生,怎么可能不把小小的校园弄的干干净净呢?再说了,大扫除是多么美的事儿啊,不用上课,不用写字,一边玩一边干,那快活!那自由!
那时候的学校可真是乐园啊,我们没有美术课,但可以在地上乱涂乱画,也可以在黑板上大显身手,就算有时上课来不及擦,老师也不会怪罪,有时还会夸赞两句。我们没有专门的美术本,但作业本反过来就是美术本,天马行空,你想画啥就画啥,虽没有五颜六色的彩笔,但就算是黑白的也好看的!
我们没有专门的音乐老师,校长就可以教全校的音乐课!至于内容嘛,是有点少:国歌、《五星红旗》、《黄河大合唱》等等,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楚楚,这些高亢洪亮,底气十足的调子纵使是五音不全的人也能吼出一些气概来!!
我们的体育课可一点儿也不含糊:跑步、跳远、跳高、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还有跳绳和标枪呢!!就是没有球类,因为我们学校太穷了,球贵、没钱呐!那时的老师没有专业之分,似乎都是全能,数学课上能点面俱全,体育课上也能健步如飞,偶尔还会再给我们上一节科学小实验。语文老师博古通今,必定要带历史课,政治课也能上的头头是道,哪天给我们一个惊喜,一扭一摆之间就是一节舞蹈课!
我们那时每学期还有一次运动会,不怕意外,不怕受伤,每个“健儿们”都热血沸腾,奔跑、跳跃、拼尽全力,拉拉队也感同身受,扯着嗓子喊加油。耽误点学习怕什么!等到运动会过去,趁着腿疼胳膊酸的小家伙们难得地老实,恶补几天不就好啦!
多么生机勃勃的校园,多么阳光活泼的学生啊!可现在呢,短短十分钟上个厕所回来还没蹦几下,铃响了;好不容易放学了,又要上延时课;昏头昏脑地回到家,面对父母精心准备的饭菜,匆匆忙忙扒拉几口,还得赶紧去写作业呢!星期天好想好想去放放风筝,爬爬小土山,去野外去跑一跑,可一个又一个补习班、兴趣班早在那排着队呢!渐渐地,眼睛近视了,背直不起来了,兴趣也没了!
可又能怎么办呢?老师不敢让学生玩,家长不敢让孩子玩。或者就连孩子们自己也害怕一不努力就会被时代甩的远远吧!
二、远去的传统
我教同学们写小短文,《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图也看了,例子也举了,引导也引导了一大堆,可等到让孩子们先交流再表达最后上台展示时还是卡了壳儿,孩子们都知道粽子、月饼,不觉得有什么新奇,因为在平常日子这些东西也并不缺,并不非得要过节了才能吃!春节、中秋还好一些,可一提到端午、重阳、七夕,都是一脸懵圈的样子。
物质的丰富让食物没有了节日的束缚,季节的交替,传统的延袭,如果不是语文这门学科,我都怀疑有些传统节日即便是到了三四年级,孩子们也不一定能说得出来,能明白这些节日的意义。本来春节是所有传统节日中最欢快最盛大最让人心生向往的。但春节如果少了某些声音,真的有点让人心里空落落的。噼里啪啦的鞭炮是烘托气氛的高手,禁止放鞭炮以后的春节,年味儿立马就冲淡了一大半。好多人竟无所事事了起来,电子鞭炮倒是应运而生,可总觉得少了很多内容和兴奋。往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许许多多的食物:鸡鸭鱼肉、瓜子糖果、点心酥饼,不管吃完吃不完,反正是可着劲儿准备,每个人的手里都空不了,嘴里闲不着。就算是平常再不待见零食的人,那几天也照样瓜子磕得叭叭的,酥米条嚼得喀哧喀哧的,就连那些被认为吃多了坏牙的糖块,这几天也会有事没事就往嘴里塞一块占着嘴儿了。老人们都说,春节是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是美好一年的开始,得吃好喝好,千万不能委屈了嘴巴,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大长一年中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也许是因为物资的不丰富,春节的盛宴才会让所有人都觉得倍感香甜和满足。可现在不那样了,一年到头,荤素不缺,各种生鲜比比皆是,随吃随买。再加上很多人也就春节在家里呆上几天而已,所以,肉,买几斤就成;馒头,不蒸了,蒸多了吃不完要发霉,馍店里掂一兜就能吃一个春节;瓜子糖,都不稀罕,称上一两斤,摆在果盘应应景罢了;点心果子,油多腻歪,以前没东西吃金贵,现在给谁谁不吃干脆就不准备了;各种手工油炸老吃物也不用忙活,吃的没有浪费的多。来客了,随便把冰箱里的东西一捣鼓,十个八个菜就出来了,简单省事还不浪费!于是蒸馒头的大锅大笼被高高挂起,出油锅的大盆也被塑料袋装了起来,还有之前家家户户院子里的那一大堆木柴,全都没了踪影!
