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笔会作品集1093(17篇)
(2021年7月26日)
目 录
【诗词歌赋】
牧羊少年(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诗词三首(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盛夏(二)(五首)(河北昌黎县泥井镇初级中学 贾小娜)
【时代散文】
走进郝堂(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美丽风景 相映成趣(汝南县第六小学 熊方丹)
【故事回忆】
旅游(汝南县罗店镇尤庄学校 李 倩)
童年记忆1:进校念书(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生活随笔】
多管“闲事”让我快乐(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李丽娟)
韭菜馅合子(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 周孟君)
【听读观感】
读史笔记:魏文帝曹丕死因究竟是自掘坟墓,还是相术家朱建平的预判成真?(齐云轲)
热播剧《大决战》:人心的聚散,才是决战胜负的根本所在(齐云轲)
【诗词歌赋】
牧羊少年(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盛夏时节
蝉鸣蛙唱
草木疯长
林间河边
嫩绿的小草
不知名的野花
像你青涩的笑声
呼唤着
散落的羊群
羊群走走停停
夕阳下的光阴
一寸寸稀疏
咩咩咩的叫声
闪烁进万家灯火
2021年7月26日
诗词三首(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五绝】夏日喜雨
甘霖及时降,暑气顿然收。
犹学少年样,欢欣冒雨游。
【七绝】夜行故园小道
残枝落叶满台阶,木栅重重锁不开。
慢步近前空叩问,有谁知是故人来?
【鹧鸪天】回湘喜赋
何畏邅途万里赊,归心早已向长沙。
疫情似蛊成年扰,乡思如麻与日加。
桑沃若,柳欹斜,寻巢乌鹊叫喳喳。
金盆岭上天鑫苑,紫燕偕同入旧家。
盛夏(二)(五首)(河北昌黎县泥井镇初级中学 贾小娜)
【鹧鸪天】来雨
炙热天天闷欲狂,忽闻雷响风满坊。
纷纷出去凉来纳,飒飒扑来汗卷光。
蜻漫舞,燕低翔,白云翻墨滚天苍。
频频指点说来雨,发卷清风笑溢扬。
【七律】夏夜冷雨
(一)
暮夜漆漆月匿辉,滴滴愁雨碎心飞。
寒欺瘦弱风为纣,泪浸伤痕雨做媒。
泣血红花恹病瘦,开颜绿叶笑遒肥。
萧萧窃窃隔窗语,满腹愁思诉与谁?
(二)
乌云滚滚月藏辉,冷雨挟花裹叶飞。
檐下珍珠拂赏客,门前晶玉溅红媒。
寒风阵阵吹心冽,蕉叶萧萧饮露肥。
弹尽阳关千万遍,高山流水知有谁?
【清平乐】赤足漫步
雨声簌簌,漫步泥庭路。
凉爽温柔穿足入,抚了一身清露。
擎书摇拗呤读,莺鸣蝶舞环拂。
往事悠悠如梦,落花流水残枯。
【西江月】雨后
莺雀翩跹欢唱,迷得雨醉歇停。
天高地阔气泠泠,寰宇一新透净。
碧柳披珠妆玉,媚枝炫耀翩翔。
蝴蝶翡翠烁珠光,留恋花园巡逛。
【时代散文】
走进郝堂(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美丽乡村郝堂村,赛过南京大塘金。
山水田园归自然,风物宜人气象新。
7月25日,五弟开车带我和妻子去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赏荷花。路程不远,在京广高速走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停车厂宽敞舒适又免费,第一时间给人带来美美的感觉。
走进郝堂村,顿时给人亲近自然,耳目一新的体验。青山碧水,石径荷塘,小街茶店,蔬果飘香。虽然从时令上晚来了十多天,但仍给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置身其间,倍觉神清气爽,脚底生风。
满眼风光在眼前,先不急着游览。我看塘边有三三两两买新鲜莲蓬的村民,随上前询问,才两元一朵,一瓶水的价格,欣然买上几朵。抠出莲子,剥皮入口,清香甜爽,满口生津。我们边走边吃,心中暗暗赞叹着大自然的馈赠,一种满足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郝堂荷花三百亩,随风摇曳入眼帘。行走在泥土堤岸上,放眼远望,荷塘尽头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虽是盛夏,凉悠悠的夏风,穿过林间,飘过荷塘,吹在人身上,令人心旷神怡,目不暇接。靓丽的风景,融化了酷热的夏季,伴随着氤氲水汽的马鞭草,散发着紫色的温柔,仿佛在和荷花搭档,向路人诉说着蓝天之下,荷塘之上的无尽情爱。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此时此景,我多么希望流连于郝堂,陪着妻子吹着郝堂的晚风,说着年轻时青涩的心事;看着郝堂的花海,感受“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梦幻……
中午时分,我们找到了朋友推荐的郝家农庄酒店,品尝了具有信阳特色的美味佳肴。从酒店出来,看到一手持羽毛扇的老者,正招呼老伴过马路,世间恩爱,荡漾于田田荷叶之上,荷塘如画,真情如歌。
步行在林荫道上,望着村落间的店铺、民居,让人恋恋不舍,不由放慢了脚步。据说,2014年郝堂村被住建部列入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今天一游,真是名副其实。郝堂村秉承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理念,突出自然生态、和谐宜居的特点,把村庄融入大自然,让居民和游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体验到美。相信郝堂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上,风光无限,岁月辉煌。
