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0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779(王茹)
发布时间:2020/2/22  阅读次数:431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779(王   茹专辑)

(郑州市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王   茹 专辑 9篇)

  

写给教师同仁

问道教育

你教的不仅是孩子

堵“车”的时候不妨停一下

不待那“佛桌上的花儿”凋谢

小印章会“说话”

你对学生微笑了吗?

你的声音可以放得再低点

你站的高度决定你的方式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写给教师同仁

问道教育

许多人,无论教育界还是非教育界人士,都在为教育忧虑着,他们从现代教育中找不到光明。不少年青的教育人也如困兽一般,从当初的激情飞扬到入了冰点,从信心满满到失望,甚至逐步走向麻木。

在我最近乱翻书的时候,于书中邂逅了张光直先生。他文中对考古学的现状剖析与教育异曲同工。是啊,现代的中国有几个能考入清北等名校的学生会选择投身教育?就如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人,扪心自问有几人愿意让孩子选择考古等生僻而艰苦的行业?是啊,我们不愿,但是没有一流的教师,如何创造一流的教育,如何培养一流的人才?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我很期望教育会成为年轻人趋之若鹜的行业,一旦教育振兴了,中华的腾飞才可指日可待,否则国民素质无法提高,一切的发达不过是过眼云烟,一时浮华罢了。它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无进一步提升的可能。

我借张光直先生的方式和年轻的同行们聊一聊。

首先,我必须以一位热爱教育的老战士的身份恭喜你:你选择了一个比任何行业更能体现你价值的机会。先不说教育事业的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即使老祖先创设了无数的学科分类,流传下无数的教育学说,但每个时代都在变化,而最鲜明的就体现在教育上。也就是说,只要你愿意去发现,你总能在前人的肩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而教育带给你的幸福感也绝非其他行业所能比拟,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在你的陪伴下一步步走向成功,寻找到人生之路的方向。这,还不足以使你自豪吗?

当然,若你想从这个行业中发财,估计只能做白日梦了。若是这样的话,也可以趁早改行了。

其次,我想说的是:在教师这个身份之下,你也会遇到许多机会,比如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还有不少名目的团队。如果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我认为是一种不错的成长提升途径,但是莫要卷入其中的是是非非。老师们大多有种“夫子”情节,古代有传承师父衣钵之说,若一个团队,肯定有一个核心的观念,而那个核心人会很在意成员是否能完全和自己的思想保持一致。不过年轻的教师们还应以吸纳名家精华为妙,莫要一成不变地学习所谓的师承精神,也莫要信奉所谓的几步骤几环节。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的风格千变万化,拿一双绣花鞋套在了一个粗犷男人的脚上,终究荒谬得很,你可以学习各家内涵之精妙,莫要沉淀于形式之中。那样,毁掉的不仅仅是你的思想,还有你学生的成长了。

再次,一名仅仅只看本学科书籍的老师是浅薄的。如果一名语文老师只研究文学,不看历史,不懂地理,不翻哲学,对所谓其他方面的知识都无兴趣涉猎,那么他肯定无法教好学生。因此,老师不但要专,还要杂。教数学的可以读些人文的书,会让老师的理性思维中多些语言的魅力;教音乐的可以读些文学、绘画艺术等方面的书,更能体会音乐中的灵魂塑造。一个不读书的老师是可悲的,一个只读本学科相关书籍的老师终究是缺少深度的。就说语文,它不仅仅是在语文文字中体会遣词造句之美,更多的是对世界的认知、社会的洞察以及人性的领悟。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书不能只局限在眼前的小世界,不仅仅是本阶段知识的把握,更多对知识的纵横链接融会贯通。因此我们更要用一种未来的眼光看教育,不仅仅参阅国内先进的教育思想,更要学习国外成熟的理念。你看,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新不也正是从国外开始的吗?不因规守旧,也不妄自菲薄,这才是一个教育人所应具备的兼容并包的情怀。

谨以几点言之,与诸君探讨。

  

你教的不仅是孩子

——给新教师的几点小建议

前几天,一老友说及他孩子的老师,满是牢骚:孩子刚升入二年级,一年级时的老师是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他的评价是教课还不错,就是胆子太小了,不敢和家长交流;二年级换了老师,这次是一个有了三岁孩子的老师,刚出来工作,却是没有考上正式编制,用老友的话说连教书都不会,还得家长在群里教她。

我听后愣了。其实这些年我们带的新教师不少,但是绝对不像他说的那样,很多新教师还是自信满满的,和家长交流或许会出现不够圆润等问题,但绝对不会用胆小一词形容。而在教课上肯定能和年级组保持一致,也不会出现所谓不会教之说。

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问题,新教师应该注意什么呢?

