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笔会作品集968(14篇)
(2021年1月20日)
目 录
【诗词歌赋】
腊八节祝福会员(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江城子】腊八(汝南县第二初级中学 刘冬丽)
腊八节 腊八粥(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怀念腊八(通辽市库伦旗第一初级中学 田百合)
词三首(汝南县第二初级中学 刘冬丽)
【时代散文】
汝宁府清凉寺觅踪(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腊八为啥要喝粥?(濮阳市第一中学 张玉杰)
【故事回忆】
小龟(汝南师范附属小学 尹春锋)
亲家(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红梅)
来之不易的驾照(中牟县荟萃路小学 李焕青)
【生活随笔】
难忘的回忆(郑州市金水区幼儿园 刘梦楠)
【教育随笔】
让差生也有诗和远方(中牟县城东路小学 马卫东)
【诗词歌赋】
腊八节祝福会员(天中山教师笔会 邱士敏)
思念的路,漫漫无边;
雨后的虹,美丽瞬间;
空中的云,随风飘散,
心中的舟,以爱为帆;
无星的夜,有灯为伴;
没见到你,只有思念!
腊八节,我把会员想念。
想念的话,说也说不完,
关怀的心,永远不改变。
一串真挚的祝福,一片不平凡的心意,
趁着腊八的到来,向会员献上衷心的祝愿!
腊月腊八天气寒,熬锅热粥送温暖。
虽无燕窝滋味美,五谷杂粮营养全;
虽无燕窝更珍贵,实难求得情绵绵。
愿你身体健康保,幸福生活乐无边。
祝各位会员:
腊八节满面阳光灿烂,
事业洋洋得意,
来年一旺向前!
2021.1.20(农历庚子年腊八节)
【江城子】腊八(汝南县第二初级中学 刘冬丽)
如今腊日亦冰寒。
梦乡还,更萦牵。
香粥分稚,儿女绕膝前。
犹记娘亲欣慰笑,撩发际,目慈怜。
星移物换又逢年。
忆无边,念无言。
儿时风味,犹觉渺如烟。
但看梅花能老大,清绝色,向霜天。
腊八节 腊八粥(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腊八节
一定要过
腊八粥
一定要吃
腊八节
吃腊八粥
粥里有历史的
长度和宽度
在粥里
有母亲的温度
一勺快乐
一碗开心
一份温馨
一锅甜蜜
带着诚挚
感恩的心
熬出特别的
腊八粥
送给你
送给她
愿你
吃得开心
愿她
吃出快乐
2021年1月20日星期三(腊月初八)
怀念腊八(通辽市库伦旗第一初级中学 田百合)
那些苦涩的日子
被你放入锅中
用毕生的爱
煮得馨香而甜蜜
在最冷的时候
你羸弱的身躯
站成
抵御风寒的墙壁
打着补丁的蓝布围裙
是你四季的时尚新衣
吱吱响的石碾子
磨碎了你的健康和美丽
怀念你的时候
我用你的姿势
煮同样的日子
却无法把香甜给你
如今的腊八
寒冷如初
那个古老的童话
依然神秘
时间模糊了记忆
只在夜里想起
你的白发
和额上的汗滴
词三首(汝南县第二初级中学 刘冬丽)
【阑干万里心】
疏篱小院我娘家,
一半原禽一半花。
勤苦承欢只为爹。
正西斜,
闻得梅香细品茶。
(爹出院以后,二姐从外地回来贴心照顾数日,感怀记之)
【诉衷情】盼君归
匆匆人去步轻轻,回顾两相凝。
双肩大任何重,华发触心惊。
新布控,踏征程,保安宁。
黄昏又是,冷月皎皎,斜倚天明。
【生查子】思母(五)
犹觉梦魂长,人醒知多少。
去去已三年,双鬓思亲老。
遗照笑颜慈,苦泪何堪道。
真个别离轻,不似承欢好!
2021.1.19.