离开郝堂村,隔窗望去,蓝天白云飘荡,青山绿树奔驰。郝堂村的一幕幕美景仍在我眼前闪现。我不禁想:哪里有什么天堂?如果有,那就在人间去寻找吧。
2021.7.25日于驿城
美丽风景 相映成趣(汝南县第六小学 熊方丹)
爱与被爱、关怀与被关怀,是一种幸福,人生因爱而美丽,人生因有美丽的风景可观赏而幸福。
七月的天空依旧那么湛蓝如新,偶尔有几只麻雀飞过,留下叽叽喳喳的叫声。虽然看过一望无际的草原,也见过无边无际的大海,但是,我还是喜欢家乡朴实美丽的乡村美景。乡下蓝蓝的天空飘动着我喜欢吃的棉花糖一样的白云,看着我的口水都快留下来了。
婶子家前面有几篇小树林,树林里的小鸟一会儿枝头叽叽喳喳,一会又飞跑了。
傍晚的乡村是热闹的,当金光还没有铺满田野的时候,炊烟已经缓缓升起,村里的乡里乡亲们都出来相聚聊天,小孩子们更是更是三五成群,打打闹闹,好不开心。
房屋后面,小溪欢快的流淌,清澈的像一面镜子。喜欢钓鱼的叔叔们已经开始的自己的劳作和享受,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等着贪吃的鱼儿上钩。清澈见底的小河里几条小鱼自由自在地游着,它们有时停下来,有时在水里打转转,可爱极了。
河边还有五颜六色的鲜花,又黄色的,红色的,紫色的……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故事回忆】
旅游(汝南县罗店镇尤庄学校 李 倩)
我的专业是旅游管理,我热爱这个行业。
三年的导游经历让我收获很多,快乐非凡。我的朋友们老是夸张地说我转遍了大半个中国,这的确是虚张声势。但也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最起码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景点和城市都是去过了,尤其是河南省内大大小小知名的,不知名的景点景区,都得去看看,长长见识,背背相关的讲解,了解了解景区及周边的地形地貌等等。因为这是导游工作的基础,只有见过、到过、并且带过一次团,才能为以后的导游和计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当导游的那个时候,风清云淡,天高气朗,景美,人善,事也顺。
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钱袋的鼓囊,交通的顺畅,旅游已不再是什么难事了,人人皆可旅,时时皆可游,只要你想。可是我怎么觉得现在的旅游越来越不是滋味了呢?
我实习的时候被分配到一个刚开发的景区,平常很少有人。就算是五一、十一的时候,游客也不算热闹和拥挤。也正因为如此,市旅游局才没有安排专门的景区解说员在此常年守候,而是让我们这些还在学校的相应专业的学生来临时接应一下。
那可是我导游生活的第一个起点呢,虽然不是很正式,还是免费的!
那个“幸运”的团队来自本地的一家国营企业,大大小小26个人,午餐自理,现在想来,也就是过节了,单位领导带大家到周边人少又花费不多的地方乐呵乐可。可是对于我们来说可很不一样呢!这可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当导游讲解呢!连景区领导都不放心让我一个人去接,恐怕中间出了什么漏子,非得让再让一个景区的保安跟着!嘿,这事!什么时候,导游出团还得带个保安呐!
这一大群男女老幼年龄参差不齐的人们让我印象深刻,也为我的导游生涯打了一支强有力的稳定剂。他们衣着朴素,神情放松,语言幽默。一路上,那响亮的笑声,始终贯穿着一道道山泉,一棵棵大树。
每到一个景点,他们都很有礼貌地不约而同聚集在我的身边,不吵不闹,很认真地听我的解说以及在游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直到等我讲解完毕,他们才开始自行散开。这些人手里没有相机、手机,也没有其他的电子产品,很多大人都和孩子们一起脱鞋去袜,兴致勃勃地到溪水里摸鱼抓虾。那几个年纪大一点儿的,始终跟在我身后不远处,有的还给我讲一些关于这地方的神话传说,动人事迹。直到现在,这些东西还清晰地存根在我的脑海里。
中午是没有安排团队餐的,他们拿出自带的干粮,大都是一些面包,饼干,牛奶,火腿肠,矿泉水和方便面之类的普通食物。他们很开心地吃着、喝着;说着、笑着。景区里面也有两三家农家乐,为了招揽生意,老板们热情地向大家有声有色地介绍什么野兔,野鸡和各种野山菌!而这个团队的人们只是面带微笑地听着,附和着,顺便点点头,称赞老板的手艺好之类,却没有人要去吃,去买,去带走。
再后来,我开始独自带团,一开始去的最多的是洛阳和南阳一带,这两个地方真的是风水宝地,景色秀美,生态完好,即便是现在,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可也正是这个“大量”,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因为两个地方都是山水景观,离县城和市区都很远,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食和住”就很难做到让每一位游客都百分之百地满意。每次出团,旅行社总是会在出行前的例会上告诉大家,团队餐不如自家的小炒,农家宾馆虽名为宾馆,但不可与平常的宾馆相提并论,条件比较简陋,有时甚至热水都不能保障。希望大家能暂且放下幻想,包涵现状,要让美景来弥补设施的不足。这话猛一听好像有点懵人,但在当时,却是实实在在的交待。有很多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能随心所欲的。
不知道是因为团友们素质高,还是对差异环境的新鲜感,反正一路走来,大家基本都乐呵呵的,玉米糁糊,咸菜丁,土豆丝,绿豆芽,这些简简单单的饭菜,大家吃的都挺开心,偶尔有土鸡蛋和野山菌,便是惊喜了!
