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0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884
发布时间:2020/9/3  阅读次数:467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88414篇)

  

【诗词歌赋】

/留(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晚凉入梦(罗山县灵山镇初级中学   刘俊山)

没有主题的诗(内蒙古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      贵)

【时代散文】

在文字中品书香(一)(河北省邯郸市第八小学   李佳平)

在文字中品书香(二)(河北省邯郸市第八小学   李佳平)

在文字中品书香(三)(河北省邯郸市第八小学   李佳平)

【故事回忆】

我的大西瓜(汝南县罗店镇尤庄学校      倩)

记忆中的爷爷(中牟县特殊教育学校   胡志红)

那一缕炊烟(广西田阳县第六小学   黄娇荣)

【教育随笔】

感谢那些课堂上的“节外生枝”(郑州市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王 茹)

【生活随笔】

活宝“小男神”(五则)(鲁山县琴台第一小学   辛燕飞)

胆量决定财富(漯河市第三初级中学   赵宇青)

父女俩的絮絮叨叨(郑州市金水区银河路小学   柳清燕)

【原创小说】

美丽不是过错(郑州市管城区港湾路小学      茜)

  

【诗词歌赋】

/留(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一棵老柳树,孑然立街头。

昭示后来人,此处有乡愁。

注:驻马店市东关中华路第十四中附近,拆迁后,留下了一棵老柳树,每每看到,总让人怀旧……

  

晚凉入梦(罗山县灵山镇初级中学   刘俊山)

是谁在夜里浅吟低唱?

是谁在风中彩梦飞扬?

是谁独倚阑干在遥望?

是谁在情未了心未央?

是你悄然无声思过往。

是你情漫天涯思幽香。

是你情天恨海独徘徊。

是你流年似水心惆怅。

红尘如梦不必忧伤,

走了太阳来了月亮。

无须风添愁,

何必月增伤。

任花开花落,

凭潮落潮涨。

让一切随风漂泊,

让一切随梦流浪。

  

没有主题的诗(内蒙古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      贵)

叫野马

或浪涛

一种粗野的美

一种更随意的潮

一切都安在鸟的翅膀上

结体后再轻轻一点

无伤大雅

也难登大堂

  

只要淋漓尽致

只要潇洒自如

就无须什么

规格

  

【时代散文】

在文字中品书香(一)(河北省邯郸市第八小学   李佳平)

漫步在诗书的时间轮,望着赤日炎炎的夏天,思绪不禁翻开了卷卷黄页。那种感觉如夏雨落入尘世的前奏,雨点柔柔的、软软的,轻轻融进暗香浮动的梦境,飘逸浓浓醉心书香扑面而来,韵味悠久,沁人肺腑融入灵魂深处淡雅迷醉,如涓涓流水般,流过指尖,流过键盘,流到我的心底,填充我的灵魂,陪我一起领悟生活,让书中文字的韵律,渐渐安静我的灵魂,让我在书中沉淀自己,去除生命的糟粕,提取生命的精华。让我在这尘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安静而美好。

夏的夜晚,窗外如水般的月色洒满了房间,月光正照射在书桌上那被风“翻”动着的书页,一行文字,映入眼帘:我的鼻翼边正萦绕着阵阵“书香”,像美酒一样叫人沉醉。轻触淡淡的,不浊,不浮,不腻。慢慢的品味书中散发出淡淡的幽香。每个方块字,从心上曼妙衍生,洋洋洒洒,如漫天飞花,而我,捧着那些零落隽永的花瓣,就像捧着山间细流低吟浅唱的清泉,潺潺的流进我干涸的生命和心田。每一个文字,都是一次感情的凝结然后升华得到的,它是心灵的一片风帆,它是人生的航程,它给了我无尽的智慧,给了我无穷的力量,给了我不竭的源泉。

在安静的夜里看书,成了我最惬意的事。“开卷有益”,浮华的尘世,点一盏心灯,信手端起一杯清茶,只需轻轻地嘬上一小口,茶汤慢慢下行,那种舒爽,那种恬淡,那种悠然,那种意境,淡淡的香茶融着书香,清新着味觉,一室幽香,一缕思绪,恬静若水。任那缕缕茶香飘逸心空,任那幽幽墨香沁入心脾,驱散了疲劳,抚平了忧愁。茶香与书香对语,实则是与自己的灵魂对视。