【时代散文】
汝宁府清凉寺觅踪(汝南县韩庄初级中学 肖永成)
河南省汝南县韩庄镇初级中学,占地76000余平方米,整个校园,建在清凉寺遗址上。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寺院的部分建筑仍有遗存,经过半个世纪的校舍扩建,原来的建筑物悉数拆除,清凉寺的原貌已荡然无存。但从地表遗留的残砖断瓦上,还依稀可辨清凉寺的踪迹。
清凉寺位于韩庄老集北韩溪河北岸,据说,初名为白云寺,建于东汉时期,为佛教道观。当时寺院规模不大,为了增加寺院的名气,人们口传一句暗语来吸引人的注意力,那就是:“四百二十三间庙西山望景”。乍一听,寺院有相当规模,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其实,寺院里就有:四棵柏树,两块石碑,三间小庙,西边望见老乐山,有一口水井。白云寺真实的情况,已无从可考,但经过漫长的朝代更替,岁月悠悠,寺院亘古不灭,到明代弘治五年,重修清凉寺后,清凉寺已规模宏大,盛况空前,闻名遐迩。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皇帝微服私访来到韩庄,入住白云寺。当时正值盛夏,晚上天气闷热,又有蚊虫嗡嗡叮咬,皇帝唉声叹气不得入眠。深夜,皇帝精神烦躁,随怒斥道:“朕在此,尔等还不快快隐匿!”言毕,蚊虫销声匿迹,凉风习习,十分惬意。次日,皇帝龙颜大悦,召来寺院主持,当即给寺院赐名“清凉”,清凉寺就此得名,“清凉寺里无蚊子”也成了当地的一个神奇的传说。当然,这毕竟是传说,清凉寺真正命名的起由,因无文字记载,已不得而知。但从校园东北角遗弃的一块“重修清凉寺碑记”残碑文字上,仍可见清凉寺延续长远,久负盛名。
据“重修清凉寺碑记”碑文记载:“清凉寺去汝宁府西四十里,不知创于何代……”。重修清凉寺是明弘治五年(1492年),当时清凉寺的主持为满坚大师。五百多年前,人们已经难寻清凉寺初创真相,如今就更是成了一个谜。再说,寺院主持满坚大师的满姓,当地就没有,或许就是远方云游而来的高僧吧。这仅仅是一个时间之谜,而当时清凉寺的规模,更是不可小觑。据“重修清凉寺碑记”碑文记载:“……占地六百余亩,上植以树木合抱者二万余株……长廊四十余间……”。但从合抱之木和长廊的数量上,可见当时清凉寺的占地面积和建筑规模之大。而在重修清凉寺12年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汝宁府北关外创建了一座石桥,名为“宏济桥”,这就是当地和碑记时间相近,同样穿过时光的隧道,至今展示在人们面前的实物了。
说到清凉寺,就不得不提寒溪书院,可以说,当时的寺院和书院都是蜚声在外。据保存至今的古籍显示,寒溪书院始立于明初,与清凉寺并存。由于年代久远,寺院后来破坏严重,文物和文献几乎没有存世。明朝立国之君朱元璋,非常重视学习,开启了明代浓厚的尚学之风。寒溪书院最多时可以容纳数百人在此就读,来此求学的士子才俊络绎不绝。“三更鸡鸣犹未尽,白云寒溪伴书声”, “芬花有信月初开,童子捧书吟咏行” 。据说,明朝的傅尚书(振商)、李天官(本固)等都在此读过书,寒溪书院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奠定了汝宁府人在朝廷为官“汝半朝”的局面。 如今,在离清凉寺原址东一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叫砚汪。相传,明朝兵部尚书傅振商考取功名后,他的六子傅孕岭羡慕尊父在寒溪书院求学时常去的砚汪池,就搬家择此而居,每日以砚汪池水研墨挥毫,吟诗作对,汇聚宾客,使砚汪池名声大振。直到现在,砚汪池尚在,砚汪村尚存,并且全村人都是傅姓,真是耐人寻味。
2014年秋,汝南县韩庄镇初级中学修建教师周转楼房,挖地基时,在清凉寺塔楼遗址处挖出一块残碑。碑文有一处落款,上书“隆庆二年岁次戊辰春正月下旬之吉汝宁府庠后学……”。
