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9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690(申时练专辑)
发布时间:2019/7/23  阅读次数:521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690(申时练专辑)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对坡中学 申时练 专辑 7篇)

  

【教育教学】

语文教学之我见

兴趣乃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信客》之“信”

农村语文教学初探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学习名师风范   提升人格魅力

浅议学校管理制度的合理性

  

语文教学之我见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和人文性,因此,语文教学在学科教学中及为重要。然而,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正所谓教无定法。教学本身又是一门艺术,加之语文学科知识固有的一些特点,如“繁”、“难”、“偏”等,因此,要搞好语教学实非易事。卑之无甚高论,为与教育界各位同仁达成共识,特将其归纳为“四要”。

首先,要注重知识的储备与更新。教师虽只耕耘在三尺讲台之上,但面对的是一个有血有肉、富于情绪变化的学生。要搞好语教学,必须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吸取精华,不断加工和提炼,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语文教师应败具有广博的学识,才能从一桶水中舀出一碗水来。特别是以新课改为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引诱和鼓励学生多多提问,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作为教学课堂的组织者,虽不必学富五车,但必须有渊博的知识作应变,真正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防万变,才能在教学中成为引导的主宰者。这样的老师,学生才会对他顶礼膜拜。因此,语文老师要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我们不仅要读名家名著,更应该古今中外,学贯中西。于专业知识而言,还应该读一些教学方面的论著。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应了解各地的教学动向。作为知识的储备方面,我们理应知道,单靠读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形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如工具书常放在身边,会对知识的储备带来诸多方便。另外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在做好作文指导的同时,再写写下水作文以之为示范,调动其习作的积极性,效果不是会更好吗?

当然,教师接受学习务必是终身性的问题,不能凭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持之以恒,绝不能一暴十寒!即使一个人的学历再高,知识何等丰富,通过岁月的流逝,时间的变迁,也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亦如此也!

其次,要认真把握好教学的每一环节。语文知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若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易于接受,教师教师应把握好教学的每一环节。众所周知,教学环节分为“备”、“讲”、“批”、“辅”、“改”等几部分,各部分紧密相关,互为补充。各部分环环相扣,形成一条教学之链,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必不可少。“备”包括精心设计好教案,准备资料等过程。试想,一个人即便是天才的演讲家,如果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就“粉墨登场”,充当语文老师的角色,哪怕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话说得如何动听,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对于知识要点,乃至其中的内部联系,恐怕要“离题万里”,到头来却无法抓住重点,无法突破难点,更谈不上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在“讲”的过程中,只怕事半功倍而告终了结。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教师虽不能一味地只唱独角戏,但“讲”也非常重要,我们务必用恰当的话语,在探究式的教学中穿针引线,抛砖引玉。或赞许或点评,妙语连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激情飞扬,时而掌声迭起,将旧有的死板的教学模式洗心革面。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语文课堂气氛其乐融融,学生又何乐而不为?当然,教学效果最彻底最全面的反馈不过是对学生作业的“批”和“改”,只有从作业和测试卷的批改过程中及时而全面地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关于作文的修改,花样翻新方法各异,我们很有必要去作进一步的探究,因此不再详述。当然,学习成绩再好的班级,教师引导的方法再用心良苦,学生成绩也会参差不齐。为了教学的方便,教师还应对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进行辅导,这就是教学环节中“辅”的环节。“辅”必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辅”并不排除对优生的辅导,但针对差生,我们语文老师应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对他们循循善诱。

如果语文老师真正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学生语文成绩就会日趋上升,同时教师的期望值也不难达到。

第三,要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笔者曾于《兴趣乃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中提出:“兴趣乃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动力”。如果语文教学激情,学生便会对语文学习一度丧失“胃口”届时任凭老师对语文课如何讲解投入,也只是“一相情愿”枉费心机罢了。因此语文学习兴趣犹如航海之帆,丧失了便无法疾行水面,甚至停步不前。要想收到最佳的语文教学效果,还得应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上下功夫。

1、教学模式应该多样化。时至今日,如果教学模式固定,仍然沿着旧有的路子走下去,而否定了语文新教法,不去认真探究语文新课改,不“领新标异二月花”,那学生学习兴趣又会从何而起,因此语文教师除应博览群书外,还应注重引导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光碟教学等相互更替,听、说、读、写紧密结合,语文活动必不可少。

