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2作品 > 详细内容
教师作品之180(8篇)
发布时间:2012/12/1  阅读次数:1553  字体大小: 【】 【】【

教师作品之1808篇)

  

感动(汝南县第一幼儿园   郑蓓蓓)

学低年级修辞(东官庄镇刘坡小学     磊)

   夕(汝南县第三小学   谢青霞)

最后的一封情书(汝南县三中   王继伟)

给孩子留下思考余地(汝南县第三小学   孙秀莲)

工人身份何时了(梁祝镇徐坡小学   王超峰)

启程的日子(南余店中学   胡亚丽)

重读长征(南余店中学   胡亚丽)  

  

感动(汝南县第一幼儿园   郑蓓蓓)

       常有人问我在什么地方上班,很自然的回答:“第一幼儿园”,别人一听,多数人会说:“在幼儿园做老师不好,又脏又累,有时还要受家长的委屈,对孩子再好,只要不教他了,要不了几天就不记得你了,教也白教!”

       也许吧!由于孩子的年龄小,过一段时间,他们确实会忘记你,但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并不是由孩子主观决定的啊!在我们的快乐教学中,孩子得到快乐的同时我们老师也得到了快乐,并不是一无所得的啊!

       走在园区里,时常会听到孩子们叫“郑老师”“妈妈,你看那不是郑老师吗?”“老师好”……那都是以前曾经教过后来升入高阶段的孩子,走在大街上,又经常会感觉到有清澈的目光追随着我,转脸一看,是一张张腼腆的脸,那是升入小学的孩子们,目光相聚,彼此会心一笑,便什么也不用说了。

       也许过不了多久,他们便不记得我了,也许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我也变得不敢认他们了,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做为老师,无愧于老师这个称呼,无愧于心就好!

       今天中午下班回家的路上,由于急匆匆的往家赶,眼光并不斜视,只是看着眼前的路,感觉有目光在追随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女的满含笑意的看着我,从她的目光中,看出她在一直注视我等待我抬头好和我打招呼,看到我抬头,她赶紧说:“郑老师,刚下班呀?”我认出她是以前教过的一个小朋友的家长,好像是我刚来园上班的第二年教过的一个孩子家长,我依然记得她的孩子那时候的样子,很漂亮的一个小姑娘,眼睛大大的,皮肤白白的,头发又黑又粗,个子要比同龄的孩子长得高,也依然记得她的名字叫——武艺涵,我连忙笑着回应着家长的话,顺口问着她孩子的情况,她说孩子都快上初中了,依然还记得我,也总是会念叨着在幼儿园时到郑老师家吃中午饭的情形,也依然保留着元旦表演节目时我和她的合影……听到这些,心里有种紧紧的感觉,紧紧的幸福,紧紧的感动。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很少有孩子能够在老师不教他以后还能记得住老师的,也很少有人在长大后还会提及他的幼儿园老师的,至于家长,在老师教他孩子时礼貌性的招呼也许是不可缺少的,然而,很少有家长能够在孩子毕业好几年以后偶然见到老师,还能这么尊敬和热情的。上班这么久以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也经历了太多的人情冷暖,也已习惯了所谓的人走茶凉。都说教师是蜡烛,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燃烧着自己的激情,把光和热撒身别人,老师并不奢求什么,只为了孩子们的喜欢,家长的尊重和社会的肯定,这就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今天我深深的感动着,感动着孩子的惦念,感动着家长尊重。心中不由自主的升起了一丝自豪,还有一丝自信……

  

学低年级修辞(东官庄镇刘坡小学     磊)

一次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卷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一名小学三年级试卷上要求学生写了一个比喻句,用上“像……一样” 。大部分学生都写的是老师像蜡烛一样。只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老师像仙女一样漂亮。

