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0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847(父亲节1)
发布时间:2020/6/21  阅读次数:395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847(父亲节1

2020年父亲节专辑1   10篇)

  

【诗词歌赋】

父亲去世十二周年祭(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汝南县第四小学   董立伟)

无言父爱,恩重如山!(安徽无为县竹峰希望小学   夏书银)

思念如月(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红梅)

写给父亲(南阳市第八中学      梦)

【时代散文】

父亲节随想录(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   张玉杰)

父亲(漯河市第三初级中学   赵宇青)

【故事回忆】

父亲的节日(汝南县第九小学   郑心爱)

父爱如山(河北省邯郸市第八小学   李佳平)

【生活随笔】

母亲眼中的父亲(中牟县第二初级中学   韩海萍)

  

【诗词歌赋】

父亲去世十二周年祭(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祭日恰逢父亲节,执笔欲言已呜咽。

苦累熬煎育子女,辛勤劳作度日月。

好景才临遭病祸,佳愿未竟承福业。

儿孙叩首告亡灵,大恩不忘情切切。

——2020.6.21日(星期日)父亲节(农历五月初一)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汝南县第四小学   董立伟)

翻开日历

2020621

父亲节

父亲,却早早离开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这天,我穿着父亲桐木芦花草鞋

摸着老屋不在存放麦子的麦穴

就像,摸着父亲的手

那样亲切

拨通父亲生前用过的电话号码

手机告诉我:你拨打的电话号码不存在

这声音,是十二年前生死离别

孤独的心在冷雨中跌,下跌,下跌

抱紧父亲的照片

把脸紧贴

拥有了父亲的父亲节

  

无言父爱,恩重如山!(安徽无为县竹峰希望小学   夏书银)

无限关怀不露声,言传身教育女情。

父慈子孝人称颂,爱戴仰慕咱崇敬。

恩惠宠爱全包揽,重担责任集一身。

如日方升徐美展,山高水长老爸俊。

  

思念如月(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红梅)

窗外

已经升起一弯新月

心中

顿时升起思念无数

  

月儿弯弯

思念弯弯

一头是父亲沉沉的爱恋

一头是女儿浅浅的挂牵

月亮,什么都不说,只是微笑看着我

美丽的脸庞,似乎微微有些遗憾

  

明天

我要回家

偷偷把父亲埋怨

月亮之所以弯弯

是因为你的付出

太多太沉了

高高翘起的,总是你的那一端

以后

不许这样了

我要超过你对我的爱恋

不然

这是月亮深深的遗憾

我要用女儿所有的爱去填充

把弯弯的月亮变成一个幸福的同心圆

满月

才是月亮最唯美的绽放和期盼

  

哦,对了,明天是你的节日

祝福我的父亲,节日快乐

在此,也祝天下所有父亲:节日快乐,幸福安康,好运常伴

  

写给父亲(南阳市第八中学      梦)

岁月雕刻成您沧桑的脸

压弯了您曾经结实的背

在这炎热的夏季

汗水纵横在您满脸的

沟沟壑壑间

却流不走您慈祥的笑容

  

尘封已久的记忆

瞬间在心头打开

泪光中 您忙碌的身影

奔走在我们成长的途中

曾是那么的高大伟岸

  

如今呵 我亲爱的父亲

我们已经长大成人 而您 

再也挺不起您笔直的腰

留给我们的却永远是您

依旧沧桑的笑脸

  

【时代散文】

父亲节随想录(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   张玉杰)

孩子为了表达对偶的生养之恩和感激之情,父亲节给买了一件T恤衫并发来微信祝偶:父亲节快乐!就连小孙女也用微信语音功能祝福爷爷节日快乐!对此,偶感到由衷的欣慰和喜悦。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礼物不在贵贱,有这份孝心就好。大爱不言谢,心存感恩,那怕送来的只是一片鸿毛,礼虽轻,情义重如泰山。俗话说:有钱难买子孙贤。偶知足了,心灵得到的慰藉是礼物本身价值所无法比拟的。  