2、教师语言表达激情化。就范读课文而言,如果感情处理较好,渲染出课文描写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或者把课文描写的画面呈现给听众,这样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当然讲解也应抑扬顿挫,或幽默或风趣,或诙谐生动,紧紧吸引住学生注意力,寓教于乐,效果必然会事半功倍。

3、教学知识浅显化。针对繁杂的语文知识,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走捷径,便于学生记忆。如识记和区别“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十字交叉便读戎(róng)”来增强记忆,又如介绍鲁迅先生生与1881年,逝世与1936 年时 ,我们便可以用《陈老师教我们快速记忆法》中的“左一巴掌,右一巴掌,三六九赶一场”来帮助学生记忆。学生乍一听,新颖而适用;读一读,朗朗上口;试一试,便记住了。如此简单之法,相信我们只要勤积累、多归纳,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去,何愁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如果语文教学中一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便会改变原有学习的被动局面,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释放出身上所具有的潜能。

第四,要帮助学生找出亮点。随着教育不断发展与演变,旧有的“填鸭式”教学一去不复返,而在倡导并已日趋形成的新课改的情形下,“启发式”教学已占主导地位,并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在问答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应持肯定态度,尽量帮助学生找到亮点。即便学生回答得毫无是处,也可以从自信心等角度稍加赞许,在找其他同学起来作适当的补充,这样便可以避免了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或者给其一个肯定或鼓励的眼神,学生也会乐意接受。这种方法尤其适用在作文教学当中。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因知识面狭窄,或因欠缺语言驾驭能力,写出的文章要么结构混乱,要么错字或病句比比皆是。当你批改作文遇到如此种种情况之时,不知会作何感想?请相信,即使是一篇不堪入目、不一提的文章,我们也不应该将其一棍子打死。而要给学生找出可取之处,哪怕是只言片语,用得好的一个动词,我们都可将其勾划出来,稍加点评,让学生觉得自己写的文章不是毫无是处,学生也不至于对写作丧失兴趣,从此远离了写作的天空。

总之,即使是一个遭受歧视的差生,只要我们能不断从他们身上找出优点,并公诸于众。那么他们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也会彼此靠近,而不至于在学科学习上落伍掉队。

笔者拙见:语文教学本身是一项困难重重的工作,但需要的是我们以诚相待。克服困难恰如登山,突破重重困难登临山顶时便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自豪,一切坎坷和困难皆在回首的瞬间而显得平凡而渺小!把语文教学当乐事,给予自己坚定的信心和不尽的力量,经过不懈的耕耘和努力,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兴趣乃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笔者曾于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徜徉了十三载,虽无显著的成绩可言,但每每沉思,颇有所悟:兴趣乃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可以使人满腔热情的投入到各项实验中去,就此观念而言,学生学习语文亦不例外。如果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会一度丧失“胃口”,难以进入语文情景之中。届时,任凭老师如何讲解投入,学生思维已经完全“脱轨”,除了稍加应付之外,便是恹恹欲睡乃至梦中一游。再加上语文就知识而言不外,不外乎可用“广”、“深”、“杂”三字概括,可以说学生学习语文困难重重,如果没有兴趣作动力,学生学习每每受阻,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难以靠近自己的期望植。

兴趣,乃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动力,教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丧失兴趣,老师无论怎样强调知识的重要,学生总是无动于衷,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态。由此可见,学生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度被动接受知识,就如空钢笔管吸墨欠缺橡皮管的通力合作,墨水并不能吸进多少。相反,五彩缤纷的电视节目、精湛的演技往往吸引了诸多观众,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些生活细节中得到启示,将其兴趣有机的迁移到语文学修上来,学生学习语文就会倍感轻松,积极投入,变被动为主动。那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用那些性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活泼有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切合实际,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尽量使之生动有趣,张驰有度。更新观念,简化教学模式,光碟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外活动等有机结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多听、多读、多说、多动手的能力,学生便会自然投入。

其次,语文教学要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如果老师上课枯燥无味,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学毫无激情感染,学生对学习便会无动于衷,周志在《语文教学的审美特征几其效应》中说:“没有情便无所谓艺术,没有激昂的情感,谈不上教学艺术”。由此看来,激情便是师生双方积极的投入。如果课堂上没有激情流露与感染,语文课绝无成功可言。