当然,这位学生写的是不符合参考答案的,因为同类事物之间是不能作比的,像:他长得像他妈妈。所以按照答案改卷,他的答案为错答案。但事后,我却时常反思这件事,对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真实地表情达意才是最重要的,语法是次要。从他的角度来讲,仙女无疑是漂亮的,而老师也漂亮,老师和仙女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漂亮,从比喻修辞要求之一:寻求共同点上来说,这个比喻很贴切。因为在孩子心中没有比把老师比作仙女更能表达自己认为老师漂亮的心情。

因此,我认为小学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一定不能把学生送进“工厂”,用一加一必须等于二的指导思想把学生打磨成个个相同,人人一样的制成品“出厂”。从小了说,这样会禁锢学生的思维,不利于他们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往大了说,最不利于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低年级作为批改要尽量少改动,多批注,切忌过多改动从老师角度指出的作文中的败笔。

还有一个相关的例子,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提问:“雪融化后变成什么?”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是“水”,当同学们高兴的接受老师的表扬时,一位同学说:“雪融化后变成了春天”。老师当头一棒:“雪融化后明显的变成雪水,你的答案不对。”从此这位学生再也不举手回答问题了。

掌握知识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尤其是语言文字类的教学,所以对于试卷中出现的比喻问题,我个人认为,在低年级可以认为“老师像仙女一样漂亮是正确的”,等到高年级的时候再从语法等方面讲述比喻的正确运用,以及为什么说“老师像仙女一样漂亮是正确的”,这即让低年级学生表情达意,又确保他们进入更高一级学府时正确运用知识。

  

   夕(汝南县第三小学   谢青霞)

银簪一划水浩荡,恩爱夫妻泪成行。

虽不能厮守相向,却也能隔河相望。

棒子打不散鸳鸯,真挚爱情万年长。

如今又是七夕至,多少织女盼牛郎。

  

最后的一封情书(汝南县三中   王继伟)

20081219,台北桃园机场。

中午1210分,从北京飞来的CA185航班缓缓降落在台北桃园机场,机舱门打开,旅客纷纷微笑着走下舷梯,安检,验票,等行李。落云神情紧张地走出大厅,冷风嗖嗖。她手里握着一束鲜花,一半是鲜红的玫瑰,一半是雪白的百合。一辆蓝色商务轿车缓缓驶来,后面跟着一辆急救车,这是怕老人出现意外特意安排的。门口等候的司机迎上去:“是落云奶奶吗?”她点点头。“我是台北医院的罗翔,在这儿等您,请上车吧。”罗翔礼貌地拉开车门,落云上了车,直奔殡仪馆。

医院告别室布满了花篮、花圈,前来参加告别的几个人在等待落云老人。音乐正低沉的播放着大悲咒。今天,在这里送别的是子枫。落云是来赴她和子枫约定的。

在这个冬季最寒冷的那天,子枫的脸比窗外纷飞着的雪还要白。他无力的凝望着台北医院窗外那朵朵迎风飞舞的雪花,好美的景色啊!他真的很留恋这个世界,很想海峡那边落云,可是,这一切都无法实现了。

童年是一幅模糊不清的画,但落云却依稀记得表弟子枫将一根光滑的竹杆掖在胯下,喊着“驾驾”,很有点“郎骑竹马来”的味道。当然,令落云记忆最深的是“过家家”的游戏。每一次她都和子枫搭档,从不愿做其他孩子的“媳妇”。孩子们闹着玩的游戏,却触动了双方父母,于是便按当时的习俗为这对小姐弟订了“娃娃亲”。虽然他俩都不过八九岁的年纪,但在邻居们的眼中,落云已经成了子枫未过门的媳妇。

1947年秋的一天晚上,子枫和一个陌生人来到落云家。那人对落云的父母亲说:“我受子枫他爹的委托,接他到徐州去,等回来给他俩办喜事。”落云和父母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落云将兜里的两个熟鸡蛋掏出来,流着泪塞到子枫手里说:“你放心走吧,我一定等你回来,哪怕是等白了头。”这是多么沉重的一句承诺。