然而,父亲节却源于美国,始于二十世纪初。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看来外国人要比我们中国人更看重情感,更懂感恩。据说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市布鲁斯多德夫人的母亲在生育第六个孩子时,因难产而死,多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在妻子过世后,独自一人在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乡下农场,承担起抚养、教育六个孩子的重任,多德夫人在家中排行老二,亦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细心特质,让她更能体会父亲的辛劳,斯马特先生白天辛劳地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照料家务与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当子女们盼望能让斯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先生却因多年的过度劳累于1909年辞世。多德夫人心中明白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和艰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1910年多德夫人将她的感受告诉给教会的瑞马士牧师,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牧师的赞许,同时得到了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多德夫人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5日作为父亲节,斯波坎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州政府采纳这一建议的同时,把节期改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即1910619日多德夫人所在的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庆祝活动,从此美国各地便开始庆祝“父亲节”。

1924年美国总统柯立芝表示支持设立全国性父亲节的建议,1966年约翰逊总统签署总统公告,宣布当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美国的父亲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纪念日。后来渐渐的广泛流传到了世界各地。

其实,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父亲节,只是鲜为人知罢了,中国的父亲节最早源于民国时期,即194588日,上海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将88日定为全国性的父亲节。由于当时国内仍处于战乱时期,时局动荡,社会不稳,人心慌慌,以致于将此事搁置下来,所以后来也就不了了之,并渐渐的为人们所淡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父亲节做为“泊来”的节日又渐渐传播开来,约定俗成的也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做为我国的父亲节了。

总而言之,父亲节起源于那个国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父亲节的形式来表达对父亲的爱,那怕是为父亲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斟上一杯醇香浓烈的白酒,还是送上一件小小的礼品,抑或是一个微信、一个电话、一句暖暖的祝福……表达的都是做儿女的一片孝心。通过父亲节教育儿女敬重父亲,感恩父亲,报答父亲。并使全社会形成一种知恩图报的良好风气。窃以为,这是一件何乐而不为的好事情,应将其发扬光大才是呀。

  

父亲(漯河市第三初级中学   赵宇青)

古往今来,母亲被称作慈母,父亲被称作严父。

如果说,母亲教会了我们生活,那么父亲教会了我们做人。

父亲对我们的严厉,从小就开始。自东倒西歪的学步,到上小学、中学、大学,乃至就业,成家,人生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鼓励、支持和教诲。

父亲的言行影响着我们的一生。父亲是我们最严的老师,是我们最亲的老师,是我们终生的老师。

在我们的成长中,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母亲、爷爷奶奶往往袒护着我们,而父亲总是顶着一家人的压力,对我们严厉地批评、指正,要求我们少犯错,不犯错。

当我们做对事情时,父亲没有太多的赞许,只有淡淡的肯定,总是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我们成功时,父亲没有太多的惊喜,总是冷静地鼓励我们把眼光放得更远,把成绩做得更大。

当我们失败时,父亲没有太多的责备,总是开导我们,安慰我们,要我们像“男子汉”。

其实,父亲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男子汉的“男”字由“田”和“力”组成,意思是在田里出力干活的人。如今,虽然男人不一定要下田干活,却是在外出力赚钱养家的人。父亲正是这样的人。

有能力的父亲忙里忙外地做着生意;没能力的父亲起早贪黑地干着苦力;工薪族的父亲没到月底就被家里催着上交工资……每个父亲都有一个共同心愿:养活一家人,撑起一个家。

当这个家遇到困难时,母亲总是无奈的叹气和流泪,父亲总是默默承受着一切,努力改变着一且。无论内心有多脆弱,总要向外传递着坚强,为这个家撑起一片蓝天。父亲是风雪压不垮的青松!

父亲是承上启下的。父亲既要尽职尽责赡养自己的父母,还要尽善尽美为子女创造各种条件。父亲的压力是最大的,父亲是任劳任怨的耕牛!