再次,教师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笔者曾有这样的尝试,讲到鲁迅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时,我教学生采用了《陈老师教我们快速记忆法》中说的“左一巴掌,右一巴掌”、“三六九赶一场”。说起来朗朗上口、生动形象,学生记起来准确无误,增强了记忆效果。再如记忆“唐宋八大家”时,只需要记住“韩柳三苏赠(曾)欧王”,然后说明“韩柳”指谁,“三苏”指谁,“赠(曾)欧王”指谁即可记住了。分析王维的诗歌特点“诗中有画”时,不防结合具体诗作《汉江临眺》,利用简笔画几笔勾勒出一幅形象的画面,化抽象为形象具体,学生对诗作印象加深了,也自然领悟了其中蕴含之理。作到了以上这些,寓教于乐,学生便会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轻松的接受语文知识。

当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应钻研业务,拓宽知识视野,即便不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感兴趣。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我们的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信客》之“信”

有幸教学过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人教版八年级第三册)一文,我由此感慨良多。“信”不仅指主人公的职业,尤其指他那熠熠灼人的美好心灵!在文中,作者褒扬了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这些品质都是难能可贵的,现实生活中也特别值得提倡。信客的职业虽然已经消亡了,但信客的精神是人民永远需要的!《信客》之“信”,则具有更为丰富的内蕴。

追溯中国历史长河,“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中国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古代曾子为何杀猪,为的不就是一个“信”字吗?曾子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哪怕对待孩子,也应该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身为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难怪要把它选入初级中学教材,是因为学生他们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甚至影响的也将是下一个时代!杜甫诗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说得也是同样的道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了诚信的重要!

人活于世,难免需要交际,总要与他人发生种种关系。说到做到,有诺必践,此乃做人之准则;否则,自己就失去了做人的立身之本,社会也将失去运行之轨。古希腊有个《狼来了》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那个说谎话的小孩,骗了别人,终究却害了自己!《中庸》里有几句话说得很好,“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句说的是诚信的重要性。可见古人已将诚信上升到天道人伦,也足见古代已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了。在课文中,“信客”正是以此为准则来约束自己,消除别人误会,博得了村民信任,慢慢度完了自己的余生的!

中华有着悠久的文明史,诚信这一传统思想影响的不仅仅是“信客”本人,而我们则要把他作为一面折射的镜子。诚信就在你我身边,从我们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诚信无欺的社会环境里,诸多的行业都取信于人,更多的人则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这也许是余先生写下此文之主旨,它符合人们意愿,道尽了一代代品质高洁者的心声!

  

农村语文教学初探

笔者曾于农村中学教学了十七年,但由于农村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人文环境也不够理想,又很少有机会和外界接触和交流,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时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以致于走了不少的弯路。虽说在此以前,也曾经参加了几次市级和地级培训,讲解的都是全国著名的专家教授,理论也分析得相当精辟和透彻,但理论终究是理论,回到学校踏上讲台,面对活生生的被教育对象,却无法运用于教学实际之中。因此,以笔者拙见,特拟出以下几点感受,与各位语文教育同仁共同商榷:

首先,教学要结合农村的实际,因材施教。

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差,知识面较为狭窄,学习过程中接受理解能力较差。针对以上存在的种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大胆发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方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教师切记对学生要求不可过高,而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方可达到自己的语文教学目的,靠近自己教学的期望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则指出了教育的周期性的漫长,而语文教学也并非例外。对学生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只能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老师脱离了农村语文教学实际而难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农村教师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其次,教学要结合农村的实际,循循善诱。

《论语》里“欲速则不达”这句话说得很好,多少带有点俗话中的“性急吃不了热豆腐”之意味。在备课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中,除了备教材内容外,还得去备好自己授课的学生。因此,如果不去做好这些,在教学的过程中,内容庞杂,重点不突出等诸多情况实难避免,到头来学生也成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呢!这样的教学很难完成教学目标。

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切莫不能性急。由于学生的基础差,会导致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薄弱。这就需要以个循循善诱的过程。即使语文教师在课前便拟定了自己的教学计划,但在教学实际中难免会有一些变化。“计划不如变化”这句话说得一点都不错,教学过程中什么情况都会遇到。因此,教学也可以说是老师去适应学生的重要过程。