在住宿方面,简单的三人间,四人间甚至六人间都无所谓,只要没有蚊虫叮咬就行了 ,直到现在,我都十分怀念那时的带团生活,虽然也有问题和麻烦,但比起快乐,真的是可以忽略不计。
尤其是让我一直忘不了的是带妇联的女同志去重渡沟,女同志嘛,出去都愿意带着孩子。所以原本是23个人的团,出发时差点让我懵掉,大大小小八个孩子都没在预算之中,临时调配个35座的车倒不算困难,和景区签单的出团人数不相符也可以调整说明,关键是餐和住宿问题不好办。因为正值旅游旺季,家家户户都住的很满,一下子多出这么多的半大孩子,想凑合都不容易。我在路上忙活了半天,电话都打得发热,终于联系到了一个还有几个空房的农家,就是离我们原来定的有点远。即便如此,还是保证不了一人一铺,有三个孩子得和大人挤一个床,而农家住宿的床铺很小,孩子已经是小大人了,当时这些农家里面装空调的还很少,这大夏天的挤到一块儿,真的是很难受!
我们到达之后,农家老板一脸憨厚,满头大汗地忙个不停,竟还一个劲儿的给我们说不好意思。其实这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啊!多么质朴的人们呐!
到了晚上,我不放心,特地去房间里看看客人。她们把三张小床合并到了一起,旁边的地上铺了一张爬行垫,所有的衣服,行李全都堆在上面,尽量地节省着空间。大家正一边说笑,一边打牌。孩子们则围在一起,分享自己从山里面找到的“宝贝” !那一瞬间,我觉得出来玩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就是这些美好又愉快的回忆,让我更加地热爱旅游行业。由于父母的坚持,我不得不站到另一个工作岗位上。可那有什么,我可以做兼职游嘛!
让我难过的是,有些许许多多变化,你眼瞅着,却无力改变!
导游是需要经历和经验的一个行业。你见过的多了,走的路远了,带的团也像你吃过的水果一样丰富多彩甚至千奇百怪了,那么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也越来越强,社里给你的任务也会越来越重。
所以,当我在经理的叮咛声中登上开往大连的火车时,心里非常清楚这次任务的难度和重要性。纯玩,全程不含餐,豪华小包,挂四星住宿。对,你没看错,准四星就不行。要知道,人少还要这个标准,人家酒店根本就不提供导游的住宿。我还得另找地方住。关键是全程不让含餐,人家说了,他们要吃地道的海鲜,要自己找,不要导游跟。几天的泡面吃得我两眼冒火,那还要跟团干嘛!人家说了,跟团有什么事了可以找导游,找旅行社,还能省很多心。这是我第一次觉得,我是个多余的导游!
我这个人吧,从小就不太喜欢肉类,除了鱼。鸡鸭和猪肉还能凑合,牛肉不至于太反感,但狗肉就不行了,一提到就特别害怕和难过。有一次看到家乡完整的风干兔,我直打机灵。所以,当带广深珠时的个别游客要去吃田鸡,蛇羹时,我强烈地反对,并用非典和果子狸的事情加以劝说,希望他们能打消念头,结果倒好,人家回来直接给了我一个投诉!说我啰嗦,说我管得宽,还说我给他们造成了恐慌!!
不知道当新冠肆虐的时候,有没有人会后悔自己曾经的行为!即使他没有什么责任!旅游是好,新鲜谁都想尝试,但要分清楚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
再去带团,慢慢地没有了热情和喜悦,代替它们的是责任和义务。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对于我来说,不再是一句普通的顺口溜,而是我每一次出团的目标。
朋友圈是个很意思的东西,真真假假,谁也分不清楚,但至少可以让有些人得到心理上安慰。
很多人的出游,没有了愉悦的体验,舟车劳顿,竟是为了朋友圈的那一张张图片,脑海里记住的,不是如诗如画的风景,而是留言区到底得到了多少个赞,得到了多少羡慕!