父亲是艰辛的,父亲是坚韧的,父亲是家的脊梁!

如果说,母亲是我们的地,那么父亲就是我们的天。

父亲是辛劳的、无私的,父爱是严厉的、伟大的。让我们感恩父亲,祝福父亲!

父亲节之际,祝所有父亲健康、长寿!

  

【故事回忆】

父亲的节日(汝南县第九小学   郑心爱)

六月已半,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的父亲节已在眼前。买束花吧,父亲一辈子也没见过什么花;送双鞋吧,父亲一生就那么一双老黄鞋;还是给点钱吧,穷了一辈子的父亲肯定最喜欢。但无论买什么,送什么,都不要忘了还要带上一包上好的牙签。但无论买什么,送什么我的父亲都看不到了吧。那就写点什么吧,寄给父亲,送给今年的父亲节。

那天

父亲是个不善言辞,不爱表达的人。从记事起,整天就见父亲板着脸,一副面孔,极少有其他情感的流露。但在我考学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却看到了父亲少有舒展的面孔。

从小到大,父亲未过问过我的学习,也从未出过远门。但在我要上学报到的那一天却坚决要求送我去。那一天,父亲骑着一辆破的快散了架的自行车载着我先是赶到15里外的小镇上,再追赶一天一辆到市区的大巴车。那一天,我们经过一个上午的折腾,下午一点多时父亲拽着我终于挤上了开往学校的火车。一路上,父亲肩背大包,臂挎小兜,手中还时时不忘拽着同样第一次出家门的我,从父亲紧拽着我的那只大手中,传来的是父亲那兴奋、激动和浑身似有使不完的力量。一到火车上的我,很快就睡着了,而一觉醒来,看父亲就坐在身边,心中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和幸福。

那一天,第一次被父亲紧紧地拽在手心。

那一天,第一次在父亲面前呼呼大睡。

那一天,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

虽然,那份爱,现在早已很遥远,但却从未模糊过,真好!

那一天,距今虽已过去二十几年了,但却依然犹如昨天。

那一天,过后,我就是个再也没有爹的娃了。

那年

那年,2005517日。每每写下或看到这个日子,心中总是疼痛如针扎。 那年的麦子泛黄之时,你不等再挥一把镰刀就走了。

害死父亲的病有两种,一个是伴随了一辈子的头疼牙疼。父亲的牙疼我一直认为是他不讲卫生造成的。记忆中,每次吃完饭,总会瞧见蹲在角落里随手从地上或破笤帚上捡起或折断一小截竹篾就剔牙的他。那扫地发了秃的破笤帚连同父亲剔牙的影子常常在我眼前久久不能挥去。如果父亲还活着,我一定会给他买一大堆上好的牙签剔牙,那样,父亲也许就不会有牙疼头痛的病了吧。而今,我买上再多再好的牙签也拉不回你了。

“心病”,应该是父亲的第二个病吧,而且这个“病”很严重,重到无药可救。父亲牙疼头痛病范时,总能听见他因疼痛而发出的呻吟声,也会看见他疼痛难忍时用头往床头和墙上碰撞的情景。但即便是疼痛到这个地步,他也从来不肯去就医,顶多也就是买两片止疼片或安眠药罢了。时间一久,这个头痛牙疼的病就成了父亲心中挥之不去的魔怔,压得他越来越喘不过气来,直到有一天父亲把积攒下的一瓶安眠药一口吞下时,我才明白父亲的病是多么严重。而明白只是明白,却无丁点儿力气把他拉回来。这么多年已经一晃而过,而害死父亲的真的就是这两种所谓的病?是最终结束你生命的那几片安眠药?还是一辈子的贫穷?骨子里的胆怯?此时已是年届不惑之龄的我却又变得不明白了。但无论千思万念还是沧海桑田,父亲的这种一声不吭不负责任的一死百了,我却是久久不能释怀,不能理解,也很难原谅的。

