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1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1071
发布时间:2021/6/22  阅读次数:292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107134篇)

2021622日)

  

【诗词歌赋】

听风入夏(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七律】夏至(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樊国文)

夏至(江西省新干县第三中学 郑剑平)

【西江月】夏至(郑州市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王 茹)

【清平乐】夏至(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父亲节有感(汝南县金铺镇初级中学 刘 云)

诗词三首(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静观西湖有感(汝南县第六小学 田 敏)

【七绝】咏兰(五首)(营口市周家镇中心小学 唐家英)

云走四季(四首)(郑州市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王 茹)

诗二首(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学院 丁凯阳)

【时代散文】

小麻雀 大文学(确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彭 磊)

淡定的心(黑龙江省宁安市宁安镇中心校 孙 雪)

【故事回忆】

二姐(中牟县荟萃路小学 李焕青)

【生活随笔】

在攀爬中锻炼成长(登封市崇高路小学 李冠鹏)

【教育随笔】

“咬文嚼字”四则(中牟县韩寺镇第二小学 花传盛)

我的语文课堂(郑州市文化路第三小学 徐艳琴)

震撼人心的毕业照(汝南县第六小学 田 敏)

【听读观感】

文化企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新蔡二高 翟春华)

【原创小说】

孙一鸣(河北省邯郸市第六中学 矢车菊)

龙治民(河北省邯郸市第六中学 矢车菊)

  

【诗词歌赋】

听风入夏(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夏日的风

带着独特的花香

在乡间

在街巷

流串

屋里待不住的少年

不避骄阳

迎着风

消磨着

初夏之日的凉爽

树荫下

男孩子弹玻璃珠

女孩子跳皮筋

满眼是美

满眼是秀

有花开

有树绿

有浓荫

有果吃

入夏的风

吹熟了少年

吹老了岁月

吹不散童年的时光

2021622日写于夏至时节

  

【七律】夏至(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樊国文)

节交夏至雨繁忙,树木葱茏好纳凉。

杆矗正中阴最短,日出东北昼极长。

生津解渴黄瓜面,除躁安神绿豆汤。

静坐林荫排郁闷,闲观飞鸟赏荷芳。

  

夏至(江西省新干县第三中学 郑剑平)

夏至骄阳肆意狂,蝉鸣促醒午休郎。

红尘滚滚多浮躁,佛性禅心自可凉。

  

【西江月】夏至(郑州市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王 茹)

最忆长亭小榭,惜云写月布琴。

虫声轻吟乱弦音,白露沾衣误浸。

  

又是一年夏至,风家不见芳临。

惟余空谷自兰欣,记取飞鸿来信。

  

【清平乐】夏至(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浮云漫漫,夏至回归线。

圭影盈成惊塞雁,清昼南移重算。

  

感叹短暂人生,老昏无处投名。

遥祝同年安好,指看夕晚霞红。

2021.6.21.

  

父亲节有感(汝南县金铺镇初级中学 刘 云)

爸爸赴郑已有月余,

小恙痊愈将归,

心下既念且盼。

又逢父亲节,

却不能陪在老人身边,

怅怅然复欣欣然。

无眠有感——

人生忙而累,苦且短。

匆匆中年,上老下小一肩三代,

是幸运且甜蜜的负担。

愿天下父母,儿女常绕膝前;

愿红尘儿女,父母常绽欢颜!

愿所有爱的陪伴,

多一点,久一点!

  

岁月渐晚,双亲已老。

背驼腰弯,不复当年……

拳拳此爱,儿女何馈?

惟以寸草心,报此三春晖!

  

诗词三首(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鹧鸪天】父亲节忆父

最是思亲不自堪,年年此日忆先严。

逡巡岁月风兼雨,希冀子孙青胜蓝。

言谨慎,性沉潜。一腔苦水几人谙?