不光是旅游的人变了,景区也变了。路更顺了,道更宽了,却更堵了;人工越来越多了,自然越来越少了,有的连绿色都被五颜六色给覆盖了。再到那些景区,没了清凉,多了炽热;没了安静,多了喧嚣。或许,这就是开发商们想要的结果。就连那些农乐的老板们,身材也发福了,腰板也挺直了,饭菜也丰盛了,价格也涨上去了,什么事儿也不那么好商好量了,都越来越往“钱”看了!
导游年审考试时,面对着一道道似曾相识的问题,我觉得,我要好好想想。
童年记忆1:进校念书(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1962年夏天,学生放假了。有几个稍比我大一些的同伴爱同我一起玩耍。
有一天,曹德才突然问我:“你想上学不?”一听这话,我的大脑好像是反映得十分灵敏,我睁大了眼睛,不加思索地回答:“上!到哪儿去上?”“到学校哇!等9月1号开学,我领着你报名!”“好!开学了,你可别忘了!”
我回到家里,把上学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一听可乐了,她若有所思地说:“你们老邱家世世代代扒地山沟子,可出了个你父亲有了文化又没有混好。你快7岁(虚岁)了,早了一点儿,不过你很懂事,上吧,为咱家争口气……”
整个夏天,我都在想上学的事儿。虽说我当时不真正懂得上学的意义,可我从邻居们经常的谈论中知道有文化的重要,没有文化受人欺负。
快开学时,我几次做梦都是上学的事儿,老师如何手把手地教我写字,教我读书,教我上操……
每当母亲上工以后,我就把他夹鞋样儿的书本拿出来,捧在手里装模作样地用手指着、念着——当然是胡念八念。外祖母见了忍不住大笑起来,逢人就说“你看俺外甥成了洋学生了!”
9月1号终于来到了。
这一天,我起得格外早,穿上母亲特意准备好的新衣服,挎上了新书包,没吃饭就坐在当院里等着曹德才来找我。
母亲在东屋对外祖母说:“你看这孩子,怎么迷上上学了,长大可能有出息。”我听得很清楚,“有出息”是什么?想上学就有出息?可能是有文化了就能干大事吧?
“快吃饭!”母亲的叫声打断了我的瞎琢磨。这顿饭我感觉格外香。
忽然,从外面传来了响亮的叫声:“世敏,上学去吧?德才有事了,让我来领你到学校报名!”
啊!原来是后院的张德荣,她已经上四年级了,是专门来领我上学的。
我慌忙跑出去,一把拉住荣姐的手说:“荣姐,我都准备好了,走吧!”
母亲也连忙走出来,给荣姐交代了一番,我就连蹦带跳地随荣姐到学校去报名。
那时,学校还没有挪到大队所在地刘岗村,临时在其西北方向一里路的小刘岗村。学校一共6个班,一至六年级各一班,十来个老师。
我一进校园,不禁被那欢快的景象吸引住了:大大小小的身穿五颜六色新衣的小朋友蹦蹦跳跳,说说笑笑,太热闹了。
荣姐领我找一位姓侯的老师报了名,交了学杂费,发了新书,又安排了座位。
荣姐说:“不要给同学们打闹,咱是读书来了,要听老师的话!”
我说:“荣姐,你放心吧,我一定听话!”荣姐也找自己的老师报名去了。
在这一天里,我懂得了什么叫预备铃,什么叫上课铃和下课铃,认识了韵母表中的前6个韵母,还学会写了一、二、三、四、五这5个数字。
我太高兴了!放学后,我就把学到的东西向外祖母和母亲作了回报,她们一致夸我聪明。
有了这次的鼓励,我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一直都很顺利。
【生活随笔】
多管“闲事”让我快乐(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李丽娟)
俗话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管闲事,闹不是”“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都是对多管闲事这种行为的反对,可是我却不以为然。我是个爱多管闲事的人,如果遇到闲事不管我就浑身不舒服,心里有种罪恶感,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这不,今天中午下班走在校路上,脚步很匆忙,似乎身旁学生的喧嚣与打闹声与我无关。因为母亲下午要来我家,我打算中午赶去超市买些好菜,晚上为母亲做顿好吃的。突然不远处有一个三四年级模样的小学生,从一个二年级学生手中夺过一个练习本,使劲抛向空中,欢呼着,嬉笑着,全然不顾旁边小学生的无助与眼泪。本子落地的一瞬间,那名抛本子的学生围着本子蹦跳着,雀跃着,仿佛在庆祝自己的英勇。另一个同伴似乎受到了鼓舞,助跑两步,然后双脚同时起跳,很干脆地落到本子上,这样还尤嫌不够,接着又狠狠地在本子上踩了几脚,嘴里还发出“哈~哈~”的助威声。