其一,新教师要保持谦逊地自信。

首先,作为新教师,应该绝大多数都是刚刚走出校门,和家长相比,你的年龄肯定偏小,无论生活还是教育孩子的直接经验都不如他们丰富,因此一个谦逊的态度是应该拥有的。比如遇到家长时可以多向他了解一下孩子在家的情况,知道孩子的基本性格特点,让家长明白你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

其次,你还要有足够的自信。你和绝大多数家长相比,在教育理论上占据绝对的优势,正是因为教育专业,你更应该明白如何在家长面前展示自信的自我。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你又怎么让家长敢于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你呢?

再次,把谦虚和自信完美结合起来,既让家长感受到你的如沐春风,又让家长发现你的博学多识。不因才华而骄,不因年幼而卑,作为新老师这才是所必须做到的。

其二,新教师要多方地请教。

你想,当你站在办公室的时候,或许有你童年的老师,或许有你父母的同龄人,或许有已经在教育教学上颇有建树的先行者。而你,才是刚刚入伍的新兵。在各个方面都是要学习的。

你要先向老教师学习管理班级的经验。在大多数学校,家长会每个年级都会有统一的主题,在你还没有摸清家长的需求时,多听听老教师对这个阶段家长的介绍和学生特点的分析。如果是刚入学的班,你只需了解如何和家长学生相处;如果是别人转手来的班,向前任请教,了解他管理班级的方式和每个孩子的特点,以及和特殊家长沟通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唯有这样,你才能快速进入班级管理的快车道。

你要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面的知识。事实上,每个学校的教研组在分配的时候,都会注意到老新结合,以老带新的方式。你到家长群中进行请教,远远没有在办公室里来得有效,反而让家长质疑你对工作的专业能力。或许你只是认为我放下身子和家长沟通,他们会更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但这需要一个度,家长还是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个术业有专攻的老师,如果老师在教学方面都不够权威,那么他们又如何相信你能给他们的孩子传授足够正确而又全面的知识呢?

你还要向和你同龄的老师沟通教育教学方式。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虽然你们是同龄人,但每个人因为自己过去所经历的学习环境、家庭环境等不同,在许多方面是有差异的,因此即使同时进入工作岗位的老师,适应力也会不同。学习同伴的优点,借鉴同龄人的方式,对你的教育教学管理是很有裨益的。因为你们年轻,所以有很多相像之处,比及和老教师的相处,你们更容易成为朋友,更容易相互促进。

其三,新教师要补充足够的“营养”。

趁年轻,多读书,多学习,多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培训。书可以增强你的底蕴,培训可以快速提升你的技能。莫要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孩童身。唯有自我提升,你才能更好带好学生,才能让自己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同步。

新老师们,其实你教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的孩子,还有对家长教育观念的引导,以及教会自己如何提升。因此这三个方面看似老生常谈,却真得相当有效。

这也是一个教育战线上的老兵给予你们最诚恳的建议!

  

堵“车”的时候不妨停一下

低年级的孩子有一种盲目从众心理,他们虽然也有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但是遇到别人出现问题,会一股脑儿扑上去,一个个都想争做第一个向老师报告的人。

我们不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场面,特别是在一年级的时候。

镜头1

我正在办公室改作业,只听见门口一阵喧哗。孩子们大呼小叫地跑进来:“老师,不好了,谁谁打起来。”开始的时候不免震惊,后来折腾几回后你会发现大多数只是两个孩子在一起玩闹,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打架。但是在这么大的孩子眼里,他们总觉得两个人扭在一起就是打了,会给办公室正在办公的老师们带来不少纷扰,不但老师无法利用课间调整自己,反而把神经绷得很紧,把疲倦的状态带入到下一节的课堂上去。