对文字,有种偏执的喜欢,喜欢沉溺在一个词、一个语句、一篇文章里。在阅读中,梳理心羽。喜欢《罗马假日》里的那一句: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要在路上。繁华红尘,避开喧嚣,在寂静一隅,品一盏茶香,与文字中徜徉,也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古代名文人黄山谷说的:“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但如果穷年累月,一襟风尘,满面烟火,人就真的是俗不可耐的。从诸葛亮的“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中完美诠释;书香需要我们去细心捕捉,用心灵去赏析和品味,用思想去感受,去回味!

  

在文字中品书香(二)(河北省邯郸市第八小学   李佳平)

人生如一场盛大的行走,书香理应成挚友常伴左右。没有书的人生即便对每一个行乞者慈悲,也缺乏勇气去面对自己饥饿的灵魂,赤裸裸,无遮拦,像是失掉了生命的一部分。书籍,让我可以穿越时空,如临诗境。书,就像一杯香醇的美酒,芳香美好;书,就似一首深远的诗,源远流长;书,就如一阵清爽的春风,怡人心神。坚持读书是最好的生活方式,用一行行小字记录自己的心灵轨迹,也是人生的另一种美丽。鸟儿在空中飞过,谁说没有痕迹?文字从心灵走过,也一定会留下美好的记忆。文字是抚慰灵魂的知己,是与灵魂触碰的美丽相遇。最是书香能致远,携一颗素简心,远离繁杂的俗世,行走于文字间,享一份清欢。

喜欢书香,喜欢轻触书页放飞着心灵,喜欢用文字诉说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书香以聪慧的心,以质朴的爱,将美丽写进心灵,将梦想放飞蓝天。曾记得宋代宋真宗赵恒就有一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概括了读书的重要性。当你迷茫的时候,一盏灯,一本书,也许会给你指明前行的路经。当你落寞的时候,一丝清风,一缕墨香,也许会抚慰你孤寂的心灵。 当你忧伤的时候,那些清丽的文字,那些荡漾在文字中的诗意,也许就是一付疗伤的灵丹妙药。

喜欢文字,喜欢那些一眼入心的,简单纯净的东西。不仅因为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因为它时刻能给我心灵上的慰藉,一个人的心理失去平衡时,总要有感情依托的地方。有人寄托在亲密的交谈中,有人寄托在音乐中,我却寄托在文字中,与文字相伴作朋友,别有妙处,犹如喝上一盏清茶,内心在沁脾的香气中便逐渐平复。于文字中忽然释放的一刻,我的灵魂是真正得到了宁静和解脱!

  

在文字中品书香(三)(河北省邯郸市第八小学   李佳平)

文字,是心情也是记忆,是经历也是回首,是追忆也是忘却,是曾经也是永远,是瞻望也是缅怀,更是灵魂的归宿也是精神的皈依。文字,是开在心间的花朵,总能以明媚的姿态,让奔忙疲累的心于宁静中觅得清欢。

在夜晚,在清晨,伴着茗香,静静地沉浸在书里,或让键盘,如水一样流淌出串串字符,我们会发现,生活也随着文字,渐渐丰润而美丽起来。书,是洗涤人类灵魂的清泉;书,是芬芳人生的芳香剂,书,是炎伏天营造的一片清凉,书,是寒冬中的一份温暖,书,像迷途中遇到了明灯。书是海洋,书是天堂,书是钥匙,书是航船。读书,看巨匠出入经史百子论辩古今;读书,看骚客口吐锦绣风流切磋学问。与书香相伴耳濡书声,目染书色,以书香相伴,是热闹中的静虑。读书永远是福至心灵的事。读书能够提高修养,提升气质。惟有书香,浓于百卉。心清自得读书味,室静时间翰墨香。书香,飘满了每一个季节;书香,滋润着每一寸心田。书香给心灵的种子浇灌,让朴实无华的种子开出绚丽的花朵。