德音欲听无由觅,唯有徽容供式瞻。

  

【满江红】闻友《对越自卫反击战回忆录》付梓感题

曾几何时,兄弟谊、犹然叛逆。驱豺虎、猖狂北犯,乱飞鸣镝。惩敌厮侵瞋目起,挥师自卫迎头击。靖老山、捷报到神州,干戈息。

  

英烈血,应化碧;功臣事,须凝籍。著国章身鉴,汇编成册。四十三年倏忽过,百千万字悲欢忆。展鸿篇,扑鼻沁心脾,多裨益。

  

【五律】夏至得雨游铁钢水库不值

夏至得雷雨,炎埃全涤光。

开心寻碧翠,漫步趁清凉。

满树荔枝紫,沿途芒果黄。

澄澜不容看,来岁复何妨。

  

静观西湖有感(汝南县第六小学 田 敏)

湖水换起层层波纹

睡莲从水中探出头来

伴随着荷花淡淡的清香

怎一个“美”字了得

  

水中鱼儿游来游去

也想跳出来与游人为伴

欣赏美丽的西湖美景

植物动物尚且如此

更何况人呢?

  

【七绝】咏兰(五首)(营口市周家镇中心小学 唐家英)

(卷帘体)

(一)

碧叶葱茏舞自然,清香幽远溢山间。

寒而不萎甘荒寂,高雅何需墨里延。

(二)

碧叶葱茏舞自然,随风俯仰亦悠闲。

清香不为人来放,愿与蒿蓬伴谷间。

(三)

清香幽远溢山间,冰蕊无心彩翼怜。

饮露凌寒纤叶碧,屈平广种赋华篇。

(四)

寒而不萎甘荒寂,懒与群花斗媚妍。

神韵俱佳诗画入,国香总被世人怜。

(五)

高雅何需墨里延,身居壑谷自悠然。

蒿蓬为伴清风沐,鸟语闻歌玉露甘。

  

云走四季(四首)(郑州市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王 茹)

一、春云

或,

揉一抹明媚入目,阑珊了腰肢。

轻踏,舞步。

或,

叠一层寒霜融衫,明快了路途。

不见,忽如。

我只愿,随一阵东风。或卷,或舒。

  

二、夏云

我走过了,我走来了

未曾归去留书,未曾来时送音

  

只田间陌头,闻热浪滚滚

怒卧成小丘,携风儿一缕,解了新愁

  

三、秋云

远了,不见

风儿倦了两季,漂泊

于天的那头

  

袭一缕白衣

看红尘漫漫,叶红叶落,浓了

秋的守候

  

四、冬云

偶尔,风儿掠了裙角

于萧瑟中游走。或许,玉门关的汉子们

抹一把黄沙,点燃烟斗

  

闲了,却不见红手帕

遮了姑娘的娇羞。

追寻的,总是等候。

  

诗二首(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学院 丁凯阳)

游汇泉——同庆福、开泉、君平全家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四位老同学见面。已经是12个人了,为了友谊,共同去游汇泉

七夕相会又三年,四友举家游汇泉。

“三星”拱手迎佳宾,西湖荡浆笑声甜。

青啤小菜园中醉,颂情话谊伴鸣蝉。

夜间观灯再留影,仙凡同乐人世间。

  

汇泉湾

夜幕星空情难舍,汇泉金滩再聚坐。

三十载谊比海深,童影清晰思路阔。

海面鱼火荡光波,一十二人唱恋歌。

问君何日再相会,来年重逢比硕果。

  

【时代散文】

小麻雀 大文学(确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彭 磊)

2021524日上午,在河南省确山盘龙山公园举行著名小小说作家王奎山逝世九周年铜像揭幕仪式。《作家文摘》主编孔平、河南省作协、省小小说学会杨晓敏、张晓林、范子平、司玉笙及作家魏永贵、卧虎等与会。我参与活动,感慨很大。

