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1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1178
发布时间:2021/12/25  阅读次数:416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117816篇)

20211225日)

  

【诗词歌赋】

【西江月】平安夜里祈平安(广西平南县一中 陶 林)

【安公子】盼平安(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 杨清风)

【殿前欢】平安雪(西安市蓝田县白村初中 田勇信)

圣诞夜抒怀(二首)(西安市蓝田县白村初中 田勇信)

【思远人】迎圣诞(洛阳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浩民)

圣诞节所思(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学院 丁凯阳)

圣诞节,我收到一束鲜花(郑州市管城区港湾路小学 李 茜)

感时光匆匆(汝南县第六小学 敏)

【生活随笔】

圣诞味浓(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 姚增戗)

平安夜 平安果(辽宁台安县高力房镇红旗学校 姚秀娟)

圣诞遐思(郑州市管城区港湾路小学 李 茜)

圣诞这天……(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实验小学 裴文利)

父亲的爱,被我“拒绝”了(汝南县梁祝镇中心学校 王超峰)

【教育随笔】

征服(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 聂崇利)

如果庄子是老师(甘肃省清水县第一初级中学 张天水)

  

【诗词歌赋】

【西江月】平安夜里祈平安(广西平南县一中 陶 林)

从未人前示弱,昨宵病榻啕连。

父承痛楚挂心弦。寤寐忧忧如炼。

  

痹痛摧花挫骨,儿陪或易安痊。

若能代受愿为先。忍看何堪悸颤。

  

【安公子】盼平安(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 杨清风)

平安之夜也,祝平安无疫无难,

似霎烟汀雨过,心境真愉悦,如蓝天清洁。

此好天好景,圣旦开心快乐,迎接新春节。

  

只要幸福平安,满腔热血。

精神引导,政府的确能依靠,

领袖朝野,挥手高呼,创造辉煌伟业。

  

【殿前欢】平安雪(西安市蓝田县白村初中 田勇信)

雪飞花。山河一色树披纱。

良时美景过眼化。虚实年华。

  

望乡在海涯。平安夜。

灯火阑珊下。霓虹如画,圣诞人家。

  

圣诞夜抒怀(二首)(西安市蓝田县白村初中 田勇信)

(一)

情暖只觉天涯近,雪寒频有雁信传。

鸿爪欣乘西风至,鹊报千声不惮烦。

(二)

万点烟花烛圣诞,漫天飞絮迎新元。

青梅有约来夏至,老树无妨绽春妍。

千秋史河分泾渭,万里人海照肝胆。

才俊沉寂事犹在,慧眼着处自灿然。

【思远人】迎圣诞(洛阳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浩民)

又是一年圣诞到,上帝送祝福。

天寒地冻,狂风呼啸,飞雪遮天幕。

  

普天同庆迎圣诞,赏轻歌曼舞。

开怀饮美酒,一醉方休,烦恼皆消除。

圣诞节所思(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学院 丁凯阳)

五彩灯光把大千世界装扮,

慈祥的老人在街头满面笑颜。

商家用装潢和文字招揽顾客,

大街上潮水般的流淌着金钱。

刀光剑影伴随抢掠财富的呐喊,

每一个银圆都沾满鲜血和贪婪。

纤弱的我用诗歌装点平安夜,

虔诚的文字祈祷在圣诞。

向主表达2007年底的心愿,

盼春风吹满2008年的明天。

365天的兢兢业业,

没有机遇和致富的期盼。

失望、惊恐的眼神,

注视着拥抱财富的一个个荡女悍男。

只有举起无奈与失望指尖,

把体会和诗歌敲进我的键盘!