19519月的一天,一位从徐州回来的同乡捎信告诉落云,子枫已在四年前随父去了台湾。落云听到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她大病了一场,不吃不喝,昏迷了四天,躺了近半个月。落云固执地认为,子枫总有一天会回来的。也许在一个不经意的清晨,也许在一个如血的黄昏,也许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子枫会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轻轻地喊一声:“表姐,我回来了。”为了这个梦想,她每天早晨和黄昏都要来到当年的村口,等上一两个小时,看着大雁一行行南去又北归,等待中树叶一年年由绿又变黄,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雪雨,从没有一天放弃过……落云的父母见此情景,常常暗地里叹息女儿的命苦。

改革开放后,周围的邻村陆续有台湾同胞回来探亲。每当这个时候,落云总是不肯放过任何机会,千方百计地找到人家打听子枫的下落可每次都是乘兴而去,失望而返。这个时候,落云已快50岁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已全部过去了,她那满头青丝已熬成了白霜。

1997年香港回归后,人们终于听到了两岸和解的新声,听说普通人可以回乡探亲。落云终于打听到表弟子枫的下落。当年美丽婀娜的姑娘,已经老态龙钟了。朋友们都儿孙满堂了,而她却还是一个人,继续在等,黑发变白发,内心的苍凉也该有所了结了!

久别重逢是艰难的。在一个好心人的帮助下,落云去了趟台湾,子枫的家在台北市一个偏僻的区。他的家又脏又乱,落云一看就知道也是一个人。她看着他,轻声叫他的名字说:“我来看你啦。”两位老人在泪光中交谈着他们分别后各自的经历。当子枫得知落云也为了等他,穷困潦倒孤苦伶仃,至今没有结婚时,两个老人竟孩子样相互簇拥着,泪如雨下。他们俩送给对方的礼物又是惊人的一样,一捆没有拆封的情书——60年没有寄出情书。

她握着他的手,浊泪滴在长有老人斑的手背,两人都努力的挤出笑容。他们约定,谁先辞世,另一个就在报纸上发个讣告,作为写给对方的最后的一封情书。

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打断了落云的思路,五颜六色的烟花在落日的余晖中绽放,落云莫名地伤感起来,为子枫也为自己,还有那些所有因为海峡阻隔而耽误了青春和爱情的人们,也许这不仅仅是子枫老人人生的葬礼,更多的应该是那些逝去的岁月和青春的葬礼,这其中也有她自己。

大悲咒音乐已播放结束了。此时落云老人的脸上表情非常平静,没有掉一滴眼泪。

                                                               

我的至亲魏子枫于1218日早晨710分辞世。希望你在去往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

                                                                             落云 泣告

                                                                       2008年12月19

晚风中,泪水轻轻划过面庞……

天下雨了,空气中飘荡着孟庭苇伤感的歌,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2012823(七夕节)黎明

  

给孩子留下思考余地(汝南县第三小学   孙秀莲)

一次,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两个学生做得完全相同。我联系这两个学生的平时表现,初步断定是学习较差的李伟抄了学习较好的万红的作业。于是,我把李伟找到了办公室。

我首先询问他最近一两天有什么情况没有,他回答:“没有。”在排除了这些可能影响他学习的客观因素之后,我直截了当地问:“前天留的作业,是你自己做的吗?”他犹豫了一下,怯生生地回答:“是,……”随后,他面红耳赤,低下了头。他的窘态,证实了我的判断。于是我拿出一张白纸,想让他把作业当面再做一遍,然后严肃地批评他一顿。

但是,就在这一瞬间,我迟疑了。看着学生那羞愧的目光,我脑海里闪过许多念头:我要是当面指出他在说谎,以显示我当老师的高明吗?我是要置他于难堪的境地,然后狠狠教训他一顿,以显示我当老师的威严吗?不,不能这么做!我又缓缓地把纸放回了原处,声调平和地对这个学生说:“好了,没有别的事了,你回去吧。”

有些事情常常会超出人们的意料。第二天早晨我刚一到学校,李伟就从教室那边向我走来,精神显得有些兴奋。到了近前,他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还有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信纸,一齐交给了我。我打开作业本一看,在新的一页,那几道题又十分工整地重做了一遍。打开信纸一看,是一份检讨书,上面写道:“老师,前天的作业,是我抄的,虽然您没有批评我,但我心里比挨了一顿打还难受。我把作业重做了一遍,请您看我今后的实际行动吧。”