“隆庆二年”,即1568年,“汝宁府庠”,就是汝宁府乡学。可见,清凉寺寺院内所办学校,在当时汝宁府就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地位。从此处办有乡学的证明来看,清凉寺寺院内兴起的“寒溪书院”就不可置疑了。
清凉寺也曾更名为“永寿禅寺”。据史料记载: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汝宁府被李自成起义军攻陷,崇藩国第六代崇王朱由樻在泌阳城被杀,其小儿子朱慈爚逃亡。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二月,朱慈爚嗣位祟王,是为第七代崇王。乱世之秋,为祈求明王朝再度振兴,遂择吉日在清凉寺举行封名庆典,崇王亲书寺门匾额“永寿禅寺” 刻石悬立,寺名遂易。如今,匾额石碑尚存,“永寿禅寺”,“大明崇藩第七代”,“崇王”及两枚篆章清晰可见。遗憾的是,隆武二年(1646年)六月,清兵攻入汝宁,七代崇王以谋反罪被杀,明崇国历一百八十九年废止,明朝末代崇王朱慈爚留下了一段鲜为后人所知的明亡悲歌。真可谓:“崇王留迹在校园,封典大计已等闲。石碑尚若能开口,一声长叹数百年”。由于清凉寺更名才一年有余,加之明朝灭亡,官府有令,“永寿禅寺”之名随无人提及,清凉寺仍为人们的通常称谓而延续至今。
在当地,清凉寺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娘娘坟”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说的是古时候有位皇帝巡访民间,听说清凉寺里无蚊子,就传旨在此多留宿些时日。清凉寺北面二百多米处有个邱楼村,村上有个丑姑娘叫邱妮。邱妮长得丑,也没人给她说婆家,爹娘就让她天天赶着几只羊到清凉寺南边的韩溪河边放羊。邱妮把羊赶到河坡里,就站在河岸边的一棵歪脖子老柳树上唱道:“柳叶青,柳叶黄,皇帝选我当娘娘。柳叶黄,柳叶青,皇帝选我入正宫。”有一天,皇帝正同一帮随从在韩溪河边赏景,听到邱妮的歌声,就派人前去查问。不一会儿,一大臣回来报告说,唱歌的是位丑姑娘,流着脓鼻涕,长满癞头疮。皇帝一听,游兴顿无,迅即回到清凉寺。
到了晚上,皇帝觉得无聊,出于好奇或找个乐子,就差人到邱楼抓来了邱妮。邱妮慌慌张张进殿面君,高高的门槛把她绊倒了,她连爬带跪来到皇帝面前,皇帝命她抬起头来,这一抬头不当紧,一位貌若天仙的姑娘让皇帝大为惊叹,当即命人把先前禀报的大臣打了四十大板。次日,皇帝赏赐给邱妮爹娘一批金银财宝后,就带着邱妮返回了京城。
皇帝对邱妮非常喜爱,封她为贵妃娘娘。邱妮来自民间,深知民间的疾苦,就经常提醒皇上体察民情,为民造福,深得老百姓的爱戴。不久,邱妮得了一场大病,临终前,她请求皇上把她安葬在家乡。皇帝为邱妮情系故土的善心所感动,就把邱妮安葬在清凉寺西南角一百多米的韩溪河北岸,当地称之为“娘娘坟”,世世代代供后人凭吊。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娘娘坟”还有一处方圆百余米的大土冢,后来平整土地大量取土,“娘娘坟”看起来就不显眼了。因韩溪河流经“娘娘坟”东西有一段三里笔直的河道,从古至今,当地一直还流传着“三里直河出娘娘”的佳话。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怕有抗日游击队隐藏在清凉寺内,就派轰炸机向清凉寺投了三颗炸弹。所幸敌机目标误差,两颗炸弹在邱楼北爆炸,一颗落在邱楼南离清凉寺仅50米处成了哑弹,如此,清凉寺才幸免于难。1944年9月17日,安微阜阳国立二十二中初中部一分校400多名师生西迁,路过韩庄老集,遭到侵华日军的疯狂屠杀,有十一位年纪轻轻的同胞罹难,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韩庄惨案”。当地百姓协助国立二十二中师生,把遇难同胞掩埋在清凉寺寺院东侧的土岭上。2001年9月17日,时隔57年之后,国立二十二中在世的同学捐资,在韩庄镇初级中学建了“韩庄惨案纪念碑”,成为侵华日军犯下滔天罪行的又一铁证。