城里的人们都回老家了过年了,城市就安静了许多,宽阔的马路难得一见地车稀人少,林立的店铺心安理得地关门闭户,各种熙熙攘攘终于消失不见,以致于让不得已留下来的一部分人心里都感伤起来。可村里村外也不见得有多热闹,没有到处疯跑的孩子,村庄就没有了生气,一部分孩子还忙着在屋里补习功课,另一部分则被一集又一集不间隔不加广告的动画片牢牢地吸引了过去!不用干家务的男人们走到村口想聊聊天,可常年不见的老少爷们儿似乎有了隔阂,就连儿时的发小也不再无话不谈,是啊,大长一年都未曾谋面,这猛一见,还真不知道该从哪先开头呢!好在也就三十、初一两天的寂寞和无所事事,初二气氛就活络起来了。一年一度的走亲戚拉开了序幕,开始上演各种精彩纷呈。
为了留住远去的年味儿,各个地市都准备了庙会、过年七天乐等等名目繁多的活动,张灯结彩,火树银花,各种小吃,五花八门,有的人口袋空了,有的人口袋瘪了,也有的人趁机小赚了一把。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红光满面,喜气洋洋,在春节赠予的欢乐中积蓄以后的动力。可惜的是传统呢,似乎还在义无反顾地越走越远……
三、表达
我爷爷刚刚打电话过来问市里面解封了没有,我说现在是半解封状态,道路可以通行,他立马说:“”咱家的玉米能掰了,抽空就回来吧!”爷爷奶奶都80多岁了,子女大都在市里,只有我离得最近,平常日子只要工作不太忙,我有事儿没事儿总要回家看看,反正只要看到爷爷奶奶一如既往地种菜、喂羊,心里便能安定上一段时间,反之老有些放心不下。
我厨艺不精,又不喜欢动手学习,基本上以买为主,奶奶一直吵我,说外面油不好、口味重、下料多,虽吃着好吃,但不健康。我也清楚,可自己下厨不但浪费时间,还耗费精力,有时还把好好的材料给糟蹋了,烦心的很,奶奶每次叫我回家都会做很多吃食让我带回去。
后来奶奶年纪大了,又有心脏病,我便不让她再劳动,谎称东西一剩就不好吃了,奶奶嘴里答应着,可一到临走还是要去给我收拾,蒸好的馒头,炒好的米饭,卤好的鸭腿,还有腌好的咸菜等等。
有了孩子之后忙碌了许多,回家的次数也少了,因为单位离老家近,爷爷奶奶便经常过来。槐花刚吐出一串串花苞,爷爷就给我送来了一兜。我知道老家院子里没有住槐树,村头的老槐树又高又大,不易采摘,便问是从哪里弄的,爷爷说那还不简单,湖里河堤上到处都是哩!一边放羊一边钩,一会儿就一大兜。我担心爷爷年岁大,一不小心磕着碰着,就不让他去。可爷爷说你妈、,你姑都喜欢吃槐花,我多勾点晒干,等他们回来再拿!
夏天的黄瓜、豆角、西红柿长势喜人,都快把架子压塌了,爷爷隔三差五就给我送很多,一兜兜都整理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让我下班回去时给姑姑和妈妈送去。爷爷说地里肥多,赖好种些,一大家子就有吃不完的菜!大家都不让俩老人太过操劳,可一辈子闲不下来的他们怎么听得进去呢!