回到办公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事情如果不是这样处理,而按照我的原意,那势必“将”他一“军”,使他陷于难堪之中。再进一步设想,他抄袭别人的作业还不承认,这是错上加错。此时如果我劈头盖脸地批评他一顿,他定会无言以对。可是教育的效果呢?可以预料,那将大大刺伤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教师简单粗暴的当众批评,也许使学生恼羞成怒,不自觉之中把矛盾激化,在师生之间形成严重对立。当时,李伟没有马上承认抄了别人的作业,不过是自尊心强所致罢了。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尊重和爱护学生这种自尊心。我没有马上批评他,而是平静地让他回去,这就给他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和改过的机会。当我看到他补做的作业和发自内心的检讨时,我意识到自己对李伟的教育取得了真正的胜利。

通过这件事,我对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相信他们有自我改过的思想基础这一点,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想,对那些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够得出正确结论的问题,教师不必再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更不应用过激的言词对有缺点的学生动辄斥责、教训。要给学生留有余地,使他们有时间去判断自己言行的正误,体会老师的“言外之意”,从而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这应该是我们教师进行批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工人身份何时了(梁祝镇徐坡小学   王超峰)

本人98年普通中专毕业,黄淮学院的前身就是我所毕业的那所中专学校,本来毕业也是干部身份。因响应祖国的号召,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守护这祖国的西大门。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在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岗位上先后荣立了两次三等功。很幸运,复员后自己成了一名工人身份的教师(其实工人身份的就不该叫教师,是学生把我们抬高了)。

针对工人身份的现状我有很多感慨,不禁想说说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大多数工人的心声。如果能被领导看到这篇文章本人不甚荣幸,我也真希望他们能够看到。

我所知道:由于历史的原因,事业单位、甚至行政机关曾经出现了两种身份的工作人员,一种是工人身份另一种是干部身份,就算是领导也属于干部身份的范畴。公务员制度基本完善后,出现了三种身份:公务员、干部、工人,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两种身份:干部、工人,公务员也属于干部嘛,干部不一定就是公务员喽。挂级别的领导都是公务员,工人嘛只能是工勤人员了,别想翻身。

随着体制不断的改革和社会形势的发展,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的工人将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完成所谓的历史使命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直至消失。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哪种身份的人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党章里把工人提的老高了,现在呢?让别人鄙视了。他们大多数没有毕业于普通大中专院校,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不是。国家统招是干部,否则是工人。以前流行什么“转干”,现在没有了,那些“转干”的人不知道怎样修炼的,国家就知道转干这个政策不适合社会发展(转干就是乱弹琴),自然就取消了,幸运了他们,苦了那些“老实人”。在大的社会形势下,有赚大便宜的有吃大亏的。有的在咧着嘴笑,有的在偷偷地哭。

教育上的工人,在乱着套呢,要按政策讲,是不能任课的,明文规定是工勤人员,干杂活的了,还是什么保育员专业,哪有那事呀。可笑,无奈。为什么百分之九十九的在一线教课呢?规定不能教课又都在教课,是不是也属于违反政策?在业务管理上他们与其他教师没什么两样呀!没有比他们少干,没不比他们干的差,所区别的是定级的时候,在个人进步的时候。在领导和绝大多数人眼里工人就是文凭低能力差。我们这教育上七十多个工人,六十多个是70后,咋那么多呢?还不是以前办了个幼师吗,为什么办幼师?我想就像当年招民师一样,形势所迫,社会所需。所不同的是民师修成了正果。而剩下的工人身份就算是孙悟空也只有压在五指山下等待唐僧解救了。那么多的工人身份占年轻教师的三分之一,这是多么大的比例呀,不过这个比例在这些工人身份教师没有下岗或退休之前还会继续保持。领导不能当,招考进城资格又不够,他们就像一潭死水,只有静静的呆在那里,只能让太阳把他们蒸发。