再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自己或学生自身的优势。

虽说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可言。但教师本身也存在着种种自我优势,“尺有所长,”比如,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丰富的知识底蕴等等,务必可以构成吸引学生的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去探索,挖掘出自身的潜力,真正做到教学模式多样化,把学生从被动变成主动,教学成绩就会显著提高。

因此,要搞好教学,除了自身应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外,还得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我们要相信,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是不会有太多的终南捷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的。

农村语文教学状况并不乐观,教师除了脚踏实地地搞好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之外,还有待于共同去探索出一条语文教学的终南捷径。当然,这是一个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还有待于我们站在教学前线的各位农村语文教师去做出不懈的努力!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摘要:语言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之一,是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被广泛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之中,人们往往用它来交流思想,传达情感,甚至达到心灵的融汇与贯通。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师生互动交流一种活动,好的语言运用可以作为联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该讲究语言的准确性、情感性,抑扬性和幽默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   语言艺术   准确性和规范性   生动性和趣味性   抑扬性和情感性

语言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之一,是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被广泛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之中,人们往往用它来交流思想,传达情感,甚至达到心灵的融汇与贯通。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师生互动交流一种活动,好的语言运用可以作为联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强调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老师的工作都离不开语言,相反,老师的工作完全是靠语言来完成的。由此看来,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是十分讲究的。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效果,无疑就是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语言的优劣,表达的巧拙,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老师诱导学生的效果。可以说,教师语言是给予学生打开知识的宝库的金钥匙,语言运用得好,可以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宝库中不断充实自己。可以说,教师的语言是给予学生心灵的阳光,可以焕发起学生的生机和活力。

语文老师精美恰当的语言表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只有较高的语言艺术,才可以很好的感染和熏陶学生,引导学生更好地辨别人世间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该讲究语言的准确性、情感性,抑扬性和幽默性。

首先、要讲究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语文教学语言需要简明准确,明白晓畅,切忌拖泥带水,语意晦涩,含糊混淆,说出的话不知所云。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语言的准确运用是相当关键的。用语的高度准确性,让学生听起来浅显易懂,明白晓畅。若要达到如此的教学效果,我想用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语言课堂中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用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需要老师准确地运用概念和术语,对事物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得出有效而科学的结论。还需要遵循用语习惯,少运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或语句,如我们总不能把“救火”说成“生火”,把“看医生”说成“找医生”。至于那些容易产生歧义的语句,也最好不要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如给学生讲解什么是街头诗时?就得讲明街头诗也称传单诗、墙头诗等。顾名思义,这些诗写出来后,或在街头、岩石上张贴,或印成传单散发,是一种紧密配合当时斗争,比较直接地发挥宣传教育作用的诗的战斗形式。否则学生也有可能把街头诗,理解为在街头写下的诗歌。又譬如,抗战中,战士在火车上写标语。学生也听不懂你说的是战士坐在车箱里写标语,还是在火车外提笔直接往火车上写标语。除此以外,我们要说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尽量做到发音准确。发音不准确往往也会导致学生理解上错误。语言的规范性,必须避免生造词语,避免乱用网络用语,避免语言文白夹杂,避免运用方言,因为这些都属于不规范的语言范畴。既然是不规范的东西,总有人不容易接受或者不想接受,从而会直接影响到语文的效果。

其次、要讲究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需要生动形象,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可以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语言表达和文章的用词实际具有极为相似之处,因为写文章实际上也是用笔和读者说话,如老舍在《在烈日和暴雨下》提到雨来势的迅疾和勇猛时,就只用了一句“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了万千条瀑布”来表达。这样的语句不乏生动,而且还具体形象。又如鲁迅讲课,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这样的语言不仅生动形象,还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语文老师用语的趣味性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课堂语言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动机就的不到很好的激发,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听和厌学情绪,教学的效果也因此会事倍功半。