不等到入秋,我最喜欢的玉米就能煮着吃了,爷爷早就在房前屋后住上了糯玉米、花玉米还有黑玉米,反正只要是市面上能买到的玉米种子,他几乎都会买来试一试。所以当大面积的玉米还没有抽穗时,我们家就能吃上鲜甜的玉米。可能是因为刚从地里掰回来就直接下锅煮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人多热闹,大家一块儿吃比较香的缘故,反正大家都觉得爷爷奶奶种出的玉米棒子香甜无比,市面上卖的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一根两根都不够吃,看着大家一个个啃得不亦乐乎,最后却都还意犹未尽的样子,爷爷奶奶总是高兴得合不拢嘴,等孩子们一走,就忙着张罗种下一茬。这样一来,层次交叠的玉米可以让我们一直从夏天吃到秋后!
这世间,食物永远是长辈最好的表达!
四、沸腾的水花
也不知道怎么了,现在不缺吃,不缺喝了,却总觉得没有什么特别想吃的,特别让人迫不及待去追寻的。往往一到饭点儿,大家不约而同地会互相问中午吃什么呀?做什么饭好呢?大多的时候,我们都是青菜面条,偶尔清闲一些也会蒸点儿米饭,炒个肉片之类,如果再忙一点儿或者懒一点儿就直接吃方便面吧!
最爱吃的时候是学生时代;最好吃的东西,几乎全是学生时代吃过的;最饥饿的时候,也还是在学校的时候。也许是因为正在长身体,正是急需养分的年岁,也许是因为一刻也不清闲的活动,再也许是因为稚嫩的味蕾吃过的东西少,接触的口味比较贫乏,反正啥啥都觉得美味无比,就算是大白馒头夹个辣条照样吃的酣畅淋漓。
学校大伙有好几口大锅,每次去打饭时都可以看到里面沸腾的水花,或浓或淡。有时是滚开的面条,上下摇摆;有时是黄褐色的胡辣汤在咕噜咕噜冒着热气;有时则是几乎清可见底的紫菜在汤里旋转飞舞;也有时干脆就是一锅清水,没有内容,没有声音,只看见一朵朵水花在欢快跳跃。看着沸腾的花朵,闻着四处飘散的香味,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们,此刻更觉得肚子的空荡干瘪,老觉得打多少饭都不够吃,总嫌阿姨的勺子盛的太少,每一双眼睛都直勾勾地盯着饭菜,生怕眨眼之间,轮到自己的时候盆里已经剩个底儿。所以,无论是咸淡不均的蒸面条还是少盐寡油炒白饭,再或者是面厚汤稀一点儿也不筋道的各种汤面,我们都未曾嫌弃。
高中时胆儿壮了,不像初中住校时那么小心翼翼了。最大的表现就是因为嘴馋偶尔会溜出校门一饱口福。
小城有一家卖米酒汤圆的,离我们学校不近,价格便宜,酒甜米香,一粒粒汤圆又白又胖,里面都是货真价实纯手工包制的好馅料,在当地很多人口中都是有口皆碑的好吃!偶然的一次机会,家是小城的同学拉我前去品尝。很简单的小摊儿,二桌八凳,不干不净,仅用一口大锅支承起了所有的担当。炉里火不断,锅里水花便一直翻滚,未见停歇。食客来了,那位年过半百的阿姨麻溜地丢下去几粒早准备好的汤圆,不大一会儿,水花就把一个个小圆子逗得上蹿下跳,慢慢地鼓起了肚子,摇摇曳曳地飘浮上来,阿姨再熟练地舀出一勺米酒,盛出汤圆,然后在水花翻腾的中央直接下勺舀起几朵水花,快速冲进碗里,水花立马就平静了起来。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来,一股甜香立马就扑到了鼻子里。一口下去,酸酸甜甜,热热乎乎的,及至汤圆不烫,小小地咬一口,那股香真的是让人猛打个机灵,在清汤寡水的日子里,这额外的馈赠会更加深刻地印在记忆中。
校门口有一位阿姨经常来卖炸串。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装得满满当当,那些或红或白的小串在我们眼中充满了极大的诱惑力。一到放学,学生们便忽啦一下子围了上去,这个要鸡柳,那个要牛排,吵得阿姨几乎应接不暇。只见她一边答应着,一边手脚麻利的开火、搅面糊、勾芡不大一会儿,油就开花儿了。用面糊裹好的各种小串儿,一投进去,油花就沸腾的更厉害了,哔哩啪啦地翻出无数个小气泡,仿佛一边唱歌一边跳舞似的,让香气瞬间飘出去很远很远。即便是如此简单便宜的小串,我们也不能随心所欲,毕竟每个人的生活费都是有限的,相比食堂的菜,这都是贵的了。爱吃水果的我一般都是炸一根香蕉,外面的面皮焦香焦香的,配上里面香蕉的软糯,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想出这种美食的人呐!沸腾的油花似乎能把很多普通的食物变得光艳照人,流光溢彩,就算是天天吃的馒头片,用油一炸,也变得不同寻常起来。
可惜的是过了学生时代,许许多多的食物就失去了光环,尤其是参加工作以后,在最初的尝新尝鲜天天下馆子练小摊点外卖之后,味蕾就渐渐厚重了起来,不但口味越来越重,肠胃也越来越差。于是,便想着自己做一些清淡爽口的东西来。不炒不炸不熏不煎,几碗清水,一把挂面,想象着自己能拥有化平淡为神奇的功力。清水开花,我便满怀期待地往花芯中下面条,放时蔬,洒鸡精,倒香油。还别说,的确出人意料地鲜恬温糯,或许,这就是寻常日子的普通本质吧!