镜头2

一般上了课后,我不习惯立刻回办公室,总会在教室里呆上一个课间。改作业也好,整理教室也好,或者看着娃在教室里借阅书社里的图书。

结果一会儿功夫,孩们就会接踵而来。一个个汗水之流地喊:“老师,谁谁不按你的要求,跑到攀岩墙那边去了!”“老师,他们又跑到后面的小院去了。”……关键是,本来一个小娃出现的问题,会有十多个人来报告。因此就可以知道小学低年级班主任要有多么强大的耳朵,才能经受声声高喊。

镜头3

偶尔那天,我去学校特别早,于是就先在办公室里办公,结果遗忘了时间。那么这绝对坏了,孩子们一个个飞奔而来,告诉你这个事实,而且还未等你走到教室门口,就都向门前撞去,生怕自己成为后进的人。如果这时你打开门,那么绝对一窝蜂进去,你撞我我碰你,出现争执就是无法避免的事了。

事实上,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告状“堵车”和进教室“堵车”都是极为正常的现象,你如何把握好这个度,让孩子能跟着你的节奏,逐渐学会处理问题呢?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你先用眼神或者简单的语言告诉他们停下来,否则你每次心急火燎地去解决,只会让你陷入无穷小事不得闲中。他们会因为自己一次搬救兵马上就会奏效而沾沾自喜,认为这种方式是可取的,是能帮助同学,并能有助于老师管理的。

每当这个时候,比如孩子们来办公室告状,我会微笑着让他们先把声音低下来,或者给他们一个暂定的手势。等他们平息下来,再喊其中一个孩子到我跟前,让其他孩子离开去看事情进展到什么样了,如果真的出现情况,再找一个代表向我报告。等这个孩子缓过劲儿来,我会问清他所看到的,然后再征求他的意见,让他去调解问下情况,再给我答案。后来,孩子们逐渐发现了原来没有经过询问,只是看到两个人打闹就告状是不可取的,于是这种告状就越来越少了。如果遇到班上同学违反老师要求,到不该去的地方,孩子们自己就会告诉他这是老师不允许的,大家即使阻止比找老师更加快捷有效。

若真是遇到了教室们晚开的情况,我也会让孩子们先安静下来,和升旗等活动一样,排成队,按女生优先的原则依次进入教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遇到怎样情况的“拥堵情况”,静是所有处理的第一步,否则就会把事情越搞越糟,陷入了无穷尽的麻烦中。

其实,在外面带孩子的时候同样如此,有些拥堵是你改变不了,那么就先让自己静下来,寻找合适的途径改变现状,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即使你喊这样的生活太辛苦了,又有何用呢?唯有找到改变的途径,才能成就幸福的人生。

  

不待那“佛桌上的花儿”凋谢

——允许犯错的孩子回头

前两天,看了一篇小文,大意是一个极受方丈宠爱的小和尚,尽得方丈毕生所学,自然被方丈给予厚望。没想到有一天他突然动了凡心,从此花街柳巷,放浪形骸。就这样一晃就是20年,一个月色澄明的晚上,他突然醒悟,快马加鞭赶回寺里请求师父原谅。方丈深恶其放荡行径,言: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上开花。那弟子失望离开。第二天,方丈看到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可等方丈下山寻找时,为时已晚,他又堕入了荒唐的生活。那花朵,仅仅开了一天。

当时的我看罢,也只是莞尔一笑,算是一碗鸡汤,似乎里面营养满满,不过也没有太当回事。

今天上午的时候,孩子们把上学期订的奶领来,为了秩序井然,我就让排队一一领取。结果到最后少了一盒。我当时吃惊,因为昨天领过,没有出现缺少的情况,而昨天和今天盒数相同。我于是就在教室问道:“谁上学期没订却领了。”没有人回答。

我有些生气,就对着孩子们说道:“老师那里有订奶的名单,如果你现在不说,被我查出来,我会直接找你家长的。”

依然没有人回答。

突然我看到了奶筐旁边的孩子,我记得他是没有订奶的。我走到他跟前,询问他是否订了。他吞吞吐吐地说:“我也忘记了。”

我接着问道:“那你昨天领了吗?”