  

圣诞节,我收到一束鲜花(郑州市管城区港湾路小学 李 茜)

圣诞节,我收到一束鲜花

是花店的人送来的,

没有说来自谁人。

康乃馨、百合、满天星……

暖暖的红、纯洁的白、摇曳的“星星”……

  

很想知道这是谁的祝福,

花束中没有只言片语,

每一朵花都向我眨着狡黠的眼睛。

没有电话提示,

也没有短信提醒,

每一朵花都有着神秘的表情。

  

不再猜测,

唯有感激,

把她放在书架上,

让花香和书香交融;

不再猜测,

唯有感激,

让花色温暖我的寒冬……

  

感时光匆匆(汝南县第六小学 敏)

岁月催人老

时间流逝

只留下岁月的痕迹

纵使我们坚定不移

依旧挡不住岁月的流逝

任时光匆匆

任心情起伏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

一眨眼、又是一年

不要为已消逝的年华叹息

要正视匆匆溜走的岁月

时光像一个沙漏

哪些美好的时光碎片

被一个一个抛却

无法辗平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

春去秋来

历尽沧桑终又回到了起点

有些情、于岁月中,慢慢消融

有些人、于相交中,慢慢远离,无影无踪

有些事、于时光中,慢慢淡定,从此不再心动

无情的时光老人

像一阵寒风

吹走了万物的新气

转眼时光匆匆

我拥梦的花环

翩飞于时光流年

惜时如金、

唯有珍惜不辜负大好时光

  

【生活随笔】

圣诞味浓(郑东新区畅和街小学 姚增戗)

昨天晚上下班,走到汽车客运东站,爱妻嘟囔着去散散步,我提议去大商转一转,路不随心愿,偏偏转到丹尼斯六天地,哦,是要买东西,下得负一楼,爱妻推车前行,看到有关圣诞节的商品琳琅满目,随即停下来,拍照一通,商家可真精明呀,圣诞未到,圣诞味道十足,不买就觉得自己OUT了。

今日详细了解圣诞一词,学到了很多知识,与大家共享吧:

圣诞节(Christmas),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每年1225日,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在圣诞节,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1224日的耶诞夜,亦即12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25日庆祝圣诞节。

圣诞树(Christmas tree)是圣诞节庆祝中最有名的传统之一。通常人们在圣诞前后把一棵常绿植物如松树弄进屋里或者在户外,并用圣诞灯和彩色的装饰物装饰。并把一个天使或星星放在树的顶上。

用灯烛和装饰品把枞树或洋松装点起来的常青树,作为圣诞节庆祝活动的一部分。近代圣诞树起源于德国。德国人于每年1224日,即亚当和夏娃节,在家里布置一株枞树(伊甸园之树),将薄饼乾挂在上面,象徵圣饼(基督徒赎罪的标记)。近代改用各式小甜饼代替圣饼,还常加上象徵基督的蜡烛。此外,室内还设有圣诞塔,是一木质的三角形结构,上有许多小架格放置基督雕像,塔身饰以常青树枝叶、蜡烛和一颗星。到16世纪,圣诞塔和伊甸园树合并为圣诞树。

圣诞卡(圣诞卡片)在美国和欧洲很流行,也是为维持远方亲朋好友关系的方式之一。许多家庭随贺卡带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闻,新闻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在过去一年的优点特长等内容。

圣诞袜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大小不拘。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

圣诞帽那是一顶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现在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在狂欢夜它更是全场的主角,无论你去到哪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圣诞帽。

圣诞大餐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

学习了这些,还真有道理,现代的社会地球一个村,洋人过春节,国人过洋节。摇摇头,不知为何?

  

平安夜 平安果(辽宁台安县高力房镇红旗学校 姚秀娟)

又是一年平安夜,看着同学们送来的平安果,我多了一层对同学们的理解。

早上来到教室,同学们都在蠢蠢欲动,我很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不大一会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来到了我的面前,羞怯拿着包装一新的水果。有的说:“老师平安夜快到了,送个平安果给你,有的说老师给你。”这才知道要到平安夜了,王佳妮第一个来到我的面前,双手举着一个大大的圆圆的苹果,透过晶亮鲜艳的塑料纸,就可以看见里面的大红苹果,她眼睛真诚地望着我,好像希望我能收下,而不是拒绝,希望我能永远像她的妈妈,向她的亲人一样关心她,就像现在,她对我的诚心,我对她一如既往地关心关爱,无微不至地呵护。接着后排座的王雨新从墙台上长长的一趟平安果中挑出一个,迅速走过来,递到我的手中,我能够感觉到她对于我的情意。高程程同学从书桌堂里掏出来一个,送给我没有什么太多的话,一切都在纸包纸裹里,安振新、王正新、杨靖杨、高金玲、张思琪等一时间都来了,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大大小小的水果,可能是他们的一片心意。收也不好,不收也不好。只好说:“谢谢你们了。”