抬首遥望那轮清月,任思绪飞扬穿透时空。读书妙处无穷至,书香熏染孕芳魂。用一颗豁达从容之心境去读书,才能品味出书中的精妙之处,方能汲取书籍中的养料。以书为伴,细细地品味,那书香、书魂、书音、书韵而流连往返,怎是一个神清气爽可以了得?以书为伴,静静地感受,那一份难得的淡然、泰然、怡然、超然而乐此不疲,又怎能是一个心旷神怡可以形容?茶亦醉人何需酒?书能香我何需花?”我与文字,已是难舍难分,文字的香气,已经穿透我的心灵,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人生短暂,流年如斯。爱在生命中,如花儿绽放的绚丽韵美刻在心间;情在生命中,如流水绵长的意重流淌着人生的精彩。此刻,幽幽的月光照在窗台上,茉莉花散发淡淡的清香,我静静地沐浴袅袅香气中氤氲妖娆的文字中,心在文字间游走,寻找着文字和心灵交汇的那份悸动的瞬间。有书的熏陶,有文字的滋润从内而外都洋溢着一种自信。在夏之月夜里尽情挥洒,茶的香气满屋弥漫。捧卷而读,暗香,也由指间漾上了心头。

  

【故事回忆】

我的大西瓜(汝南县罗店镇尤庄学校      倩)

我着实很喜欢夏天,最喜欢的原因是除了怕冷喜热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夏天有西瓜!虽然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西瓜,但是又有哪一个季节?会比夏季更适合西瓜呢?

打小西瓜就是平常之物,不娇气不矫情,在该来的季节呼啦啦一下子滚满了人的眼睛,碧绿碧绿的,喜人得很呐!于是乎,绿和红似乎就成了那个季节的主要色调。

成片的瓜园为这些色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乡下,成片成片的,每个瓜园的地头总会支起一个凉篷,一桌一凳一人一堆瓜,自成风景。在瓜园里吃瓜必须豪气,不要用刀,一定要用拳头,不用下很大的力气,或许有时就那么轻轻地一碰,就那么一直。

就那么的一拳头下去,啪的一声就是满眼的红瓤黑钻,这个时候一定不要矜持,要尽量地张大嘴巴,咔哧一大口下去,甜丝丝的汁液一下子就充盈开来,让人顿生满心的开心欢喜。接着便是毫无顾忌的一通哚颐,不用担心满脸的汁液,不必顾张狂的吃相,也不要去想接下来的晚饭是吃还是不吃,反正先痛快了再说!

无论是在大人还是在孩子的心目中,夏天的西瓜都是个快乐的代名词,也只有在夏天西瓜才会多到泛滥的地步,多到让人们可以浪费的地步。家家户户屋里面没有十几个满地乱滚的碧绿,都说不上是过夏天,无论走到谁家第一件事不是让烟倒茶,而是一声吆喝:“来,切西瓜!”这是夏天对人们的恩赐,是酷暑对人们的补偿,她担心人们会经受不住炎热,便派西瓜到人间来缓解一下。

孩子们吃瓜是最有趣的,往往是上面吃着,下面流着,大人们怕西瓜汁弄脏衣服不好洗,便干脆让小家伙们光着膀子吧,那西瓜水顺着肚子滴滴答答的流成一条小细线,流出一个夏天的幸福生活。

不必担心西瓜吃多了会有什么,因为用老人的话说,一泡尿回来肚子就扁啦。讨喜的娃娃们便总是可着劲儿的一通吃,把肚子撑的溜圆溜圆的。

西瓜虽是良性,但在夏季却不用担心吃多了会生病,于是有人便觉得切开一块一块吃不但不过瘾,还有点儿费事儿,干脆一破两半,直接用勺子挖着吃,嗨,那叫一个爽!曾听到一个小故事,说有位皇帝观察人就是先给他半个西瓜一把勺,看他是怎么吃,从中间吃,意味着贪图享受;从边上吃,则是踏实本分,吃苦耐劳。这都是哪门子的歪理啊!好在,也就只是个小故事而已,吃个瓜哪里还有那么多的讲究呢!

