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0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798
发布时间:2020/3/31  阅读次数:401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7985篇)

  

【时代散文】

梅花三弄(1)(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红梅)

梅花三弄(2)(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红梅)

梅花三弄(3)(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红梅)

【故事回忆】

夜读史札之后隋皇帝杨政道(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夜读史札之隋文帝先祖(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时代散文】

梅花三弄(1)(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红梅)

喜欢读经典的古诗词,喜欢淡淡的梅花,喜欢浪漫的故事,喜欢无限的遐想。有人说,读一首词,其实就是在读作者的心,读他的人生际遇,读他的悲欢离合。的确如此。细品,每一首词,都会说话;每一个字,都有情感;每一个作者,都有故事。往事早已翩若飞鸿,而故事却是如此深入人心,赤脚走在时光的阡陌上,摘一枝梅花,轻嗅缕缕暗香,用文字演绎一段梅花三弄……

——题记

【梅花一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山园小梅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作者笔下的梅花可谓美得超凡脱俗,有一种浪漫,一种高雅,还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高贵,其意境之美,角度之妙,用词之神,被誉为千古绝唱,成为历代诗人咏梅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最为世人所称道,有人这样作出如下诗意赏析:“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迷人意境……”诗歌的语言和意境被营造得唯美入化,妙不可言。后人对此评价极高。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张炎说,“诗为赋梅,唯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王士朋评价更高,誉之无人超越:“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辛弃疾甚至断言,“若无和靖即无梅”。而“疏影”“暗香”这两个新颖的意象,深得梅花之魂,也由此成为梅的美丽代名词。

穿越宋朝悠悠时光,剪一缕梅花之词。感谢诗人林逋,感谢他用灵动的思绪、绝妙的文笔抒写了一首梅词雅韵,为我们描摹出一幅人生的意境,让匆匆行走在红尘中的我们,展开了一次心灵的、审美的旅游,感受到了一种美好,一种宁静,一种与世无争的淡泊,收获了灵魂深处的暗香悠悠。

心中有,笔下才不会无。能写出如此的千古绝唱,除了作者高超驾驭文字的能力,我想,剩下的恐怕就是对梅花深入骨髓、直抵灵魂的爱了!他写梅花,不是在用笔墨,而是在用生命;他爱梅花,不是一时,而是永恒。他用一生演绎了对梅花的深情:终生未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在西湖的孤山静静度过一生。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里,很难有人这样做到。他对梅花的痴爱,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人为之深深动容。

作者虽才华横溢却无心仕途,守着他深爱的梅花度过一生。

后人研究他的热情从来没有衰减过。有人说,他未娶妻,但并不意味着他一定没有爱情。不然,后来为什么有人在林逋的坟墓里,找到了一支小小的玉簪?对了,他不是曾经以女性口吻写过一首词《相思令》吗?“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或许,这是他曾经有过的美丽爱情最好的证明。因为,如若没有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又如何能写出这般凄婉动情的词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想:他在年轻的时候,在盛开的梅园深处,不期而遇一位宛如梅花的梅姓富家少女,两人一见钟情。而林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或许,这注定是一种不能成就的恋情。为了心爱的姑娘,才华横溢的他毅然远离家乡去追逐功名。分离之时,姑娘拔下头上一支小小的玉簪送给他,相约梅花开时再相见。两人依依惜别。尔后,姑娘遭遇了父亲的逼婚,当所有的抗争都无济于事,姑娘为保清白最终香消玉殒,自缢在他们最初相遇的一棵梅树上。这令林逋万念俱灰。心爱的人已走,功名利禄于他还有什么意义?从此,他再也无心仕途,把姑娘自缢的那棵梅树移植到孤山,守着深爱的梅园,终身未娶,用一生的时光静静陪伴她……

时光沧桑,历史早已渐行渐远。这只是花香一厢情愿的遐想。至于事实的真相,我们无从得知,也永远不得而知。

或许,如《相思令》所写,他可能确实经历过一段“罗带同心结未成”的生死恋情,才誓志不娶,用一生的时光演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以致最后抱着心上人的小小玉簪,在西湖的孤山含笑九泉?