孩子们送这个水果,是他们真心的吗?相信一定有一些,但是也不排除是有随着的,看到别人送老师,自己不送会让人觉得小气,害怕老师知道不好。我懂得,因为我也曾经是孩子,经历过他们的经历。他们今天能够这样还是挺了不起的,想当年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多的心眼那,用一个苹果来收买老师的爱心,真是时代不同了,他们足足比我进步了十年多。

平安夜,送个苹果与恩师,是他们的一种表达师恩的方式。礼轻人意重,如果还有一次上学的机会,我也要为我的每一位恩师送上一枚平安果。

年少的时候,还不太懂得老师的对学生的爱有多深,爱有多么厚重。一当你深深懂得了,已经成为人师。不管老师对学生爱的方式是否相同,是否学生都能接受,但是一个好的老师,永远把自己的爱心献给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与成长中,甘愿为学生贪黑起早,为学生牵肠挂肚,为学生青丝熬成白发。有些学生总觉得为学生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变得麻木不仁,缺少了对老师的感恩和回报,回报不是要学生什么礼物,而是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走在路上看见老师打声招呼,出门时主动让老师先行,在车上主动给老师让个座位,一句话、一个微笑、一声招呼等等,在这方面,我们班级中就有做得非常好的学生,值得全校学生学习的道德榜样,道德好的人,有一副好心肠,无论她(他)走到哪里,将来从事什么行业,有永远不变的好品质,好德行。心中装着他人,敬重他人,始终如一地善待他人。谁和她在一起,绝不用担心,总有安全感。

平安果,不一定值多少钱,但是对老师的一种敬意,一种安慰。和老师的付出是精力、是心血,与之相比微不足道。

平安果换来的是幸福平安快乐,祝福大家平平安安幸幸福福吧!

  

圣诞遐思(郑州市管城区港湾路小学 李 茜)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我们的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在日益和国际接轨的中国,“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外国的节日冲击着中国人。这些节日到来的前夕,人们都为过“洋节”乐此不疲。这不,圣诞节来早着呢,大街小巷,各个门店处处都洋溢着圣诞的气息。精明的商家以“圣诞”为借口,又设立了名目繁多的各种活动。

昨天送儿子到“新东方”上课,发现那里也是一派圣诞气氛。走廊、门、窗、天花板,到处提醒着人们,圣诞节要到了!孩子们上完课后还在排练圣诞的节目。

国人如此热衷过“洋节”,有些人坐不住了。大家开始反思我们的传统节日为何冷清,鲜有人惦记?继而发出了要发扬传统文化的号召。

过“洋节”是挡不住的,而且让他们了解一下异国的节日风俗也无可厚非。但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光大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必须的。我想,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做老师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积极去引导。

  

圣诞这天……(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实验小学 裴文利)

今天是圣诞节,但懒得去粉饰一份心情,让自己感受节日的气氛。

受这种情绪的影响,七点半起床的自己习惯性地打开了电脑,走进了网校,映入眼帘的好多好友的日志,都洋溢着圣诞的喜庆,浓浓的祝福味道袭鼻而来。但自己却不想点击哪一篇“色香味”俱全的佳作,就连寸草好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使我遐想》这样的题目也感觉是跟圣诞挂钩的,无端的猜疑中做了一个决定,谁的日志也不浏览!

百无聊赖中,点击那只憨憨的企鹅,清早的网速快得很,一两秒钟之内圣诞老人给小女孩送礼物的画面亮在眼前。普天之下都在过这个本不属于我们这些不信教的人的节日啊,怎奈自己没有这份心情!漫无目的地浏览了好友的空间,只能断开网卡下线。

随着一阵《北国之春》的音乐响起,四哥发来了邀请,中午去他家吃饭,而且反复强调,哥哥姐姐们都去,今天是星期天一定要来。上个月,大姐和五哥喜迁新楼的宴请,因注重了阴历的日期吉祥,结果都不是星期天,为了让儿子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都没去凑热闹。四哥选定这个日子宴请,不只是为我考虑,更多的是给众人一个团坐的机会,特别是给二哥二嫂营造一种热闹的气氛。