我爱西瓜简直爱到了瓜皮里,妈妈常常说我把西瓜吃的太狠。因为我每次都要把那些绿衣啃得只剩薄薄的一层皮。奶奶过日子仔细,一旦遇到厚皮的瓜就会让大家削着吃,然后把瓜皮收集起来,凉拌热炒都好吃,如果再配点辣简直绝了。

西瓜有很多品种,或沙或脆,或薄或厚。那些牛人们光听听声音就能判别出品种差别以及好坏,我很佩服。对于自己所不能的事情,总是觉得别人的娴熟十分神奇,奶奶每年夏季都要挑上几个上好的大西瓜用来做西瓜酱,经过时间和阳光的酝酿,西瓜酱能演绎出让人心动的美味,无论是拌饭还是蘸馒头,都别具风味。

西瓜是个凝聚力很强的水果,一个人吃总觉得少点什么,面对着一个大西瓜总会让人有力不从心之感。虽然现在小西瓜已越来越多,但是单独吃瓜和众人一起吃瓜差别还是很大的。大家共同痛快地分享一种食物时,快乐感会增加很多。

每到学期末,学校总会在最后几天买上一堆西瓜,那些瓜必须个儿大,很大很大,小了没意思,不够吃,也不够甜。十几位老师呢,大家在一起说着笑着,评论着,共同甜蜜着。我们都说这是个美好的 “传统”,一定要长长久久地延续下去。

有一天傍晚路过一个瓜园,没有老旧的瓜棚,只有一个大的遮阳伞。几个人光着膀子的中年人在说着什么,旁边有个大风扇呼呼地一边摇头一边吹个不停,地上一个盛满水的大红塑料盆,在满眼碧绿背景的衬托下格外醒目,盆里忽上忽下满满地浸泡了几个大西瓜。隐隐约约听到其中一个人说:“吃西瓜还得吃凉的,可不是冰箱里的那种,那种伤胃,就得用这种井水,畅快!”我眼前立马出现了一个用篮子吊到井里面的大西瓜,嘴角不由自主地漾开了微笑。

噢,我的大西瓜!

  

记忆中的爷爷(中牟县特殊教育学校   胡志红)

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二十几个年头了。记忆中的他中等身材、面容清瘦,那飘扬的胡须、沧桑的眼神和眉宇间的忧愁都像极了画像中的诗圣杜甫。爷爷性格内向,常常沉默寡言,他的一生也算得上是经历坎坷,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在他的孤独中隐藏着坚强不屈的品格。

爷爷生于1916年,他的生母因难产生下他不久就撒手人寰。曾祖父续弦后,长年在外忙于生意,后来他老人家生意失利,生活陷入困境,我的爷爷在这样的家庭状况下长得瘦瘦弱弱。有远门的亲戚给爷爷找了私塾供他念书,后来爷爷识文断字后,做了几年的私塾老师,接着便娶亲于当初供他读私塾的亲戚之女田氏。自此有了我们胡家小院的繁衍生息。

爷爷在私塾学得了好学问,蝇头小楷写得规规整整,最拿手的是珠算。 1952年,他也因此被举荐到中牟县粮食局的前身当时的“三八粮店”任会计。爷爷珍惜这份吃皇粮的工作,踏实勤勉。业务精湛的他曾代表中牟县参加会计业务比赛,凭双手同时打算盘这项绝技荣获开封地区第一名。本来事业稳中有升的爷爷,却因一件事被贬至县城二十多里的郑庵粮所工作直至退休。

当年非农业户每月能得到国家供给的粮食,取粮用的粮票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粮票有粗粮粮票和细粮粮票之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细粮也就是大米白面是少之又少,好多人家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上大米白面。当时某位领导的亲戚拿着粗粮粮票来到粮所,并出示了领导签字的批示,要爷爷把他手中的粗粮粮票取成细粮。爷爷断然拒绝了他的特殊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不走样,干板直正的爷爷得站的正,行的端。即使离开了离家近工作条件好的县城,他也没有一句怨言,依然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爷爷几十年经管的账目,井井有条,分毫不差。

说爷爷两袖清风一点不夸张。身为粮所会计,管着成千上万人的口粮,全家人长年挖野菜充饥,我的奶奶甚至多年带着大伯、姑姑赴山东逃荒要饭。爷爷的一生不曾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干好工作,对得起百姓,对得起良心是他最直白最朴实的话语;他不曾有过丰功伟绩,却还让奶奶的腰因常年劳累五十多岁就再也直不起来,让我的父亲十五岁就去做学徒供养他的弟弟妹妹……