太阳反反复复地上山下山,月亮日日夜夜地阴晴圆缺,每一口锅里那冒着袅袅白烟的水花时不时地沸腾翻滚,沸腾出一家家幸福的滋味!
五、妈妈的饭
说实话,我对妈妈做的饭一向没什么太大的感觉,因为从小是跟着奶奶长大,我一向推崇的是奶奶的手艺。
我21岁时,因为被迫离开自己喜欢的旅游工作,再加上饮食不规律,挑食、偏食,终于大病一场,不得已住到了医院,医生说得需要一年的调养时间。而我的家人则把我的病痛全责怪到导游这份工作上,说什么也不让我再做旅游,为此我即便是住院期间也倔强地不吃不喝。也就是从这时起,妈妈让我见识到了她的坚韧和耐心。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超市买一套颜色鲜亮、造型可爱的餐具,然后便开始了一系列的精心制作,哄着骗着,吸引着我的视觉和味觉。
妈妈的工作很忙,并且比较劳累,我以为即便是在她身边,她也不会有多长少时间管我顾我,毕竟,我都是那么大的人了。意外的是,妈妈竟常常不顾一天工作的劳累,每天变着花样给我准备饭菜。她把买来的新鲜鱼肉斩成小块,然后带上花镜,极其认真地把刺一根一根用镊子挑出,再剁成鱼泥,一个个搓成小丸子,开水氽后,抹上番茄酱送到我面前。妈妈说可以不用吃很多,哪怕尝尝味道就行。白色的丸子浮浮沉沉,清清的汤水真的没有一点油腥,绿绿的葱花,还有点点的芝麻碎,我第一次觉得妈妈的饭说不定还能吃!爸爸说你就光看你妈这功夫劲儿,你不好好养就对不起她。其实当我看到妈妈挑鱼刺的身影时,内心已经翻江倒海,愧疚不已,可是任性的我却始终挂念着旅游工作,倔强地不肯头,任凭那碗汤慢慢凉掉。妈妈以为不合我口味,又连忙去买了各种杂粮,耐心地守在锅旁,及至粘稠,端了过来。看我别过去的头,她两眼泪花,我却不为所动。虽然是因为病无法下咽,但多年以后,我每每想起那时的情景,都恨不得扇自己几个耳光。
出院之后,妈妈让我继续我留在她身边。每天凌晨,她都会跑到市场上去买猪脑,猪尾,还有上好的明虾,这些食材,量少难买,稍微晚一会,就会被抢购一空。她特地买来大大的瓷煲,说每天要像广东本地人一样给我煲一罐汤。为此,她认真地一遍又一遍查看菜谱,然后一边对照一边改进去掉一些我不喜欢的,或者再加上几个她认为有益的东西,还时不时地请当地的阿姨教她火候的窍门。就那样在厨房里忙上一两个小时之后,我的小盘小碗里面就会出现浓香的排骨,清淡的西兰花,或者是上面没有一丝油星的猪尾汤。渐渐地,我开始好转,也慢慢品尝到了妈妈的味道,体会到了那浓浓的母爱,并开始产生依恋。
