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0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804(李焕青)
发布时间:2020/4/10  阅读次数:431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804(李焕青)

(河南省中牟县荟萃路小学 李焕青 专辑 8篇)

  

【生活随笔】

我的婆婆

大姐

努力会让我们向年龄说拜拜

白薯干

成长与责任

对门搬来了环卫工

经营与做人

朋友来约

  

我的婆婆

我的婆婆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出生在旧社会,生活条件不好,从小没有了娘,就寄养在亲戚家,亲戚家生活富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主”,就这样长大了。等到谈婚论嫁的年龄,那时都是包办婚姻,媒妁之约,就嫁给了现在的公公。婆婆没有进过学校,自然也不认识几个字,而公公却是老牌的郑大毕业,这样大的文化差距,更不用说有什么共同语言了。整天都是柴米油盐,她种她的地,他教他的书。家里的日常家务也都是婆婆一个人干,但她毫无怨言,总是笑着说:“我没工作,干活做家务就是我的工作,我也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当然,这些我也是听婆婆给我说的。

过了些年,我们结婚了,有了儿子,婆婆就更忙了。虽然那时家里的地少了,但婆婆很要强,还在公公的学校打了一份工——打扫学生餐厅,一个月钱不多,只有一百元,婆婆很乐意干,说这一百元可以改善几次生活了。我记得那时我也是当班主任,班上的事很多很忙,并且学校里镇里考试不断。因此孩子刚满百天就去上班了。早上七点多钟就到校,中午吃过饭就走了,下午放学还要留校辅导学生,可以说是披星戴月。就这样一切重担都落在婆婆身上。可她依然不想丢掉打扫餐厅的活,怎么办?她就用三轮车,把孩子围在车上,这样边干活边看孩子。一干就是三年,婆婆总是开玩笑地说:“我这孙子是三轮车里长大的。”

后来儿子上学了,婆婆还是忙,每天接孩子上学放学,还要做饭,按时按点,风雨无阻。好不容易,孩子大了,能自己上下学了。但婆婆的工作量并未减少。记得有一次,我下班回家,家里却没有人,后来才知道去医院了,原来儿子病了,婆婆带他去输液,因为怕耽误我的工作,婆婆没有跟我说。就这样孩子有个头疼脑热,都是婆婆带他去医院,有时我这个妈妈都不知情,真是有愧呀!

现在,孩子们都大了,婆婆却老了,家里人都劝她休息,没事上街转转,外出旅旅游。可是,婆婆又经营了一个小卖店。卖一些小孩的零食、生活用品,针头玛瑙之类。特别是馒头,进多了卖不了,进少了不够卖。有时刚吃饭,没馒头了,婆婆就放下碗筷,骑着三轮车走了,一会儿热腾腾的馒头就进回来。我很不理解,会赚多少钱那,还不够忙勒。但婆婆却说,没事,买的都是街坊邻居,不是图个方便吗。有时卖完了,自己都没得吃。我经常给婆婆开玩笑说:“你真是卖鞋老婆赤脚走”一家人都笑了。

现在是网路时代,可以说人人都有手机,人人都会用手机,手机已成为人们不可缺的交流工具,婆婆公公都不会用手机,有时单位有什么事都是打给我,我再告诉他们,特别不方便。但是经营了小卖店后,有时让商家送货啥的,需要打电话,婆婆总是在吃午饭时,让我给商家打电话,天长日久,她觉得不方便,就买了部手机,可是不会用,怎么办?婆婆就利用中午时间,让女儿教她使用手机。刚开始女儿教得很认真,婆婆学得也很认真,一会学会了,一会又忘了。女儿有些不耐烦了,说奶奶教你使用手机,我真是“无语”了。但是婆婆并不灰心,没事就拿起手机练习,有时我一天会接几个电话,都是打通了就挂断。后来我才知道是婆婆练习打电话呢!现在婆婆已经学会打电话、接电话、回电话等一些基本操作,我们有个大事小情,打个电话就能解决。

婆婆虽然没文化,可她却知文化的重要性。每次儿子、女儿一回家,她就嘱咐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有时还举不少例子:村东头王家闺女考上大学了,村西头李家的儿子在什么局上班了,一个月几千元的工资,咱也要好好学,争取比他们强,儿子女儿听了连连点头。