解放后,清凉寺内办了韩庄完小和韩庄联中。“破四旧”和“文革”时期,清凉寺遭到了空前的浩劫,东北的红卫兵小将,在清凉寺打砸烧了七天,寺内所存的文物书籍损失殆尽。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清凉寺仅存前后两个大殿,一座塔楼和一处厢房。让人惊叹的是,大殿的柱子两人搭手才能合抱过来。1975年2月,光明公社(今老君庙镇)分出西半部建韩庄公社,前大殿就是公社机关的办公地点。当年秋天,韩庄公社在清凉寺内办了韩庄高中,寺院前大殿成了教师办公室,后大殿成了存放柴火杂物的储藏室,西厢房成了学生大伙。据说,为拆除砖楼取砖建房,还砸死了一位学生,这或许是古老的清凉寺给后人留下一个惩戒的记忆吧。
1981年秋,清凉寺里办了韩庄乡初级中学。清凉寺除三间西厢房作储藏室外,其它建筑物已全部拆除,拆除的木料,砖块,翻建了数十间教室和师生宿舍。由于清凉寺建筑物高大,建筑材料丰富,校园里留下了厚达一米左右的砖块瓦砾。至今,校园西侧三米多宽的路面上还铺满了古砖老瓦。
从寺院、书院,到小学、初中、高中,清凉寺历经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如今,清凉寺虽然已不复存在,但这里办起了一座规范化的初级中学。多年来,学校逐步提高办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有用人才。白云悠悠,溪流淙淙,惠风徐徐,书声琅琅,古老的清凉寺获得了新生,成了韩溪河边一道亮丽的风景。
腊八为啥要喝粥?(濮阳市第一中学 张玉杰)
腊八为啥要喝粥呢?其由来久矣。
古代天子或诸侯,在年终时要举行祭祀八种自然神灵的仪式,称为蜡祭。蜡祭后来流行到民间,其习俗遗传至今且一直盛行,就是腊月初八这天,南方人要吃腊八饭,北方人要喝腊八粥。
关于腊八的来龙去脉。有资料记载,甲骨文的腊字是动物去除内脏在太阳下烤旁加月。月即肉,腊即干肉。最早人们以干肉祭祀,因腊即祭,祭即腊,腊与祭同。进入农业社会,即商周时期。人们庆祝一年丰收,期盼神灵祖先保祐新一年五谷丰登,不再完全以肉祭祀,而是选择最好的米豆煮粥祭祀。因祭祀在12月举行,但具体哪一天没有不固定,所以把12月称为腊月。到秦汉时期祭日定为初八,故称腊八,祭祀的粥称腊八粥。
到了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又付与了腊八新的内容。传说释迦牟尼在伽耶城南修习苦行,日食一米一麻,乃至七日食一米一麻,希望摆脱人间的痛苦。可修了六年时间,饿得形若枯木,也没有得到解脱。自知悟入歧途,便放弃此法离开此地,寻求新的正果之法。途中一牧羊女子,看见他十分的可怜,便以羊奶煮粥给他吃,渐渐使其恢复了健康。他便坐在一棵菩提树沉思修炼七天七夜,在腊八这天得道成佛。在他打坐的旁边有只金翅雕,他在沉思修炼中要度化金雕一起成道。但有个重要条件,这金翅雕不能吃肉,一吃就修不成正果了。哪知这金翅雕饿了七天七夜,再也坚持不住,便在腊八这天晚上飞去捕食。释迦牟尼便让弟子们煮了红色的腊八粥,放于各处显眼之地。那金雕饿急了眼,以为腊八粥是肉,饱餐一顿没有吃肉,便随释迦牟尼一起进入佛界。佛教入中国后,人们为纪念释迦牟尼成道日,都在这天煮腊八粥。使传统的祭神祭祖庆丰收腊八粥,有了宗教内容。
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又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据说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随后岳飞遇害风波亭,为了怀念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众每逢腊八这天,家家都吃“大家饭”,以示怀念。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腊八粥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养生佳品。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裨益的。粥的种类很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