平民作家王奎山,当代小小说领军人物之一,第一届全国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得者。王奎山老师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的作品素材90%以上来自农村,奎山老师的个性和他的作品一样很静谧、不张扬,但是很好地挖掘了平民生活,据生前好友介绍,奎山老师与世无争到什么程度,开会时被人都选择距离走到近的中间位置,每次他都到不起眼的地方,不愿打扰任何人,即便去世都是静静地,都不愿给大家添麻烦,按照王老师要求不发讣告、不通知文友,朱老师认为这是一打损伤,用一首诗隐约透露了去世的消息,即便如此,还是被文友们察觉,电话联系驻马店市作家协会刘康健主席确认,大家纷纷表示王老师的去世是小小说界的重大损失,都表示沉痛哀悼。

今天,县委县政府给个人设立雕像,县政府张县长专程赶到现场致开幕词,充分显示对文人的尊重,对知识的敬仰。作为文字工作者,还有什么荣誉比这更鼓舞人呢?写作需要静心,王奎山老师生平为人非常低调,不愿意打扰任何一个人,好友们要求看望他都被拒绝,也让很多人遗憾终身。人们在社会上发展,需要练就多种能力,比如写作能力,我认为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展示,一篇文章,百余字到上千字,不管字数多少,都要把自己的想法文从字顺,流畅地表达出来,还要有一定的文采,需要作者有绝对清晰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观点、材料来支撑。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小小说,往往从一个画面、一件小事、一声呼唤,捕捉住生活的本质,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小小说的显著特点是:小、新、巧、奇。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小小说以其特有的小新巧奇等特点,笼络了一大批读者,焕发了强大的生命力,小麻雀呼唤大文学。

  

淡定的心(黑龙江省宁安市宁安镇中心校 孙 雪)

心淡定了,就能把心放平,把心放轻,才会活的坦然,活的舒畅,活的快乐,活的安静,活的真实,活的自然。

心淡定了,就能把心放平,把心放轻,正确认识这个世界,看清这个世界。世界就是这样,阳光与黑暗同在,美好与丑陋并存,我们要学会不只生活在阳光下,也要学会生活在阴暗里,我们会看见鲜花,也会遭遇污秽,我们会感受友爱,真情真爱永远与我们同在,我们也要承受虚假,欺诈也会与我们相逢。

心淡定了,就能把心放平,把心放轻,有一个好的心境,才能看到风中鲜花摇逸的美丽,花的芬芳才会在你的心漫然开来,落花也会变的洒脱,从容婉转随水而逝。把心放平,把心放轻,风才会把清凉吹进你心里,鸟才会把清唱鸣在你心上,月才会用清辉把你的心照亮。把心放平,把心放轻,青山才会与你为邻,夕阳才会染红你的小屋,枫叶才会飘进你的院子来看你,小狗才会和你嘻戏,风儿才会奏响树枝上的无弦琴。把心放平,把心放轻,才会看到晚霞也会伴归鸟齐飞,秋水也会共长天一色。

水的心是平静的,水的心是轻灵的,你看,水,一平如镜,云月其中,怡然自乐。水,怀着平静而轻灵的心,缓和的一淌而去,遇一些阻隔且轻轻的绕过,何必那么多计较,心平而轻流自畅;如一路顺直,那更好了,我也可以尽情的奔流,一望千里,波涛澎湃,我也会挥洒我的潇洒,我的纵情。

云的心是平静的,云的心是轻灵的。你看,云,自自在在,飘在天上,舒展而飘逸,去留不放在心上,飘过山峰越过海洋,不留下任何的痕迹,好一朵自在的云朵。

心淡定了,竟能把心放平,把心放轻,一泓平静的水,一朵自在的云朵!