如果真的是这样,林逋,来世我愿化作一树梅花,与你相遇……

【林逋简介】:

林逋(9671028),字君复,杭州钱塘人。隐居杭州西湖孤山,赏梅养鹤,不仕不娶,世人称之为“梅妻鹤子”。林逋通晓百家,才华过人,少年时就是一个满腹锦绣的才子,善行书,喜为诗,其诗风格淡远,有《林和靖诗集》四卷等。他不求荣华富贵、甘过清苦闲适生活的情操,一直受到后人称颂。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多次拜访林逋之墓,深以未能与他同生一时代为憾。林逋隐居孤山后,来拜访的人中,不乏有如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这样的大才子。据说,林逋去世之后,白鹤围着他的坟墓悲鸣三天三夜后,也绝食而死,孤山上的梅树都二度重开。宋仁宗赵祯深深震动,“嗟悼不已”,特赐予“和靖先生”的谥号。北宋灭亡后,宋室南渡,赵构定都杭州,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勒令山上所有寺院宅田墓坟都必须迁出,却唯独保留了林逋的坟墓。终身不娶、亦无绯闻的林逋可曾有过铭心刻骨的爱情经历?宋朝的正史野史都无记载。但明朝张岱在《西湖梦寻》中说,南宋灭亡后,曾有盗墓贼以为林逋是大名士,必有许多陪葬宝物,但他们挖开林逋的坟墓,竟只找到一个端砚和一支玉簪,大失所望。而正是这支小小玉簪,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疑问、猜测和遐想……

  

梅花三弄(2)(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红梅)

喜欢读经典的古诗词,喜欢淡淡的梅花,喜欢浪漫的故事,喜欢无限的遐想。有人说,读一首词,其实就是在读作者的心,读他的人生际遇,读他的悲欢离合。的确如此。细品,每一首词,都会说话;每一个字,都有情感;每一个作者,都有故事。往事早已翩若飞鸿,而故事却是如此深入人心,赤脚走在时光的阡陌上,摘一枝梅花,轻嗅缕缕暗香,用文字演绎一段梅花三弄……

——题记

【梅花二弄】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或许,“每个人的前世都是一株植物,或者说今生总有一株植物和自己结缘。”屈原以兰蕙高洁自比,板桥先生对竹情有独钟,陶渊明独爱菊,而陆游,则以梅自喻。他一生曾写过160多首咏梅的诗词,爱梅如同生命,正如其《梅花绝句》所写:“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人梅合一,“相看两不厌”,真正进入元人景元启所叹“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境界。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作为花中四君子之首的梅,她高贵,典雅,冷香,因不屑与百花斗艳,而选择在严寒的冬,独自凌寒开放。她高雅的身姿,她幽幽的暗香,她高贵的气质,美得惊心动魄,看后让人过目不忘。“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她本无意争春,却惹得百花情不自禁地嫉妒。因为有她在,众花便被比得黯然失色,自卑之下,她们自然要妒。可梅花却不卑不亢,不谗不媚,不惧风雨,不畏严寒,在属于自己的季节淡然绽放,享受着凌寒开放的快意和美好。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这难道不是作者的写照吗?陆游以梅花自喻,写出了在那个时代那个黑暗的官场倍受排挤的遭遇。他才华横溢,却屡遭权贵打压疏离;他爱国情深,却常遭小人谗言陷害。一身报国志,竟无处施展。据说,陆游早年应试进士,取得第一,其卓越的才华竟为秦桧所嫉,被莫名奇妙除名;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仕途的浮沉,人心的不古,让这位失意才子,感叹自身就像驿外断桥边无人欣赏的寒梅,有一种茫然无措的伤感和落寞,难免发出“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感慨。但性格孤傲的陆游,以梅花自喻的陆游,面对官场的黑白颠倒,面对人生的不平不公,始终如梅般玉洁冰清,不争宠邀媚,不曲意逢迎,不委曲求全,坦对岁月的冷雨,笑迎人生的风霜,坚守着梅花的铮铮傲骨。虽屡遭谗诬,历尽挫折,但他决不改变自己恢复中原、反对权奸的主张。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人有生死,天有四季。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无人能改变的事实。即使再有铮铮傲骨,梅花也有生命的尽头。在即将凋零的时候,又被狂风骤雨无情摧残,梅花就这样纷纷凋落,无声无息地被碾做尘土。其实,纵算化作了尘泥,又能如何?她的冷香幽韵依旧如故。这就是梅花魂——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不怕风雨,不畏严寒,甚至不惧死亡,就算碾作尘泥,也要做一个最骄傲的自己,暗香也会依旧如故。这也是陆游的命运。他不屈现实的残酷,孤独而热烈的活着。临死前,躺在病床上的他艰难写下《示儿》绝笔:“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颤颤巍巍写下的遗嘱,让无数后人为之涕零。一片赤诚之心,至死不渝,天地可鉴,犹如梅花,暗香悠悠,经久不散,历经岁月洗礼,穿越时空,时至今日,想起,依然让人想有一种流泪的冲动……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陆游命运的折射,其实,又何尝不是他曾经的爱妻——唐婉命运的折射?唐婉,是陆游到死都没能放下的一朵梅花。