【故事回忆】
小龟(汝南师范附属小学 尹春锋)
小龟,是邻村的一位老人,名字确切的叫“小龟儿”。他身材不高,不到一米六。小龟没有什么文化,普普通通的一个庄稼人。很多时候,人们给他笑骂着,逗乐着。他年轻时与老母亲相依为命,家境贫寒,至今仍是单身。
我上小学时,每天路过大队院。说是“大队院”,其实也就是两排房子,并没有围墙,但大家习惯叫做“大队院”。那时候,村子里的小伙伴经常是成群结队的一起上学,一起玩耍。
有一年刚入冬,大家突然发现,大队院后排最东头那间屋子住进了一个“老头儿”。说是“老头儿”,其时也不过四五十岁。他身材矮小,穿着一件又黑又脏的棉袍,看上去就像一个弱不禁风的瘦“老头儿”。
稍大的小伙伴说,这个“老头儿”名字叫“小龟”,是邻村的一个寡汉条子。大家都觉得这个人不但身材迥异,而且名字也很奇特。所以,那一段时间,一帮小孩子的好奇劲儿,全集中在了这个“小矮人”身上。
原来,小龟的母亲去世后,自己一人过日子。大队干部了解情况后,就让他到大队院里的这间闲房子住下来。这间房子,既当住室,又当厨房。他在窗户下掏空几块砖头,屋里面砌个锅台,屋外面垒个冒烟筒。每逢做饭时,他是烟熏火燎,炊烟袅袅,一群放学的小孩子慕烟而去。调皮的人找来大块的瓦片往烟囱上一盖,大家躲在旁边。不大一会儿,灶膛里的柴禾烟子跑不出去,小龟呛得捂着鼻子和嘴巴,急慌慌的从屋里跑出来!我们几个轰的一下就散了,只听得他在身后大声的咋呼着。
大队老秘书看他贫寒,就想着让他找个生活门路,年纪轻轻的不能一直靠吃救济过日子。但他身材又矮又瘦,干力气活也不行。那时,好多乡亲家里都会养一两头猪。于是,老秘书找到“商机”,就给他资助一部分钱买了一头“郎猪”,让小龟走村串户,多少挣个零花钱。空闲时,小龟就到邻近的周边乡村去“要饭”,都是些馍头啥的,回来后晒干储藏,然后泡泡喂给猪吃。慢慢的,小龟也攒了些零花钱。
一天,大伙在西河堤玩耍。小龟路过,村里的大人问他:“小龟,听说你个干儿演电影!什么时候演啊?!”那时候,“演电影”都是因为结婚、生孩子等之类的大喜事,主家才花个百儿八十的演一场电影庆贺庆贺,没听说小龟有啥喜事啊。老婶子们问他:“你个干儿孩子演电影,准备娶媳妇吗?”他说:“我外甥马上从台湾回来了,我快有钱了……”也有很多人说小龟“神经病”,是异想天开。反正不知道又是哪根筋错位了,他要演电影的事传的沸沸扬扬。
不久,大队老秘书知道了这件事。找到小龟劈头盖脸的一顿猛怼:“作精!你才过上几天好日子?放一场电影得你几个月挣!没有钱花了,你又仗着找大队要!大队上哪给你弄钱?你哪个外甥在台湾?……”经过老秘书的一顿骂,似乎马上就能上演的电影很快就泡汤了!至于小龟有没有外甥在台湾,好像也没有人感兴趣。
小龟靠着赶郎猪子,挣些小钱。日积月累,也有了一些储蓄,生活稍稍改善一些,他就想回到热闹的老家村子里,和老少爷们儿一起乐乐呵呵的过日子。大队干部就又统筹了一些救济资金,帮他修补好了原来住的房屋,从此搬离了大队院子。小龟手里有了积蓄,越干越有劲。精心管理着责任田,不再愁一日三餐。虽说离开了大队院子,可大队院子里的人,从来没有忘记他!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偶然在车上看见他,依旧还是一副淳朴憨厚的样子,只是成了一个真正的老头了,虽然白发苍苍,却红光满面。
一次回老家见到老秘书,我向他询问小龟的情况。老秘书告诉我:“小龟回家后不多久,好多头脑活的人就在村外盖起养猪场,开始了大规模的科学养殖,小龟也就不赶郎猪子了。大队帮他把郎猪换成了几只羊,小龟也争气,不到二年,就养了一群羊了。现在年纪大了,住在镇上的幸福院里,吃不愁,穿不愁。前天赶集,还在街上遇见他。我没想到的是,小龟这个傻人说了一句能话!”