第三、要讲究语言的抑扬性和情感性。

“文是看山喜不平”,如果老师上课枯燥无味,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学毫无激情感染,学生对学习便会无动于衷。周志在《语文教学的审美特征几其效应》中说:“没有情便无所谓艺术,没有激昂的情感,谈不上教学艺术”。由此看来,激情便是师生双方积极的投入。如果课堂上没有激情流露与感染,语文课绝无成功可言。因此,语文教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势必要注重语言的抑扬顿挫和声情并茂。我想多数的读者都或多或少地听过中央电视台主办《百家讲坛》栏目,我曾被易中天《品三国》和鲍鹏山《新说水浒》的讲解吸引,他们的讲解真所谓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将自己的情感已经完全融入了故事的情景之中。如果上课也是这样,我想学生就没有不听课的理由。如在讲解到郦道元《山峡》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时,我们有必用满腔的热情,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讲解到朱自清的《背影》中“望父买橘”这一典型细节时,教师的情感也必须积极投入,才能很好的感染和熏陶学生,使学生能够完全沉浸当时父子情深的情景之中。因为这一细节本身就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熏陶力,需要老师的激情和投入,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诱导影响才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并不是简单枯燥或空洞呆板的说教,语文的课堂语言需要很强的艺术性。就其学科性质而言,语文这一学科不仅其他学科的基础,而且比其他学科更具人文性。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课前要有充分的的准备以外,还应该好好处理好课堂上的45分钟。语文老师应该充分运用好课堂语言艺术,把握好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抑扬性和情感性,向45分钟的课堂要质量。

  

学习名师风范   提升人格魅力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无疑是一种崇高荣誉称号,这就赋予了老师至高无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要求教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而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成效。

学习现实生活中的名师风范,从我开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着手,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现实生活中,少不了这样的老师,他们不断用行动践行着他们对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用血泪和汗水、甚至用生命来谱写自己最辉煌的人生。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人格魅力,源于用生命诠释教师的爱和责任。

最近,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张丽莉老师,他用生命诠释了师者本义。为了挽救两个鲜活学生的生命,她毅然冲上前去,推开了即将被车失控车辆撞到的学生,自己则成为“断翼天使”。虽然她至今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没有脱离生命危险,但她的名字早已传遍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张丽莉老师这一壮举,并非偶然,据她的学生回忆,曾经又一次,眼看一辆自行车就要撞到学生了,张丽莉同样果断地将学生推开,而自行车则挂破了她的裤子。

在灾难面前,谭千秋同样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教师的爱和责任。2008512日,一个黑色的日子,地动山摇,就在地震到来的瞬间。他毅然组织疏散学生,当他发现还有几个孩子没有走出教室时,教室已经开始坍塌。谭老师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 51322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谭老师走了,他用自己51岁的生命诠释了爱和责任的所谓师魂,正如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所说“英雄已死,精神千秋!”谭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谱写出人类最动人的诗篇。

教师人格魅力,源于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无私奉献。

左相平,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响水中学高级教师,盘县化学学科带头人。左相平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36年的教书生涯,日复一日地超负荷工作。据报道:在上寨小学时,他上复试班;在高山小学时,他上四门主课;在民主中学,他每周有四个班的化学、生物课共24节;大山中学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时,他还上两个班的化学课。到了响水中学,他除了要管好有3085名学生的学校全面工作外,还任着两个班的化学课。他没有假期,越是假期他越忙。有一次,父亲生病到兴义住院二十多天,左相平仅陪了一天。左相平离不开学校,离不开讲台,离不开学生。他的模范事迹,传遍了贵州省的每一个角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老师一生的真实写照。生活中有着无数这样的老师,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生。

教师人格魅力,源于他们对学校师生关爱和仁慈。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136秒内安全转移,创造了“零伤亡”奇迹,校长叶志平被誉为“史上最牛校长”。然而他自己却说:“我不是最牛校长,只想做一个牛校长。”他那无私奉献,对学校师生的关爱,成了他“想做牛校长”诺言的兑现。2011627日,叶志平同志因长年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7岁。

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老师的天职,只有那些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知心益友,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老师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老师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因此有人说: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能力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身。打开历史的书笺,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找寻,不难发现,孔子、蔡元培、陶行知、魏书生、杨初春等教育名家,他们都“学高为师”,用他们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的终身性学习。时代在发展进步,知识也跟着日新月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自己人格魅力的目的。

通过对以上这些名师的学习,可以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内在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为祖国浇灌出更多更灿烂的花朵!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去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

  