他和表妹唐婉曾有过一段倾城之恋。两人青梅竹马,以凤钗作媒。婚后两人举案齐眉,吟诗作画,度过了一段异常幸福的时光。而陆游的母亲则棒打鸳鸯,她认为儿媳唐婉一味让儿子沉溺温柔之乡,而忽略了功名之心。这是她最最不能容忍的。她强逼儿子立即休妻。或许,他们有过苦苦哀求,有过迂回抗争,但在坚如磐石的母亲面前,一切都是那么微不足道。生活怎么会这样?已经说好了要“执子之手,与子同老”,分离却突如其来,甚至连一点点心理准备的时间都不给对方。有情人执手相看泪眼,无限伤感化作雨纷飞,无奈之下,劳燕分飞。

在母亲的张罗下,陆游很快另取一位王姓姑娘为妻;而唐婉,亦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

往事如烟,总想忘,却总也忘不掉。有一种痛,是刻在骨髓里的,无人能挡。

多少次梦里相逢,多少次辗转难眠,而今,他(她)到底在何方?罢罢罢,不去想,不能想。都说时间是最能医治伤口的良药,可时间愈久,为何疼痛愈加裂变倍长?

在没有奢求的时候重逢,是命运所给的恩赐。

没有人会忘记,在宋朝,在沈园,在一个满城春色的日子,在相隔十余年后,陆游和唐婉有过一次不期而遇的相逢。那天,那么多人,心有灵犀的他们,目光越过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眼看到了彼此。突如其来的际遇让人措手不及,用多年光阴,努力沉浮的情感,就在刹那,奔涌而出。或许,他们一直就在彼此的生命中,从来不曾离去。

还未来得及想好第一句话要说什么,陆游随即就看到了走在她身边的夫君赵士程。那位宛若梅花的佳人,曾经飘逸在他的寒窗下,如今,却已经成了他人的暗香,这怎不让陆游黯然神伤?据说,在征得丈夫赵士程的同意之后,唐婉给陆游悄然送去了酒肴,而后伤感离去。这更让陆游百感交集,想起曾经的美好时光,他恨自己的优柔寡断,恨母亲的冷酷无情,悲愤之下,他提笔在沈园的墙壁上刷刷写下这首流传千古的《钗头凤》,尔后仓皇逃离沈园。

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当唐婉怀着一种隐隐的盼望,再游沈园时,看到了陆游所写的《钗头凤》。于是,蘸着血和泪,她也提笔在墙壁上和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两首词,定格了历史上最伤感的一次相逢,让沈园成为一道永远的风景。

