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0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875
发布时间:2020/8/20  阅读次数:445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87513篇)

  

【诗词歌赋】

【七律】题谭公《我当年的手抄本》(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赠好友梦幻雪莲(江西省吉水县乌江中学   庄晋玲)

偶书(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张清风)

愿(郑州市金水区银河路小学   柳清燕)

【时代散文】

远方,那棵枣树(河北省邯郸市第八小学   李佳平)

宝泉之行(中牟县第二初级中学   韩海萍)

收藏感动(河南省南阳市第八中学      梦)

【故事回忆】

好想给爹点支烟(新疆克拉玛依市一中   张蝴蝶)

【教育随笔】

一个人的魅力(河南省南阳市第八中学      梦)

【生活随笔】

爸爸的蒲扇(郑州市金水区银河路小学   柳清燕)

自律更自由(郑州市金水区金沙小学   陈明丽)

深夜随想(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李慧芬)

家有小儿成长记(郑州市惠济区幼儿园      爽)

  

【诗词歌赋】

【七律】题谭公《我当年的手抄本》(湖南师范大学   朱元山)

谁将艺苑变荒园,南北东西荆棘藩。

他道香花皆有毒,吾为俊士岂无萱?

日书秀丽三千字,月积珍稀九万言。

文物而今又重现,引来啧啧赞联翻。

  

赠好友梦幻雪莲(江西省吉水县乌江中学   庄晋玲)

彩云之南巧雪莲,玉面含羞俏容颜。

妙语连珠惊四座,回眸一笑百媚生。

汗水挥洒浇桃李,键盘敲动著诗文。

网校为家多善友,春风一缕梦幻天。

  

偶书(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张清风)

平常慵懒未发博,提笔欲言话难说。

坚持从来非易事,莫让岁月忽蹉跎。

  

愿(郑州市金水区银河路小学   柳清燕)

孩子们乖巧听话

时不时递来一杯茶

我困了

他们悄悄退下

关上门

还我一片安静与闲暇

  

夫妻俩宜室宜家

时不时互相吹捧一下

失意了

轻声细语安慰

关上门

促膝而谈把酒话桑麻

  

长辈们生活似晚霞

时不时送上关怀与问候

兴起了

相视一笑

关上门

琴棋书画标配龙井茶

  

【时代散文】

远方,那棵枣树(河北省邯郸市第八小学   李佳平)

在我的印象里,在农村,好像每家都会有那么一棵树。这棵树就是枣树。

枣树的花一般开在五月份,当桃树梨树的花期都过时,枣树才迎来它的怒放。

某一天,突然发现,枣树的枝头冒出了一簇簇黄色的花蕾。它们仿佛是约好的,在一夜之间绽放,头挨着头,肩靠着肩,像一群闹哄哄的小姑娘。穿着黄色的裙子,吹着喇叭,在风里舞蹈。在其他春花争奇斗艳,它们一直在默默积蓄力量,不争,不抢,却在夏初一鸣惊人。

小时候,没有玩具,放学后我们几个就相约去玩,然后爬上枣树,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叉口,两腿搭拉在上面,望着蓝天白云,畅想着天上神仙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枣树的花期并不长,花落后,就结出一个个小小的果实来。这时候,我们就盼呀盼,盼它赶快成熟。终于有一天,我爬上树,摘了一个,啊!熟了,能吃了。于是,每天放学后,书包一扔,就爬上枣树,看着一个个成熟的枣,眼迷成一道缝。摘一个放在嘴里,细细地嚼着,慢慢地品着,真是脆甜可口。等到吃足后,再摘一些放衣袋里,送给弟弟吃。

等到枝头全部成熟了,父亲就会拿着竹竿打枣,我们兄妹则挎着篮子捡枣,我们站在枣树下,仰头望着。随着父亲手中竹竿的摆动,枣儿纷纷落下,砸在我们头上、身上,好像下了一场雨,我们一边笑,一边捡,我们在雨中捡拾着快乐!