我非常好奇的问老秘书:“他还会说能话?!啥能话啊?”
老秘书看了我一眼,唯恐我听不见似的大声说:“小龟说,这一辈子,这么多人帮补他。他不是孤单一个人,而是幸福一家人!”
亲家(郑州市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红梅)
那年,他63岁,有一个未嫁的女儿。那年,他54岁,有一个未娶的儿子。
那天,他们在一次休闲饭局偶然相逢。
他和他,同在一条战线,早就知道彼此,但平日很少交往。推杯换盏间,就开始闲聊。闲聊中得知,他们的经历竟然有惊人的相似。比如,都是早年丧父,都是身为长兄,都经历过求学的艰辛,都吃过很多苦头,甚至连头发都是一样的白。相似的经历,相同的背景,竟使他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酒,越喝越多。话,也越说越投机。末了,又意外得知,他当时有一个未嫁的女儿,他也有一个未娶的儿子。于是,旁边有人笑语:“干脆抽个时间让两家孩子见见面,你们结为亲家得了,我来当媒人!”于是,相亲一事就这样被敲定下来。
“对了,有人给你介绍个女朋友,据说还不错。”他这样告诉他的儿子。
“哦,有人给你介绍个男朋友,听说还可以。最好,不要错过。”他这样嘱咐他的女儿。
两家孩子终是见了面。还好,彼此都比较满意。
结局,皆大欢喜。如他和他所愿。
订婚时,有人问女方父亲,下多少彩礼为好呢?依照当时的本地风气,似乎彩礼下得越多,女方家就越有面子。他却再三安排,什么都不要,一切从简。男方的父亲听后,一脸不悦,那怎么行?最终,两家人在一起吃顿饭,算是把婚正式定下了。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
婚后,他郑重交代女儿:“你要做他们的女儿,而不是儿媳。因为,他们没有闺女。”不知何时,心细如发的他从闲聊中,竟然记下了亲家的生日。每逢生日前几天,他总是细心提醒大大咧咧的女儿,一定要给公婆送上生日礼物。甚至,为女儿亲自挑选,比对待自己的生日还要精心。他认真对女儿说,“家庭关系很重要,婆媳关系尤为重要,你一定要学会用心经营。”
年轻人总有吵吵闹闹的时候。气急败坏时,她一口气跑到娘家。听完女儿声泪俱下的控诉,他耐心劝解,但从来不站在女儿的立场上。他让女儿学会包容,学会换位思考。时间长了,她也懒得去告状了,因为,她永远也告不赢。但日子,却变得愈发圆润晶莹。
70岁那年,他突然生病住院。他得知后,赶紧去医院看望,动用关系,联系专家,忙得不亦乐乎。末了,他郑重交代儿子:“都说一个女婿半拉儿,关键时候,你要尽到一个做儿子的责任。这段时间,家里的事情不用你操心了,晚上就住到医院吧!”而他,只要一有时间,就来医院坐坐。他对他的关心,似乎远远超越了亲家之情。所幸的是,经专家会诊,及时医治,他并无大碍。一场虚惊,见证了他们一段穿越生死的情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来郑工作了。刚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他怕她走错路,上班的时候送了她三天,像送一个孩子一样。一天,他认真地对她说,“闲暇时间,你要多回家乡看看你的父母才是。因为,你这突然一走,他们怕是非常失落的。”听后,她感动。他有着像亲生父亲一样细腻的心。
回到了家乡,他却对她说,“没事不要常回来,路那么远,工作那么忙,如果有时间,就陪着婆婆上公园逛逛。”听后,她无言。她知道,他只是想让她经营好事业和家庭,其实,他又何尝不想让女儿陪伴自己身旁?