说道没文化,婆婆还闹了一个笑话。因为女儿今年去郑州上初中,年龄又小。开学报到并军训,老公是个急性子,做事不认真。把女儿送到学校就去上班了,没有记住老师的电话,也没有扫班级的微信群。一连几天我都不知道孩子生活怎样,军训能不能适应,班级怎么样等。我非常担心,就跟婆婆唠叨,埋怨老公做事不细心,怎么不扫班级的微信群。婆婆不知道,就接茬说:“什么,没有带裙子,衣服脏了吗?”说得家里人一阵大笑。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说得好,老人是我们坚强大后盾,因为老人的付出,我们才能轻松地上班,愉快地生活。不光我的婆婆就是这样,相信所有的婆婆都是这样,她们都是——劳碌自己,幸福孩子。

  

大姐

我家兄妹四人,大姐在家排行老大,我们都叫她大姐。说起大姐,她今年五十多岁,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

在我小时候,父亲在外工作,母亲一人忙里忙外。那时候是集体所有制,男女劳动力集体干活,队里记工分,到年终按工分多少进行分配,工分多的分钱分粮分得多,工分少的分粮少,还要扣钱。我家劳力少,一年到头总是被队里扣钱,分的粮食少,分到的口粮有时都不够吃。大姐高中毕业以后,如果再复习一年就能考上大学,但为了解决口粮问题,大姐执意回家劳动,当上了“劳动力”,那时她只有十五岁。虽然女劳力记的工分少,毕竟多了一个劳动力,就多了一份工分,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了“口粮”问题。每次收了工,回到家里,大姐还要帮忙做家务,什么脏活、累活一下子落到她的肩上。

再后来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土地分包到户,这可是农民大显身手的时候。分了地,要自己耕种,就必须有耕牛,耕地用的农具等。一到农忙时节,凡是家有额耕牛的,耕地的活都排的满满的,有时还会错过最佳播种时及,实在不方便。在大姐的坚持下,家也买了头大牤牛,有了牛,种地就有了依靠。大姐说牤牛力气大,耕地有劲,但它吃的也多,每天要三篮青草。记得当时家里没有铡刀,喂牛的草都要一刀一刀剁,大姐常常要剁到深夜,才能把牛喂饱。有了牛,还要学会犁地。学犁地可是男人的活,但大姐要自己学犁地。有一次由于没扶好犁把,让牛给拖了几十米,一次、两次、三次不断练习,最后终于学会犁地。尽管摔过不少跟头,尽管每次累得抬不起肩……学会犁地对于大姐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啊!大姐逢人就说:从此犁地不求人,想啥时候耕种就啥时候耕种。

当时在农村,谁家有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村上的媒婆就会主动找上门来牵线道桥。媒婆给大姐介绍一个小伙子,离我们村有七八里路,人长得不高,从小又没有父母,跟着哥嫂长大的。大姐虽然有点看不上,但当时婚姻都是父母包办,没办法,只能认命。好在小伙子在县城上班,也算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由于当时的风俗习惯,到了结婚的时候,大姐和姐夫也只不过见了几次面。大姐总是开玩笑说:“我们的婚姻像‘隔布袋买猫’,不像现在自由恋爱,双方十分了解,结婚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大姐虽然出嫁了,可她心里依然挂念我们。每到星期天或农忙时节,她都会买些东西来看望父母,当然,那时也没有特别好的东西,就是到集市上买些猪肉、鸡蛋、油条之类。这些在当时只有逢年过节才有,邻居们都夸大姐孝顺,当然我也能大饱口福一场。记得我上郑师的时候,一到星期天回家,总能和大姐遇上,吃上美味可口的饭菜,大姐还经常给我零花钱。她总是说:“‘在家一日好,出门万事难,’没有钱哪行!”后来我知道大姐是故意和我同时间来的,不光可以帮忙干农活,还能和我谈心,询问我的学习生活情况。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大姐都来家里帮忙干农活,一直干到我师范毕业上班。

记得我师范毕业后,到乡中心小学上班。拿到第一个月工资,(虽然只有一百元),我非常开心,便买了些水果,骑车来到大姐家。大姐见到我又惊又喜,说:“你怎么来了?”我说:“今天是星期天,我来看看你。”大姐给我做了鸡蛋疙瘩汤,还到村东头买了一兜油条。吃饭期间,我无意说到要和同学去郑州买衣服。大姐一听,二话不说,就从皮箱的底层拿出一个布包,打开一层有一层,取出二百元递给我,说:“拿着买衣服吧,以后上班了,穿的体面些,你那点钱买衣服哪够啊。”我拿着钱,心里酸酸的,这二百元,大姐要攒多少天才能攒够啊!

