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邱老文稿 > 诗词歌赋 > 主题吟唱 > 详细内容
春节组歌(十章)
发布时间:2019/2/10  阅读次数:821  字体大小: 【】 【】【

  

春节组歌(十章)

(一)序歌

春节一年之岁首,农历新春传统年。

度岁过年历史久,上古祭祀来演变。

人文深邃其蕴含,自然文化丰内涵。

中华民族重年节,社会文化在民间。

春节起始二十三,祭灶开始便忙年,

直到正月十五日,吃罢元宵年过完。

春节活动真多彩,除旧布新祈丰年,

迎禧接福祭神祖,民族浓郁特色艳。

中华文化多丰富,影响汉字文化圈,

外国民族也庆贺,新春习俗遍九天。

(二)春节起源

传统节日有起源,人文自然都相关。

上古原始重信仰,天象历法与祭天。

谢神祭祀多活动,形成节日成自然。

早期节日文化浓,反映慎终游追远,

天人合一讲崇拜,固本思源深内涵。

上古历法有概念,盘古王表记载全。

天地运行有规律,四季循环起终点,

定出一年之岁首,四季时间总称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之上叫一年,

年复一年无止境,循环往复年又年。

(三)春节发展

古代岁首指立春,干支历传在民间。

由于历法的变动,新年历史也发展。

中国历代的新年,设定日期在演变:

斗柄指寅为岁首,天象寅月上古年;

夏商周朝有些乱,何时正月不一般(1);

统一六国秦始皇,十月定为正月天;

汉朝初期沿秦历,太初元年又改变,

恢复正月为岁首,沿用直到清末年;

辛亥革命有发展,逐渐改用公历年,

节气立春改春节,元月一日称元旦

(注1:(阴历)夏朝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

(四)历史变革

春节名称各不同,不同时代都有变。

先秦时期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添;

两汉时期为三朝正日岁旦正旦

元辰魏晋南北朝,元日元首岁朝现;

唐宋元明称元旦,岁日新正新元

时代进程到清代,直叫元日元旦

现在农历年春节,历史以来称元旦;

古代没有现春节,民国创造渐流传;

北洋政府用公历,春节视为农历年。

今用公元纪年法,正月春节得保全。

(五)春节内容

远古时代现雏形,岁时已有干支年。

盘古王表有记载,三命通会记得全。

天皇氏创影响远,后世用于各方面;

周代文献记录详,酿酒宰羊相聚欢;

汉代中国大发展,新年活动充民间;

魏晋时期重守岁,岁首祭祖渐流传;

唐代时代重拜年,民间普及梅花笺;

宋代民间做鞭炮。除夕春节炮声连;

清代重视过大年,灯谜活动元宵延;

辛亥革命倡新历,废除跪拜新礼添。

(六)春节民俗

古老中国重年节,全年节日首过年。

历史发展成风俗,相传至今为习惯。

中国本是多民族,形式不同民族年。

舞狮耍龙烧烟花,高跷秧歌跑旱船;

春节期间贴春联,守岁拜年团年饭;

风土人情各不同,细微之处特色现。

南方沿海袭古俗,祭祀神灵拜祖先;

习俗盛行于春节,民俗文化是承传。

传统节日为载体,历史悠久民族观。

社会文化最丰富,博大精深显内涵。

  

除旧布新在春节,正月初一始壮观,

春节活动多丰富,不止初一这一天。

腊月从过小年起,人们开始就忙年:

扫房购置买年货,洗头沐浴贴春联;

所有活动同主题,辞旧迎新喜气添。

祭祝祈年好日子,五谷丰收为大年

一年一度庆丰收,各家各户祭神仙,

灶神门神和财神,喜神井神诸路仙,

借此酬谢众神灵,感谢关照祈新年。

  

春节欢乐又祥和,敦亲祀祖家团圆。

除夕全家聚一堂,欢乐喜吃团年饭

一家团坐来守岁,长辈分发压岁钱

元日子时交年时,鞭炮齐响迎新年。

各家焚香来致礼,祭拝列祖敬地天。

同族亲友互致贺,依次给尊长拜年。

年节期间家团圆,张灯结彩鞭炮燃。

各种饭菜很丰盛,年糕水饺和汤圆……

  