我不知道他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物质财富,只知道安葬他的那一天,冰冷的雪花在呜咽的寒风中纷飞,洁白的纸花在撕心裂肺的哭喊中洒落……

如今回忆起我的爷爷,感觉他在世时,很少和我们交流,就算他子孙满堂,也很少有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也许作为长辈,他对子孙的言传身教只限于身教,而缺少言传。尽管如此,我们依然爱我们的爷爷,为他的清廉,为他的高洁感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当爷爷带着一世清贫离去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有些财富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它只流淌在生生不息的血脉里……

  

那一缕炊烟(广西田阳县第六小学   黄娇荣)

很多记忆早已被尘封,只是,我从来都不曾忘记从前乡村的那缕缕炊烟。

住在城里已很多年了,如今我已很少回乡村。或许是因为我从小生长在乡村的缘故吧,所以,我对乡村总有难以割舍的情结。那乡村里曾经的小桥流水、篱笆矮墙,还有那袅袅炊烟,至今让我记忆犹然、一一深刻。

每每念叨起马致远的词:”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和陶渊明的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我总不由地怀想起乡村的一幕幕,其中想起最多的便是那乡村屋顶上的袅袅炊烟。

记忆中的炊烟时常会撩拨思念的弦,轻奏起别样的幽曲,牵引出莫名的淡淡乡愁。

炊烟,是乡村屋顶上朴实的风景,是诗人眼里的一首首情诗,是画家笔下不可抹灭的线条,是游子梦里辗转的思念。

炊烟里有幸福的味道,有母亲殷殷的目光。有炊烟的地方,就有纯朴善良的父老乡亲,就有亲人的呼唤和等待。

在我眼里,轻烟若雾,风情万种,那一缕缕飘曳的炊烟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小时候,清晨、中午,或傍晚时分,乡村里家家户户高低不一的烟囱里先后飘荡起或白,或青,或灰的缕缕炊烟。那炊烟似一条条飘带,在瓦片上、毛草上,跳着优美的舞,那柔美的线条飘逸而美丽。尤其是在细雨绵绵的日子,炊烟如雾,淡淡的弥漫在屋顶上、天空中,那一派朦胧景象让整个村庄增添了无比的魅力,炊烟渲染成的一幅幅水墨画哦醉了多少诗人,让人沉醉其中,不舍稍离。

还记得那时我常在灶肚里使劲塞一把柴,然后飞快地跨出门槛,转到屋后看那烟囱里飘出的轻烟,因为那炊烟是我亲手创造,所以感觉特别的美。

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生产队的社场上玩耍时,或是在放学路上,我的目光会时不时的望向自家的烟囱,每当看到自家的炊烟袅袅升起时,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当我看到自家屋顶上的炊烟由浓变淡时,我便不由地撒开腿,飞快地冲向家门,边跑边喊:“妈妈,我回来啦!”……

那时,炊烟飘起,空气中弥散着阵阵菜肴的芳香,天空中总回荡着各家父母长辈呼唤调皮晚归的孩子回家吃饭的声声音响。

犹记得在夏天晚上,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或是纳风乘凉,或是边剥着玉米棒子边听着老人讲着古老久远的传说,而那平日里乡邻乡亲间的一些磕磕绊绊随着笑声,随着炊烟,渐渐飘散、无踪。

乡野村庄正是因为有了那一缕缕炊烟,才使原本宁静平淡的空间多了一抹色彩,一份动感,一份乡情。

我记忆中的炊烟还总是和烤玉米、烤红薯连在一起,至今想来,依然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那袅袅炊烟下,有我最爱的娘亲,有我最温暖的家。再回首,那些炊烟弥漫的日子,虽简单,却幸福。

如今,乡村里的土灶已渐渐被液化气燃气灶、电池灶等替代。再回乡村,我已很难再见到那缕缕炊烟了,但是,每次回乡村,我总不由地望向那一家家屋顶,目光不断地去搜寻那记忆中的炊烟。