他摇摇头。

我让他把奶先交出来,他不好意思地说奶他已经喝了。

我只好告诉没有领到奶的孩子,等我回去查询名单后再想办法给他。

我回去查了下底单,奶筐边的孩子是没有订奶。这该怎么办呢?于是我就和孩子的父亲沟通,孩子父亲是个很通情达理,而且对于教育也很有自己独到看法的人。他说他会询问孩子是否确定有无订奶,如果确定没有订奶,为何要取等四个问题。

我看完笑了,告诉了他我的看法:“一个漫长的假期过去了,孩子本身对是否订奶记得也不是太清晰,再说今天草莓味的奶孩子们大多都爱喝,一看到奶估计更记不清楚自己后来是否订了。毕竟那之前的学期孩子是定了的。所以也没有必要因为这个批评孩子。”

中午的时候,孩子背着书包进了教室,他忐忑不安地看着我,我笑笑说:“老师相信你自己也没记清楚,这没什么的。”他不好意思地说:“今天中午我和妈妈去超市找,没有找到那种奶,就给他买了另一种。”说着就赶紧就把奶从书包里掏出来,送到我的跟前。

那个没领到奶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取走了这盒与众不同的奶。

风波过去了,孩子们或许还在疑惑老师为何雷声大雨点小,明明当时因为领奶风波老师马上就要一阵雷霆,怎么突然就熄火了?

其实,想想我们的教育本身就是慢功夫。而教育的契机往往就在瞬间,如果你以宽容对待了犯错的孩子,即使他错了,在犯错后以及经过了这番折腾,何必再横加追究?何况若孩子说的是事实,真的忘记了,如果你以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对待这种诚实,以后孩子又如何改正错误呢?

若孩子心中那诚实的花朵已经开始凋谢,那你还能滋润得了他那逐步走向荒芜的心田吗?给犯错的孩子机会,或许他们会出现一次次反复,但是孩子起码没有失去“想要变好”的支撑。

我们的教育就是一次漫长的修行,我们不要期望孩子一次就能改错。唯有信任,才有孩子有了前行的力量,那心中向善的花朵才永远不会凋谢。

  

小印章会“说话”

——低年级教学中小印章的妙用

低年级儿童的认知比高年级更倾向于直观,无论教育教学,你用过于“内涵”的方式和他们进行沟通,那是极不理智的行为,往往苦口婆心地劝说,会换来他们的熟视无睹或者茫然不知所措。这与他们的年龄特点是紧密相联的。

一年级的时候,我也在他们的作业上盖印章,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作业完成怎么样。但是时间久了,孩子渐渐也就麻木了,无论是对于作业批改的等级,还是印章的数量,好像都不过是那么回事。

我们班的孩子和家长都知道,我对书写的要求相当高,不比阅读花费的时间少,甚至更多。因为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用两年的时间练习书写,到了中年级就基本成型,当孩子的学习任务愈加繁重的时候,已经轻车熟路的书写方式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负担的减轻。但是让孩子持续对书写保持一种认真的态度,这确实需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实施具体策略。

如何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书写被重视了呢?而且让别人一眼都能看出自己的书写有了进步。一开学搬办公室的时候,我看了看印章宝盒里竟然放了有二十多枚完全不同的,还不算在教室里去年常用的十枚。想法来了,印章除了功能性的田字格、拼音格等,大多是评价性的,那么就展示一下它们的魅力。

第一次作业我就给孩子了一个下马威,全班75个人,我当天只让一次性通过了22个,其他53个人我都根据孩子情况不同,把他们有问题的字范写下来,让他们看着临写。在那22个同学的本上,我在封面处重重盖上第一个章“好样的,一次通过”,有了这个章的孩子,就表明当天作业极为出色地完成了。然后趁机告诉他们说:“以后一次性通过的同学都有这个章,老师会把章全盖在封面上,一个本用完,到我那里记录下章的数目。”

孩子的积极性瞬间高了起来,第二次作业不出意料地大多数孩子都一次性通过。后面每次发作业的时候,孩子们都会眼巴巴地看看自己的本是不是被盖了印章,然后在发本的时候,就会不时听到:“哇,他得了五个了!”“每次都得章有谁?”还常有同学问:“老师,咱们得章最多的人得了多少个章了?”然后就和自己的数目相比较。

这只是其中的一项,小学语文练习册就是分课盖章的,若是一次通过和家庭作业本上一样,若出现错误,订正完的孩子会盖上大拇指章,证明已经完成了。若什么章都没有,孩子们就明白了,原来自己有错还没有改呢!