身体好转之后,我能吃辣一点的东西了。其实我原本就特别喜欢吃辣。但广州似乎总是与辣相隔甚远,妈妈便让人从老家捎来指定的辣椒面,和花生末、芝麻粒一起拌匀,然后用花椒、八角、姜片、小葱一起炸出上好的菜油,倒入辣椒面中,一瓶上好的辣椒油就做好了。无论是拌菜,下面条还是吃麻辣粉,只要一勺,那一碗就能成为至纯的美味。从此,这辣椒油,就是妈妈的专利产品。只可惜每一次做她都会被呛的泪流满面,得好半天才回到劲儿来,却依然乐此不疲。
爸爸和妈妈都不爱吃豆腐,尤其是妈妈,说看都不想看,所以极少做豆腐菜。但我不知道像谁,竟特别喜欢豆腐,觉得比肉还好吃。妈妈便开始了她的豆腐之旅,红烧,家常,香煎或者是清炖,她都是从头学起,一开始做的的确不咋的,但慢慢地开始有模有样起来,让我每天都能吃到既美味又不重复的。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肉沫蒸豆腐,我念叨着想尝尝看,她立马动手,两天内竟试了五块豆腐,终于在第三天成功地把肉末豆腐端上了桌,那一刻我觉得这肉沫豆腐的味道,会一直和妈妈联系起来。
一年之后,我健康地从广州回老家时,心里已经开始万般难过,我已经习惯了妈妈的味道,短短一年之中,那一道道美味弥补了十几年的空白,那个在心底里十分重要的位置,只能是留给自己的母亲!
没过多久,弟弟有了孩子,妈妈要回来看护,她说这样也好,外面的钱再多,总也挣不到头,你们大了,可以养活自己了,我回去帮你们们带带孩子,做做饭也是挺好的事情。平常上班,大家都很忙碌,只有星期天一大家子才能聚到一块儿!所以,每个星期五,妈妈就会提前打电话问每个人都想吃什么。然后从早上忙到中午,准备满满一桌子菜,看孩子们风卷残云般吃完之后,她再一边笑着一边去收拾。嘴里还念叨着下一次要做什么什么。我说妈妈,你现在手艺越来越好了,等哪天我爸退休回来,你们可以考虑开小吃店,生意肯定好!妈妈笑笑:自己人吃还行,给别人,还真不一定做得出来!
一个阳光很柔和的星期天,弟弟妹妹们都带着孩子出去玩了,家里就剩我妈妈。我让妈妈做点菜汤,清淡一点的,吃了不饿就行。妈妈我一做出来你不但不会饿,还会吃到撑。她拿出这前晒好的小萝卜干,又买回一点儿老豆腐,再切点儿白菜丝,别的也没入什么东西就文火炖上了,细碎的时间开始酝酿美味。妈妈从阳台上端回一小筐蒸熟之后晒了几晒的小红薯放在炉子上加热,我一边打字一边看她忙活,嘴里不时地叫她别忙活别忙活,整多了吃不了。
没过多久,饭就好了,又甜又筋道的小红薯其实是舅舅地里的下渣子,本来打算扔的,被妈妈捡了回来,一番功夫之后,竟和买的小薯仔口感差不了多少。菜汤酸辣可口,特别是那带萝卜叶子的小萝卜干,真让我惊艳,我才知道原来这最普通的食材还可以呈现出这种味道来!