看到这儿,我心里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这还得了!欺负小同学还这么明目张胆!我立刻停下脚步,想要去教育一番,可又一想,还得去买菜,再说这也不是我班学生,别的老师会不会议论我多管闲事呢?管他呢,任你们这两个臭小子干坏事,我的内心才过不去呢!我一脸严肃:“你们两个过来!”其中一个一脸英勇就义的表情:“老师我没扔,是他扔的。”我蒙了,这家伙竟然这样嘴硬,我严厉地说:“我刚才亲眼看见你扔本了”。“老师,我真的没有!”看见他再次狡辩,我强压怒火,心想:孩子极力否认,应该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怕我批评他,心中抱有一丝侥幸心理,我不能一味地批评,这样只会让他有更强烈的抵触情绪,接下来对他的教育也是无效的,于是我缓和了语气:“老师问你,如果你的本子被别人抛到空中,再踩上两脚,你会是什么心情?你看她哭得多伤心呀!”刚才还理直气壮地两个人一下子像泄了气的皮球慢慢垂下了头。我又趁热打铁说:“做错了事就要勇于承担,坚决改正!”我把踩脏的本子擦干净递给了那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小学生擦擦眼泪说了声谢谢离开了,那两个四年级的学生担心地说:“老师,你可别扣我们班分呀!”“你们还挺爱班集体的嘛!”我说:“以后还做不做给班级抹黑的事儿了?”“不做了!”“那就不扣你们班分了,下不为例听到了吗?”“谢谢老师!”看到他们红红的眼眶,我觉得这个闲事我管对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同事们似乎忙得无暇顾及这些不和谐的事情,大家忙得像陀螺,我也一样,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琐碎的事,心总是不能静下来。可是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即使我们忙得像陀螺,也要优雅地旋转。”它改变了我的心态,让我忙碌的间隙也慢下脚步去触摸周围的温度,感受生活的真实!看到两个一年级小孩不喝学生奶,并把奶盒跺扁让奶流一地的时候,我停下脚步,即使追到教室也要把藏在课桌下的两个小家伙揪出来教育一番;看到站在楼下和楼上的同学用水气球打水涨的五年级学生,我停下脚步一番教导,又让那个五年级的孩子帮我调查都谁参与了打水仗,迅速拉拢了同盟军;周一举行升旗仪式时,我站在我班的队伍后面(因为我是副班长主任),看到邻班的队伍吵闹我忍不住教育一番(他们班的副班长主任请假了,班主任在队前)。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可多管闲事,可是这多管闲事让我快乐!其实在单位、在社会上、在我们所生活的角角落落,爱管闲事的人还有很多,我想他们应该也是快乐的!
曾几何时,人们不再热衷于管周围的那些不公平、不合理、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似乎这些与自己无关,或许人们生活的节奏更快了,无暇去理会。也或许是社会分工更明确了,人们觉得这并非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并不认同,生活节奏再快也要抽出时间慢下脚步,去欣赏、去打造身边的美好;社会分工再明确也总有死角。如果自己遇见了就不能袖手旁观,人人树立这样的道德观,社会一定会更和谐,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上的一切都是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如果人人都去管闲事,我们的生活应该更美好!
韭菜馅合子(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 周孟君)
昨天,丈夫买来二元韭菜对我说:“明天中午我们吃韭菜馅合子吧”。我说:“行”。
今天,早锻炼回来,我吃过早点,就把面和好;再把已摘好的韭菜洗净,控在网篮里。大约四十分钟过后,丈夫(摊好鸡蛋、炸好虾皮、切好韭菜、放好佐料)拌好了馅。下步工作就是我上手了。
十一点多,丈夫催促我去烙合子。我走进厨房,先把铛做好,打开灶火(点小火),开始擀合子皮。两张薄薄的合子皮摆在案上,端起盛韭菜馅的器具往一张皮上拨了一些,将馅用小勺捋平,盖上另一张薄皮,合子皮边用手指压实,再拿起干净的碗(扣着拿),用碗边把多余的合子边转圈压掉拿下。铛热了,淋些食油,把合子放里。一边准备下一张合子皮,一边查看铛里的馅饼,把铛转一下,火候差不多的时候刷些食油,翻过来就可以(转铛的目的就是因为馅饼薄,防止翻的次数多容易碎)。不一会一张热腾腾的韭菜馅合子就熟了(当然电饼铛就没那么复杂了)。
我记得我的婆婆很爱吃我烙的韭菜合子,每次烙完,近八旬的她一张合子剩不了几口。
邻居家的孩子和他家人也爱吃。有一次,丈夫还让我到人家大显身手。
合子烙出来,身体软软的、馅香香的、白黄绿的搭配,很有食欲。一张合子主食和副食一切皆有,是一道不错的家常饭。当然,再加上一碗粥那就再好不过了。
【听读观感】
读史笔记:魏文帝曹丕死因究竟是自掘坟墓,还是相术家朱建平的预判成真?(齐云轲)
三国时魏国黄初七年(226)五月,迫使汉献帝禅位、建立曹氏魏国的魏文帝曹丕崩殂,年仅四十岁。曹丕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十月底即位改元做皇帝,至此尚不足六载,那么,是何原因让这位胸怀大志的皇帝如此匆匆地英年早逝了呢?