上班的第二年,我就调到了县城的学校,从此,与大姐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又过了几年,大姐一家也搬到了县城,本以为大姐这回该轻松了,不用种地了。可她总是闲不住,经常到外面找些零活:到冷库捆蒜薹、剥蒜、检蒜等,还是从早忙到晚,虽然挣钱不多,但大姐说多挣些钱,家里就宽裕些。大姐家离我家只有几百米,晚上有空时,我都会到大姐家坐一坐,聊聊家常。一次聊天,我无意说出家里盖房子的事,大姐第二天就取了两万元钱送给我,说不够用时再说一声。有了足够的钱,我家顺利盖起了新房。

弟弟还在上学时,父母却年事已高,父亲回到家里,不能打工挣钱,弟弟的学费就由大姐承担。每年不到开学,大姐就把钱准备好,给母亲送过去,有时到了秋种时节,大姐还给母亲送来买化肥种子的钱。

父母每次生病,大姐总是跑前跑后,照顾的无微不至,有时一连几天都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我几次劝她回家休息,她总是说:“没事,你们都有工作,耽误了不好,我没有工作,这就是我的工作,你们放心吧。”

由于过度劳累,大姐头发白了很多,身体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疾病,再也干不了重活了,尽管如此,大姐一如既往,对我们的关心丝毫未减。前段听说要买房,大姐毫不犹豫就拿出五万元钱,弟弟家要买车,又给了三万元钱。每次大姐都说:“父母不在了,我作为大姐关心你们是应该的。”

这就是我的大姐,她平凡、朴实、能干。对待老人她尊敬善待,对待兄弟姐妹,她爱护有加,在她的内心只想着别人,唯独没有她自己。

  

努力会让我们向年龄说拜拜

昨天下午放学,学校没有召开全体教师例会,而是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考试。这场考试测评的不是教师的文化知识,并且考场上有老师、有领导、有年轻的也有年老的。因为我校要迎接市级文明单位的验收,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郑州市文明校园创建测试”。

说起这场测试,学校早在两周前就做了布置,每人都要熟练背会文明创建试题,可是由于教师们忙碌于工作,或者对这场测试在心理上认识不够,因此,多数教师的试题答得不是太好,填空题还好,简答题就答的似是而非了。

特别是我——一名奔五十的人来说,记忆更是一个难题,“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这是古话,意思是说人到三十岁之后,就很难再去学一门手艺或者转行学新的手艺,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基本上有家有子,再去学习新的东西都有所牵绊和顾忌,而且年龄也摆在那里,人的精力和冲劲都没有年轻时候强烈。虽然记忆背诵不是所说的一门新技艺,但仍有一定的难度。看着学校发的十几张满满测试题册,我犯愁了,一贯争强好胜的我总不能拖学校的后腿吧,我也要努力达标才行。苦思冥想之际,初中时候学习劲头在我脑中不断浮现。

那是八十年代末,农民的生活刚刚有了好转,但是除了吃饱穿暖外,经济上仍比较拮据。在人们的意识里,农民就是在土里刨食,风里来雨里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年下来也挣不来多少钱。人们最羡慕的就是吃上商品粮,过像城里人的日子。我的父母就是普通的农民,要想跳出农门,只有靠自己。

犹记得当时小中专特别吃香,上完初中就可以报考,考上了就可以转户口,吃上商品粮,家里还可以少花三年高中的费用,我那时就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

有了目标也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目标就有了激情和动力。

我的初中是在邻村上的,虽然离家只有两三里的路程,可那时没有交通工具,学校没有食宿,学校有早晚自习,每天上学都要步行往返三个来回。到了初三的关键期,学生需要背记的东西很多。特别是政治,内容既枯燥无味又难记,当时还是闭卷考试,可见背记的任务量极大。一次,我曾缺少有一本政治复习资料,为了考好政治,下晚自习后,我都会借阅同学的这本书,回到家里背记几遍,睡觉前再背诵一边,并在脑子里默默回忆一遍。第二天清晨天不亮,起床前我都会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起床后继续背记,一直达到熟练为止,这样到学校时不耽误同学背记。

尽管初中的政治内容枯燥无味,尽管那时要记忆的科目很多,但是,自己从未觉得苦和累,因为我自己的目标,有前进的动力,我会朝着目标努力前进。

现在,虽然年龄不饶人,但我们也不能倚老卖老,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千古流传的佳句,意思是说源源不断的活水能使池塘变得如此明澄清澈,那么不断熟读,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我们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之责任,更应该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去适应与时局变的教育才行。

相对于初中来说,这些测试题算什么?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有恒心、有动力,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努力吧!努力会让我们向年龄说拜拜!