  

【故事回忆】

二姐(中牟县荟萃路小学 李焕青)

周六,因为要去学校整理文明档案,我特意起个大早。我骑车出了小区大门向北走,刚要穿越马路。迎面过来一熟悉的身影,我一看是二姐,我们聊了一会儿,原来她在西边的小区打扫卫生,每天很早就要去打卡签到。

我家兄妹四人,二姐在家排行老二,我们都叫她二姐。二姐比我大四岁,现在也五十岁了。我的印象中二姐在家就是地位不高,也就是我们农村说的“恶水缸”。那时,农村重男轻女的现像严重,老大是个闺女,家里人表现的不太明显,老二还是闺女,父母就有些不待见了,母亲还经常说二姐是“傻妞”。二姐脑子直,不会说个话,做事情又不细致,加上母亲脾气暴躁,这样,二姐没少受骂。

那时候,还是靠挣工分吃饭。父亲经常不在家,家里的劳动力少,每年秋罢分的粮食就少,有时还要被队里扣钱。所以,二姐初中一毕业,她萌生了不上学的念头。母亲也没有强求,二姐就成了家里的“劳动力”,那年她才十五岁。就这样,早上,二姐割草挣工分,上午下午还参加集体干活。回到家,虽然二姐的手笨,不太会做饭,但饭前烧火,饭后洗碗刷锅就自然是二姐的事情。自从家里添了二姐这劳动力,年底分粮也就宽裕些,母亲的负担减轻了许多。

转眼到了八十年代,土地也包产到户。这可是农民大显身手的时候。分了地,要自己耕种,种地要用耕牛,所以队里的牛也分到各家各户。记得那次分牛,队里实行的是抓阄的办法,最后我家却分了一头瘦骨嶙峋的母牛。母亲唉声叹气,话里话外是发愁种地的事。二姐就安慰母亲,叫母亲不用担心,只要精心饲养,一定会把牛养壮的。母亲瞥了她一眼,丢了一句话“你老能”,就起身走开了。早上,二姐割草回来,把草上的露水晒掉,说是牛吃了露水草会拉稀掉膘。还要把硬草梗检出来,说是牛不喜欢吃硬的。那时家里没有铡刀,二姐就用破菜刀把草剁得砕碎的,淘洗干净,控去水再倒到牛槽里。有时要剁整整一个中午,二姐从来没有午休片刻。这还不算给牛的淘草缸换水,往外拉牛粪,给牛的身下撒些干沙土等。晚上,牛吃的更多,有时二姐要剁草到夜里的十二点,可是她从来都不抱怨。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养殖,母牛身上有了膘,毛也光滑了许多。从那以后,二姐好像成了家里专业的饲养员,有关牛的事情都非她莫属,其他人也不再过问喂牛的事。

光有牛还不行,还要学会犁地。别人家都男劳力,在农村犁地是男人的专利,可是父亲有经常不在家。种庄稼的节气不等人,往往是越早越好。所以二姐想学习犁地。有一次由于没扶好犁把,让牛给拖了几十米,一次、两次、三次不断地练习,最后终于学会了犁地。尽管摔过不少跟头,尽管每次累得抬不起肩……学会犁地对于二姐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啊!二姐逢人就说:从此犁地不求人,想啥时候耕种就啥时候耕种。

学会了耕地,我们家的庄稼总是早早种上,从未耽误时节。母亲也改变了对二姐的偏见,也开始关心二姐。

后来二姐出嫁了,可她心里依然挂念我们。每到星期天或农忙时节,她都会买些东西来看望父母。她帮忙犁地,整地,最后播种。一切安排妥当才回自己的家。邻居们都说母亲,你以后不要说二姑娘是傻妞了,关键时还得靠二姑娘不是。母亲开心地笑了。

记得我上郑师的时候,一到星期天回家,总能和二姐遇上,吃上美味可口的饭菜,二姐还经常给我零花钱。她总是说:“‘在家一日好,出门万事难,’没有钱哪行!”。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二姐都来家里帮忙干农活,一直干到我师范毕业。

父母每次生病,二姐总是跑前跑后,照顾的无微不至,有时一连几天都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我几次劝她回家休息,她总是说:“没事,你们都有工作,耽误了不好,我没有工作,这就是我的工作,你们放心吧。”