中秋节妈妈给我们做了油焖大虾和清蒸螃蟹,可她却端起一碗粥喝了起来,我弟问:”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呀,喝什么粥啊?”妈妈说:“吃不下去,胃满,喝点粥舒服些!”我一下子就难过了起来,再也吃不下任何东西。我隐隐觉得有些光阴和美好已经慢慢地开始离我们远去了。
当知道父母不再能和我们一起吃香喝辣的时候,当他们开始喜欢粥的温和醇厚时,当他们觉得偶尔的大餐吃不下去时,或者他们正在一天天老去。这个世界上没人能阻挡时光,但无论我们怎样奔波,但只要有妈妈在,总有一些食物让你的身体和心灵一起温暖。
【生活随笔】
生活随笔(入会作品三则)(巩义市第二初级中学 冯新春)
一、风雨真情
今天是三哥三嫂的40周年红宝石婚纪念日,正巧前两天二侄女的未婚男友从遥远的牡丹江初次登门,三哥的四个儿女特意选定这个双喜临门的时间,在酒店设晚宴庆祝。
为庆贺哥嫂能够一起经历无数的风雨共同度过这个难得的纪念日,我和姐姐以同辈人的身份应邀参加,当然还有我们兄妹的福星——老母亲。宴会的气氛很温馨,每个人都在祝福哥嫂之前,先给两个年轻人送上真挚的祝愿,他们的恋情也确实来之不易,真正应验了“千里姻缘一线牵”,希望他们未来的婚姻也能幸福美满,一路相伴到永远。轮到作为同辈人最小的自己发言时,祝福的话语已重复了五六遍,心头一热,唱了这首《风雨真情》。看着白发苍苍的老妈妈还有几位鬓发花白的哥嫂姐夫,感慨万分,歌声中不由得添了一份颤音!受自己的情绪影响,在座的同辈、晚辈都流出了共鸣的泪水……
婚姻是恋爱的终极归宿,更是一个幸福家庭的永恒底色。为铸就这一段红宝石般珍贵的婚姻,其间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品尝了多少甜酸苦辣!当我们回首一幕幕往事的时候,才明白婚姻的真谛是相知相守。
二、笑中也有泪
一
妈妈:前面没车么,你咋停下了?
女儿:前面有红灯,不能乱走。
妈妈:大白天,点那红灯干甚?
二
奶奶:电视里那么多人在干甚?
孙子:奶奶,这是开亚运会,比赛跑呢!
奶奶:多亏你们家的电视大,要不那么多人哪能坐下呢!
三
孙子:奶奶,您的手机充电器用不用拿?不要中途手机没电关机了?
奶奶:不用了,我就住一晚上,手机有电呢!要是没电了,手机就变轻了。
这是83岁的老妈去年冬天演绎的经典笑话,成了今年家族饭桌上最流行的开心语。每次说起这三则笑话,人人都要捧腹大笑。妈妈确实糊涂了,玩味这些像似年幼无知的孩童言语,我们发笑的眼角上忍不住渗出了泪水。
83个春夏秋冬,那是多么漫长的人生旅程!那是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啊!在她的记忆中,只有乡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还有孩子们捉襟见肘的寒碜。这些新时代的生活信息,很难写进她早已定势的思维空间。
儿孙们开心地笑着,感慨的泪水在心底流着……
三、糊涂的爱
妈妈今年已经83岁高龄。身体还算健康,只是有点糊涂。前半生经历的风风雨雨,她依然记忆犹新,而近几年发生的事情,她却颠三倒四记不清。尤其是爸爸去世后的这三年里,记忆明显衰退,早晨刚吃过早餐,中午时分就忘了自己吃了啥,嫂子招呼她吃饭,她一个劲地说:“怪了,老是没胃口,一天不吃也不觉得饿!”其实中间的时间里,她已经进过两次餐了(给小辈们准备的,人家不吃,只好自己吃)。
妈妈确实是有些糊涂了。进餐的时间对他来说,根本就没个界限。不论你什么时间过去,陪她坐一会儿,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起身,钻进灶房给你准备吃的。有时你明明在家中刚刚收拾了碗筷,这会儿还打着饱嗝儿呢,只要进了这间屋子,她非要给你整点吃的。不吃不行啊,你不吃,她会念念叨叨,不放心,在她的潜意识里,这个信念已根深蒂固:“千万不能让孩子饿肚子!”这是她们那一代人,几十年甚至一生恪守的生活原则,尽管现在温饱已不是头等问题,但她依然坚持。
妈妈的记忆似乎永远就定格在了三年前。每次,我一进门坐下,她准会盘问:“你婆婆的身体还好吧?最近没去医院吧?”因为三年前,婆婆的身体确实欠佳,三天两头就住院,一进医院就是半月十天,那些日子,让身为教师的我忙里忙外,着实有些身心疲惫。作为一个母亲,她心疼自己的女儿啊!尽管婆婆的身体近几年非常健康,我天天都回复她“婆婆身体好着呢!”但每次见面的第一句话,非此莫属。
妈妈真的糊涂了。这不,姐姐刚刚塞进她口袋的几百元钱,只要看见我的手提包在她的眼前,她准会偷偷地将一两张百元钞票折成一个小卷儿,放入其中,让你一时还很难发现。(事后发现了,是要如数给妈妈的)在妈妈的意识里,姐姐家似乎就是世界千家银行,她家的人民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我呢?则是一个急待筹资的小用户,什么时候都缺钱。不知不觉中,妈妈就成了二道贩子,专为她年过不惑近半百之年时生的这个女儿,贩运人民币。令人不解的是,起点是二女儿,终点是三女儿。其实,她全然不知,小女儿驾驶乘坐的小轿车,近一半的资金,也是她姐姐倾力资助的,这个数是她老人家一辈子也贩不过来的天文数字!