哦,乡村的那缕缕炊烟,是我理不清的乡恋,剪不断的乡愁。

记忆深处,乡村的炊烟依旧在升起、袅绕不绝……

  

【教育随笔】

感谢那些课堂上的“节外生枝”(郑州市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茹)

——《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一)

有人说,一节好课应该是所有的发展都能沿着老师的设计思路去走,唯有如此的课才能进行得更加顺利,更能彰显教学者的水平之高。事实上学生作为不同个性的个体,若都能顺着老师的思路走,有点让人太不可思议。所以,“节外生枝”就不可避免了。

在我看来,我们更应该感谢那些“节外生枝”,正是它们,更能考量教师作为一名教育者的教学机智。真正的好课在我看来不是非要沿着既定的方向,而是在出现了意外之后,教师依然能运筹帷幄地把握教学,使学生在自然而不刻意的气氛中获取真知。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从来不相信没有风波的课堂,不管说我太过于怀疑也好,还是说我自己水平不够,无法达到那种高度也好,在我看来,一节风平浪静的的课堂,往往带有过多的造作,不象课堂,而象演戏。所以某些人看到名师的课堂往往说:也不过如此嘛,课堂上还没我公开课发言的人多。可是你是否想过,若是你第一次遇到这群陌生的学生,没有任何的交流基础,你还敢如此狂言吗?我佩服窦桂梅是看过她真实的课堂;我佩服孙双金,是见过他现场课的不造作;我佩服许多人的课堂,不是说他们课堂上没有小插曲,而是他们把那些小插曲化为更美好的回忆。

没有突发,哪来成长。唯有学会在突然出现的事件调解自己,化尴尬为美妙,化意外于无痕。我曾经记得当时看一节郑州市教研员上的语文课和一个刚上班的小姑娘讲东方明珠,当时教研员的一句话蛮犀利的:“姑娘,你的课可没有你本人漂亮。”事实上,若是外行看来,蛮热闹,孩子们举手踊跃,回答积极,但是说句实在的,那节课后学生不会有多少收获,她讲的孩子都知道了,她没讲到的正是课文中孩子也没读出的。教研员后面也上了一节课,其实在我看来已经交代得很是清晰,但孩子无论动手能力也好,书写几句话也好,并不若第一节课那么让人感觉惊艳。事实上,这就是真实的课堂,下面有不少老师说:“看看,教研员上课不也就这个样子嘛。”我当时一惊,才发现我们的教学真的病得不轻,在老师的眼中形式比内容重要,热闹比安静成功。若提出一个问题,全班刷刷刷都举手了,而且都很正确,换个角度想想:正常吗?无需思考!要么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设计,要么是这个问题已经是早已泄漏了的,还有价值吗?事实上,课堂上不是说当摆出一个问题之后,大部分孩子都能解决的,若是这样,老师就成了摆设,课堂教学应该是知识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什么时候仅仅成了一种流程了?

正因为不会,正因为孩子事先不知道问题,才会出现更多的“节外生枝”,这些节外生枝不仅仅考量一个教师的教学智慧,更考量孩子们对知识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更能为以后的教学带来借鉴。亲们,重视这些“节外生枝”吧,这样的教育才能回归真实,才能让孩子从小走在一片纯净的知识天空,也不会让孩子遇到公开课就会问老师:“我们需要准备什么,您能给我们透露些问题吗?”

  

【生活随笔】

活宝“小男神”(五则)(鲁山县琴台第一小学   辛燕飞)

说到“男神”,相信在每个父母的眼中,儿子首当其冲,肯定是不二人选。孩子给父母带来的幸福与快乐,是全天下最美好的事儿。儿子的成长路上,我们一路同行,我也变得天真起来。但与此同时,他的天真总秒杀我的认真。

儿子的属相

儿子:妈妈,你属啥?

:我属蛇。

儿子:那我呢?

:你属马。

儿子:不,我不属马。我属奥特曼!

:为什么?

儿子:奥特曼会变身。

(噗~)

  

小胖要减肥

儿子:妈妈,我该减肥了。

妈妈:好呀!可为什么呢?

儿子:我太胖了,跑不快。

妈妈:那好,我们现在就去骑车减肥。

儿子:我现在可饥,得吃饱饭才有劲儿骑车。

(这肥到底还减不减?)