如今,二姐家里没地种了,可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因为没有什么文化,就找了份保洁的工作,虽然钱少,但她干地挺开心。兄妹之间谁有了困难,她就会竭力相助,虽然钱数不多,我们深知,那是二姐的一片心意。

这就是我的二姐。

  

【生活随笔】

在攀爬中锻炼成长(登封市崇高路小学 李冠鹏)

从小到大你的哭声从未在我耳边断过,你的泪水堪比那滔滔怒江,你的懦弱掩盖了你的一切,在我眼中温室里的花朵也要比你坚韧,但我从没有想过,你竟如此坚强。

那一天,又因懦弱被训斥了的你,竟然拿出了上个台阶都要犹豫的勇气约我去爬山。天知道,我认为自己没睡醒掐了自己几次,直到我拖着红肿的双臂被你带到了那座山前。那座山不高,不险,不拔,但我知道爬山这事儿对你来说有多艰难。你那颤抖的小腿已经出卖了一切,不出所料耳边一阵哭腔袭来。我就知道会是这样,找块石头,寻片阳光,迎着微微的小风一坐。哎呀,我就静静地看着你。

爬呀,爬呀,我就知道你不会爬,从小到大这都不知道是第几次了,你何时才能坚强起来?

太阳随着时间推移一寸一寸的往下沉,那座小山丘的影子也被阳光拉的又高又长,在那片阴影下的你动了。只见你的手抓在那略显坚硬的土块上,慢慢地悄悄地弯曲,左脚踏上了垫脚的石块,只是右脚仍未离地。行,这也算是一种进步。你的右脚抖动什么呢?缓缓地,你以龟速抬起了右脚放在了那石块上。

下午三点,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你向上爬了一步,有进步。你还挂在那山上干嘛?你的双臂向前弯曲,迈起左脚向前蹬,双手都在微微的颤着,好像一阵风就能把你吹走似的。夕阳愈来愈沉,那刺眼的红霞映在你的脸颊上格外美丽,看着你那无法描述的姿态,那佝偻向上的背影,让我知道,你已经不再懦弱,你那上个台阶也要做心理建设的勇气似乎变强了。虽然你以乌龟的速度向上挪动,但你背上湿透的衣襟向我证明了你的努力。

那山脚下蹬落的泥土,那被汗水浸透的发丝,那夹在石隙的关节泛白的手指以及你咬牙坚持的模样都在告诉我,那个哭哭啼啼的小姑娘,长大了。

  

【教育随笔】

“咬文嚼字”四则(中牟县韩寺镇第二小学 花传盛)

——给语文课文挑刺

一、流星的形象是“朵”吗

郭沫若的诗歌向来有想象新奇之誉。《天上的街市》(七年级语文上册27课)由眼前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进而想象到天堂的情景,想象牛郎织女定然过着幸福的生活。最后一段历来被认为是神来之笔:“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事实上,流星划过天际只是一瞬间:那拖着长尾巴在夜空中倏然而逝的坠落的星体,我们民间形象地称之为“贼星”——其模样既非“一朵”,其形迹也只见其慌张、匆忙而不见其悠“闲”。如果是今天仰望星空,有时的确能看到夜幕上静静而又缓缓滑过的闪光物,“请看那朵流星”不如改作“请看那朵‘卫’星”来得贴切;只是,写这首诗的1921年,诗人是无法穿越时空看到这种景象的。

想象这一过程的知觉材料和创造出的新形象之间要有其相似处,诉诸文字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否则,所谓“新奇”要变成“离奇”了。

二、“菡萏”不等于“荷花半开”

冰心散文诗《荷叶 母亲》(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即景生情,借荷叶为红莲遮雨而歌颂母爱,可谓贴切动人;教学的时候很受学生特别是女生的喜爱。只是读到“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时感觉“菡萏”一词有问题。文下注释“菡萏”为“荷花”,往文中一代入,不对头了:昨天还是荷花,难道今晨“开满了”就不是荷花了?看来,冰心先生是把“菡萏”看作“半开的荷花”且名词活用作形容词了。