如今,我已长大了,新农村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我们全家已搬到新的小区,院里的枣树也被砍伐掉了,但它时常出现在我梦中。

  

宝泉之行(中牟县第二初级中学   韩海萍)

今天我们一家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是新乡宝泉风景区。一大早,我们收拾好行囊驱车向景区进发,不到两小时就到了宝泉。

来到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水青山,悬崖绝壁,奇峰怪石,山泉瀑布如白帐飘落;谷深幽静,变幻莫测;诸景荟萃,景观迷人,真可谓人间仙境。故有“五岳归来不看山,宝泉归来不戏水”的美誉。

炎炎夏日抵挡不住我们观景的热情,尤其是孩子,他们看到一池池清澈见底的泉水时,似乎被磁铁吸住一样,脱了鞋就直奔水中,顾不了搁脚的鹅卵石,尽情享受一下山泉的清凉。我也抵挡不住诱惑,毫不顾及自己的形象,也加入了孩子们的行列。不少游客在水中打仗,武器装备虽然齐全,但也分不出个胜负来。结果个个成了落汤鸡,笑声此起彼伏。我们享受着泉水的洗涤,真的爽极了!

更有意思的是,音乐喷泉带给游客的刺激和快乐。音乐一响起,喷泉就喷出,乐声与喷泉真像一对情侣:你唱我和,你呼我应,配合非常默契。音乐节奏时而舒缓,喷泉时而烟雨朦胧:音乐节奏时而急促,喷泉时而大雨滂沱。孩子们穿梭其中,时而感受春雨的温柔,时而体验夏雨的强悍。真是美呀!

宝泉景区除了泉水款待游客,还有瑰丽奇绝的山迎来八方宾朋,我们拾阶而上,抬头仰望,那陡峭的丹崖峭壁形态各异:有的像巨人岿然不动,有的像武士威风凛凛,还有的像圣人一样端庄高雅……沿着迂回曲折的山路畅游期间,真的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一切的烦恼和不悦顿时烟消云散。

宝泉的山水似乎有情有义,在落日的余晖中,目送我们这些慕名而来的游客。宝泉一日游,玩的开心,玩的尽兴,玩的刺激,再见宝泉!

  

收藏感动(河南省南阳市第八中学      梦)

往事像落日映照的河面,我拣闪光的珍藏在心间。       ——题记

我现在也开始学会着收藏感动,收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了。

当我再次打开尘封的往事,泪水仍会濡湿我的双眼……

我想起那个美丽的夏天。毕业时同窗好友们的互相道别,美好的祝福,亲切的叮咛,难舍的泪水,瞬间的留影……虽然已经搁置多年,但仿佛一切就在昨天,很近,很近。我为这份友情而感动。

我想起那个微寒的秋天。秋风萧瑟的季节,灾难突然降临,我承受着生命中难忘的疼,觉得那个秋天竟然很冷很冷,一个人在心碎的边缘苦苦挣扎。不曾想,一封封朋友的来信,带着声声的问候关心,满腔的鼓励,温暖了我支离破碎的心。多年来,我收藏着这些温馨的话语,时时翻晒起的时候,总会为这份温馨而感动。

我想起一个温暖的冬夜。因为心中的伤痛,已没有了生的意志,我在噩梦中哭喊着难以醒来,突然一句句温柔的呼唤,把从深渊里拉出。呵,是母亲,满脸泪水地望着我,一句句地喊着我的名字。那晚,母亲用我熟悉的一双手轻轻地擦去我脸上的泪珠,眼中漾满我熟悉的温柔的爱意。那晚,母亲的头上又多了一半的白发。我突然明白,原来痛苦的不是我一个人。我的泪水一发不可收拾地涌了出来。

我想起一个初春的雨天。蒙蒙的细雨,带着早春花儿的香,我踩着清凉的雨水,独步在校园的小路。大门外,竟看到一个撑着花伞的年轻母亲,手提着一袋衣服,望眼欲穿地守候着自己的孩子放学……我惊叹着,她那轻盈的身影融入一片轻柔的烟雨之中。我为这执著的身影而感动。

我想起一个诗意的黄昏。我在落日的余辉中,穿过一片林荫小道,发现一个老人和老伴互相搀扶一起静静地散步,享受着桔黄如醉的夕阳。老人慈祥的脸上映出灿烂的自信,和老伴爱护的眼神,刹那定格成一幅永恒的画面。我觉得有一种巨大的生命的力量在天地间涌动着,突然感动得很想哭。

当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心已经被一种莫大的情怀淹没了。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仅要学会收藏感动,更要学会留一份感动在别人的心中。我要把收藏记忆里的点点滴滴的感动翻检出来,撷取几朵,连缀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共同去感动。