有时候,见,还不如不见。不见,锦瑟流年,两两相忘;见了,如锋利的尖刀,划得一颗心鲜血淋漓,痛不欲生。

正是这首《钗头凤》,夺去了唐婉年轻的生命。从沈园归去后不久,为情所伤的唐婉就香消玉殒,抑郁而死。留下陆游长叹一生,追忆一生,内疚一生。

而唐婉,始终鲜活在陆游的生命中。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直到八十多岁时,这位孤独的老人,还梦回沈园,写下:“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诗中城南小陌的那株梅花,难道不是他情系一生的唐婉吗?历经人生沧桑的陆游,其实在用一种婉约的词句,来追忆当年他曾深爱过的那个宛如梅花样的女子。因为爱,这朵梅花在最美的华年凄然凋零,却永远地开在陆游的心中。这份怀念,这份内疚,是陆游一生不能言说的痛。

  

梅花三弄(3)(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红梅)

喜欢读经典的古诗词,喜欢淡淡的梅花,喜欢浪漫的故事,喜欢无限的遐想。有人说,读一首词,其实就是在读作者的心,读他的人生际遇,读他的悲欢离合。的确如此。细品,每一首词,都会说话;每一个字,都有情感;每一个作者,都有故事。往事早已翩若飞鸿,而故事却是如此深入人心,赤脚走在时光的阡陌上,摘一枝梅花,轻嗅缕缕暗香,用文字演绎一段梅花三弄……

——题记

【梅花三弄】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作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作为一种意象,或者说是作为一种精神象征,梅是中国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回眸,可谓是佳作迭出,历久弥香。在所有咏梅的诗词中,我认为唯有毛主席的这一首最大气,最豪迈,气势磅礴,韵压千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让人叹为观止,不得不服。这首词,是毛主席根据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所写,但他反其意而用之——摒弃了陆游的忧伤、自怜,弘扬了作为一个革命者的乐观和积极向上。面对霜雪,梅花不是消极,而是乐观;不是逃避,而是面对;不是愁,而是笑,一幅笑迎风雪的形象跃然纸上。在这首词中,毛主席一改过去文人那种哀怨、自恋、孤傲之气,创出一种积极的景观与乐观的气象,令人耳目一新,神清气爽。我想,这也是这首词最大气最经典的地方吧!

通过查阅写作背景资料,得知这首词写于1961年。“当时中国人民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气候复杂多变,反华逆流如狂风恶浪般冲击着稚嫩的新中国,共和国的领导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能否度过这一难过,共和国的领导人将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毛泽东同志以大无畏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卜算子·咏梅》为题,借梅花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的形象,抒发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必将取胜的革命豪情。给当时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国人民给予了极大的鼓舞,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一首词,其实就是心情的抒发,信心的坚定,乐观的传递,正能量的释放。

作为国家的花之名片,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她象征着坚贞不屈,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增强了中国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鼓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朝着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不畏艰险,奋勇开拓。所以,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布衣百姓,几千年来都对梅花情有独钟,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赏花,不仅赏花的外表,更要赏花中所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在中国梦飞扬的这个伟大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筑梦和追梦的路上,或许我们会遭遇挫折,坎坷和风霜,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学习毛泽东的革命乐观精神,学习梅花耐寒傲雪的态度——不自卑,不张扬,不逢迎,不谗不媚,不惧风雨,不畏严寒,坦对岁月的冷雨,笑迎人生的风霜,享受着凌寒开放的快意和美好,把自己开成一株与众不同的梅花。

【后记】:踏雪赏梅,寻梦而来,文字的光影在黑白的键盘下升腾起灵魂的舞蹈。回眸,一树树梅花绽放不同的经典,引领我美丽的思想到达诗意盎然的地方。一缕缕暗香,浸润了唐诗宋词,一个个动人故事,穿越古今时空,装饰着锦瑟流年。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花香泼墨,梅思点点。今生,我愿意做一剪清逸的梅花,在风雪中傲然地绽放,带着诚然的无悔,带着前世的梅香,在这个博园的一隅,守候一生。父亲爱梅,这一生,他有两朵最钟爱的梅花:一朵为雪梅,一朵为红梅。雪梅是我的姐姐,而红梅则是我。至今,父亲从未说起我们姐妹名字的寓意,但他的期望不言而喻。回眸,人生路上,很多事情我做得还不尽人意,还有诸多的遗憾。但我知道,人生就如一树梅花,需要一路修修剪剪、开开落落,才能更加尽善尽美……