可以肯定的是工人身份的教师在当初毫不掩饰的显示出自己的无能,更可悲的是想后天弥补都没机会了。可喜的是国家的扩招政策,让现在那些大专生可能都不如当初能考上技校或职业中专人的成绩,现在职业大专也成了普通高等院校,其实要是按起点来说真不如以前的中专甚至是职业中专(不是绝对的)。说一说我们这的怪现象吧!据我说知去年县城学校招教,我们乡考上5个(其他走的是调动)。全是中专生,没有一个大专生,那大专生在干什么?也可能是教龄的限制吧。考上的五个人有两个是工人身份的,这充分说明工人身份的不像别人想得那么差。今年考上4个,三个是中专生。只是没有工人身份的了,为什么?局里不让考了。为什么去年让呢?工人身份不能当校长,连考试都不让考,想不明白,如果以身份和学历论英雄还考什么呢,直接看档案不就行了。当然这或许是参照公务员考试的一些规定,可这毕竟不是公务员考试,不能相提并论。为什么“课改能手”我们这只有一个人进入全县前十名,而且还是工人身份的教师,去年的“课改能手”我们乡也只有一个,依然是工人身份的教师,现在在清华园任教。那为什么不规定工人身份的不准评为“课改能手”。看看素质抽测成绩吧,不见得后几名的任课教师是工人呀!反而比干部考的还好,这说明什么?我们工人真的很差吗?难道都不行吗?干部身份的教师毕竟不是干部,也就是专业技术人员罢了,什么教师资格证等等还让工人办干啥?专业技术人员对他们来说难道不够格吗?难道都不够格吗?什么岗位设置,工人是工勤人员的岗位,那为什么领导不让他们在工勤岗位上工作,依然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这不是在忽悠人吗?是不是有些乱呢?因为文凭不能定高低,再说我们都是啥文凭呀,在我们国家现在已不再是精英教育的大环境下,截止到现在我们乡没有一个教师是一本的,截止2008年没有一个教师第一学历是本科(老一辈推荐上的极个别人除外),其它地方也应该一样。也难怪,小学也用不着本科生。就像是拿着冲锋枪向前冲的战士,就算是博士后也未必打枪打得准,需要的是勇敢和忠诚。

我们这工人身份的太多,是因为办了个幼师,全县工人多还是因为办了个幼师,这也是领导的决策国家的政策呀!同样的工作工资低没怨言,该!在个人进步上再限制那太挫伤我们工作的积极性了。更何况在长期内他们还依然存在,如果是工人工作干差点那领导会愿意吗?他们在教育一线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默默地在工作,小心翼翼的在生活。所谓高文聘的,他们认为自己就是雄鹰,浩瀚的天空是他们的阵地,让雄鹰落入农村学校这片小树林他们岂能甘心,又岂能安心。很难栓心留人。如果工人身份的教师也想变成雄鹰,那也是折断翅膀的鹰,又岂能飞得高飞得了。其实没有什么雄鹰,还都不是一只小小鸟。

现在的教育环境就像一条溪流,孱孱流水,沉淀的总是砂砾。社会的竞争就像爬山,由于登上的条件不同,达到顶峰的不一定都是勇士。我们不能相信迷信,可要相信命运。我们不能自甘堕落,但并不是靠努力奋斗就能得到一切。不是我们不愿意付出,因为付出不一定等于收获。不是我们不愿意奉献,有时奉献竟然是徒劳。不是我们不够坚强,因为坚强经不起时间和现实的摧残。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沉沦,因为生活的道路依然漫长。不是所有的失去都是悲伤,因为喜乐哀愁本来就是一个轮回。不是所有的得到都让人狂然,因为得意总会让人意乱神迷。命运有时是自己把握,有时又何尝不是受大环境的掌控。没有什么绝对公平,更没有什么真正所谓的正规,因为这个世界本来没有什么绝对。

  

启程的日子(南余店中学   胡亚丽)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在这里度过了两个春秋。新的学期即将开始,总结过去的一年,有收获,有错过,有欣喜,有迷茫,但眼角的泪花总是让人免不了回忆与展望。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还是这个学校,还是这个教室,却迎接着不少新的面孔,带着几分忐忑,我开始积极的备课,争取给孩子一个崭新的开始。但同时,问题也显而易见,同样的内容如何给学生不一样的收获呢?我又该如何处理这熟悉的课文?