  

【故事回忆】

好想给爹点支烟(新疆克拉玛依市一中   张蝴蝶)

在记忆中,很多年前,母亲常常回忆些日久年深的家世。父亲辞世后的年代,说往事说得更甚。那时,母亲已经进入暮年。她拉开因音带增厚而显得沧桑的嗓音,娓娓道来。那些往事,有如烟云,在空气中飘然四散,在眼前缭绕,令我无法不跟随着它们,走入历史的一幕幕。

现在想来,关于“家族烟草作坊”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无需任何修饰,拈来便可搬上银幕的影视作品,例如大染房、例如玉碎……

老故事发生在日伪时期。东三省沦陷之后,小日本实行经济独裁,将包括烟草业在内的民族工业,全部掌控在手中。一时间,市面上香烟绝迹,烟民们郁闷得抓耳挠腮。我的祖籍山东诸城,挑着扁担闯关东到沈阳的祖母极有经济头脑,萌生出“做烟卷”的念头。

那时,母亲刚刚“过门”,父亲是公交公司“魔电车”司机。当时,李家上有老祖母、疾病缠身的祖父,下有尚未成年的两个叔叔和奶奶收养的原本给我父亲做童养媳的小闺女,一家十几口子,日子过得吃上顿,愁下顿。抱残守缺的祖母的做卷烟的念头,令阴霾密布的家院当空升起明媚的阳光。

然而,阳光很快消散。暂且不谈做烟卷进料需要的款项和进货渠道,仅那细溜溜,白花花的烟卷所需的工艺,他们都是不掌握的。还是我的胆大聪明的祖母,她一跺脚,卖掉腕上的家传玉琢,从山东老家贩了些烟叶子,晒干、碾碎,在煮饭用的一口硕大铁锅中“炒熟”,然后买来白纸,裁减成“烟衣”大小,自己上手,竟然真的卷出了“烟卷”。当然,并不是一举成功。从炒烟丝开始,家族烟草作坊也经历过失败。刚刚过门,还是新媳妇的母亲因为将烟丝炒焦,挨过好容易熬成婆婆的我的祖母不少责骂。但,最终还是成功了。烟卷出来了,我的尚未成年的叔叔胸前挎着烟盒子,就像影视作品中那些孩子一样,沿街叫卖:“卖烟卷啦,尚好的烟卷……”

一时间,李家的烟卷,誉满“小西边门”。母亲用祖母分给她的“银子”,做了一条“士丹兰”色的夫稠料旗袍,买了双黑布帮襻带的学生鞋。脱下那双厚重的“乌拉草鞋”,母亲感到身子立即轻松起来。

“乱世存金,盛世把玉。”那是个乱世,精明的祖母把卷烟赚来的银子换成金戒指、金手镯。母亲说:你奶奶把换来的“金溜子”用线绳串起来,挂在墙上,像饰物,令陋室蓬荜生辉。

这下可好,街坊邻居们发现了这一生财之道,纷纷效仿,有的甚至打着“老李家烟卷”的旗号,使李家的烟卷质量大打折扣。看来,“假冒伪劣”一词,并非新时期的产物。祖母当然没有能力去“打假”,便苦思冥想,企图独辟歧径。

我想,我的祖母若生活在当今时代,肯定能闯出一条女企业家的道路。她老人家冷静思考之后,跑去药房,买了“仁丹”回来,碾碎,加在烟丝中,使得李家烟卷有了“清凉、清润”的口感。李家烟卷跨上新层次,产生了一次飞跃。