十四年来,妈妈一直住在二哥的院子里,别说逢年过节,就连平时也是人来人往,因为那里是亲情首府所在地,爱心集中营。二嫂不知付了多少辛苦,但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反而觉得很充实。如今,偌大的一处平房大院,忽而冷清了,那种空荡荡的感觉,没有和老人朝夕相处的人是很难体会的。在妈妈刚走的那天晚上,爱人和我回家的时候就提醒我,最近的一段日子,我们姐妹俩还应该像以往一样,多去二哥家坐坐。当我第二天把这句话重复给二嫂的时候,63岁的二嫂老泪纵横……

临近11点钟的时候,电话铃声再次响起,看看来电提示是姐姐的号码。接通电话,听筒里传来姐姐无力的声音,告诉我她要去输液了,要是时间晚了,她就不去了,别再等她了,并且告诉我她刚从二哥家回来,觉得很累。

所有的亲人都知道,在爸爸妈妈进城的这十四年当中,二嫂付出的是辛苦,而姐姐付的却是心血。多少年来,姐姐已经养成一种习惯,每天送儿子去学校之后,就去妈妈家“上班”,只要有一天没去,妈妈就会追问众人她的侯梅去哪了。更让人心动的是,男权主义特强的姐夫,为了让姐姐更方便地照顾三位老人(她的婆婆早年去世)和自己的儿子,把原本在团委上班的姐姐调到老干局,又从达旗老干局跨旗县调到他所管辖的准旗政协。就在姐姐犹豫不决的时候,妈妈的一场大病牵住了姐姐的心,正好也如了姐夫的愿,带薪坐修结束了姐姐的工作生涯。人所共知,我们姐妹能走出那个羊粪味儿十足的村子是多么的不易,前后几十年绝无仅有,而姐姐为了亲人,却舍弃了自己跋山涉水追求的事业。整整六年了,姐姐每天早晨进出那条去往妈妈家的巷道,而今,一下子改变了规律,让她怎么能适应?

也不知怎么安慰姐姐,只觉得有冠心病前兆的姐姐目前最需要的是静静地休息,不去也罢……

十多天了,还没在家里正儿八经做过一顿午饭,挑剔的儿子为了安慰我,乖乖地去吃奶奶做的饭了。自从妈妈出殡后的三天时间里,天天照样在哥哥家进餐,今天无论如何也得给儿子过这个圣诞节。提前给做了他最爱吃的香菇炖鸡,看着他乐呵呵地和奶奶享用,而后又踏着迟到的钟点走进了四哥的移民新楼。

午餐在回忆妈妈瘫痪期间的趣事中较轻松地进行,换一个新的环境,心情真的还不错。可惜的是姐姐没有参与,其实,出来转转是可以调节心情的。

移民区的三个哥哥和大姐都想让二哥二嫂多待一会儿,可自己惦记家里的儿子要提前回家,二哥二嫂领着二姐也就搭了顺车。

当车头拐进那条熟悉的巷道时,那份似乎平静了的心情又起了褶皱。曾有多少次驱车走进这里,每每拐这最后一个弯的时候,都要习惯性地看看那朱红的大门口是不是有妈妈在无目的地踱步。这六个多月好不容易改变了期盼的想法,变成了看看有谁的车在大门口,最近八天的时间里又变成了看看灵堂里有谁在走动,车子该往哪里停才可以方便下次起步……可这两天这条巷子却是那么显眼的宽,静静地敞着,那片空地空得寒气袭人……

“回家坐一会儿吧?”