如果有人问我最自豪的是什么?其实我们的书写和晨诵、午读一样,孩子们都一样的出色。虽然无法像晨诵那样可以绘声绘色地展示,但是那会说话的小印章也会告诉它们的小主人,你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哦。

若你书写规范正确漂亮,小印章说:“好样的,一次性通过!”

若你改正了错误,小印章说:“你做得真不错,错误全改正了!”

若你还留着问题,那印章空空的地方会提醒你:“小主人,你还没有改正呢!”

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极直观又有趣,比老师一次次说教还更加有效呢!

这会说话的“小印章”,是不是低年级老师教学中好帮手呢?

  

你对学生微笑了吗?

我看过两个关于对乞丐鞠躬的版本:一个是美国总统林肯,另一个是一位首富。

林肯的故事是这样的:一次他有事外出,路边有一位衣衫褴褛的黑人老乞丐对其鞠躬行礼,林肯也脱下自己的帽子,一丝不苟地对其回礼。随行的人感到不解,他说:“即使是一个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认为我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

另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日本一位大企业家,他两次被福布斯评为全球首富。当时他还是一家点心店的店老板,一个乞丐拿了几张脏兮兮的小额钞票来买点心,他身上散发的气味让周围的客人皱眉掩鼻,纷纷躲避,伙计见状想把他赶走。店老板赶紧走出来,递上两个热气腾腾的糕点,并鞠躬说:欢迎下次光临。孙子问及原因,他说乞丐为了品尝,花很长时间讨得的一点点钱,不亲自服务怎么对得起他的厚爱;收他的钱是因为他是客人,不是来讨饭的,应该受到尊重。

看了这些,我想起了工作过的三个学校都有一项明文规定:老师必须在学校门口多少米外停下车,必须给向你敬礼的孩子还礼,如果实在不想一次次开口,微笑加上点头也是可以的,在校园里遇到学生向你敬礼同样也要还礼。

当时听了这项规定,我觉得匪夷所思,因为这最基本的礼节还用规定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连最基本的都不懂,如何能称之为老师?所以我当时把这项规定也只是当作学校的一种例行公事罢了。

后来,在学校一次次全体教师会上强调这个问题,我还真发现了个别老师确实有这种现象存在,或许当时心情不好?或许当时急着去教室照顾学生,觉得这形式上的东西免了也罢?可是仔细思考来,这两个理由都站不住脚跟,你行履匆匆,说明了你没有把礼节这个问题计算在内,若是你提前几分钟,怎么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心情不好更不能成为不还礼的借口,如果这样,学生说作业没写是因为心情不好你能接受吗?学生追逐打闹是要发泄情绪你能接受吗?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已经不再要求必须鞠躬还礼,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颔首,还有比这个更简单的方式吗?

我们是学生的榜样,天天喊着让家长言传身教,我们自己怎么能忘了自己的身份?若你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就会相当在意这些细节,唯有细节才能体现你自身的素质,让孩子们才能有样学样。其实不时的,你给孩子主动问个好,或许更让孩子愿意亲近你。就如林肯一样,我们不希望在孩子眼里我们是不明事理的人。

我希望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先正自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他们不仅习得知识,而且习得礼仪,真正成为一个文明向上的好少年。

今天,你微笑了吗?

今天,你还礼了吗?

今年,你主动问好了吗?

  

你的声音可以放得再低点

今天,我从一间教室门口走过,看一位年轻老师正在整路队。听着她口若悬河地吵着,那声音甚是刺耳,估计比马丁路德金的宣言还要慷慨激昂。

送完路队回来,正好碰到这个班在走,她的声音可以穿越几条马路,但是孩子们依旧我行我素,玩得甚是热闹。而前面不远处另外一个班,老师正细声慢语地提醒着,孩子们整整齐齐地走着,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一直在想:这种方式有效吗?你吵得越多,孩子越发现你的外强中干,现在的孩子们那么聪明,摸透了你的脾气,以后你该如何对他们下手呢?