又是一年麦收时节,又是牵娃回家看妈的时候。每次路过你的坟头,我的女儿也总会有很多的不解和困惑。因为每次路过坟头我总会指给她说:俏妞,瞧,那就是你姥爷的家。你从未谋面的外公就躺在那里。是呀,父亲,你为什么选择躺着呢?如今,我的孩子也已快长成你送我上学时的模样了;家里的公路也早就修好,公交车小轿车就在家门前路过,再也不会跑几十远的路途搭车了;家家户户也都住上了两层的小楼房了,平滑的水泥地板砖油光曾亮,再也用不上笤帚天天扫地了。生活有时固然是艰辛的,但唯有活着才是坚强才有希望,不是吗,父亲。

那辈子

父亲是个只有初中文化的贫农老百姓。但在那个年代,在那个三不管的小村落里也算得上是个有学问的人了。从我出生起,父亲就一直在村里的村委会上班,在村委会为方圆几十里的十几个村落放喇叭、播放通知。用现在时髦的说法,父亲也算得上是一个播音员呢。但父亲做的却一点也不时髦,不像现在人家那播音员,穿戴讲究,口语标准,端端正正。而父亲的播音就是嗓门有多大就喊多高,唯恐十里八村的老少爷们们听不见。除了“播音”工作,父亲还担负着为公家做饭、给村委会看大门打杂等一些活计。即便是这些横七竖八也上不了台面的杂活,父亲一干就是一辈子。

父亲还是一个脾气暴躁又有点不讲理的人,他的暴躁是从我们姊妹四人从小挨打的记忆中得出的结论;父亲又是一个性格软弱怕事的人,从小家里的大事小事,盖房、借钱,只要是抛头露面的事情都是我妈去做。但这些都不能让我否认这就是我的父亲。父亲总归还是一个极其善良的人,害人的事不做,贪小便宜的事不做。给公家干了一辈子也没领过一次像样的工资是他,直至死后多年,家中抽屉里还压有十几年的工资欠条的是他。

我不知道父亲是哪一年出生的,但却时常记起母亲的一次玩笑话,你爹不愧是属老鼠的,夜里老是偷偷摸摸的起床偷吃东西,那父亲是属鼠的吧,今年是你的本命年,活到今天也七十有余了。阴历的七月七是父亲的生日,我却记得清楚的很,因为从小我就对七月七鹊桥相会的故事充满好奇和憧憬。即便是今天,每逢此日,我依然喜欢遥望星空,在遥想牛郎会织女时,背后则多了另一层的牵挂和思念,我在想,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不远处是不是也有父亲的身影呢!

  

父爱深沉(内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樊国文)

三十年的星移斗转,磨不褪我对父亲深情的思念;三十年的风霜雨雪,蚀不掉我对父亲幽深的怀恋;因为三十年的春华秋实,始终驱不散父亲死不瞑目的那一幕,留给我的剧痛与震撼。

我的父亲,是那种社会农民的化身,也是那个时代农村生活的投影。父亲,以集体事业为己任,以农业生产为终身活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的是忠诚善良、耿直本分、恪尽职守、忍辱负重和沉默寡言。

父亲的童年,开心快乐,沐浴着长辈的宠爱和家庭的温馨。在西峡口读了三年私塾,与别廷芳长孙同师同学。一九四零年,一场灾难粉碎了父亲的美梦。一月之内,我的曾祖父、曾祖母、大祖父、祖父和小姑,相继被伤寒夺走了生命。顿时,乌云压顶,天塌地陷,悲声惨烈,门可罗雀,只剩下两家孤儿寡母度时光。父亲被迫中断学业,返乡苦撑门户。从此,顶风冒雪,披荆斩棘,母子相依为命,兄妹互帮互敬。年仅十二岁的父亲,用稚嫩的双肩擎托起艰辛生活的千斤重担。