“不了,旭峰自己在家,怕他贪玩……”

反光镜里看到二哥二嫂还有二姐在抹着眼睛,自己前方的视线早已模糊不清……

  

父亲的爱,被我“拒绝”了(汝南县梁祝镇中心学校 王超峰)

一周不见父亲了,早晨起床后,我就步行到父亲家,给他聊聊天。

父亲问:“今天是星期天,准备干啥呀?”“过冬的鞋子就一双,我想进城买双鞋。”我说。父亲走到我跟前,小声说:“我还有一双好的,我找找给你。”聊着聊着,父亲说他们还没吃饭,就站了起来,往门外走,十几步就走出了大门。感觉父亲是在送“客”,大门外是一片菜地,父亲就蹲下薅菜,没人给我说话了,我也走了。原本该是这个家的主人,我这一来一走,倒觉得自己是个客人了。

回到自己家里,爱人把早饭已经做好了,想去买鞋,心里又惦记着城里那家很有名气的早餐店,被牛肉小笼包和逍遥镇胡辣汤的味道勾引得直流口水。早晨就不在家吃了,搭着城乡公交车准备先到城里吃早餐而后去买鞋。途中手机响了,是老爸打来的,大致是说他把鞋子找到了,让我不用再买了。我没有中途下车,还是去了县城。真不巧,那家早餐点居然在关着门,真有点失望。又去了一家叫逍遥镇b包子胡辣汤的早餐店,这家生意也很好,以前喜欢的味道,今早吃起来真有点不习惯了。不知是他家的味道变了,还是我的口味变了,或许是,一切都变了。

这种天气,一个人,在这个县城也没什么可逛的,匆匆地就赶回来了。又去了父亲家,父亲看到我,神神秘秘的进屋,到小间里拿东西,原来是早晨说的鞋子。鞋子没有包装,看起来也很新,父亲让我拿走,我说不拿了,这几年我也没给您买过衣服等,我也不要您的了。父亲说父子之间还客气啥。我说真不拿,我不要,还是您穿吧!父亲问我吃饭了没?我说还没吃,家里在做着呢!父亲说他们也没吃。说着拉开冰箱,自言自语的说:“昨天买的红烧肉、羊杂、水饺,不过,这些东西都很便宜。”那些肉混在一起,都冻成了一个大冰块了,父亲拿着在桌子上磕了几下也没磕开,又放了进去。犹豫片刻,说道:“下水饺吃,你别走了,在这吃,对了,我把我的毛尼大褂给你,你穿吧!”说着,就去拿他的褂子给我,我看了看,觉得不适合我穿,我还是说不要,让父亲留着穿。父亲到厨房做饭,这时又来了两位我不认识的客人,给他们告个别,我也走了。父亲家这扇我曾经基本可以随时出入的门,而现在我却亦主亦客了。

这个熟悉温暖的家少了一个人,而我的心却多一些失落和孤独。我想笑一场,可又笑不出来。我想哭一场,却不知该怎样点燃这种情绪。

父亲老了,一直减肥的父亲依然是那么的胖,桌子上总是放着满满一袋子药。也许是穿着棉衣,父亲走路也没有以前有力了,眼角、嘴角的皮肤松弛下垂。思想也越来越复杂,想的也越来越多了,爱瞅便宜,买东西爱搞价的父亲还是保留着这些习惯,只是没有当年的那种果敢,关键时又很豪爽的性格和气魄了。给我父亲交往过的人说他小气,可父亲给谁交往都是吃亏。或许,与人交往中他把自己曾经付出的顺序弄颠倒了。可毕竟在父亲的努力下,我们这个家在八十年代末就是“万元户”了,在那个时代,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父亲对我的付出远远要比我对他的付出多得多,做儿女的永远都还不了欠父母的债。

小时候,至少在我生活的环境中,我总有一种满满的优越感。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自己吃“商品粮”,可以接母亲的班,以后能吃上国家饭。小时候回到老家,和同伴玩耍时,村里的人总会说,别给这个小家伙比,这小家伙吃“商品粮”,以后可以接班。记忆中整个的小学阶段,我兜里至少保持有一块钱,好像没有我没吃过的零食,穿着带绊的裤子,小西装,还有领节,戴着鸭舌帽……上初中后,家在学校,在家吃住,兜里好像也没有低于过十块二十块钱过。94年上中专,97年离校毕业,学校食堂里啥好吃吃啥,94年“飘柔”袋装洗发露“问世”,我用“飘柔”洗发露,“海飞丝”洗发露流行时,我用“海飞丝”。95年康师傅牛肉方便面袋装“问世”,我就经常吃“康师傅”,流行鸭绒袄的时候,我穿鸭绒袄……那时花钱就没有犹豫过,父母从来都没有断过我的钱。这一切的幸福和快乐,都是爸妈给的。可那些年,我却没有做过一件能让父母感到自豪和省心的事,想想,真对不起他们。这也许是我对父母犯下的罪。