现在的他们,一个78岁,一个69岁。一个是她的父亲,一个是她的公公。人生路上,他们都曾经历早年丧父的苦痛,求学路上,都曾经历求学的艰难。曾经因为经济的困窘,有过几天只喝白水的经历,曾经因为想念,有过冬天从学校赤脚跑回家中的心酸。作为兄长,都早早地担负起家庭的重担,历经了生活的多重磨难。但生活的磨难,没能让他们叫一声苦,反而,沉淀出了一种坚忍,一种宽容,一种乐观。人生路上,他们耐心地指导着、扶持着、鼓励着她,合力撑起一把父爱的大伞,为她遮挡人生的风雨,用深深的父爱送她一片晴天。蓦然回首,人生之路之所以走得这么平坦,是因为他们的爱风雨无阻陪伴了她这么多年。他们,用深深的父爱伴她一路走到今天。
他们,用大爱,用理解,用真情,演绎了最好的亲家。
来之不易的驾照(中牟县荟萃路小学 李焕青)
前几天,在医院碰到一位同事,得知她到医院体检,目的是换驾照。一句话提醒了我没我的驾照是不是也该换了。
说起我的驾照,还真是来的不容易。那时候,好像是六月初,我们学校还没有放假,学校不少同事都报靠驾照,一次报考的人数多了,价钱优惠,只需一千六百元。我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原本没有报考的想法,可架不住同事的鼓动,心里也有所动摇。回到家,和老公说起这事,没想到老公双手赞成。我太了解他了,他是让我学会开车,将来好做他的司机,他也好痛饮几杯。第二天,我们几个同事就一起报了名,我的靠驾照的的征程就开拾了。
我用一个不恰当比喻就是“上贼船船容易下船贼难,”那一年的暑假算是和车交上了朋友。
记得第一天去练车,一大早吃过饭,我就赶往练车场。到了练车场,我发现练车的人寥寥无几,教练还没有到场,自然也练不成车。我四处瞅瞅,这个练车场十分简陋,几辆破旧的桑塔纳,场地立了几根坐标志的杆子,这与我想象的差距太大了,我心里有些怀疑了。
练车场的旁边是个冷库,有一位老人在那儿拣大蒜,我走到他跟前,与他攀谈起来。我主要探问这里的练车情况。这位老人很健谈,他说:“这里设备虽然简陋,可练车的人却不少,有年轻的,也有年老的,有的年龄比你都大呢,听说通过率也比较高,不用担心,你一定能考过。”听了老人的话,我信心满满,别人能考过我难道不能吗?心里憋着一股劲,暗自给自己鼓励。
一会儿,来练车的人陆陆续续多了起来,年轻的人居多,也不乏我们这些中年人,但有一位练车的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听教练说,他五十九岁了,就差一年就不能报考驾照了。而他却每次都练得很认真,早早地来,晚晚的走。并且他的第一次桩考就没有过关,家人都劝他别练了,可他坚持说,自己练会了去哪都方便,不用老麻烦家里人。听到这儿,觉得自己开始打退堂鼓真是不应该。
说过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刚开始,教练让我倒车,说实话,我连车的钥匙都没插过,更不用说车的档位、离合、刹车和油门啦。教练坐在我的旁边,先认识驾驶位置的几项基础设备,然后试着启动,我总是掌握不好离合,不是松的太快,就是踩死了离合,手脚总是配合不好。我练了几次,总算打着了车。接着就开始倒车,我瞅着前面的方向盘,还看着后面的道,。感觉眼睛都不够用。没办法,慢慢练吧,我相信,铁棒磨袖针,功到自然成。
倒车练熟后,教练开始让我练习倒库。记得倒库时还闹了一笑话。练车用的桑塔纳已有年数,它的档杆很不灵活,我倒车时都是一挡行驶,往前推一档时,怎么也推不进去,急得满头大汗,因为当时练习时,身边都坐着同伴。同伴看到档杆推不进去,就来帮忙,一下子把档杆推进去了,行到该倒回的地方,档杆却怎么也拔不出来,唉,真是把档杆一棒子打死了,最后只得求救于教练。
最难的莫过于考试了,当时我们中牟还没有设立考场,每次考试都要去郑州。第一场是桩考,我晕晕乎乎的坐上了车,试着启动,毕竟是新车,感觉车很轻,也很灵敏,不知要比比练习的旧车强上多少倍。库的宽度也比练习的宽。我顺利的拿下了桩考。但是却在场考栽了跟头。最后,到夜里进行了补考,也没能过关,只能等下次再约,那次回家时间已是午夜十分。
眼看开学的日期一天天逼近,为了开学不耽误学生的课,我告诫自己,必须在开学前考完,于是以后的练习,我更加用心了,每天都是第一个到车场,无论酷暑连天,狂风暴雨,从未间断。因为长时间在强光的照射,胳膊上还生了日光性皮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九月份拿到了驾照,还真是来之不易啊!