词类倒不妨活用。问题是“菡萏”究竟是不是“半开的荷花”呢?赶紧查手中的工具书。一查,《新华字典》说是“荷花的别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只有两个字:“荷花”。忽然想起朱湘的《采莲曲》中有:“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冰心是不是受了这“菡萏半开”的误导呢?为了印证这个想法,赶紧找来《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南开大学出版社):朱湘的《采莲曲》作于19251024日,而教材上《荷叶母亲》的写作时间赫然是“1922721日”——这哪有写作时间在前的作品受后写作品影响的道理呀!而且在朱湘的诗里也没有说“菡萏”就等于“荷花半开”嘛!

不甘心,再查。家里有本旧版《辞源》,一查,注释也很简单:“荷花也。”并引《尔雅》说:“荷芙蕖,其华菡萏。”

是冰心先生弄错了吧。

三、《天净沙》(秋思)有瑕疵

元人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历来为人所称道: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被誉为语言凝炼的典范。事实上,这首小令也并非白璧无瑕、一字难易。

小令首句“枯藤老树昏鸦”中,“昏”诉诸视觉,表明黄昏时分色彩黯淡。第四句“夕阳西下”点明了时间是傍晚,则“鸦”之色已明;区区二十几字的小令两次点出时间,似觉“昏”字冗赘。隋炀帝《野望》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在秦少游那里变作:“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 山抹微云)】王世贞对此评价说:“语虽蹈袭,然入词尤为当家。”(《弇州山人词评》;转引自《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第245页)马致远笔下之景与杨广、秦观的诗境相似,“‘昏’鸦”何必不作“‘寒’鸦”!

《天净沙》(秋思)另一个瑕疵是“直白”。

词源于民间的词调和小曲。民歌既有泼辣率直之作也不乏含蓄隽永的篇什;而文学作品应以“韵外之致”胜。《天净沙》(秋思)》被王国维誉为“深得唐人绝句妙境”(《人间词话》),事实上,唐人绝句中的上品多是含蓄蕴藉的。这首小令的前文既然以景色渲染足了游子的天涯孤旅之痛,结尾一句又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情绪是“断肠”,殊失含蓄之旨;就是与杨广的《野望》诗相比,《天净沙》(秋思)在一点上也似有逊色。

四、“八百里”新解

《咬文嚼字》2002年第2期中有署名华林甫的知识短文《“八百里”趣话》:唐末,黄巢起义军曾转战大江南北。起义军于公元880年由福建北出、向浙江挺进后,准备攻打临安县城。当时临安人钱镠组织乡兵抵抗,由于敌众我寡就放出风来说“临安兵屯八百里”。其实,“八百里”只是一个小地方的名字。此地在南宋的地方志上还有记载,故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东北角的小山坳里……

如果华林甫先生所记于史有征,则语文教科书对辛弃疾《破阵子》(九年级上册《词五首》)中“八百里”的注解不妥。词的上阕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条注解如下:“八百里,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在我看来,这个注释是受了“分麾下炙”的影响。《世说新语》的原文是这样的:“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駮’,常莹其蹄角。王武子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在这个故事里,王武子确实吃了“八百里駮”之“炙”;或许,在别的诗词里也有用“八百里”代指牛的。但在“八百里分麾下炙”中却未必。“五十弦翻塞外声”可以直接说是“用五十弦演奏着塞外的音乐”,“八百里分麾下炙”却要理解为“麾下分‘八百里’炙”,何苦弯弯绕!也许注解者认为,把“八百里”理解为“连营八百里”未免失实,且下文“五十弦”代指乐器,辛稼轩又爱“掉书袋”——这“八百里”定为用“典”,也自然就是“牛”了!尽管大家恐怕都心下嘀咕,觉得别扭。