一、预判成真?
汉魏时期,所谓的专门给人看相的相术家多如牛毛,但是相术灵验的却不多。而其中,也有几个另类,据说相术很是了得,且应验不少,朱建平就是一位佼佼者。
朱建平曾经为魏武帝曹操的同族夏侯威相面,言说夏侯威四十九岁那年可以做州牧,但会有个危险,若是能躲过这个危险,不但可以增寿二十一载,能活到七十岁,而且还可以做相国。后来,身为兖州刺史的夏侯威,在四十九岁那年的腊月得了重病,突然间想起了朱建平当年的预言,自认为必死无疑,就赶紧安排后事。可是,等到腊月下旬,眼看着这一年就要过完了,夏侯威的病情竟然好转了,他自以为没事了,因为只要这几天不死,等到过年,以后就能活到七十岁。他高兴极了,就在大年三十大摆筵席,准备等到天亮过新年,自己就五十岁了,且还能再活二十年。可是,这边酒席才散,他又发病,不久便死去了,还是活了四十九岁。
朱建平还为曹操的儿子曹彪相过面,预言说他五十七岁那年据守藩国时会被敌兵包围,有危险,若能度过此难,当能终老。后来,果然在嘉平三年(公元251年),曹彪五十七岁那年,因为牵涉到王凌叛乱,被司马懿派军队围城。因为之前兖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预谋拥立曹彪为帝,准备在许昌建都、另立朝廷,与司马懿控制的傀儡皇帝曹芳分庭抗礼,所以曹彪深知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也走投无路。为了保全自己家族的人,曹彪自杀而死。
朱建平预言成真的例子很多,似乎曹丕之死,也因为他的预言。他对曹丕的预言是:曹丕能活到八十岁,但是中间的四十岁那年会有个小小的危险,若能度过此难,便能长寿至八十高龄。黄初七年五月,曹丕病重,自知大去之期不远矣,想起了朱建平对自己生命的预判,幡然醒悟:“朱建平说我能活到八十岁,是昼夜加起来计算的呀!看来,我命不久矣。”果真不久便死去了。
那么,曹丕之死,真是朱建平算的准、预判成真吗?
二、死因探秘
史书上记载,黄初七年(226)正月,刚刚经历攻伐吴国惨败的曹丕在撤军回师途中经过许昌城,想进去休整一下,可是,才走到城门口,正要进城呢,冷不防南城门坍塌砸下来了,堵住了去路。这是干什么呀?这不仅是不想让自己进城,还是想要自己的命啊!
一年之计在于春。才过了年,还没出正月,曹丕就摊上了这么个事,又是被敌人战败之余,败军之将曹丕的心情之糟糕可想而知了。于是,他下令不进城了,直接回京城洛阳。
后人认为,许昌城门坍塌,是上天示警,预示着曹丕将要死去。
其实不然,相术之言、天人感应,不过都是后世穿凿附会罢了,不足为据,曹丕之死并不值得稀奇和同情,因为他是自掘坟墓。
根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曹丕病重之时,他的母亲卞太后前去探视,发现皇帝寝宫里值班侍奉的都是当年曹操生前宠爱过的女人,就质问她们:“你们是什么时候过来的?”她们回答道:“正在招魂时就来了。”原来,曹操那边刚死,尚未出殡下葬,曹丕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将父亲生前宠幸的美人继承了。
卞太后听此,十分恼怒,对着儿子恨铁不成钢地叹息道:“老鼠和狗都不会吃你余下的东西,你死,活该啊!”说完,卞太后扭头就走,直至儿子曹丕崩殂,她也不去哭灵。
由此可见,卞太后对儿子曹丕的不争气是十二分的愤恨呀!这也恰好澄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曹丕之死并非是朱建平预判成真,而是曹丕自己荒淫无度掏空了身子、自掘坟墓,怨不得别人。
此外,魏晋时期人们寿命普遍不长,比如周瑜才活了三十六岁,鲁肃活了四十六岁,吕蒙活了四十二岁,曹丕的弟弟曹植活了四十一岁。所以,曹丕活了四十岁而死,在当时也属于正常情况,不足为奇。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作为皇帝,曹丕若是近女色不太过,能有所节制,身体状况肯定会好一些,相应的能多活几年。这一点,曹丕比起自己的老爹曹操来,还是差远了。可是,曹丕作为皇帝,高高在上,能支配国内的一切资源,面对着那么多年轻俏丽的后宫粉黛,又岂能容易把控住自己的情和欲?