  

【故事回忆】

夜读史札之后隋皇帝杨政道(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年号定为“大业”,十几年间大业未成,却弄得怨声载道、民众揭竿而起,最后他也在天下烽火中身死国灭。隋炀帝被弑前后,他的俩孙子代王杨侑、越王杨侗先后在长安和洛阳被权臣李渊、王世充册立为傀儡皇帝,延续着隋朝宗室的统绪,但时间均不长,因为失去利用价值而被废弃。

其实,在历史上,隋炀帝还有一个孙子在隋炀帝死后逃到了北方,又做了皇帝,为隋朝延续了十年统绪,此人便是杨政道。

一、遗腹子

杨政道,又名杨正道、杨愍,是隋炀帝儿子杨暕的遗腹子。杨暕,是隋炀帝萧皇后所生次子,也是嫡子。不过,他上边有个哥哥杨昭,说起继承皇位来,他的希望不大。

大业元年(605),隋炀帝的嫡长子杨昭被册立为皇太子,不久,册立杨暕为齐王。

虽然哥哥为皇太子,但是杨暕也并没有完全放弃继承大统的希望,毕竟伯伯杨勇、父亲杨广的前事不远。杨勇虽为嫡长子,被册立为太子了,最后不是也被老二杨广给挤下台了吗?父亲杨广能那样做,儿子杨暕怎么就不能了?

所以,年方二十出头的杨暕对于未来,还是充满着无限希冀的。他一方面用心向父母尽孝,操心国事尽忠,另一方面也不忘极力礼交士大夫,以便为自己赢得好名声。

人的好运来了,谁也挡不住。就在杨昭被册立为皇太子仅仅一年后,居然病死了,才二十三岁,真是英年早逝啊!死去的太子是嫡长子,作为嫡次子的杨暕毫无疑问是下一任皇太子的最佳人选。

隋炀帝对杨暕寄予厚望,让他担任要职进行锻炼。杨暕手下也有一批能干的人,辅佐着他打理朝政,为他赢得了很好的声誉。群臣见此,也纷纷投其门下,准备拥戴他为国家储君。

杨暕自己也认为皇太子之位非自己莫属,便开始了骄奢淫逸,胡作非为。正所谓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杨暕的享乐也开始的太早了。他的父亲杨广为了扳倒太子杨勇,装模作样隐忍了十多年,他还没忍一会儿就有点儿飘飘然憋不住了,不知道自己算哪根葱了。而这也恰恰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

杨暕手下虽有几个能干的人,但是只知道溜须拍马的攀附之辈更多,想着法子逗主子开心,加之杨暕二十来岁血气方刚,一时间荒唐事就做多了。

最后的结果是,杨暕失去了父皇的恩宠,并被软禁起来。直至大业十四年(618),宇文化及发动政变,父亲被逼自缢而死,他和俩儿子一起被乱兵拉到街上杀了。

三十四岁的杨暕到死还在怨恨父亲,以为是父亲不顾父子情,派人杀了他全家。好在他有个女人(姓氏、身份不详)怀孕了,跟着萧皇后死里逃生。后来,这个女人生下一个儿子,便是杨政道。

二、傀儡帝

襁褓之中的杨政道跟着萧皇后,先是依附有着血海深仇的宇文化及苟延残喘,后来,窦建德率军打败了宇文化及,就又跟着祖母依附了大夏割据政权。

隋恭帝杨侗皇泰二年(619),年仅二岁的杨政道被窦建德封为郧公。第二年(620),东突厥的处罗可汗感念隋朝曾帮助过东突厥,对东突厥有恩,加之妻子是隋朝的公主,就决定拥戴杨政道为帝,重新建立隋朝。