母亲走后,一切都变了。如果说快乐和幸福有一双翅膀,那我折了一支。这些年,我没有给予父亲什么,我不像有些孝顺的儿子那样,给父亲一些物质上的东西。我没给父亲买过烟,没有买过酒,也没有买过像样的礼品,更没有让父亲因为我而荣耀自豪过。可父母永远都是我的骄傲。父亲当了八年兵,在部队当过代理排长,差点提干。复员后,做过很多生意、当过老板、又当过工人,最终在粮所退休。那时父亲常常会讲起他的战友,有当所长的、股长的、站长的、经理的、乡长的、书记的、科长的、局长的等。那时我就感觉局长官好大呀!即使现在想想局长的官也够大的。我又走了父亲走过的路,中专毕业后打了三年工,又去当了兵,也差点没有提干。复员后我才知道,父亲提的那些战友,很多都不在一个连队,父亲把一个团的战友都算上了,很多战友在部队都不认识。

母亲是一位中学副高级教师,在我们这个乡,女教师中是第一个先定上中学副高级的。母亲很聪明,明礼诚信,一生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工作能力强,生活节俭朴素。母亲有一双慧眼,对事情的判断和识人都很准。只是性格好强、不甘示弱、说话直,容易得罪人。她工作过的同事有很多人佩服她,很多人尊重她,也有人嫉妒她。母亲1977年毕业于汝南师范,她的毕业生鉴定表上盖的是“河南省汝南师范革命委员会”的印章,母亲在汝南师范上学期间学习优秀,一直是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汝南县和孝高中。母亲当过村干部、住队干部、高中教师、小学校长、初中教师。母亲在1975年在汝南师范上学的时候已经是干部身份了,因母亲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理所当然的是干部身份,非农业户口,吃“商品粮”。因为母亲,我一出生就是非农业户口,吃“商品粮”。在我们乡与母亲同时代的人中,我的母亲是很优秀的。母亲走后,也有很多人在我面前提起她,赞美她,有她的学生、同事、亲戚、甚至是教过她的老师。评价母亲是一个聪明、工作能力强、勤奋、善良、开明的人。我每次想起母亲,每次听到别人提起母亲,我都觉得非常自豪。心里又非常的愧疚,我对不起母亲,我让母亲失望了。

而如今我既是儿子又是父亲,我该怎样做好儿子做好父亲,这对于我来说是个难题,又是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我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我忽落了父亲,我想父亲当年也是这样。父亲需要的,或许是以后我需要的,以后我需要的,也许是父亲现在需要的。

我从来都不完全认同我们这些普通人对孝或不孝的观念和看法。孝是这一种爱心,是一分付出。孝顺往往都认为是建立在物资的基础上,不得不说物资是前提,纯粹物资的付出那不是孝,也不是爱。每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物资基础不同,没法去用物资和金钱付出的多少来衡量。如果说我的不孝,那就是父母给我提供较为优越的条件时,我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让父母因我感到自豪和欣慰,却让父母失望了。

我不能给予父亲的,我也不愿再去索取。我所需要的,不是父亲目前能够给予的,可有一点,只有父亲才能够给我,那就是父爱。父亲需要的,也许只有我和弟弟才能给他。

  

【教育随笔】

征服(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 聂崇利)

写下这个题目,一个熟悉的身影便浮现在我的眼前:虎头虎脑,小鼻小眼,个头不高,活泼好动。他就是张杲迪----一个让我花费了好多的心思,一个给了我许多的启示,一个撞击我心灵的学生。说至此,我的思绪也不由得回到了三年前。

三年前,我新接了一个班----三年级二班。不出一个星期,张杲迪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喜欢发言,但几乎全错;他写字特快,但乱如麦草;不过,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他平均两天就要和同学发生一次矛盾,不是骂人就是打架。自然,我们俩之间就开始了“征服与被征服的拉锯之战”。然而,经过多方的治理,明显的效果却依旧遥遥无期。