谁知道“八百里”还另有解说!如果按照华林甫先生的材料,把这个“八百里”作地名看,自然就文从句顺又合乎辛弃疾的身份了:“八百里分麾下炙”就是“在八百里军营中分食烤肉”。钱镠是组织乡兵保卫家邦,辛当年也是率领义军抵御侵略;所不同者,黄巢为流寇,金人是异族,钱镠是虚张声势,辛稼轩是抒发豪情罢了。

当然,“八百里”仍是用典,是“御敌之所”的代称,不是实指“今临安市东北角的小山坳”了。

  

我的语文课堂(郑州市文化路第三小学 徐艳琴)

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18年,教了18年的语文,可我至今也没有能够在语文教学上取得过区级以上的奖励。最高的荣誉也仅仅限于几个校内优质课一等奖。虽说在语文课上没有得到过很高的荣誉,但是我一刻也没有停止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和探究。我带着学生品词析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带着学生写日记,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带着学生读书,让好书伴学生成长……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所教的学生在我的精心辅导下语文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而且多年后,我的学生见到我,最先感谢我的话是,因为我,他们爱上了语文,因为我他们的写作水平,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因为我,他们的语文学习在中学很轻松,他们的语文成绩在班上是名列前茅的。听到他们的这些话,我很是欣慰。我觉得,我对语文的思考和探究的方向是没有错的。

我的语文课堂是循序渐进的。我先带着学生由生字入手,在学生熟练掌握生字读音、写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给生字组词,能熟练掌握了生词,然后进入到课文的逐句阅读。课文逐句朗读是为了正课文的字音,课文中每个字的字音读准了,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再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大意,最后再围绕一个或两个问题,品词析句,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感情,最后再感情朗读整篇文章,课下,还会让学生写下读后感……

我的语文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站起来发言的。关注到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站起来发言。于是在读词语的时候、在读句子的时候,在读课文的时候,是同学们一一站起来轮流读的。不存在想读或者不想读,是必须读。一次、两次,次数多了,就会读了,就敢读了。如果我告诉你,有的学生在六年级还不会读课文,你信吗?反正,我是不止一次遇到我。所以,为了避免我的学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我要求学生必须站起来读。熟能生巧,实践证明,时间久了,同学们都会争先恐后地来读书的。

我的语文课堂上,我会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重点词语进行品尝析句感受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中所蕴含的情感。我会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说自己的理解感受。会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文中词的意思。

我的语文课堂上,很多时候能够看到学生争先恐后踊跃地发言的场面。看着他们一个个因为兴奋而涨红的小脸,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很开心。我喜欢看到学生这样的状态。

但是,我也知道,我的语文课堂也存在着如下问题: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发言,结果就会完不成当堂的学习任务;为了照顾到每个学生,一节课的课时可能会延长;对课文内容的取舍还有些不够力度,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拓展延伸的环节,资料补充的环节做得还不够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语文课堂的思考还在持续,相信我会通过阅读、通过学习来解决我的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震撼人心的毕业照(汝南县第六小学 田 敏)

619日,汝南县第六小学为六年级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及拍照。当看到这些照片,我被深深震撼住了。用学生围成的数字班级名,老师在中间。因学生的存在,体现老师的价值。因老师的传道受业解惑,才使得学生胸有成竹,信心满满,笑容灿烂。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将就此结束。

孩子,你们毕业了,毕业不是人走茶凉,毕业,不是曲终人散。毕业是新的开始,毕业是新的起点。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在冬天的时候,盼望着春天的到来,转眼间春已去,夏又至。蓦然回首,才知已经历了多少春秋。

孩子,把握当下,才能不辜负未来。路在脚下,要自己走完。或许你们会认为学习很苦、很累。吃不了学习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每天努力一点点,这些努力都会在不久的将来,得以验证。老师希望你们努力拼搏,尽力绽放最美的自己!