妈妈乐意干这行,众人也给予积极支持,逢年过节,人们都给妈妈“压岁钱”。不过,连十五也挨不过,这些钱都基本返还了众人的金库。因为她不止惦记这个小女儿,她还有13个孙子,5个外甥,18个小小外孙,值得她去牵挂。这是她一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她虽然糊涂了,但这满堂的儿孙,个个是她的心肝宝贝。
“哎呀,老了儿家真是迷窍到家了,不管多贵的吃的,只要放在她这头,稍不留神,她就给了那娘俩了!”这是已走过62个人生春秋的嫂子近似叫苦连天的控诉。妈妈的关爱似乎真有些滥,竟波及到院里出租屋里的一对母子。眼下,物价飞涨,那些吃吃喝喝蛮贵的,和以前在乡下时自家产的黄瓜、西红柿、豆角等性质不一样,这可是众多子女儿孙,特意花钱孝敬她老人家的,这么稀里糊涂的送人,也应该规劝规劝。
“妈,你经常送东西给对门那小媳妇吃?”透过纱门,我看见一个胖乎乎的媳妇正蹲在门口,洗刷刮家用的器具。
“嗯。这小媳妇很辛苦。男人一天到晚干活不在家,晚上很迟才回来,娘俩舍不得吃。有时烙一张饼,还给我掰一块送来,这媳妇讨人喜欢。”妈妈说话时,还笑眯眯地瞅着那媳妇。
我本想替嫂子申申冤,劝劝妈妈不要这么糊涂,拿自家的东西不当回事,见谁送谁,但是听了妈妈这动情的讲述,到嘴的话又噎了回去。
是啊,妈妈老了,妈妈确实糊涂了。在她的生活里,凡人恪守的精打细算已荡然无存,留在她生命里的就剩下这点关爱,爱子女,爱他人……
【听读观感】
《大先生》观后感(金水区丰庆路小学 金碧华)
学校组织全体老师观看了大先生。我心中久久难以平静。很为于漪献身教育,忧心教师、关注教师、倾心教师二感动。她说教师应该站在“树魂立根”的高度去思考和培养我们的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有魂、有根、有脊梁,才是一个真正的人。退休前,于漪比较注重“师风可学”,强调完善自己的人格。
她认为教师应该代表最先进的文化,因此教师应该不懈追求真善美,抵御假恶丑。作为“人师”,应力求“师风可学”。她说,当今世界强势文化的入侵太厉害了,思想浅薄、金钱至上、个人主义、垃圾文化等,对没有生活经验的未成年人是极大的威胁,而作为教师就要坚守思想的阵地,坚守育人的阵地。不论大环境怎样,学校一定要有好的小气候,因为它代表了社会主流的、健康的、向上的、先进的文化。退休后,于漪不断反思着自己的从教之路,又提出要做到“师风可学”还必须“学风可师”。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因此“学风可师”更加重要。完善人格、提升境界、锤炼感情,教师的学风也是学生的榜样!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于漪的体会是,教师不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且是太阳底下永恒的事业:没有教育,社会是一片黑暗;没有教育,就出不了人才!让自己的学生,踏着自己的肩膀,一步步登上做人的高峰,在于漪看来这是此生最有幸的事!“我无怨无悔,因为选择了教师,我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我就一辈子和年轻人在一起!我一辈子的生命,是和肩负着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如果下一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教育这多情的土地,选择我们可爱的学生,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
耄耋之年的人民教师于漪,从未放慢过思考的脚步,从未停歇过执着的追求,她无疑是这个教育时代的一位领军人物。我们应当以她为榜样,作为我们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的榜样,献身教育的标杆。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