后来,曾任大队民兵营长的四哥(十来岁时曾在我家西厢房长期借宿)告诉我,我家宅子特别硬。白天午休时,房间里锣鼓喧天,烟雾缭绕。夜晚睡觉时凶神恶煞,大呼小叫,使人毛骨悚然,常常惊出一身冷汗。究其原因,则是日伪军进村后,看中了我家院落,强征民房,把我们全家人赶到老坟地栖身。两个月左右,日伪军二十多号人马,因为伤寒感染,病死的病死,活埋的活埋,走出去的只有六个人。日伪军的暴行给我们家族种下了灭顶祸根,结下了罄竹难书的血海深仇。

历经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父亲从曲折坎坷,到平坦大道,在磨难中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成熟。

生活最艰难的时候,父亲忍痛卖掉了磨房,到王店街买回了五十斤红薯干。祖母拿起一片掰开,发现里面是暗红色,尝一口竟然苦不堪言。原来,那薯干是经大雨淋过的。父亲太老实了,只看到表面白生生的,连尝也不肯尝,结果上了大当。一间好好的磨房,顷刻化为泡影。祖母让他找人说理,父亲先是摇摇头,然后坐到枣木条凳上一面叹气,一面捶打着胸脯。母亲为此两天不搭理父亲,自己也不吃不喝。

父亲对耕牛的感情特别深,喂牛时小心翼翼,十分谨慎。夏天,青草捡了又捡,生怕里边有铁丝或砂子;冬天,干草搓了又搓,他担心麦秸梗扎了牛嘴巴。犁地拉车时,尽量避免耕牛出力太大,汗水湿透皮毛。牛生病了,父亲用单方,比如破草帽、萝卜种等等,又是熬药,又是灌汤。一头黑牛病死了,别人都在高兴地分吃牛肉,父亲却躲到一旁悄悄掉眼泪。尤其令母亲生气的是,为了让耕牛休息好,父亲居然把两头牛拴到堂屋东间里,还把窗户扒开,另外安门!

农忙时,父亲披星戴月,废寝忘食。拉麦子、种玉米、送公粮,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有时还让祖母把稀饭黑馍送到田间地头。过河或上坡,总是先让牛歇一会儿,积攒力量,再扶着抬沿儿,或坐上车头,突然甩着响鞭,吆喝着,赶着牛一口气直冲过去。父亲津津乐道的是出差拉脚,去镇平石佛寺,过西峡老灌河,怎么克服困难,快快乐乐完成任务。父亲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能叫使死牛,不叫打住车!”

父亲定期检查修理他心爱的牛车。阴雨连绵时,父亲就围着牛车,这里敲敲,那里摇摇。皮绳断了,打个麦穗接好;挡板破了,就从存放衣物的木箱上取下一块做成崭新的。或者干脆把木轮拆卸下来,要么重新嵌入车键,要么更换一根辐条。锯凿斧头刨子等工具在父亲手里上下飞舞,运用自如。

父亲烟瘾大,一有空闲就抽旱烟,甚至一边干活,一边抽。吞云吐雾的,好呛人。要不,就埋头摆弄烟嘴和烟锅儿,用竹丝捅烟屎,或者让母亲给缝个新烟袋,换个新坠子。有段时间,烟叶短缺,父亲急得团团转,翻箱倒柜,砸烟秆,槌烟筋,搓麻叶,揉芝麻饼,还让我到马路边替他捡烟头。

五六岁,冬天的夜晚,三里外的杨集村上演皮影戏。父亲驮着我,站在用牛粪场搭建的高高的舞台下观看。我在上边,紧紧抓着父亲的头发,高兴地前仰后合,父亲却在下边打着哆嗦跺着脚,因为他早把蓝灰色大氅套在了我身上。