  

【听读观感】

文化企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驻马店新蔡二高 翟春华)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意见全文见第六版)。意见强调,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人民日报》(2015091501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市场的主体,追求经济效益是正当的,然而这并不是说提倡只追求经济效益,因为基本路线要求“其他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我们不仅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又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的文化企业,必须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我们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市场调节因其本身具有的自发性,对于国防、治安等公共产品不能调节。文化企业特别是国有文化企业是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担负着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使命,假如只是追求经济效益,那么怎么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导向和精神动力?又怎能保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以及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牢牢地成为全社会的精神支柱?

文化企业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15.09.17

  

【原创小说】

孙一鸣(河北省邯郸市第六中学 矢车菊)

孙一鸣,贵吏也。欲谋职,夜不能寐。闻天竺山道长善咎,乃沐浴拜竭。至道观,见道长像貌奇古,有仙家风范。问卜者十数人,道长以微词授之。问鸣:“焉欲知仕途乎?”鸣点首,道长曰:“君仕途通达,晋升在望。然晦纹初显,恐有囹圄之灾。”鸣曰:“可解乎?”道长摇首。鸣坚问,道长肃然曰:“戒贪、戒色,无虞也。”鸣恻然良久,泱泱而归。然道长之语,犹如骨鲠在喉,心终惕惕。是夕,与妻细究,妻曰:“山野之人,骗财谋生,焉信之乎?”乃释疑。逾两月,晋贵宦,喜极而涕。有大贾宋忠,购豪宅,置美女,拱手相送。言暇时,可慰寂寞,鸣笑纳。岁初,父过寿,忠奉巨金相贺。鸣甚喜,与忠成至交也。时钼价倍增,亦将采矿权与忠。忠获金甚巨,奉千万,皆喜。深冬,旧城改造,忠依势,强行拆迁,致天怒人怨,状者云集。鸣谴公安压制,众敢怒不敢言。辄几,妻闻鸣置外室,怒率众殴。女不忿,诉鸣贪腐,被立案审查。

  

龙治民(河北省邯郸市第六中学 矢车菊)

龙治民,商县掦峪河人。六岁丧母,父娇纵溺爱,致乖张暴戾。初入学,猥琐无行,屡遭众讥讽。甚不忿,积怨益深。文革伊始,参与造反,抄家、批斗,睚眦必报,积怨尽泄,甚为快意。年二十馀,身不满五尺,甫如侏儒。然猿睛鹰隼,狼顾豺声,森森然有食人之意。时父卒,生活拮据。欲婚娶,屡不就。淫火日炽,掳痴呆女,匿屋内,昼夜宣淫,遭批斗。逾岁,娶瘫女为妻。翌年生女,民获奖,众谑称龙先进。民素寡言,与妻居村头破屋,交媾不堪,形如鬼魅。时逢改革,衣食暂丰,万民称颂。民不事农耕,游手好闲,困苦益甚。遂生杀人恶念。乃于八三年初,觅流浪汉,诱与妇交。待熟睡,妇持烛,民用撅头击首,致卒,埋于院内。得金一元,窃喜。与妇议,欲杀人致富。三年间,游荡于汽车站、广场、东门口、西门口、南秦桥。以做工、住宿、与妇交为由,诱至家。待夜深,客睡后,妇持烛,民用撅头击头,不就,用椎刺喉。久之,念杀人,易事耳。辄不作案,神色恍惚,夜不能寐。遇害者,皆剥衣剃发,裸体掩埋于院内土坑。八六年,民被执。役于屋内及三个土坑中,搜出死尸四十八人。存折十五张,计五百三十三元;现金三元一角三;粮票九十一斤伍两;手表四块。杀人之众,手段之残忍,古今鲜见。商山洛水,为之落泪;朗朗乾坤,冤气冲天,不胜悲呼!所犯罪行,民皆供认不讳,判死刑。民不服,上诉曰:“黄巢杀人八百万,都不判死刑,为何判我死刑。”被驳回,民与妻被枪毙,女不知所终。

龙治民一案,距今己三十余年。余每思之,仍不寒而栗。数次欲记之,然笔重如千钓,终不能落。今简述之,以警后世。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