而今,我周围的许多年轻的同事,经常讨论考驾照的事。当我告诉他们,我也有驾照时,他们都表现出惊异的目光,也许是我平时的性格给人的表象吧。
有人说:“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我不是英雄也不是强者,但我能想强者看齐,视强者为榜样。
不怕你笑话,到目前为止,我也没开过几次车,老公的愿望也未能实现,但我的驾龄已有六年。我从未后悔过,因为只有经历了,才能更好的成长。
【生活随笔】
难忘的回忆(郑州市金水区幼儿园 刘梦楠)
一早上起来,我家后面住着的那个女孩在院子里听歌曲,歌曲旋律很熟悉是周华健的歌,我也特别喜欢他的歌曲,旋律好听,歌词写得也好,当年的《忘忧草》会把我带进回忆中,难忘的同学情,如今,听着《花旦》,似乎把我也带进了一个遥远的地方,一种空灵的感觉,比佛教音乐更让我心灵得到雨润的滋露,没想到会这么久地迷恋一个人的歌声,会这么喜欢他的歌,很多年都没有放掉的声音,有时,听着听着会忍不住感动,这就是伟大的地方吧,唯美的歌词,动听的旋律,不一样的心境。
每每入歌太深,一声一声颠覆心情,虚虚实实,假假真真付出了自己的岁月青春,那份情意自己又得到几分?花花世界五彩缤纷,走着走着岁月无痕,步入中年的大门,浮浮沉沉爱恨回荡的歌声,惹得我自己居然也会忘了现实的真。
也许千帆过了还在等,也许笑眼泪光盼到那个人,也许动了我的情乱了我的心,蓦然回首是谁的人生,也许幻化了乾坤赢来了掌声,歌声悠悠流过梦一样的人。
【教育随笔】
让差生也有诗和远方(中牟县城东路小学 马卫东)
每年接手一个新班级,总要先接触到一帮差生。所谓“差生”定义是: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适应社会大众要求,不能遵守纪律,不好好学习并且成绩很差。给教师在班级教学上带来一定的困扰的学生。应该说,差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因为唯成绩论产会产生差生。
其实,差生的存在是自然的,就好比体育课排队集合,或高或矮站在前面,总有最后一名。差生的存在是允许的,有如田里的泥鳅,虽然不够黄鳝的长度,但它也拥有造物主发给它的生存许可证。
差生的差,不全是差生自己的差。差生的差,只是某方面而不是全方位的差。大多数教师对差生是“恨铁不成钢”,可恨的同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你找出差生差的症结了吗?因此当我们恨的时候,先消一消火气,再想一想治差的良方。
差生的差,就像孩子有了病,需要父母及医生的精心护理。差生的差,就像初入耕田的牛犊,需要有人在前面牵着它,细心地纠正它。粗暴地对待差生,违背了“百年树人”与“慢工出细活”的道理。
我们是否发现,课堂上,教师为优生而高兴。课堂外,教师为差生而体现价值。在一些街道的转弯抹角处,优生会慌里慌张地东躲西藏,避开老师的目光,而差生会理直气壮地冒出一句“老师,您好!”,这确实值得我们回味与咀嚼。
啰嗦了这么多,那么如何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呢?
接手一个新班,我先抓差生的思想。我经常找他们谈话,我告诉他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来到人世间一趟,一定要看看更远的地方,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看到诗和远方。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这是你信心的来源,就算你沦落到尘埃里,也要努力开出花来。
思想工作做通之后,我坚持每天给他们开“小灶”,每课跟进,当天的任务必须当天完成,绝不拖到第二天。当然,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实实在在看到自己的进步,稍有进步及时大力表扬,始终给他们信心。
差生转化成优生,是能够办到的。童第周与爱因斯坦,都曾戴过差生的帽子。爱迪生是在老师无法调教的情况下,被慈爱的妈妈接回家去,培养出来的伟大发明家。
同一粒种子,在向阳与不向阳的地方,生长迥然不同。让我们把灿烂的阳光公平的洒在每一粒种子身上吧!只要努力,差生也会有诗和远方。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