这年二月,在东突厥势力范围内的原隋朝定襄郡,处罗可汗拥立年仅三岁的杨政道为隋朝皇帝,对外称隋王,避免引起唐朝政府的过多不满。杨政道在处罗可汗和祖母萧太后的帮助下,设置百官,建立了行政机构,一如隋朝旧制。

就这样,一个被后世称为后隋的小朝廷建立起来了。而杨政道虽然名义上是一国之君,由于年纪小,加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实际上只是一个在东突厥控制下的傀儡皇帝而已。

尽管三岁小皇帝只是一个傀儡,但是他毕竟也是一个拥有着皇帝称号的君主,况且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隋朝皇孙。

后隋名义统治下,有着一万多隋朝末年逃亡北方避难的中原民众和隋朝军臣,艰难地维持着隋朝的统治。

作为一个傀儡君主,加之年龄小,杨政道很难有什么作为,所以历史上有关他治国理政的记载几乎为零。一个小孩子就这样懵懵懂懂的当了十年的后隋皇帝,直至唐朝大军北伐杀到,小朝廷的旗帜倒下了。

三、易代臣

后隋立国的第十一个年头,即唐朝贞观四年(630),李靖率军灭亡了东突厥。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靠山没了,后隋小朝廷自然也就站不住脚了。

继处罗可汗后的东突厥颉利可汗的亲信康苏密带着小皇帝和萧太后投降了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并没为难这祖孙俩,以杨政道为员外散骑侍郎。这样一来,年仅十三岁的杨政道,在隋唐易代后,又成为了唐朝的臣子。

后来,杨政道被唐朝任命为专门给皇帝管理衣物的尚衣奉御。尚衣奉御,是从五品,虽然权力不大,却是皇帝身边的近臣。让他做尚衣奉御,一方面是唐朝皇帝对外显示优待前朝宗室的姿态,以赢得人心,另一方面将其放在身边,也可以防止别有用心的人打着隋朝旧主的旗号犯上作乱,可谓一举两得。

杨政道这位易代臣,在唐朝生活了二十多年后,在唐高宗永徽年间去世,活了三十多岁。他的儿子杨崇礼、孙子杨慎矜均为唐朝显官。

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后隋傀儡皇帝,杨政道的历史功过我们不需评价。他的结果,比起历史上的许多亡国之君来,可以说幸运多了。

他的不幸是,出生前父亲死了、隋王朝灭了,襁褓之中就作为隋朝遗少颠沛流离;他幸运的是,遇上了唐太宗李世民这一开明的皇帝,长大后得以继续安享富贵人生,最后有个善终,比起祖父隋炀帝和父亲杨暕被权臣杀害,他好的太多了。

  

夜读史札之隋文帝先祖(汝南县教育局   齐云轲)

唐朝贞观年间修撰的《隋书》,在其《高祖纪》中说:“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弘农郡华阴人也。汉太尉震八代孙铉,仕燕为北平太守……忠即皇考也,皇考从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随国公。”可见,隋文帝杨坚乃汉朝太尉杨震的后代,而事实上到底是不是呢?

一、门阀制度催生的畸形产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无比森严,同样是地主阶级,士族和庶族分的很细、很真,士族地主看不起庶族,双方甚至不来往,更遑论联姻通婚了。

三国时期魏国取官以“九品中正”为制度,士族地主世代位居高官,享受厚禄,庶族地主被视为不入流,只能为吏,翻身挤进上层社会很难。

在门阀制度的严酷现实下,许多士族地主相互联姻,巩固关系,催生了许多所谓的郡望,即某一家族在某地占据着极大的势力和名望,他们的姓氏也就成为高人一等的姓氏。与之同姓的人,为了攀附,或者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往往冒充,以提高自身名望。像唐朝的大文学家韩愈号称韩昌黎,其实韩愈老家在今天的河南省孟州市,昌黎县则在今天的河北省秦皇岛市,二者相距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隋书》中说隋文帝乃杨震之后,而修撰时间几乎与《隋书》同时的《周书》,在记载隋文帝先祖世系时,竟然少了一代人,将隋炀帝杨广六世祖杨元寿弄成了五世祖。作为帝王家谱,况且唐初距离隋亡时间不远,竟然会出现如此滑稽的记载,令人啼笑皆非。