热播剧《大决战》:人心的聚散,才是决战胜负的根本所在(齐云轲)
建党百年献礼剧《大决战》,自2021年6月25日在央视热播以来,迄今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月了,剧集也已经接近尾声了。网络上对于此剧的热议,从开播以来便经久不息,许多观众认为:该剧道出了我党我军对决蒋军取胜的关键是,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军战略战术已经达到甚至远超对方,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已经是压倒性的,大势所趋。这种说法,不能说不对,但是有些片面,笔者认为,从《大决战》中可以看出,人心的聚散,才是敌我双方决战胜负的根本因素。
一、我军之胜: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抗日战争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最后得以取得胜利,全国上下一片欢呼,久经战乱的中国人民渴望获得长久的和平,再也不要战争了。为了争取和平,对外展示我党我军护航和平的决心和意志,党和军队主要领导人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来到了蒋家王朝临时陪都重庆,与老蒋进行了谈判。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毫无和平谈判的诚意,只有借着和平的幌子包藏祸心,蓄意发动内战,以战争的方式消灭其独裁统治的障碍,所以这次重庆谈判注定难以实现全国和平的事实,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全国人民渴望长久和平的希望在反动派发动的内战炮火中破灭了。
我党我军顺应民心,以大无畏的精神向反动派发动的攻击予以坚决反击,在发动广大人民、依靠广大人民参战的基础上,发起一场全民战争,让反动派陷入全民战争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道”者最终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恶果,失去了之前拥有的一切优势,为失败所裹挟。
剧中有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一个解放军战士要去拼死冲锋,被他的排长(或连长)拦下了,说:“你俩哥哥都牺牲了,你不能再冒险了,留下来。”可是,小战士大义凛然地说:“我活着就是为了解放受苦受难的乡亲们,只要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死怕个啥!”于是,他挣脱别人的阻拦,视死如归地向敌人发起了冲锋,不幸倒在了胜利的曙光中。当他的老爹欲哭无泪地看着他的墓碑时,他活下来的战友们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就是这样一个家庭,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义无反顾地将三个儿子都送上了战场,而且都牺牲了。老爹欲哭无泪,心中岂能没有悲痛?只是,他明白,只要全国人民获得解放,受奴役受压迫的贫苦人民得以翻身做主人,再也没有地主官僚的欺辱,孩子们的血就没白流,死的就值得!
我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赢得了民心,贫苦人民纷纷拿出自家的一切支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竭尽全力支持我军。所以,时任华中野战军副司令、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人心齐,泰山移。有了人心的聚合,就为战争的决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蒋军之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蒋军之败:勾心斗角,人心散尽
反动派最初在战力上是占据优势的:美式装备、德式装备,大量美国的援助,军队数量也远超我军。那最后为何惨败呢?
剧中给出的答案是八个字:勾心斗角,人心散尽。
当黄维兵团被围,胡琏找他们的蒋“总统”要援兵时,老蒋见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到了,便将十万火急的胡琏晾到一边,去见美国大使了。老蒋操心的还是美国军事援助的事儿,其他的先放置一旁。
剧中,民国副“总统”李宗仁对白崇禧评论当时蒋军上层的领导人和将领时说出了频频战败的原因是:他们贪生怕死,只想升官发财。
将领们只顾自保,无法协同作战,他们操心的不是战场的胜负,更不是所谓“党国”的大局大势,而是自身的利益。只要有可能损害自身利益,就坚决不干,哪怕老蒋亲自出面催促也不行,催促的最后结果只能是他们之间推诿扯皮,还有拖延、拖延、再拖延。在出战取胜方面,他们或许没有多大的能耐,但是找借口敷衍搪塞却是一个比一个强、一个比一个会找、一个比一个会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蒋军这边,军政要人的贪腐之严重,即使是能人陈诚,哪怕是蒋经国出面,想力挽狂澜也压根办不到。犹如一只大虫,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已腐烂不堪,俨然病入膏肓了,想起死回生,只能是痴人说梦罢了。