  

白薯干

前几天,我忽然看到拼多多的信息,一包500多克的生红薯干要5元多,还说是优惠价。我细想想   也不足为奇,现在物价这么高,一斤鲜红薯还卖三元多呢?何况是晒干的红薯干。

说起红薯干我是再熟悉不过了,我们都说白薯干。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那时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特别是我们农村,虽不至于挨饿,但平时吃得的都是粗粮,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会吃上白面做的食品。

记得那时,土地还没有承包到户,群众都是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男劳力工分多,女劳力公分少。我家有六口人,父亲也不在家,家里只有母亲和姐姐,因此挣的公分少,自然分的粮食少。很多时候母亲都要接济邻居家的粮食,秋罢再还给人家。

队里集体种粮,除了上些农家肥外,上的化肥很少,所以土地都比较贫瘠,庄稼产量不高。那时为了能吃饱,总是第一季种小麦,第二季种白薯,因为白薯的产量高,又不嫌地薄。

农忙时节,人们收割了小麦,就清理了麦茬,上些树叶沤的土肥。把地翻了打成白薯梗。午后的四五点钟,人们拉水在白薯苗。

栽上了红薯,人们就盼望着它快长大,秋后能接上吃。

到了九月份,大概霜降前后,白薯的叶子经过寒霜的洗沥,枯萎了。在中午阳光的照射下,有些竟然发焦了。人们就用镰刀割去白薯秧,用抓钩出白薯。队里把所有的白薯堆在场里,按人头并结合工分把白薯分到各家各户。

由于白薯的产量高,每户分到白薯也多。母亲和姐姐用架子车把白薯拉到家,先要进行分类,好的没伤放一块,有伤的放一块。要知道白薯可是一家人的主要口粮,因此要做好贮藏工作。没伤的白薯就运到村口的白薯窖储存,有伤的一下子也吃不完,又担心白薯腐烂怎么办?母亲就找来铁擦,把白薯擦成片儿,装在篮子里,用架子车拉到沙岗上进行晾晒。我们把白薯片撒在金黄的沙滩上,一片一片的摆开,这样保证每一片都能接受阳光的照射,干的就快些。

晾晒了白薯干,我们就要时时关注天气变化,有时运气好,三四天就晒干了,我们就带上塑料袋、拉着车子去拾白薯片。晒干了的白薯片又白又酥,还带有白薯的甘甜味。有时遇到雨天,大半夜就要去沙岗捡拾,晾在屋子里的棚上。

等到过了年,地窖的白薯也吃的差不多了,白薯片就排上了用场。用白薯片和高粱大豆磨成面粉,蒸成窝窝,软软的既有白薯的丝丝甜味,又有大豆高粱的筋道,就这鲜炸的瓜豆酱也不失是一种美味。

白薯干还可以熬粥,把白薯片掰碎,加点碱面,小火熬制半个小时,又香又糯的薯片粥就好了,味道面面的,还有白薯的甘甜味,好喝极了!

有了白薯干的贴补,我们再不用为吃发愁了。

现在,多年都没吃白薯干了,不过那白薯干的味道我却至今难忘。

  

成长与责任

经常听同事议论,生儿子好还是生女儿好,普遍认同生个儿子不如生个女儿。俗话说:“女儿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女孩好管,不像男孩子调皮,长大后叛逆性强,并且有自己的思想,确实不好管。作为家长又有责任和义务,管的太多,孩子烦,不管放任自流,家长有于心不忍。在这方面,着实让我们家长头疼。这让我想起了儿子,挥笔写下,与大家共勉。

儿子从小就听话,上小学时,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还给他买了一些学习资料,他从来都不抱怨,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儿子的上进心很强,每次考试前都睡不着觉,担心考不好。领通知书前也睡不着觉,害怕得不到奖状。