八岁时的一天中午,父亲发现我偷坐他的牛车,就从车前走到车后,想抱我下来。不料,因为个子矮,我没有爬上牛车后尾,扑通一声,摔下地来。后边拉车的牛又赶上来顶撞,造成我右胳膊被车轮碾擦,手腕骨折,昏迷不醒。祖母一顿臭骂,母亲几番指责。父亲就狠心卖掉了家里仅有的两只老母鸡,为我请大夫治病疗伤。

对待我们兄妹五人,父亲疼爱有加,从不打骂。但是,有一次,别的孩子误传我偷摘了村西头大婶家的两个青柿子,父亲竟扬着赶牛的扎鞭追了我老远老远,要不是四叔抱住他,父亲是决不会善罢甘休的。

有一年早春,我帮父亲到杏树坪拉柴。出稍儿时,父亲让我牵着长麻绳,紧紧靠着道路右边走。休息时,父亲叮嘱我爬树不要爬得太高。吃饭时,父亲总是把大块杂面馍让给我。夜晚,睡在黄沙岭上的柴草车下面,父亲用自己的棉袄为我遮挡着漫天风雪。

一九七三年春节后,我考上了高中,却交不起学费。父亲坚持贱卖掉家里的一只绵羊(等一等,也许能卖到八元;急着卖,只卖了六元。),拿出五元钱,给我交了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的学费。谢天谢地,高中两年半,因为家里困难,政府每学期都发给我三元助学金,从而大大缓解了我的求学压力,使我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一九八三年八月初的一天傍晚,三个野蛮人,强行越界,无理取闹,像疯狗一样尖叫狂吼,又像犟驴一样胡踢乱咬。父亲头部被木棒击中,我的鼻骨也被拳头打伤。但是,当上面派人来调查时,父亲却隐瞒实情,为恶棍解套,使其逃脱严惩,免于判刑入狱,仅仅以拘留了之。

中秋节以后,有人告诉父亲,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人敬我一尺,我就敬人一丈;谁抠咱鼻子,咱就该挖谁的眼!父亲默默地听着,又是一边点头,一边微笑。尽管此后不久,父亲就开始不间断地治疗头痛病症,并渐渐形成了脑血栓,直到含恨辞世。

其实,只有我最明白父亲那样做的心思:抬头不见低头见,谁也不能把别人一木锨铲走;宁可人负我,我决不负人;做人,要给自己留条后路,该饶人处且饶人。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父亲临终时刻,还在践行驷马难追的诺言,还在眷顾血浓于水的亲情,还在关注子孙后代的安危,使我真切地体验到死不瞑目的剧痛与震撼。

农历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二日晚上,父亲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我经历过两位老人临终情景,因此,预感到父亲将不久于人世。我就坐上父亲睡觉的门板,同他商量如何安排后事。因为父亲几近失去知觉,我们就约定:“同意了就看着我,不同意时就摇摇头。”

第一,东坡李队长丧事,我二弟被邀受拜不能失信。父亲盯着我,眼里噙着泪花。

第二,请师傅马上油漆棺木。父亲平静地看着我。

第三,派人叫回姑姑、大妹和我的两个孩子。父亲依旧安然如初。

第四,求人另外找块新墓地。父亲却轻轻地摇摇头。

因为新修道路,平整土地,全部推平了坟头,早已地貌全非,不可能再准确找到祖父祖母的老坟。我向父亲反复解释,父亲只好无奈地望着我,不再坚持,好像理解了我的苦衷。

次日清晨,一切按计划进行。母亲扶起父亲,我把父亲洗漱一下,打开昨天刚买的橘子罐头,倒了大半碗,一勺,一勺,慢慢地给父亲喂下。二弟刚刚动身,去东坡帮忙。一会儿,父亲突然紧咬碗沿,嗞嗞有声,好像吞咽不及的模样。母亲告诉我,父亲比昨天喝得多。我站起身,走进厨房,把剩下的橘子汁又倒入碗中。母亲急切地说,快来,快来!我赶快跑过去,抱住父亲,同时,轻声呼唤着,呼唤着。