  

冤家父子

儿子:爸爸可烦人。

:咋了?

儿子:他光扣(训斥)我。

:你别惹他。

儿子:我不想要爸爸。

妈妈:那怎么办?

儿子:给妹妹吧!往后他是妹妹的爸爸,不是我爸爸。

(没人和她争宠,估计妹妹会很乐意)

  

执着的儿子

儿子:妈妈,我想要牛辉家的那种车。

:等你生日了给你买。

……

儿子:妈妈,我什么时候生日啊?

:快了,再有一个月。问这个干啥呢?

儿子:你不是说等我生日的时候给我买牛辉家的那种车嘛?

……

老公:我们去哪儿玩啊?

:不知道啊!你说吧!

儿子:要不,咱去买牛辉家的那种车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儿子的圈套

儿子:妈妈,你喜欢吃什么?

:呃……(思考中)

儿子:巧克力吗?

:嗯。

儿子:好!我长大以后给你买。那你还想吃什么?

:呃……(思考中)

儿子:糖豆吗?

:嗯。

儿子:好!我长大以后给你买。

:儿子啊,你真孝顺!

儿子:那你现在先给我买吧,我还没长大呢!

(别理我,让我冷静冷静)

遇到这样一个集吃货、懒惰、执着、可爱于一身的“心机”小男神,我赤裸裸地拜倒在他的天真之下!

“小男神”带给家人的快乐是无以言表的,这快乐充斥着我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这个家的爱。我想我是幸福的。我有一个和睦的家,有一双健康可爱的儿女,有一群疼我亲我的家人……想到这里,自己的快乐又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或许应了这句话:“不要总想自己没什么,要多想想自己有什么。”家庭的快乐会带给儿子快乐,投射效应,儿子的快乐会带给整个家庭快乐,愿你我都有一个快乐和睦的家庭。

  

胆量决定财富(漯河市第三初级中学   赵宇青)

1、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敢做。

2、不拼,怎么知道不行?

3、有没有勇气走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4、人的成功是被冒险逼出来的。

5、不冒险就是最大的冒险,我们坚决不做老实人。

6、害怕失败,就等于拒绝成功。

7、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

  

父女俩的絮絮叨叨(郑州市金水区银河路小学   柳清燕)

平日里忙于工作和家庭,假期里就想到父母那儿多走动走动,好弥补之前因忙碌而错失的相聚。就这样,携儿带女说去就去了!

每次回家,我总和父亲有说不完的话题。因为母亲较内向,且目不识丁,总插不上话,而她乐于奔波于厨房和客厅之间。古稀之年的父亲,依旧健谈。小到家庭琐事,大到国家政策,父亲都会跟我聊。

父亲文化程度也不高,只有小学毕业,可对于那个年代的人们来说也算是个“知识分子”了。有一件事让我困惑不已:我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和父亲是“拜把兄弟”,同样的受教育程度,为什么张叔叔当上了编制老师,而父亲一辈子务农呢?妈妈告诉我:“因为咱家“成分”不好。你张叔叔家是贫民,“成分”好啊!”虽然我不甚了解当年的种种但也懵懵懂懂。

父亲从小吃尽了苦头,正值青壮年时又患上了“风湿病”,风湿病虽然不是什么绝症,但它疼起来要人命。人上了年纪,身体就更像一台年久失修的机器,毛病层出不穷。如今年近七十的父亲又因药物长期的侵蚀,早已没有一颗完好无损的牙齿了,儿女们平日里孝顺父亲的各种礼品,有些种类属硬质的,父亲都无福消受了,为此我几次三番地催促母亲带着他去种植假牙,都被父亲一推再推。

眼瞅着他那一颗颗疏疏落落的牙齿,这样那样的饭菜都不能吃,我带着恼怒,极力地劝着父亲:“爸,你这回一定要去种上假牙!算虚岁的话您都已经七十了,好东西还能吃几年?您这整天不是馍泡菜汁儿就是烂面条的,吃着都什么味儿啊!种上假牙,不是为了能让您尝遍什么‘满汉全席’,最起码身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得跟上啊!”