这肯定不是聪明的方式。去年我们刚接一年级的时候,我提醒几个年轻姑娘:别让你的嗓子哑了,你的声音比不过70多个孩子,靠声贝是无法取胜的。我去图书馆给她们每人借了一本薛瑞苹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告诉她们,你可以实施有效的小惩戒,让孩子明白出现错误就必须承担责任。于是,谁说话,谁最后出教室,在黑板前站三分钟,时间绝对不长,但是对那些皮猴子们来说却极为有效。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行动比言辞更有震慑力。

然后采用一些方式占住孩子的嘴巴,我记得窦桂梅老师讲起用诗歌管理班级时,曾经采用过这种方式。我是没有那个精力一个个为他们编写儿歌,但起码关于讲规矩的儿歌还是能编出来的,一个年级八个班,从开始孩子不知道怎么放学,到整整齐齐地背着儿歌离开学校。占住了嘴巴,路队也就变得有序多了。也就是最管用的方式是解放你的嘴巴,束缚他们的嘴巴,而不是你喋喋不休地在说,而他们却视若罔闻。

其实,我相信这位老师的课堂绝对不会是柔和的,因为她已经习惯了狂风暴雨的方式。如果课堂上你的声音越大,就如我们曾经说的带扩音器一个道理,孩子的精力就越无法集中。相应的,你放低些,孩子为了听课不得不沉下心来,否则你冷不丁地提问会让他无所适从。你还可以研究一样,最悦耳的声音往往是适中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孩子听起来才不容易疲劳。你想,连我一个路过的人都想掩上耳朵,你们班的孩子愿意听你上课吗?那即使你再费劲设计的教学流程,孩子都无心去听,又会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又能学到什么呢?

所以,亲爱的刚上班的老师们啊,有理不在声高,若是管理有方,你再温和孩子也能听到,否则乱糟糟的课堂,你即使毁掉自己的嗓子,又有何用呢?

老师们,声音放低点,柔和点,用机智去赢得孩子,而不是语言暴力。教育本来就不是疾风骤雨的事情,慢慢地改变孩子们的不良习惯,你肯定能收获一群积极向上的小可爱。

  

你站的高度决定你的方式

——寄各位同仁并勉励自己

明天即将家长会,经过反复思考的家长会主题发言稿终于从键盘下敲出。写完后,我找学校孟书记进行指点,这个过程就不再详说,只是和她的题外话却让我颇为感慨。

孟书记是这样说的:“如果现在让我回到教师的岗位上,我不敢保证教学多么强大,但是教学方式肯定和以前完全不同。”

我听了后,若有所悟。她看了看我们,继续向下说:“因为做领导这么多年,去全国各地听课也多,学习也多,自然认知也会有所改变。所以所站的高度肯定和当老师时有所区别。”

听到这里,我虽然依旧看着神色如常,其实心里已经思绪万千。这话,我相信是实在的,也是我所赞成的。这也是我为何说年轻人不能固守在自己的一个班里,一定要走出去多学习,其实,不仅仅年轻人,知识在不停更新,若我们依旧停留在自己的老方法里,自然而然会被时代所抛弃。所以,在我看来,一成不变地守着自己的老思想,认为踏踏实实教书就是对得起学生的想法并不可取。

不走出去,你不知道这个时代变化有多快;不走出去,你不知道更多有效的方式值得你去学习并借鉴;不走出去,你的视野始终只停留在你的班级这一个单纯的点上;不走出去,你不知道知识的更新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有多么重要。而或许就因为你,孩子们被束缚在多年前的教育方式里;或许就因为你,孩子们不得不完全生活在和你同步的思想里;或许就因为你,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找不到接轨的程序。

很多年前,我曾经认为作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守住“本心”,而这颗本心会决定着自己是否能让自己的学生和家长信赖自己。至今我也不认为这句话是错的,但是思想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颗本心不仅仅是安静地做教育,而是能够静静地去观察外界的教育,并积极地进行思考与探索,这也是虽然并不多看网络上的流传的那些教育思潮的撞击,却依旧订阅那些走在教育前沿,权威的教育网站以及国家那些可以称之为“风向盘”的媒体。当然,我并不会全盘接受或者去尝试,我只会去了解其中的信息,自己进行筛选,找到适合学生和自身发展的讯息。