但,这种很容易识别的“新招”,立即被左邻右舍们识破,“仁丹”烟卷很快风靡卷烟市场,加之小日本掌控下的卷烟厂相继恢复生产,李家的烟卷作坊,终是无法披敌而偃旗息鼓。

这是我父亲品烟以致后来嗜烟如瘾的一个历史背景。李家烟卷作坊的卷烟投放市场之前,必须做质量验证,祖母品过之后,让父亲过口,一来二去,他由被动而逐步主动地抽起烟来。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烟不离手的。好像是当时市场上最为普通的百姓烟,“大前门”、“牡丹”什么的。西迁之后,父亲开始抽那种新疆人称为“磨合烟”的自卷烟。因为有了那段家族烟卷作坊的历史,父亲卷磨合烟的手艺,也是娴熟得可以。他将用报纸裁剪的“烟衣”整整齐齐插在中山装的上袋,装烟丝的,则是一只扁状手掌大的铁盒子。烟瘾一来,父亲用唾沫沾湿食指,抽出一张烟衣,拇指与中指上翘,食指下压,烟衣呈瓦状,另一只手捏着铁盒,沿瓦状沟底,将烟丝布上去,众指一合,烟衣严丝合缝,再口水舔湿粘合,将烟衣两头一捏,掐头去尾,一支烟就完成了制作过程。擦着“洋火”,点着烟,猛吸一口,吐出一口清云,一种飘飘欲仙的惬意,写上父亲清俊的面颊,他仿佛进入了精神的仙境。

文革中,因历史问题,父亲去当一辆北京吉普巡回电影车的驾驶员。掌握方向盘,卷烟显然不方便。我的慈祥的母亲便承担起为父亲卷烟的责任。母亲并非坐在副驾员的座位上,侍奉父亲抽烟,而是把烟卷好,一只只排列在硬纸壳糊制的盒子里,每天早晨,交给出门的父亲。母亲周而复始地做着这件事情,毫无倦怠之意。

母亲卷烟的程序,与父亲如出一辙。只是,出自母亲之手的磨合烟,看上去比父亲卷的,要娟秀得多。到底是李家烟卷作坊培养出来的“卷手”。现在回想,母亲对父亲的爱,都在那一只只整齐排列在纸盒中的烟卷之中了。与现在那些为丈夫抽烟而千斥万责的小女人们相比,母亲那种夫唱妇随的对父亲的爱,是多么的深沉,那是凝聚在岁月中的爱啊。

父亲五十岁那年,被突如其来的脑外溢击倒,整整在病床上昏迷了三十天。昏迷中的父亲每每扯起盖在身上的棉被,两只手习惯性地,不停地做着卷烟的动作,并做夹烟状,将手放在唇边。母亲不置一语地看着父亲,而我的内心则被一种未曾替父亲卷过磨合烟的歉意自责并哀痛着,禁不住泪流满面。不置一语的母亲没有悔意,她满足过父亲的需要,哪怕不睡觉,也要为父亲卷好足够一天抽的烟卷。可我却没有。那时,我真想给父亲卷一支烟,让他刁在嘴上,亲手给他点燃,看着他吞云吐雾。

父亲生命力的顽强,超出医生的预料,更令我们始料不及。三十天后的一个深夜,父亲神奇地睁开了眼睛,惊异地看着守候在床边的我和姐姐,似乎在问:你们为什么不睡觉?

父亲的身体日渐恢复。一个清晨,他笑盈盈地出现在阔别三个月的家门口……

脑外溢患者昏迷三十天,挣脱死神之手,不留任何后遗症地回到亲人身边,医生定义:是“医学学史上的一大奇迹”。出院之前,除了按时服药之外,医生最为重要的医嘱,便是令父亲与“烟酒”诀别。父亲很是听话地把烟酒戒了一段时间。可是,随着身体完全康复,他渐渐丧失了警惕,重新端起酒杯,再度卷起磨合烟,直到青光眼夺去他的光明。可我们知道,烟酒伴随父亲一生,成为他的嗜好。不喝、不抽的父亲,内心的郁闷,任什么都难以消除。

如今,我也染上了烟瘾,一天的抽量,甚至比父亲当年更甚。我常常想起昏迷中的父亲用被头卷烟的情景,那真是一种冥冥之中的渴求。每每想到嗜烟的父亲,我便新生想给老人家点支烟的强烈念头。

清明之日,赶回故地,给二老扫墓,在父亲、母亲的坟茔前,摆上祭品,我另外点了一支烟,抽了几口,然后,轻轻放在了供台上。

我知道,就像不可能吃上那些可口的祭品,父亲同样抽不上那支烟。但,我的内心深处,却有一种满足了父亲的轻松的感觉。

  

【教育随笔】

一个人的魅力(河南省南阳市第八中学      梦)

在我岗位培训学习期间,给我印象很深的有两位老师,一个是七十多岁的刘教授,一个是三十多岁的周编辑。一直以来,做教师都做得烦了,总是怨天尤人,觉得教师生活极是枯燥,但是我听了这两位老师的课后,受益匪浅,他们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将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幸福生活一辈子”