父亲听着我的话,心中也是一番纠结。

我给父亲一颗定心丸:“您要是怕花钱,这钱我出!”

这回换做父亲恼了:“谁让你花钱了?我这儿有!”

我继续“逼迫”父亲:“那你就去种上假牙!”

父亲叹一口气,有些孩子气的对我说:“我是怕疼啊!人家(牙医)把我的牙一个一个拔掉,想想都生疼。我不想去受那罪!”

我听后不禁好笑起来,趁机打消父亲的顾虑:“你不用怕,现在拔牙不是生拔,是打局部麻药啊,你放心吧,你肯定能受得住,远远没有你的风湿疼!”

父亲听后似信非信地问我:“是哦?”

我肯定地回答:“是的!不信你打听打听。”

这回父亲没有后顾之忧了,语气坚定地说:“中!回头就让你妈带我去。”

我和母亲两人相视而笑。

饭后,我们父女俩又一通闲聊。我和父亲聊我的工作,父亲和我聊他的庄稼,虽然我们身处不同岗位,但总能互相牵扯到一起。

末了,父亲又扯到他的“农民养老金”,说国家政策好,又给他提高了多少多少;说下年七十周岁的他,镇上村里又会给补助多少多少……虽然钱并不多,但他却如此地知足。说着说着,他喜上眉梢,眼神中全是对明天的期待,对生活的憧憬!

父亲一生命运多舛,受尽磨难,幸好当下赶上了好时代,享受到了好政策,诚愿父亲在余生里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安享晚年。

  

【原创小说】

美丽不是过错(郑州市管城区港湾路小学      茜)

秋菱的童年是幸福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爸爸是工厂的领导,妈妈贤惠知理。秋菱红色的皮鞋、妈妈织的毛茸茸的帽子,长长的羽绒服,都足以让小伙伴艳羡。这些行头,也好象只有秋菱才最适合,因为她的皮肤白白的,嘴唇红红的,头发黑黑的,就像白雪公主。

秋菱走到哪里,都有大家在评说,评说她的美丽、评说她与众不同的打扮。所以她走路老低着头,不爱说话,任由评说,腼腼腆腆的。

秋菱很聪明,老师讲的题一点就会。大家都很喜欢她,但她总是甜甜地一笑,并不多说话。小学毕业,她顺利升入了心仪的重点中学。她出落得越发漂亮,在那朦胧的花季,总有一些异样的眼睛关注着她,这让她很心烦,也让很多老师和同学误会了她。其实,她从来不理任何男生。这些烦恼的事情让她的学习开始下滑,偏偏就在她初中三年级的那一年,亲爱的妈妈又病了,肺癌。这样的打击一般人都受不了,何况是被妈妈从小呵护的像玻璃似的她?

秋菱考上高中不久,妈妈就离开了,她更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她冷冷地看着世界,不接受任何来自别人的、尤其是男孩子的关心,她的美丽、她的卓而不群又使得有着天然嫉妒心的女孩子们也少有人和她接近。她把心事都交给了日记,那蓝蓝的笔迹像涓涓溪流从她孤独的心灵流过……

秋菱不再愿意上学,她老觉得别人在议论她,她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一毕业,她就回家了。在家里,她不喜欢后妈,不喜欢后妈带来的小妹妹。她的圈子很小,只有两个要好的朋友。后来,她和好朋友的哥哥相爱了,而好友的家人不愿意他们继续交往,在他们眼里,她只是一个好看的花瓶。

秋菱哀叹自己的命运,甚至哀叹自己的名字看着就像个苦命的小丫头。

幸福终于在她失去母爱的8年后又姗然而至。秋菱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杨——她现在的丈夫。他比她大5岁,他是爱人,又像父亲、像哥哥,他给了她可以依靠的宽厚肩膀,给了她可以流泪撒娇的宽大胸怀,他们的女儿和她一样漂亮,皮肤白白的,嘴唇红红的,头发黑黑的。他们过着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简单生活,她喜欢。她把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温馨浪漫。她喜欢按时接送孩子上学的那份快乐,喜欢听见他敲门时愉快地接过他外衣的那一瞬,喜欢晚上一家人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秋菱依然美丽,虽然不施粉黛……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