记得有一次,春节前的期末考试,他没有得到奖状,而是得了几个笔记本。回到家就一脸的不高兴,小声对我说:“妈妈,我不想要笔记本,我想要奖状,老师说没有奖状了。”我就鼓励他,说:“没事,儿子,这也是你勤奋学习的结果啊,班上是不是还有些同学连本子也没得到?”儿子点点头,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过了几年,儿子上了初中,依然是学习上积极主动。还是班上的学科代表,还经常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每次考试回家,不用问,一切写在脸上。整个午饭时间都是说着说那,笑声不断。高兴之情不予言表。因为在班级的男生中,他的成绩最好,一般不超过班上的前三名(因为他前面总会有一两名女生)。因此同学们给他起一个绰号——“男一号。”这个绰号他很乐意叫,因为体现了他在班级的学习地位,在同学中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看到这时的儿子,我确实感到骄傲。

就这样在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掌声中,三年初中生活转瞬即过。儿子顺利地考上了中牟一高。上高一的时候,班主任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女教师。年轻教师争胜心强,特别看重班上的卫生纪律的积分,对学生的管理比较武断。因为儿子没有在外住过校,对住宿生的管理不太适应,加上正处于叛逆期,所以没少给班主任惹祸。

记得有一天,早上六点多钟,我刚起床,儿子打来电话让我去学校领他。我当时很惊讶,赶忙坐车来到学校,见到了班主任,原来儿子违反了住宿规章,扣了班级的分,老师让领回家反省两天,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直以来儿子在我心中都是听话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老师也不容家长说情,没办法领回了家。接下来发生的事更是出我意料。每次周末,他回到家就没事找事——不是说接的不是时候,就是给的钱少了,再不然就是老师批评的不对等等。甚至萌生了不想上学苗头。为此没少找老师协商沟通,我对儿子也是软硬兼施,虽然把不想上学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了,但我的希望之火,犹如五彩的肥皂泡,瞬间灰飞烟灭。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儿子上了高二,班主任换了,他是一位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男教师。我把孩子的情况给他说了,他没有抱怨没有批评。而是经常找他聊天,他说孩子的叛逆期是成长道路上的必经过程,只不过有的孩子反映强,有的孩子反映弱。我们应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一想,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抓住惬机实施教育。儿子非常喜欢他,上课专心听讲了,抱怨也随之减少了。特别是第一次家长会,可以说是儿子的转折点。

这天,我正在学校办公,儿子打来电话,说开家长会,让我发言,我一听又惊又喜。惊的是:这么多年我还没有作为家长发过言,喜的是儿子进步了,表现好了。我就临时抱佛脚,列出发言的提纲,回想自己的感受,上网查阅资料,打出草稿。生怕给儿子丢脸。下了班,我就直奔中牟一高,进了班做到位子上。我看到班主任在大屏幕上放映着:鹰的蜕变,讲述着鹰如何脱胎换骨,最后变成展翅高飞的雄鹰。这不是正对应着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变化吗?这些孩子不正是展翅欲飞的雄鹰吗?我陷入了沉思。“妈,您来了。”儿子高兴地说。我猛地回过神来。在我整个发言的过程中,儿子听得很专注,同学们也连连点头。最后我还用班级后面的激励标语结束了我的发言,并赢来同学们阵阵掌声。晚上回到家,儿子还夸我说:“妈,同学们都说你讲得真好,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我听了暗自窃喜,因为我拨云见日,仿佛又看到了希望。

从那时起,儿子变了,降低了打游戏的频率,拿起了久违的辅导资料,每次取得一点成绩,哪怕是微不足道,我都对他进行表扬鼓励,表现出比他还高兴地样子。儿子又找回了自信,学习更卖力了,适应了班级的公约、学校的规章。在以后的家长会上,戴大红花发奖状自然落不下他,我眼前又闪现出“男一号”的得意情景。

希望之火燃起来了,刚开始火苗很小,这需要我们不断填薪加柴,才能成为熊熊大火。

就这样,儿子顺利考上大学,希望儿子能坚持下去,在学习的道路上,勤奋好学,拼荆斩棘,像一只蜕变后雄鹰,展翅高飞,去迎接灿烂美好的明天。

  