刘教授曾是教育学院的院长,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还热衷于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他中等个,戴着一副眼镜,精神矍铄,一点也不像七十多岁的人,倒像是五十出头的人,脸上带着慈祥的微笑,谈笑风生,有一种学者的风度。

我们的第一节课就是刘教授讲的《教师的心理健康》。别看刘教授岁数大,可是对于多媒体的运用是得心应手,他每讲一点理论,就会结合实际生活给我们举了很多例子,或严肃演讲,或深情表演,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我们热烈的掌声也时时地响在整个课堂中。

他给我们举了心理健康不良的表现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因为切合我们教师的实际生活,引起了老师们的共鸣,大家的心情也随之开朗了许多。

他说,作为教师,应该辛苦地奉献与快乐地增值,应该砺练着本领,充实着生活,抚育着子孙,延伸着生命,应该有一颗平常心,无乐自寻,他还说,他在参加工作的时就给自己定下这样的目标: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被他老人家的话感动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能有这样的心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大抵就是如此了!

而人活一生,不就是求得幸福地生活着吗?幸福是什么?就应该像刘教授说的,辛苦地奉献与快乐地增值。人能有几个一辈子呢?而要能像老教授一样,抱着这样的心态生活确实让人钦佩啊!我为自己的心态感到羞愧了……

听刘教授的课,会让你怨天尤人的心渐渐地平息下来,会让你懒惰疲惫的心羞愧不已,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从而去好好生活,好好工作……

我想,一个能感染别人去热爱生活的人,他是伟大的,是有着特殊魅力的人,而刘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你给别人的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

如果说刘教授的讲课让我们有一种世利之心平息的感觉,那么周老师的讲课却是另一种风格,一种让人感到有一种奔腾不止的气势。

周编辑今年33岁,也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相貌很普通,但是从他一开口讲话,你就知道,他是个不一般的人,他也做过几年老师,他从自己女儿的事说起,谈到创新,旁征博引,风趣幽默,他会说相声,会表演小品,常常令人捧腹大笑,隔十多分钟,我们就会以热烈的掌声回报他的演讲。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他去西部讲课,谈到西部的贫穷,谈到西部孩子求知的欲望,我想在座听课的老师们恐怕都会被感动的,反正我的眼角都湿润了。很久没有这样感动过了,一直生活在我们自己的圈子里,已经被利欲遮着了双眼,已经被世俗蒙弊了心灵,还怎么能看到一些人或事呢?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像周老师这样的人已经很少见了。他说他已经去过七八个省讲过课,已经讲了一千多场,他绝不收一分钱,他坚信:你给别人的越多,你就得到的越多,他说,我把知识给了学生,学生带给我欢乐、笑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他还说,他到现在每年还给那些学生回信,因为那是他对他们的承诺,是他的快乐,特别是通过信件知道他们成长的时候,他会感到欣慰,虽然这会很累很累!我听到这些话,我不知说什么好,我能说些什么呢?他不为名不利,只为了自己的追求。一个年轻人,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一个有着崇高信仰的编辑,他有一颗博大的爱心,正是心中有爱,才会有着关注社会关注弱小人群的爱心。正如他说的,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爱是人类的精英。

一场持续三四个钟头的课,一场持续不断的掌声,我们的内心都在感动着,都在澎湃着……他最后说,人不能都成为诗人,但都可活得充满诗意,就像他认为,他诗意的生活就是用爱心关注社会,关注那些弱势群体,他也相信我们大家都能有诗意地去生活……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的,只有你有一颗爱心,爱自己,爱别人,爱生活……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颗神圣的心,也看到了一种向上的力量。

刘教授的课,能让我们世俗之心平息下来,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工作,而周编辑的课能让我们充满青春活力,有爱心地生活,有爱心地工作。

他们都有一种魅力,一种感染别人的魅力。因为他们对生活都充满着热爱。

  

【生活随笔】

爸爸的蒲扇(郑州市金水区银河路小学   柳清燕)

夜晚,哄孩子入睡成了令我头疼的一件事!