春节民众娱乐欢,各种活动竞开展,

丰富多彩添热闹,欢庆气氛喜空前。

新春娱乐增浓郁,祈年庆贺成盛典。

中华民族隆重节,得以继承与发展。

热烈气氛在各户,大街小巷喜气添,

狮子龙灯演社火,花市庙会在其间。

游人满街灯满城,热闹气氛确非凡。

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过后才算完。

(七)春节活动

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各家祭灶第一关。

入夜灶台刷干净,旧的灶君换新颜。

一送一迎多讲究,酒肉糖果要摆满。

祭灶源于拜火习,民间历史几千年。

扫尘

新年前夕二十四,扫尘习俗在民间。

说是尘陈为谐音,除陈布新有内涵。

一切晦气扫出门,干干净净迎新年。

千百年来扫尘日,中国人民好习惯。

年夜饭

一年一度年夜饭,习惯又称团年饭,

一家老小围桌旁,互敬互爱幸福感。

团圆共叙天伦乐,祈求全家都平安。

饭前祭祖或拜神,香烛烧完才开饭。

守岁

重要活动有守岁,除夕守岁长幼欢。

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待明天。

新旧交替为夜半,一夜五更分两天。

通宵守夜驱病疫,期待吉祥新一年。

拜年

辞旧迎新传统习,春节期间都拜年,

表达方式美好意,男女老少互祝愿。

随着时代大发展,内容形式又增添;

联络感情贺新年,表达情怀亲朋间。

压岁钱

每年春节除夕夜,就要准备压岁钱,

长辈把钱给晚辈,压住邪祟保平安。

彩绳穿线置床脚,钱装红包最常见,

两种形式皆欢喜,习俗盛行至今天。

春联

二八二九或三十,家家户户贴春联。

玉烛宝典有记载,原始桃符即春联。

工整对偶又简洁,精巧文字抒美愿。

大红春联贴门上,喜庆气氛节日添。

窗花与“福”字

窗户之上贴窗花,男女老少特喜欢,

烘托气氛又喜庆,装饰欣赏一体间。

墙壁门楣贴福字,由来已久在民间,

寄托向往幸福情,表达美好的祝愿。

贴年画

浓黑重彩气氛喜,春节年画很普遍,

千家万户添欢乐,年画艺术在民间。

年画起源于门神,风俗信仰同春联。

年画形式多发展,现在内容大改观。

拜岁

传统风俗最悠久,岁首祭拜今流传。

辞旧迎新即感德,祖宗先辈要怀念。

人们深信祖先灵,可保后代福祉宽。

家族伦理显精神,历久弥新代代传。

年例

古老习俗之年例,上古祭祀而演变。

敬神游神祭社稷,主旨酬谢诸神仙,

初二起至月底止,十五十六最多见,

祈祷风调又雨顺,百业兴旺国民安。

燃爆竹

新的一年来之际,家家户户爆竹燃,

爆竹声声除旧岁,开门爆竹迎新年。

爆竹燃放早起源,至今已有两千年。

喜庆热闹创气氛,民间应用更广泛。

办年货

中国春节年俗多,文化流长且源远,

南北迥异均衍生,各成一派多纷繁。

备年货来送年礼,全国上下都一般。

春联福字新衣服,多购食品过新年。

(八)节间活动

小年

官三民四船家五,各地风俗不一般,

小年节日也不同,扫尘祭灶在期间。

年二八

年廿八来洗邋遢,广东俗语一句鲜,

意思是说在这天,家人打扫迎新年。

除夕

腊月最后一日晚,它与春节首尾连,

菜肴丰盛团圆饭,家人不睡要熬年。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零晨时,家家户户炮连天,