对门搬来了环卫工

几年前,因为儿子上高中,我们家从老县城搬到了新县城。满心欢喜地来到小区。放眼望去:南边荒草琥珀,北邻庄稼地,对面是垃圾中转站。我的心一下跌入谷底,先前的喜悦荡然无存。小区里面的环境也不尽人意,因为这个小区虽然是办事处的家属院,但经过几年的变迁,政府机关也早已进行了改革,人员也分被分流各个办事处。而这个家属院随之也成了无人问津之地。因此,也谈不上什么物业管理,自然也不用交物业费。只是到了月底有专门的人员收取各家的水电费,人们生活产生的垃圾就由住户自行提到对面的垃圾中转站。院内路面的卫生就暂时由看门的师傅来管理。每隔几天打扫一次,还算比较干净。楼道的卫生可就麻烦了,基本上是住户自己打扫,住户讲究的,半月四十打扫一次,如果遇到哪些不讲究的,其他住户可就倒霉了。

谈起楼道卫生,我感触颇深。我家在第四单元,六层楼的住户还不到六家。但一楼的一户是租住户,并且是美术学院的几个学生,总是早出晚归,一天也见不着人影,而他们的生活垃圾经常堆在门前,有时一连几天都不丢,出来进去实在不便。

一个星期天,我从四楼一直扫到一楼,看到门口的垃圾,忍不住写了张纸条“请不要在门口放垃圾,保持环境卫生”,贴在他们的门上。谁知到了周一上班时间,我发现门口的纸条不见了,而门口的垃圾却是“涛声依旧”,真让人气愤。后来还是看门的大师傅用车子将垃圾运到了垃圾中转站。再后来,一楼的租户搬走了,虽然门前没有了垃圾,但小区的卫生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日子不知不觉过了几年,小区居民自发成立了物业,有了维护修缮基金,小区的卫生也被纳入业务重点。

一天下了班,我刚进小区,我就看到一位大妈,大概有六七十岁的样子,身上穿着橘黄的马甲。她正用扫帚打扫小区的路面,看到我,她主动到招呼说:“你下班了”,我猛地一惊,说:“哎,你是……”“我是新来的环卫工,以后咱小区的卫生就包在我身上了”,她爽快地回答。我又环视了周围的道路,果然打扫得干干净净,三轮车上已装满了垃圾。我心里暗自窃喜,这下小区该旧貌换新颜了。

第二天早晨,我早早吃过饭,准备出发前,我先把所有的生活垃圾集中带一个袋子里,上班时顺便捎到楼下的垃圾箱。刚走到楼下,就遇到了大妈,她正把生活垃圾一袋一袋提到三轮车上。她看到我手里的垃圾,就笑着说:“给我吧,正好我装车”,她稍微停顿一会儿,接着问:“你家住这个单元?”我点点头:“我家住四楼东户。”大妈笑着说:“这么巧,我家住四楼西户,我们两家是对门咯。”由于时间紧,我们聊了几句,便匆匆上班去了。

自从大妈搬到了对门,每天早上四点多钟,我就依稀听见门外有动静,而后是脚步声和沙沙的扫地声。没等我们起床上班,大妈已经把楼梯上上下下打扫一遍,小院的道路也扫得干干净净,并且还稍稍撒一些水。走在整洁的小路上,呼吸着新鲜空气,我禁不住感慨万分。

六月的天如孩子的脸一样,一会晴空万里,一会乌云密布,甚至瓢泼大雨。

一天,我们一家几口回老城陪老人吃饭,不料临近中午却刮起了大风,斗大的雨点接连而至,顷刻间下起了大雨。我猛然想起新买的电动车还在楼下,由于走的匆忙没有及时推进车棚,并且还上了锁。哎,这下糟了,那可是女儿心爱的车子啊!想到这我开始埋怨老公催得急,没有安顿好就出发了,唠叨了好大一会儿才停下来。没办法,一吃完饭,我们立即开车往回赶。进了小区大门,远远地我就看到电动车上面撑着的红伞,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那么鲜艳、那么洁净。而电动车却丝毫没有淋雨,我悬着的心瞬间放下。这是谁的伞?车子周围没有人,我没有多问。我踏进门栋,映入我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楼道、洁净的扶手。莫非是她?想到这儿,我的心暖暖的。