每次看到他哼哼唧唧翻来覆去地蹭床单,眼瞅着他的眼睛涩的都睁不开了,就是不肯睡,急的我直想揍他。为了让他尽快入睡,我想到一个法子:给他背上挠痒。嘿!别说,这招管用,而且还屡试不爽。这不,今晚我又故技重施,孩子又在我来来回回的轻轻挠痒中很享受地睡着了。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儿时的自己,大约也是四五岁的年龄。那时还不知空调为何物,虽然电扇已经普遍存在,但是对于当时简省的人们来说,没有谁家的电扇会让吹一整夜。

夏天的夜晚,经过白天太阳的熏蒸,空气中残留的余温也足够令人浑身冒汗。 大多数时候,人们总是关掉电灯,关上门,手拿蒲扇到黄河大堤上乘凉。我们的村庄紧挨大堤,大堤北临空旷的田野,微风吹过,多少有些凉快。村民们爬上高高的大堤,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扇着蒲扇,说说笑笑;小孩子们就数星星、望月亮,追逐打闹。

余热渐渐褪去,人们也渐渐散去。回到家,我和爸爸两人就在屋内门口铺一张凉席打地铺,门敞开着,门外吊着竹帘,虽然会有一丝风吹进来,但也无济于事。这时我这个“小火炭儿”就会央求爸爸开电扇,等电扇打开后,我们爷俩还会就“开一档还是开五档”的问题进行一番争论。都说小孩子怕热,我让开一档,因为风大凉快;爸爸让开五档,说风速正好,风大了容易吹出毛病。最后,拗不过我的爸爸,总是先开一档,等我入睡后再关掉电扇。

不多时,我被热醒了。迷迷糊糊中嚷着:“可热、可热,开电扇、开电扇……” 爸爸会赶紧安抚我:“好好好,风来了。”爸爸边说边摸着黑顺手拿起放在床头的蒲扇,轻轻地摇动着,伴随着从爸爸手中送出的风,我很快又进入梦乡。待我熟睡以后,爸爸轻轻放下蒲扇,也睡下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再次被热醒,左右翻腾,嘴里嘟囔:“给我扇扇,给我扇扇……”爸爸再次拿起蒲扇不知疲惫地来来回回扇着蒲扇。

到了后半夜,温度降下来,地面不免有些凉了,爸爸会把薄薄的单子盖我身上。我察觉后,便一脚踢开。待我再次醒来,发现爸爸不知什么时候又把单子盖在了我的身上……

就这样,折折腾腾一晚上,爸爸为我扇完扇子盖单子,既怕我热着又怕我冻着。而我幸福地享受着父爱的同时,却体会不到这其中包含着父亲多少的操劳与疲惫!

看着身边熟睡的孩子们,我也不自觉地把单子往他们身上拉了一下,却见孩子们也是乱踢一通,大概也是热吧!可空调开着,怕自己睡着以后孩子们踢开后冻着。所以等他们睡着后又一次轻轻地给他们盖上了……

这一幕,诚如当年的父亲啊!此时此刻我才明白“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父爱是那样的厚重。

爸爸,谢谢您,为我撑起的温馨的家;爸爸,谢谢您,为我的一生牵挂;爸爸,谢谢您,为我所有的付出。您是如此的平凡又伟大!

  

自律更自由(郑州市金水区金沙小学   陈明丽)

进入八月,突然有点莫名的失落,紧张,失去了进入六月的穷开心。再看看厚厚的脂肪,再看看脸上呼之欲出的痘痘,我在想这个暑假我都干嘛了,干嘛了。

计划得好好的,放假我要早睡早起减肥,落空了。晚睡、熬夜,总是给自己无数的借口,然后就是躺倒床上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刷着朋友圈,看着谁谁又得了癌症了,谁谁又猝死,健康的杀手之一便是熬夜等等,更是陷入了深深地恐惧当中。

当我们让孩子坚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没有做到,我们各种咆哮,各种谴责,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呢?说好的要减肥,总是起不来,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总是迈不开自己的退,偶尔跑一次步,散一次步赶快发个朋友圈。当我再次喊着要减肥了,我们家的冯老师很是不屑,然后称之为天大的笑话,鬼才相信。说好的,要好好准备研究生考试,然后呢,那个书总是翻不动呀翻不动。早餐的时候,当我说起今天开始我要写博客了,我们家冯老师再次给了个白眼,说了句让我直接差点喷饭的话:“这么多年了,你除了坚持吼人,除了坚持午睡,还坚持了什么?”