《周书》记载,隋文帝杨坚的祖上:杨元寿为武川镇司马,杨烈为龙骧将军,杨祯为建远将军,一家数代人均为中级军官,看不出什么系出郡望的迹象。如果真是名门之后,怎么会一直屈居人下呢?而这些人的事迹史书上几乎没有记载。所以,陈寅恪先生认为:隋文帝号称杨震之后,多为冒充。

另外,历代开国君主都会追尊数代先祖为皇帝,但是隋文帝杨坚却只追尊了父亲杨忠为太祖皇帝,也令人生疑。也许,父亲之上的先祖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也没法去追尊了?

二、从婚姻关系中探真伪

隋文帝杨坚的母亲叫吕苦桃,是山东人。

单单从“吕苦桃”这三个字便可以看出,杨坚的母亲应该不会是什么大家闺秀。如果吕苦桃是名门之后,又怎么会起这么个粗俗且没有任何文化韵味的芳名?

杨坚在称帝前后,曾经多方苦寻舅舅家的人,多年后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给找到了。这位舅舅家的人名叫吕永吉,号称是吕苦桃的侄子,也即杨坚的表兄弟。

杨坚立刻下令勘验真伪。经过程序复杂的“勘验”后,确认吕永吉是吕苦桃的侄子,即杨坚的表弟。

杨坚立刻将吕永吉的祖父,也即他自己的外祖父吕双周追赠为大隋朝的上柱国、太尉、齐郡公,外祖母姚氏为齐郡公夫人,并下诏改葬、立庙,爵位由吕永吉继承。

吕永吉一下子由一个灰麻雀变成了金凤凰,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可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一个没有文化的乡巴佬,什么事儿也干不好,尽管杨坚、杨广父子都想重用他。

吕永吉有个叔父吕道贵本是个乡间的地痞无赖,也没什么文化,见了杨坚就嬉笑起来,说:“你真是俺吕家的外甥,看你长得跟俺苦桃姐多像哇!”本来,杨坚见到舅舅十分伤感,一听他说这话,当着众臣的面儿弄得好不丢人!

为了皇家颜面,杨坚禁止舅舅家的人抛头露面,也不让大臣们去探望。后来,他索性将吕道贵封为济南太守,让其回家,省得在京城里丢人现眼。但是,吕道贵一路上打着皇舅的旗号,四处作威作福、吃喝玩乐,弄得地方上怨声载道,却又无可奈何。

综上所述,杨坚应该不是汉朝太尉杨震之后,而是寒族子弟出身。如果他的祖上系出名门,他父亲杨忠又怎会娶一个农家村姑做妻子呢?这在当时门阀制度森严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三、唐代皇帝也跟风冒充

隋朝皇帝冒充名门之后,那么唐朝呢?

李唐皇室号称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君主李暠的后代。而且,李渊、李世民等人还“考证”出来了自己的先祖李暠乃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后人。

作为李广“后人”的李唐皇室还不满足,他们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拿出所谓的佐证材料,硬生生的又与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牵上关系。他们又自称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的后裔。

李耳既然已经是李唐皇室的远祖,与道家学派沾上一点儿关系的道教也被李唐皇室所尊崇,升格为“国教”了。像贞观、开元等年号,均与道家、道教的文化有一定的联系。

道教和道士,也稀里糊涂的被抬上来,地位一下子高起来了。

实际上,隋唐皇室均流淌着汉族与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融合的血液,隋文帝的妻子独孤伽罗,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即是鲜卑化了的匈奴人。隋唐皇室,与真正的杨震、李广等历史名人,单从血缘上来说,应该没多大的关系。他们冒充名门之后,是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的,也有其出身不好的苦衷和辛酸。

  

上一篇:笔会作品集797 下一篇:笔会作品集799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