一直到第二天,雨停了,我起身下楼,信步在院内的小路。忽然,我看见一辆熟悉的三轮车,上面放着一把伞,这不正是昨天打在电动车上的那把伞吗?不远处,大妈正在扫地,我瞬间明白了一切。快步走到大妈的跟前,激动地说:“大妈,车上伞是您的,昨天是您把我的车盖住了,是吗?”大妈笑着说:“没什么,谁遇到这样的事都会这样做的,更何况咱们两家还住对门呢!”我连声说:“谢谢您,大妈。”这时,太阳露出了笑脸,一道道霞光穿越薄薄的云层,照射在大妈满是皱纹的脸上,是那么慈祥、那么安逸。绿化带里,一大片一大片的苜蓿草开花了:一簇一簇的,你挤着我挤着你,像是赶集似,粉红粉红的好像铺上一层地毯;周围的冬青树,经过雨水的洗涤,更加青翠碧绿,叶子上还有不少小水珠,晶莹剔透,欲坠欲落;路边的梧桐树也显得更加魁梧高大!

后来,我才知道,大妈的家住农村,因为改造拆迁,一家人才搬到了县城。家里并不缺钱,而是由于大妈在农村种惯了地,来到县城,猛地闲下来很不适应,就找了份工作,当上了环卫工。虽然辛苦,每个月的收入微薄,但大妈却干的有滋有味。得知小区的卫生问题一直未妥善解决,大妈就找到物业人员,接管了小区的卫生打扫工作。也正是大妈的辛勤付出,我们小区才变得干净整洁,也正是很多环卫工的付出,我们的城市才变得如此美丽。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才会健康舒适、开心愉悦。想到这儿,我不禁对环卫工人肃然起敬——城市的美容师,感谢你们!

  

经营与做人

自从女儿去郑州上了初中,平时住校,只有周末才回家。一天半的时间,还要上辅导班、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打理个人卫生,有时晚上还要加班。因此,逛街对她来说就是奢侈。

难得这个周末,因为刚进行完期中考试,想放松一下,她提出和我一起去逛街,顺便帮同学代购一些学习用品,。

我们边走边聊,不知不觉来到了文具店。

这个文具店不大,经营的文具的种类却很多:书写方面的、绘画方面的、账表方面的、箱包方面的……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我们看着这么多的种类,不知买那种好。这时,走过来一位中年男子,他笑着说:“我是这儿的老板,你买什么?小姑娘。”女儿说:“买一些彩水笔和水粉颜料。”老板接着介绍说:“想买几种颜色的?有12色的、18色的、还有24色的,还可以单独选几种颜色买。”女儿踌躇了,老板又说:“初学者拿个18色的吧,价格不贵,画画还是蛮可以的。”说着递给女儿一盒18色的水粉颜料。“要水粉笔和调色盘吗,水粉笔有大、中、小三种,这些都是绘画的必需品”说着递过来这些用品。

付账的时候,只见老板麻利地拿起计算器,一件一件加到一块。“一共是六十七块五,你给六十七块吧,”老板说得很干脆。我们付了钱,走出了文具店。

在路上,当我问女儿,为什么总到这个文具店买学习用品。女儿却说:“妈,你不知道,这卖的文具便宜好用,别的店卖的水笔,笔芯里的油没用完就不显了,而这的水笔总是用得干干净净。还有你刚才也看到了,还便宜五角钱呢!”

听了女儿的话,我想了想,经营的确如此。无论物品的大小,它给人带来的是方便,如果为了个人的私利而忽略了质量,无疑是给别人带来不便,同时也堵上了自己的经营之路。

文具店的老板经营有方,虽然出售的是小东西,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一支笔一元钱,对于我们大人来说是小事,又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呢?而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试想几次买的笔油没用完就不显了,孩子们还会光顾这个店吗?顾客越来越少,营业额自然随之下降。文具店的老板看透了这一点,经营的东西虽小,但质量必须有保障,这样经营才会长久,适当的给些优惠也是经营策略,表面上是文具店的老板吃亏了,其实这正是老板经营的高明之处。你想这小小的恩惠,既能使买家高兴又会招来多少回头客呀!