有一天,张杲迪又和别人发生了矛盾。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勃然大怒:“我就不信治不了你,就你这臭如未干的毛孩儿,门儿都没有!”从此,我彻底失去了理智,常常训斥,说他只会捣乱,没出息,不配读书;有时稍微违反纪律,立即叫他家长领回。经过我打雷闪电似的批评,张杲迪明显被“征服”了,变得安静少事。我不由得暗自庆幸,为自己铁的手腕而骄傲,甚至还向别人介绍经验。但好景不长,我慢慢的发现,我们之间的“征服之战”已经变成了“循环之战”。犯错----教训----安宁;再犯错----再教训----再安宁。天哪!想想我们还要相处四年,从前的自信荡然无存,代替我的只是无尽的绝望。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一天,放学时分,窦旭东向我告状:“聂老师,张杲迪骂你”。我顺口问道:“骂我什么?”“他说你就那点儿本事,不是停课就是告状”。起初,我不由一愣,随之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是啊,我只是一味地讯啊整啊,想想也就这点本事,也就这点居高临下的本事。将心比心,如果别人这样对我,我自然也不服气,何况孩子也是人啊!我不由得想起李美霞老师教育我的话:“小聂啊,路长着哩,教育这活儿要慢慢来,要学会以柔克刚”。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话也不失时机的敲打着我的心灵:“要想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就要尽量多的尊重一个人”。想至此,我不禁陷入到深深的自责之中,天哪!如果不是窦旭东的一状,我还真不知道迷到什么时候啊?看起来,要想改变张杲迪,只有先改变我自身的形象了。

好在机会总是有的。那是一个 星期一的上午,算是我最舒服的时间,没有一节课。刚刚落座,学习委员便把练习册以及语文学案抱了进来。好家伙!足足一百零六本!来不及沏茶,我便拿起红笔改将起来。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作业在一本本地减少,我的手也在慢慢地发麻。好啦,揉揉,站起身来再伸一个懒腰吧。但还没有伸展开来,一声报告就打断了我的计划。是张杲迪和赵新浩闯了进来。只见赵新浩哭哭啼啼的,再一看,他的袖子已经被人扯到了胳膊窝了。想想要改变自身的形象,我赶紧按捺以前的火爆脾气,细声和气地问道:“怎么啦?”赵新浩一边哭着一边埋怨着张杲迪的不是。但张杲迪也不甘示弱,也一边哭着一边辩解着:“我不想和他玩,他非要和我玩,我一甩他,就把他的袖子扯烂了。”听着他们俩的诉说,我暗自下定决心:抓次机会,改变形象。

听完他们俩的诉说,上课铃已经响了。于是,我严肃地说:“就这点儿小事,你们俩上课不?”不出所料,他们俩异口同声地说:“上!”我又平静地说道“那就把衣服留下,下课后再来。”自然,赵新浩脱下衣服。我顺手接了过来,“上课不要再闹矛盾啦,要用心听讲。”孩子一走,我赶紧拿出针线包,穿好针,缝将起来。约摸十分钟,袖子就缝好啦。看着自己作品,我禁不住把自己美美地表扬了一番。不错,单身时自力更生的传统还没忘!

下课了,两个人又一前一后走进了办公室。我顺手把衣服一给:“试试,合适不?”还不错,一点也没漏风。张杲迪这时既惊讶又如释重负。于是,我一本正经地说:“以前给你们咋说的?”还是张杲迪人滑嘴快:“老师,我错了,我不该撕他的衣服。”没想到张杲迪今天这么快就“服软”了。要知道,以前疾风骤雨式的批评,他总是犟得我头都昏。赵新浩这时也转怒为喜:“老师,我错了,不该和同学打闹。”当然,我趁热打铁认真地说:“张杲迪,今天你表现得真好,能知错改错就是个好学生啊”。好事似乎都是成双的,只见张杲迪也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我再也不和同学打架了”。乖乖,还有意外收获!我赶紧摸摸张杲迪的头说:“老师相信你。握握手吧,相互道个歉。”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快就握手言和了。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不由得欣慰地笑了。这就是孩子,天真,无邪,极易满足!下午,开班会的时候,我又把张杲迪表扬了一番,说他懂事多了,夸他知错就改。在以后的日子里,张杲迪明显地变了,不但注意自己的言行,就连学习也进步了。其实,我也变了,不再是以前火急火燎,天要塌,地要陷的感觉。慢慢地,一切又进入了良性循环:原谅----进步----表扬,再进步---再表扬---更进步。