送旧迎新最热闹,拜神祭祖又祭天。

正月初二

大年初二迎婿日,出嫁女儿娘家串,

夫婿同行多携带,礼品红包样样全,

正月初三

大年初三赤狗日,同音赤口不拜年,

这天易与人争执,过时习俗不再谈。

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祭财神,迎神接神羊日添。

女娲造羊好日子,不能杀羊负娲仙。

正月初五

初五牛日称破五,饺子习俗在民间,

诸多禁忌皆可破,开始走访又拜年。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马日,六六大顺吉祥天,

商店酒楼又开张,正式营业鞭炮燃。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头戴彩胜喜连连。

初七如果天晴朗,则主一年人平安。

正月初八

年初八是开工日,利是利是顺一年。

谷子生日在初八,天气晴朗定丰年。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玉皇大帝生于天。

有些地方备斋碗,摆在巷口拜苍天。

正月初十

十不动日石不动,磨碾石具不能搬,

午餐必需食馍饼,财运亨通在一年。

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子婿日,子婿接受岳父宴,

意在初十有剩菜,招待女婿不麻烦。

正月十二

正月十二搭灯棚,准备元宵佳节连。

选购灯笼灯棚盖,嚷嚷喳喳闹得欢。

正月十五

元宵佳节闹花灯,节日节俗特色鲜,

夜间燃灯颇壮观,历史发展而扩展。

(九)节令食品

腊八粥

腊八粥在民间,习俗已有上千年。

在远古是祭名,是从字而演变。

一岁之终农作物,收晒完毕已农闲,

便到野外猎禽兽,用来敬神祭祖先。

活动称之为腊祭,祈福求寿避灾难。

每逢腊八这一天,穷富都要把粥添。

八方食物合一块,和米共煮一锅鲜。

历史发展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观,

丰富多彩腊八粥,清香甜美人喜欢。

时代发展花样多,风味小吃迎新年。

年糕

我国南方有习惯,年糕吃过算过年。

年糕甜甜又粘粘,象征甜蜜新一年,

生活甜蜜步步高,年胜籍以祈岁稔。

春节年糕有寓意,万事如意高年年。

饺子

北方年夜吃饺子,各地传统不一般,

饺子习俗亦不同,除夕初一有习惯。

祈福求吉吃饺子,表达辞旧迎新年。

新年旧年相交时,交子意味更美满。

饺子形状像元宝,意味包福时运转。

吃饺象征生活富,温馨撩人幸福年。

汤圆

道教称为上元节,嫦娥奔月羿思念,

正月十四童子见,嫦娥之使有话传:

夫人知君怀思念,要等明日乃月圆,

宜用米粉做为丸,夫人之名叫声连。

羿就如法而行事,嫦娥果然降人间。

可见元宵吃元宵,团团如月取意间。

南方庆祝元宵节,节庆食品叫汤圆

大年初一吃汤圆,江苏上海成习惯。

春卷

立春吃饼老风俗,春饼实也叫春卷,

晋代已有五芋盘,将饼与菜置一盘。

唐宋立春吃春饼,皇帝以赐臣百官,

当时春盘极讲究,精巧每盘直万钱

吃饼食俗多影响,兄弟民族也有染。

春饼发展到今天,烙制蒸制如团扇。

(十)央视春晚

央视春晚伴过年,国人多年成习惯,

辞旧迎新等钟声,亿万双眼候春晚。

年俗文化造春晚,形成文化年夜饭

人们年年看春晚,仪式气氛是过年

大家还有新期待,企盼惊喜出新篇。

年年岁岁饺子似,岁岁年年有春晚,

不同就是要出新,新人新作最亮眼。

有滋有味好作品、春晚常新是看点。

  

0一九年春晚,技术多项创新篇。

超高清又多路径,方便快捷多终端;

舞台场景与灯光,流金溢彩如梦幻;

歌舞节目场面大,气氛热烈起波澜;

戏曲联唱好璧合,杂技同台竞相绽。

形式构造如画卷,万紫千红喜温暖。

  

过年需要这红火,载歌载舞迎新年。

春晚特有仪式感,主题欢度幸福年。

春晚形式可少做,内容创作功夫添。

如果形式是气氛,内容才是年夜饭   

说明:

1、本文根据“搜狗百科”词条《春节》内容编写。

2、为了诗句规整,正文中本应该用引号的字词特加黑而显示。   

附录:河南泌阳民谣

二十三儿,小年下儿;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儿,蒸枣花儿;

二十九,去灌酒;

年三十儿,包扁食儿;

年初一儿,撅着屁股去作揖儿。   

——2019年春节 除夕——初六作

上一篇:中秋节遐想 下一篇:“三八”节抒怀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