浅议学校管理制度的合理性

战国时代的孟轲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虽然过去了几千年,但就今天而言,仍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尤其适用于那些团体或组织。没有纪律和制度约束的团体或组织,不仅不能使团体或组织之间产生强大的合力,起到积极进步的作用,相反则会适得其反。工厂需要纪律或制度,军队需要纪律和制度,学校也需要纪律和制度。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学校制度的重要性。没有制度的学校,教师纪律松散,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敷衍塞责,这样的风气盛行,学校便无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但是,学校制度并不是目的,而仅仅是手段而已。就我校实际情况而言,学校在拟定制度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到制度的合理性。

首先,要注意制度切实可行性。

学校在拟定制度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正如过高的期望往往会导致过多的失望一样,在制定制度之前,应该考虑到制度的可行性。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人性化的因素,这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如果制度过于严厉,对教师要求过高,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却难以达到规定的目标,便会使部分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从而起到消极负面的影响。常言道:“惹不起,躲得起。”即使是高压政策,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心理上的困扰,有时甚至会使部分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这样制度根本没有实际作用。相反,过于宽松的纪律或制度,也无法起到约束教师的作用。对于师德高尚,自觉性强的教师而言,纪律或制度本来就形同虚设,制度的有无实质都一样,他们的工作照样积极开展,并不会影响到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但对于那些那些自觉性差,或者师德不够的教师而言,则无法约束平时的言行及工作,他们在工作中丢三落四,消极怠工,当天和尚撞天钟,甚至做出有悖于法律的事来,致使学校工作无法正常运转或达不到预期目标。总之,学校任何不切实的纪律或制度,都会丧失其实际操作的意义。

其次,要注意制度的全面性。

在完整的学学校制度中,奖励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拟定奖励制度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制度的全面性,让所有的教师都看到希望的曙光。如评先评优制度,职称晋升制度,考试成绩的奖惩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都应该考虑的制度的相对全面性。在评比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到横向比较,也要注意到纵向比较。在以往的评比过程中,人们总是忽略了纵向比较,这样的评比不仅难以让人信服,而且失去了评比的价值和意义。就我们对坡中学的学生基础而言,班与班之间无法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任教基础好的班级,只要教师努力了,统考成绩总在前列。相反,那些基础较差的班级,教师即使尽职尽责,学生统考成绩总在尾巴上徘徊。这种情况,横向比较已经失去了实际上的价值和意义。相对而言,我们可以采取纵向比较,如果基础差的班级学科统考成绩略有提升,则证明某学科的教师在做差生的转化工作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再者,学校工作复杂繁多,除了上课以外,还牵涉到众多的杂务工作,光把目光盯在学科统考成绩上,而忽视个别教师在其他工作上的付出,这是不公平的评比,这样的评比根本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在拟定制度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奖励的因素,也要考虑到惩罚的因素。没有奖励机制的学校,教师工作就会丧失动力,学校工作就会丧失活力,从而会导致学校整体教学成绩的下滑,因此学校制度中奖励制度必不可少。尽量做到有奖有罚,重奖轻罚,从而形成一种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良好机制。

再其次,要注意制度的原则性。

纪律和制度的制定,是相对整个团体或组织而言。一旦制定了,就有必要严格执行。在学校里,上至校长,下到每一个教职员工,都应该严格执行。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执行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应该身先士卒,不能搞职权特殊化、关系特殊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视同仁,否则,没有公平性的制度将会失去生存的土壤,将会失去约束被管理者的意义。

如果人人都遵守的制度,不仅能形成良好的学校风气,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还能起到传递正能量的作用。

最后,还需要注意制度的弹性。

咋一看,“原则性”和“弹性”是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语,其实则不然。弹性是相对制度的操作而言,也就是在操作的过程中注重人性化管理。为了收到更多、更好的功效,我们可以灵活处理,尽量做到和原则性的和谐统一,这需要更高的领导艺术。

在《三国演义》中,在曹操败走华容道一节,关羽放走了曹操,而关羽明明立下了军令状,为了让关羽再立战功,诸葛亮却没有杀关羽,结果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历史毕竟已成过去,能借鉴的,我们还得借鉴。

就以上看来,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常说从严管理,从严治校。我们又说要管理人性化,要讲究人文管理,现在我们又提倡建立和谐校园,只有拟定出一套较为合理完善的学校制度来,才能处理好这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才不致产生矛盾,才能尽善尽美地做到既有制度的约束,师生又轻松愉快地发展。只要学校领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全局,一切从实际出发,做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事,有利于师生发展的事,学校环境就会有所转变,学校就会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