是啊,我开始陷入深深的反思当中,这么多年我都坚持了什么---

曾经在中招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非要上高中,只因为一个学长说了句:不上高中的人生是完美的,高中是最学习东西的。这么多年回想起来无比的感谢当年自己的坚持、任性。

曾经在高考已经被省内一知名的大专院校录取的时候非要去复读,非要读本科,只因为自己的班主任说了一句话:现在都是向高学历上发展,慢慢的大专都不行了,第一学历很重要啊。毕业后的第一年所在的县城招聘教师有一项要求就是必须是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上班四年市里的重点高中的要求就是必须是研究生学历。这么多年过去了,真的很感谢自己吃的苦,自己要的作。

假如我坚持了一些事情---

比如:写作,我想我可能会成为一个作家吧,即使成不了一个作家,也会成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吧;

比如:锻炼身体,我想当疾病来临的时候可能抵抗能力会更强吧;

比如: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想即使把夜读坚持下来,现在再表达起来不会显得这么的苍白无力,捉襟见肘吧。

坚持原本就是自律的过程,自律,自己对自己进行约束,自己对自己进行规整,自由相伴而来。

  

深夜随想(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李慧芬)

我失眠了。数羊也不管用,反而越数越清醒。我怎么会失眠呢?

女儿老是蹬被子,我不停的给她掖被子。昨夜她睡着睡着突然大喊“我的苹果,爸爸呀我的苹果”,我睡眼迷蒙的一边安慰,一边思考着“她想吃苹果了吗”?她爸爸这时也醒了,赶紧也安慰她,“你想要苹果吗,爸爸去给你拿”,其实我俩都明白,女儿做梦了,她并没有清醒,但女儿的哭声却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哭着似乎也有了清醒的意识。但她一直重复着“爸爸呀,我的苹果”!女儿一向发音不标准,就像她发与哥有关的音节,除了哥哥这个音能发准,其它的都不太清楚。我们经常逗她发音节“gua”,如西瓜,女儿就会说“西八”,街上有个卖瓜的小贩流利的吆喝着“瓜瓜瓜,哈密瓜”,我们让女儿说,结果到她嘴里变成了“叭叭叭,哈密八”,为此我真担心她说话,怕她托班的老师听不懂。而今她为什么老是说“爸爸呀,我的苹果”呢,平常她最梦总是叫妈妈,今天怎么是爸爸呀?难道我们理解错了?突然间我觉得她应该是在说“爸爸呀,我的屁股”!因为前一天我为了她吃药的事打了她的屁股,当时她就是一边痛哭流涕,一边说着“爸爸呀,我的屁股”!瞬间我更觉得我过于粗暴了,虽然当时打过她之后我就懊悔了,但我没想到孩子会因此做噩梦。平常我真的舍不得打女儿的。不仅仅是因为生女儿的不易,也不仅仅是女儿家要爸爸妈妈宠爱,而是我女儿很乖很可爱的!内疚的我赶紧安慰女儿,“以后妈妈不打了,来,妈妈抱睡觉吧!”好一阵安慰,她总算是又睡着了。

最近女儿在幼儿园跟其他小朋友又学了新本领——哭,拉长音的哭,不仅是声音有变化,而且一哭就泪奔,梨花带雨的!边哭还边叫着“妈妈呀”有次忘记她为什么哭了,但仍然哭着喊着“妈妈呀”,老公在一旁闹笑话似的喊着“老婆呀”!儿子也来凑热闹,学妹妹喊着“妈妈呀”!我吆喝他们停止,“这门外不了解情况的,人家还以为我死了呢!”

女儿上幼儿园后成长是比较快的,但也确实跟着个别小朋友学了一些毛病。如挖鼻屎,并且把鼻屎放到嘴里吃。这毛病真的让人无语了。年前都已经开始出现这种毛病,劝说讲道理、奖励、威逼利诱、恐吓威胁都试过,都以失败而告终。春节时去旅游,与安徽的一家三口一块玩,女儿还收了个徒弟,安徽的那家比我们小四个月的弟弟,临分别时,我发现那个小男孩竟然也开始了此举动,我被震撼到了,无语至极!好在,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儿挖鼻孔吃鼻屎的次数渐渐地少了,但愿她忘记这个本领吧!