但是,父亲却在我的怀抱里,神态自若,安然祥和 ,沉沉地睡着了;两眼逐渐消失了平素的光华,却留下一条缝隙,怎么也不完全闭合。父亲好像还有未了的心愿,在等待着,期盼着。

我快速给父亲理发,给父亲擦拭身体,给父亲穿上寿衣……

大妹离得近,先来了,焚香烧纸,悲痛欲绝,可父亲并没有一反常态。姑姑——我大爷的独生女,父亲的堂妹,困难时期,一直接济着我们——来了,叩头跪拜后,父亲的左眼闭上了。姑姑用手轻抚父亲的右眼,一次,两次,三次,却一动不动。二十分钟后,我的两个孩子,五六岁,跪地磕头,痛哭流涕。父亲的右眼竟然奇迹般地合上了,蜡黄的面容仿佛流露出欣慰的微笑。

刹那间,父亲神情若泰而又充满期待的目光,凝铸成鲜亮而宏伟的丰碑,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矗立在我的心田上,使我刻骨铭心,没齿难忘。

尽我所能,比较隆重地埋葬了父亲,而且,全村第一家也是第一次在奠礼结束后,设宴款待了帮我料理丧事的乡邻亲朋。而我的心里好像坠着一块大石头,一直沉甸甸的,始终萦绕着父亲临终前后的音容笑貌。

三十年来,每当我想到那惊奇而又神圣的一幕,都会热泪盈眶,感激涕零,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然而,高山曾经承受了多大压力,则星罗棋布,难以言表;大海曾经倾注了多少心血,却车载斗量,无与伦比。如果说关爱子女,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孝顺父母,就应当是子女们责无旁贷的义务。

父母恩德,无以报答。后来我写了两首打油诗聊表怀念之情。分别是:

《慈母恩》

母亲仙逝近卅年,音容笑貌如目前。披星戴月善理麻,含辛茹苦巧炊烟。侍奉公婆傍病榻,照料子女读诗卷。宽厚仁慈躬身行,惠留贤孝至今传。

《父子情》

孩提受宠乐无穷,日伪阻断少年梦。挥拳用力揍恶棍,骑脖费时看皮影。狠心卖鸡疗伤痛,忍痛售羊求学功。伸拇只为凶徒趴,举鞭唯因讹误听。葛条援手黑龙洞,棉袄覆身黄沙岭。宽厚忍辱德报怨,中庸难移显公平。半罐橘汁两阴阳,一生父子三世情。亲人分别未谋面,临终苦盼不瞑睛。神奇一幕常浮现,丰碑矗立没齿胸。

  

父爱如山(河北省邯郸市第八小学   李佳平)

我一直在父亲的呵护下长大的,父亲总把我当成长不大的孩子,事事替我操心。

我们姐弟三人,我排行正中,且就我是女孩。父母对我更是宠爱有加,特别是父亲。记得小时候看电影,父亲总是高高地把我驼起,我做在父亲高大并宽厚的肩膀上,双手拉着父亲的手,幸福且骄傲。父亲则边走边喊着:我们要去看电影了。也常常不知电影看到什么时候,我已进入梦乡,当我醒来时,我已在暖和的被窝里。

上初中的时候,父亲正好在我们学校修房子。那时我很傻,特怕同学见到衣衫破旧的父亲笑话我,所以在学校碰到父亲总躲得远远的。而父亲则不然,在人群中发现我后,马上走到我跟前,拉着我的手问这问那,那是我总是敷衍几句就跑走了。父亲则呵呵地望着我笑,直到我的身影消失在他的视线中。那时我们考试结束时,老师总把成绩公布在墙外黑板上。有一次正上课,我向外一看,老师正站凳子上用粉笔写分数,。再看,父亲正在下面认真地寻找着。下课了,同学们都一踊而出,出去看自己的名次、分数了。而我怕见父亲而坐在座位上。这时忽听见:〞妮,你考了全校第六名。〞抬头一看,是父亲,父亲正站在教室门口,疲惫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神情,正告诉我名次呢!