一、立足课本,关注学生,有效备课

虽有局教案的指导,但是那更多的作用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形式上的参考,至于要创出新意,所必须改变的就是内容了。每一次教授,都会因学生的不同而产生奇妙的变化。于是,体察他们的认知水平显得甚是重要。依托对象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时可行的,也是必须完成的工作。这样,备出来的课才会在课堂上有别样的演绎风采。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功夫下在平时

语文,最重要的是感,是悟。有太多的学生面对冷冰冰的文字总感觉在冰窖一般,其实即使在冰的世界里,晶莹剔透的光芒也是随处可见的,只是需要一颗同样透亮的心和一双明亮的眼睛。“文化”无处不在,“文”如何“化”成涓涓溪流淌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这才是“本”。因此,引领学生在认知和感悟中提高素养水平势在必行。

三、认清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设定目标,循序渐进

“进步”,这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最基本要求和准则。五根手指长短不一,学生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也是千差万别,如何“求同存异”也许是班级和谐的“王道”。在阅读中行走,在思想中漫步,脚踏实地的走进属于自己的世界。而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也同样是在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就让我们抬起头看看蔚蓝的天空,洁白而绵软的云朵,自由欢快的鸟儿,多彩的世界,斑斓多姿,幸福长存。

四、学习如何才能幸福?

学习苦,学习累,学习真的注定与“幸福”无缘吗?同学们把学校比作牢笼,把自己看作是那失去自由的小鸟,昔日欢乐的鸟鸣声曾几何时变成了今日的哀鸣?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一蹴而就。交流与沟通才能架起通往幸福的桥梁。没有泪水的洗涤,眼睛总免不了污浊;没有笑声的陪伴,生活总免不了平淡;没有幸福的滋养,心灵总免不了干涸……

君子之交淡如水,文字背后的故事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和思考的。如何在枯燥的学习中得到乐趣?平淡的生活如何寻得幸福?那是一时一日的积淀,没有诉说,没有倾告,有的只应是幸福的真谛,就让我以一颗纯粹的心灵,清澈的眼眸迎接即将到来的天使吧,希望祖国的花朵能在春风和雨露中绽放!

  

重读长征(南余店中学   胡亚丽)

在苏教版八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中,第一单元全是有关长征记忆的文章。为了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我又重新查阅资料,重新审视那段历史。于是,我看到了红军遭受到巨大打击之后的无助,我看到了红军战天斗地爬雪山过草地的生死挣扎,我看到了革命信念在官兵中的无穷力量……

在长征中,生的艰难,死的伟大。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品格令人钦佩,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在走出草地的那一刹那,我相信他们的欢喜,但我更相信他们流下的那滚烫的热泪所饱含的深意。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的最多的也许不仅是长征中的喜悦,更是是一路走来所面临的艰难坎坷与流血牺牲。

长征路,二万五千里,是红军战士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天下。“没有走不完的路,只要脚踏实地。”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已经不能领略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了,但我们应该在心中告诫自己,我们的国家来之不易,是血肉铸成的,今日我们更应以血肉之躯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们的父辈打下这江山不容易,把外敌轰出去靠的是实力,不是一纸空文。然而,守江山更不易,这是我们十三亿中华儿女共同责任!虽然现在的学生年龄还小,但“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正是中国的希望,少年生活在今天这个幸福而安逸的家园,没有理由不为保家卫国而出谋划策。而今,学生们学生们所要做的就是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强壮自己,保卫我们共有的家园。

长征之路,依然在我们脚下,我们在任何时刻都不应停下前进的脚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