同样的,作为流传了几千年的那些中国百家争鸣的学说,我翻阅得更为频繁,我认为:能流传多年而不衰败,肯定有其深层原因在内,而其中所蕴涵的教育教学思想,同样需要我们学习。至于那些国外的讯息,我并不排斥,每个国家都有其优势部分,拿来主义虽然有些简单,却也能弥补某些自己的不足。

但我从来都认为,没有真正走到教育家的身边,聆听他们的思想,肯定是种缺憾,因为现场和阅读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某些主流思想,却无法知道这些理念背后的深层含义。所以,我一向主张,无论教师年轻年长,有机会去学习就抓住时机,及时更新自己的理念,从多种思潮中发现教育的真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你站得高度决定你处理问题的方式,一只鸡不可能像鹰那般搏击长空,它也无法感受到天空有多么浩瀚;一只鹰却可以俯下身子,看到比鸡还精准的细节。所以一个人的视野有多大,他给予孩子的世界才有多么辽阔,在他的指引下孩子才会拥有更高更远的眼界,而这些,都将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及生活方式。

因此,若你想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先进行自我提升,你的高度会决定学生的高度。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寄青年教师,也警示自己

许多时候,老师不是不够好,只是缺少了一颗细腻的心罢了,若是无法把学生放在眼里,那么你也走不到学生及家长心里。

——题记

先讲两个小故事吧,都是我亲身经历的。

幼时曾经不喜欢一语文老师。

那时我学习还是不错的,但是在班上年龄最小,而且属于哪种不大爱说话的孩子。不过因为一到三年级都是和蔼可亲的女老师,也还算对学校比较喜欢。四年级时,换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教师教语文,他应该是外地人,听班上同学说他住在学校。

当时我同桌是个顽皮的男孩子,时不时就会前后左右挑战一遍,经常还对我恶作剧,看着那个男老师严肃的样子,本来就怯弱,即使偶尔忍不住找他告次状,他也不会当回事。于是我开始讨厌了学校,母亲见状很是奇怪。

后来在某个中午送我时,就找那个老师沟通,结果老师朦胧着双眼,对我母亲说:“你家那姑娘迷迷糊糊的,课堂上应该都听不懂才对。”

我母亲当时就怒了:“你提问过她吗?你认真看过每个孩子写的作业吗?我女儿作业我从来不用查,也没有不会之说,这就是你说的迷糊?”

那个老师瞬间从迷糊状态中反应了过来,马上说:“不好意思,我刚接班,还不太了解情况。”

母亲没再说什么,只说了一句:“等下午我接孩子时,你清醒的状态下我们再沟通吧。”

至于后来的事情就没必要再说了,但那是我学生生涯中母亲唯一讨厌的老师(这当然是后来说的),直到我长大后她才告诉我当时的细节。

升入初中后,我不喜欢刚入学时的英语老师。

其实,第一节课我并不讨厌她,觉得人还是比较负责的。加上假期时大姐曾经带着我学过一些单词,于是刚入学时对于字母和单词接受起来也比较轻松,没有什么压力。

真正不喜欢英语老师,是从她开始向我们讲起她家开的小卖铺开始的。那个时候,我们才知道,学校里唯一的小卖铺就是英语老师的老公经营的,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她经常在我们班推销她家卖的东西,比如我们明明在校外买的本和她家大小相同,里面也区别不大,仅仅一个封皮上的字不同,就要求我们重新去买。而那本,却只能在她家店里买得到。

对于已上初中的孩子来说,正是年龄敏感期,因此也就敏感得很,对于英语老师的这种行为很是不齿,自然也就不愿意和她亲近,逐渐地,顺带连她的课也一起厌恶了。这就是爱屋及乌,那么憎恨一个老师自然也会涉及她所教的学科了。

因此尽管她教书还算是认真,两个班英语成绩始终都无法提升,这对于青春期的少年来说,是极为正常的。直到后来换了老师才有了起色,班级整体英语成绩突飞猛进。

我习惯观察自己班的孩子及家长,其实我也习惯观察周围老师和家长、学生的沟通。

“亲其师信其道”,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若你无法获得孩子和家长的信任,无法让他们和你亲近,无法让你们的沟通无障碍,那么这样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

因此,做一个老师,就要做一个能走进学生和家长心中的老师,你的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否则你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做无用功。

去了解你的学生,让你的行为在学生和家长面前经得起考验,才是教育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