91年,我考上了郑州师范。父亲见谁都说他的妮儿考上大学了。当时在家庭条件较困难的情况下,父亲还为我许了场电影。去学校报到那一天,我和父亲挤在去郑州的公交车上,中途正好有个空位,父亲则让我坐上,而自己则蹲在我旁边。当时,父亲带一顶草帽,怕热着我,还不时为我扇风。时至今日,当时的情景还让我记忆犹新。

我的婚姻更是让父亲操碎了心。当我现在的老公出现在我面前时,父亲对他一百个不放心。总是对老公问这问那,恐怕疏漏了什么。结婚那天,父亲的眼睛红红的,所有人都看出父亲很难过,有一种被摘心的样子……二十多年过去了,老公对我很好,父亲总算放了心。

如今,父亲已七十多了,我已早成了光荣的人民教师,也深深体会到了父爱的深沉。每当我回娘家时,父亲总是把我送得很远,我劝父亲回去,父亲总是不舍,直到我们的车消失在他的视线中……

  

【生活随笔】

母亲眼中的父亲(中牟县第二初级中学   韩海萍)

每次回家看望父母时,我早已听惯了母亲对父亲的不满。“你真懒,饭不端你跟儿,你就不知道吃!”母亲抱怨道,“衣服脏了,也不知道换换!你真扣门,剩菜剩饭,你也不让扔,你的破衣服,孩子们不让你再穿了,你就是不听,我真拿你没法了!”母亲对我说:“我看你爸傻了,原来腿可勤,现在一吃罢饭就爱睡觉!”母亲指责的言语中透露出些许的怜悯。

昨天,我又来看他们了,平时忙于工作,很少帮父母做些家务,前些天父亲有病住院,母亲怕影响我的工作,没让我知道,我知道后心里很愧疚。现在终于放假了,可以帮他们做些事情来弥补藏在心中的愧疚了。

父母将近八十岁了,母亲腰弯了,背驼了,腿也不听使唤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父亲的耳背了,眼花了,健忘了。昔日身健力壮的二老如今已到了风烛残年。他们看到我时,脸上的皱纹舒展了些。待我坐定后,母亲又开始唠叨父亲了!我劝她,你要多看他的优点,别总挑他的缺点,你就会舒服些!其实,父亲的优点很多,不是吗?母亲听了,就不再言语了。也许是父亲病的缘故,心情烦躁,母亲一说他,他就生气,脾气很暴躁。

父亲为人随和,德性好,生活乐观,头脑灵活,全村男女老少都爱和他拉家常,开玩笑。母亲为人正直善良,勤快要强,干活麻利,勤俭持家,是农村妇女中的佼佼者。

这次回来与母亲聊天中,我发现母亲对父亲的评价竟发生了逆转。我说:“你们今后应笑着过,你们现在儿孙绕膝,儿女们都过得幸福无忧,你们尽享天伦吧,你别总数落父亲了,他可是我家的功臣哪,你就辛苦一些吧!”母亲听了这话,点点头说道:“这话不假,我17岁就嫁到这里,吃穿方面没有咋受罪,他很顾家,没有不良嗜好,把你们五个养大,确实不容易。他虽懒些,钱可没少挣,况且从未对我发过脾气,比那些挨打受气的主强多了!”说着说着,母亲脸上幸福溢满。一辈子遇上他,也算是我的福份。听罢,我心里暖暖的,是啊,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几十年的朝夕相处,相濡以沫他们早已成为黄金搭档了。他们平时虽然吵吵嚷嚷,但从未因此影响过感情!尤其是现在,他们老了,母亲对父亲照顾的更细心周到了!父亲打心眼里感激母亲。

我想:父亲的懒惰缘母亲的勤快,母亲的强势缘于父亲的随和,母亲眼中的父亲虽不完美,但她依然心疼着父亲!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