痛定思痛,冷静之余,我常常想起自己以前的做法,一味地指责、挖苦甚至打击学生,结果他们的自尊心被扭曲了,不仅不会使学生心悦诚服,反而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学生没转变,自己的心态却变得不可理喻。虽然许多的想法都是善念的,但做法却是与教育规律相背离的,又何谈收获呢?收获的只是和学生之间深深的沟壑!我深深的懂得了: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绝不能简单的宣布处分了事,而应尊重他们的人格,怀着深厚的情感,体谅、关心、帮助,耐心地找到问题的症结,高水平地下好每一服“药剂”,他们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的人啊!

在这场“征服与被征服的较量”中,我和张杲迪没有绝对的赢家,却又都是赢家!          

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一场骤雨后,我高兴地叫道:“爸,这下包谷有救了,地肯定湿透了”。孰料,父亲一本正经地说:“这场雨太急太快,地下反而是干的,别看春雨又细又柔,却会渗得湿透。”我不信,一挖,果如父亲所言。的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瓢泼大雨顺街流,春雨细柔湿得透。自然如此,教学亦如此。

  

如果庄子是老师(甘肃省清水县第一初级中学 张天水)

今天又是教师节,昨天网络上就有唱老师赞歌的,今天零零星星收到几条问候与祝福,心里高兴,但随即又惶恐了起来,这一生站讲台,不知误了多少人的子弟!罪孽深重啊!反复惶恐着,忽然想起了庄子,如果他当语文老师,不知道教学效果会怎么样?他那么会讲故事,一部《南华经》,讲了那么多古古怪怪的故事,几乎是用故事串起来的。想想现在普遍存在的上课打瞌睡,难道不是因为枯燥才那样的吗?如果庄子讲课,一定没有那现象。

可惜庄子不是老师,浪费了一个教学天才。但是他对祖国的教育事业还是非常关注的。那时候老师不像现在这样多,仅在稍早的时候,有一个很牛的老师孔子。庄子没有别的老师关注,就反复地讲述孔子的故事,把孔子塑造成他著作中的明星。我原来以为,他是因为世界观不同而编造故事贬损孔子,现在我明白了,因为孔子是老师。他写孔子与学生的故事,有对孔子的批评,也有对孔子的希望,希望他不要成为误人子弟的老师。请看庄子写的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曾经教育他的学生:如果一个国家治理得很好,就离开;如果很乱,就留下来,就像医生家门口病人多一样。学生们都记住了。有一天颜渊来向孔子辞行,孔子问他要到哪里去,他说到卫国去,因为那里的国君年轻暴戾,人们生活很苦,而且死了很多人,按照老师的教导,觉得去那里大有可为。孔子笑了笑说,你去那里会被杀掉。行大道不能杂乱,卫国那么乱,你去了纠缠其中,哪有好果子吃!人要行大道,首先要自己活下来,站稳脚跟。性命都保不住,还谈什么推行大道,治理国家!

庄子为什么要编这样一个故事呢?他认为,道理再好,也要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颜渊不看卫国的形势,以身涉险,就是不懂变通。庄子很想孔子是一个既教给学生道理,又教会灵活运用的老师,可孔子没做到这一点,差点误了颜渊。这让我们想到子路,孔子教学生“君子死,冠不免”,帽子很要紧。卫国发生了叛乱,子路在交战中帽子掉了,他不顾敌人的刀枪,去捡拾帽子,刹那之间,被对方砍成了肉酱。孔子听了很伤心,竟然把自己的肉酱也倒掉了。可他没有反省是自己误了子路。

我们看《论语》,那一条条的道理,没有不好的,可是如果不变通使用,成了教条,大概也会害人。我想如果让庄子当老师,他一定不会犯那样的错误。再看《庄子》中的文章,故事那么多,那么有趣,与孔子的《论语》相比,是不是活泛多了?尤其保存自己的道理,弥补了儒者的不足,说得太好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