辽沈战役时,老蒋亲自打电话让卫立煌出战,支援锦州范汉杰,卫立煌却不出战。派杜聿明去沈阳,催促卫立煌出战,卫立煌还是打哈哈。因为,卫立煌已经看清了形势,无论自己怎么热心出战,胜利也不会属于“党国”了。反动派的丧钟已经敲响,覆败只是时间问题。自己出战,只会让更多的人死亡,于事无补。所以,当我军即将解放沈阳时,看清形势的卫立煌毫不犹豫地坐飞机跑路了。
淮海战役时,老蒋亟需傅作义出兵南下,解救徐州,但是傅作义不想做蒋家王朝的殉葬品,找各种理由就是不出战,坐视战场形势愈发不利于蒋军。猪将军刘峙在徐州只知道吃喝玩乐,所谓的军事指挥权尽管握在手中,却不作为,还怕担责任,有事就将球推给自己的“学生”杜聿明,自己撇的是干干净净的。
追剧至此,突然间发现:原来“总统”蒋某人是如此的可悲,自己的军队都不听自己调度了。蒋某人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军阀,他的下面有更多的小军阀,小军阀们只会考虑自身的私利,心里、眼里根本没有什么“党国”的大局大事。只要能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他的啥事也懒得管。国家军队,已经堕落演变为私人武装和割据势力,那么这战争还有什么胜利的希望?能打就打,实在不行了他们就起义、投诚。至于说是去给谁解围,将自己的军队往火坑里送,谁会干这样的傻事?所以,援军去解围反而被围,再派去援军,走走停停,虚报战果,唯恐与对方交战,结果又被围住了。打来打去,蒋军这边已经像一盘棋,下成了死局,谁也解救不了了。
人心已散,一切皆是云烟,风过处,倏尔不再见了。
三、人心向背:小人物,大世界
剧中的几个小人物,最能说明“攻守之势异也”的大问题。民心所向,才是大势所趋。
王翠云本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年轻姑娘,为了找她的男人武雄关闯入了我军队伍,后来加入了人民军队。可是,武雄关却在战场上死在了乔三本所属的反动派军队枪下。按理说,乔三本和王翠云算是结下了仇恨。但是,后来乔三本在军中混得不得意,被长官欺辱,一心想要逃跑回老家。当他逃回家中时,发现母亲、妹妹都被迫悬梁而死,找地主土豪报仇后,出走。后来加入了人民军队,与王翠云成为战友,并肩作战。
乔三本,作为反动派军队士兵,是一个有良知的人,见到长官见财起意,诬陷有钱人为逆党分子时,心有不忍,劝长官见好就收、差不多就行了。可是,这正义的言行让他遭到了长官的毒打,为行伍中的士兵所耻笑。这说明,当时在反动派军队中,敲诈勒索、杀人越货已经是家常便饭,他们早就不想着什么报效“党国”了,只想自己升官发财,连乔三本这样稍微有点儿良心的人都容不下了。见此,本就贪生怕死的乔三本知道,再这样下去自己没有前途,要么在战场上充当炮灰被杀,要么被军中的“自己人”害死,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逃跑吧。在我军中,他逐渐增长了见识,得到了磨炼,迅速成长起来,最后为了掩护王翠云的物资运输队撤退,与追击的反动派军队战斗至最后一刻,牺牲了。
王翠云有个弟弟叫王翠山,后来也加入了党组织,是淮海战役中蒋军杨伯涛军长的部下。王翠山积极策反杨伯涛,让他认清形势,主动起义。杨伯涛也不是个傻子,他深知蒋军中的积弊太深,寄希望让别人来援救自己出去几乎不可能。因为他本身就是跟着黄维来解救黄百韬的,其结果呢?黄维兵团走走停停,白白贻误了解救黄百韬兵团的最佳战机,非但没能解救出他们,自己也被围住了,现在是插翅难逃,前途堪忧。正在杨伯涛犹豫之际,胡琏到了,让他重新恢复了些许的信心,王翠山也因此被害,成了牺牲品。
与乔三本一样,丁大胜原先也是反动派军队中的士兵。他在军队中被人耻笑为“大窝囊”,虽然名字为大胜,所在部队却屡战屡败,被人视为“克星”,克死了班长,克死了排长,克死了一大堆人。他在军中被讽刺的抬不起头来,是个被人欺辱和耍笑的主儿。一次,扛旗的士兵战死,没人愿意接班,因为扛旗的总要冲锋在前,战死的几率比其他士兵要大得多。众人推出了丁大胜,丁大胜吓跑了,又被追回来。他为了不扛旗,将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送给上级,企图通过贿赂来打通关节,让自己远离死神。可是,上级却太精明了,收了钱以后,只说是先暂时替他保管,扛旗还是他的。垂头丧气的丁大胜只好扛旗出战,却在一次战斗中成为我军的俘虏。丁大胜在我军中改造的很好,成长的也快,最后扛着红旗出战,为了将旗帜插到敌人阵地上而英勇牺牲。
林稚文本是一个学生,与张婉心是恋人。张婉心思想进步,受我党影响较深,劝林稚文不要参加反动派军队充当炮灰,但是没能成功阻止他。由于战事吃紧,反动派军队损失严重,作为新兵的林稚文,也将被派上战场。正在此时,林稚文与张婉心的书信往来被人发现了。内容是张婉心劝林稚文弃暗投明的。因此,林稚文被捕入狱,并时刻有被处决的危险。他的母亲为了救他,变卖了家里的田地、房屋等家产,最后将他从鬼门关给赎买了回来。这一刻,那些得到好处的所谓“党国”栋梁们再也不说林稚文是什么逆党分子了。
出狱后,林稚文的母亲想送他出国躲避国内这残酷的现实;可是,临走时,他发现自己曾经的同学、战友被反动派长官拿枪逼着去枪毙“逆党分子”。年纪轻轻文质彬彬的同学何曾干过这杀人的勾当,吓得瘫坐地上哭起来了,可反动派长官还是逼着他开枪射击。见此,林稚文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继续留在国内,不顾母亲的反对,去了北平,去找张婉心,开始了自己崭新的人生。后来,他加入了党组织,成长为一名地下党。
电视剧《大决战》气势恢宏、场面悲壮,既有大场面的逼真表现,又有小人物的精细刻画,以小见大,深刻揭示出了蒋家王朝的不得人心、必将覆亡,我党我军顺应民心、必然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一部精彩、厚重、成功的建党百年献礼剧。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