此刻,头疼却仍然没有睡意,女儿已度过深睡眠期,开始了蹬被子时期,我就更无法入眠了!

现实安稳,岁月静好!愿家人平安,孩子们健康快乐!

  

家有小儿成长记(郑州市惠济区幼儿园      爽)

一字千金

一岁半的儿子说话还不太流利,大部分的人称名词说一遍,他就会跟着说出来,虽然还不太清楚。最大的遗憾现在就是不会叫妈妈,每次教他叫妈妈,他总是拉着长腔爸――爸,爸――爸,声音一高一低,抑扬顿挫,而且边叫边笑着看着我的眼睛,我总觉得他是故意气我的,但是我又舍不得打他,你不知道,这时的他多么可爱!

晚上洗过澡,我坐在床上问他:“想我没有?”

“想。”

“哪儿想?”

“这儿。”说着用手指指他的脖子。

我摸摸他的脑袋说:“是这儿。”

再问一遍,还是指着脖子。

“我好不好?”

“好!”

“爸爸好不好?”

“好!”

“爸爸不好。”    

“不好。”

“爸爸好不好?”

“好。”

再问一遍,还是好,看来一个字的容易说。

心里有数

昨天,儿子拿了一根冰糕在吃,邻居婶婶说:“来让奶奶吃一口。”

儿子一拽一拽跑去了,把冰糕伸到了婶婶的嘴边,马上又把手缩回来了,眯着眼笑着。

婶婶说:“看知道色(小气)了。”拉着儿子的手,放到嘴里假装把冰糕咬了一口。

今天儿子又拿了一根冰糕再吃,婶婶正好从地回来,正走到我家门口,说:“来让奶奶吃一口。”

儿子站在大门里边,眯着眼笑着。嘴里说:“不!”。别的字不清楚,但这个“不”字却清楚得很。无论婶婶怎么逗他,他就是不出来,直到把手里的冰糕吃完,才从大门里边走出来。

看小孩子的心里有他想吃的美味,一回“上当”,二回心亮!

当妈的觉得自己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有趣的,都是值得记录下来好好用来回忆的。

爱孩子,爱屋及乌,连带他的一举一动都爱!

两碗方便面

晚饭没怎么做,中午熬的南瓜汤多,又面又甜,晚上的这顿饭就省事了许多。

我是要喝南瓜汤,孩子们却说要吃泡的方便面。不愿意给他们唠叨着讲方便面是垃圾食品,反正不经常吃,偶尔一次也不愿扫了孩子的兴致。

把水滚好,方便面撕开两袋泡在了两个碗里。然后又拿来了两个小碗,等待泡好的方便面分开,要不泡面的那个碗太热,怕烫着孩子们。

大概五六分钟的功夫,我掀开盖在碗上的袋子一看,已经可以了。

把第一碗面分成了三份,两个闺女的多一些,儿子的少一些。

大妞端过碗急不可耐,边吃边说:“妈,我喜欢吃泡的硬一些的。”

“这个过火了?”

“有点软了。”

“将就着吃吧,下次泡的时间再短点。”

“妈,你也吃呗!”

“我不吃,我一吃都吃完了,我逗她们说。”

“吃完不会再泡?又不是没有!”

“妈不想吃面,妈想喝南瓜汤,恁都快点吃。”

但是看到妞在吃面的时候还想着我,还是挺高兴的,可能她觉得她吃的是美味佳肴,务必让妈妈也品尝一下。

二妞的面很快吃完,我把泡好的第二碗又给她盛了半碗,她吃得津津有味,难得的一顿饭她没那么多话,只是安静地吃饭。

第二碗吃完后,她长出了一口气,“酒足饭饱”的样子:“妈,看我今天吃的多不多?表现好不好?”

“今天表现好,吃的也多,以后都该这样子哦。”

“妈,我知道了。”快乐地回答道。

看来人都是喜欢被表扬的!

儿子面是吃的极少的,边吃边喝南瓜汤。喝喝甜的,吃吃咸的,在他的口中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吧!要不然,看他那眉开眼笑的模样。

真是没想到,两碗没有营养价值的方便面,却让孩子们吃出了晚饭的美味与满足。

这让我想到,在生活中,是不是偶尔需要加点没有营养,但又让我们喜爱到欲罢不能的东西来调剂生活?

比如说,男人们爱抽的烟、爱喝的酒?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