经营尚且如此,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常说买家没有卖家精,说的是买家与卖家是对立的。其实很多时候,卖家还真应该多替买家着想。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都不能只考虑自己而忽略别人的感受。做事情还要讲究方式方法,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人要讲诚信,失去了诚信即失去了做人的品格,同时失去的会很多很多……

朋友请记住: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地,人生的道路让咱们与诚信同行。

  

朋友来约

自从有了微信,多年未见的朋友相见了,自从有了微信,拾起了多年的友谊。这不,朋友新买了别墅,微信邀我们到他家小聚。

适逢星期天,天气晴朗,略有小凤,温度适宜。朋友盛情难却,我们驱车前往。走南三环过绕城高速到大学南路,大约十五公里就到了西泰山游览区。这里海拔三百多米,山水环抱,除了村民的小洋房,就是大片大片的别墅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朋友家就坐落在这风水宝地之中。

朋友相见,激动万分,拿出陈年美酒,盛情款待我们。三十多年啊,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的友情岂能用一些话语来表达?与其说是朋友,还不如说是儿时的玩伴,相聚在一起,无拘无束,聊聊现在的生活状况,畅想美好的未来,但更多的是回忆,回忆三十年前的发生的趣事,那时虽然生活拮据,生活的情趣却一点也不逊色。茶余饭后,兴致正浓,在朋友家的“歌厅”引吭高歌,当然,我们唱的最多是“同桌的你”,真是尽兴至极,好不开心自在!

一番喧闹之后,朋友说:“你们知道吗?我们这儿有一处游览区——千稼集,去年开业了,那儿风景不错,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要不咱们去看看?”我们一拍即合,说去就去。我们走出小区,穿越了几条马路,又往南走,远远地就看见“千稼集”三个字,大约有二三百米的路程。

千稼集位于新郑龙湖的西泰山村,这里曾被评为河南省最美丽的乡村之一,它主要部分是历史文化街,分为原味乡、民国风情、激情岁月三个主题。让人品尝美食的同时还不乏重温红色激情岁月。进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红色大字——千稼集大队部,屹立在红五星的两旁,闪着红色的光芒,下面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头像。青砖铺成的小路上,都有一条青瓦砌成的流水沟。我们信步前行,革命历史故事、毛主席语录随处可见。门店的服务人员身着绿色的军装,头戴军帽,还嵌着红红的领章和五星,感觉像是回到了七十年代。

我们来到小吃一条街,这里的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有又香又脆的手工大麻花,美味的烧饼,各类烧烤食品,还有各种各样的糖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家面馆,名字是“一根面”馆,我们被这奇怪的名字所吸引。向老板咨询,老板解释说,“一根面”顾名思义就是一碗面里只有一根面。出于好奇,我们要了一碗,顺便看看老板的表演。在音乐的伴奏下,老板麻利地拿出一块面,在他的手里三下两下就变成了细细的面条,他边跳边抽,像纺线一样,一头在盆里,另一头在锅里,不一会儿就把面全下了锅,稍后捞上来,放上青菜、调料,一碗香喷喷的面就做好了。我品尝一下:面劲道滑爽,汤香醇浓郁,不愧美味之佳称。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文章《吃水把挖井人》,在这里你会看到不少的辘轳井,旁边都有“饮水思源”标语。时刻提醒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每到一处,我们都拍手留念。

我们正往前走,被一阵阵的欢笑声所吸引,原来是不少人走铁索吊桥,不少小朋友在大人的看护下走吊桥,晃晃悠悠,一会掉下来了,一会又上去了。我也想试试,先小心的登上去,两手用力抓住铁索,脚蹬在圆木上,振振颤颤,真是有走铁索桥的感觉。这时我不禁想到:红军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试想,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与其说是桥,还不如说是几根铁链,革命红军以顽强的斗志,飞渡大渡河,战争取得了胜利。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么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生活呢?

“看,哪儿有火车”,不知谁说一句。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我们来到火车旁:这是一列老式的火车,黑黑的火车头上还印着“1973”。我们登上火车,纷纷挥手示意,有一种“铁道游击队”胜利归来的感觉。

兴致正浓,天色却晚,我们不得不踏上归途。

晚上躺在床上,回顾这一天的旅程,真是难得呀!感谢朋友来约,感谢朋友盛情款待,不仅叙说了三十年的友谊,还畅游了“千稼集”,品尝了它的风土民情,但更多的重翻历史的画卷,重温了那红色的激情岁月。革命前辈的光荣事迹时刻激励着我们,人生的道路上,虽然充满坎坷,我们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以饱满的热情,十足的干劲,去迎接辉煌灿烂的明天!

  

上一篇:笔会作品集803 下一篇:笔会作品集805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