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15作品 > 详细内容
教师作品之358(11篇)
发布时间:2015/10/8  阅读次数:1169  字体大小: 【】 【】【

教师作品之35811篇)

目    录

教师该给学生什么?(汝南县第三小学    陈双双)  

垃圾桶里的矿泉水瓶子(汝南县第三小学    董慧娟)  

夜路(汝南县韩庄初中    肖永成)  

天中山(汝南县第三小学    董会娟)  

又见战友(梁祝镇杨庄小学    王超峰)  

流动红旗回来了(汝南县第三小学    郑心爱)  

又见三中桂花香(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打锅”桥(汝南县韩庄初中    肖永成)  

八岔路(汝南县韩庄初中    肖永成)  

向前冲(汝南县第三小学    叶    丽)    

取悦(汝南双语学校    商    娟)  

  

教师该给学生什么?(汝南县第三小学    陈双双)  

做老师的,每天面对最多的就是孩子——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很多孩子的天资却渐渐消失了。当教育充满乐趣时,才会更有效。面对学生的呐喊,我们该给学生什么?    

一、学会微笑,给学生以宽松自由的心境。              

记得我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蒙娜丽莎的微笑给我的班主任老师,让她铁板似的脸上露出甜美的微笑-----”一位中学生面对记者“假如你是教育部长”的提问,赫然回答:“我要开除那些不会微笑的老师!”对我们老师的微笑,学生为什么如此渴望?因为在板着面孔的课堂里,学生没有自由;在吹胡子瞪眼睛的老师面前,学生就只有提醒自己要当心的份。所以,我们应该将微笑和幽默带给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协调的教育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开放、和谐的心境中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为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才智的自由发挥创造条件。  

二、学会呵护,给学生以积极进取的信心  

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在课上要求学生用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举左手表示错误。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是右手,哪是左手。”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大笑。但见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对提问的学生说:“请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之后又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暂时性遗忘。据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次竟忘记了自己的姓名。”可以想象,那位学生体面地坐下后,内心一定有一种愉快轻松的感受。我不禁为这位教师的教育机智而赞叹,他巧妙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我们知道自尊心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基础,一旦失去了自尊心,人的精神就会瓦解。  

三、学会欣赏,给学生以成功愉悦的体验  

当周围的人对一个人提出期待和希望时,这个人会自觉地依照别人的期待,对自己的学业和行为提出较高的要求。周弘先生推行的“赏识——成功”教育,正是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之上的。短短几年时间,他使女儿周婷从“哑女”变为“神童”,成为全国十佳少年,而且继女儿之后,又接连成功培养了许多学生,他得出结论:成才不成才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教师的问题。  

学习是幸福的,学习是快乐的!我会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享受学习、创造、进步、成长的快乐!并把这种幸福、快乐传递给我的学生,让他们也幸福快乐!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把该给学生的毫无保留地、毫不吝啬地给学生,让我们,让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工作、学习!  

  

垃圾桶里的矿泉水瓶子(汝南县第三小学    董慧娟)  

唉!望着满垃圾桶的矿泉水瓶子,我深深地叹了口气。怎么办呢?从开学到现在,几乎每天早上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垃圾桶里的矿泉水瓶子。原以为一段时间后这些瓶子会慢慢减少,哪知这些垃圾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变本加厉――越来越多。不行,必须得想个办法。  

放学后,我叫班班干部留下来,领着他们“参观”了一下垃圾桶,把我的意思交待了一下,便脚底抹油――回家了。  

午睡时在床上翻来覆去:他们能想出办法来吗?他们毕竟才二年级,还太小……好不容易熬到两点钟,赶紧起床到校。刚到操场,便看见几个班干部有的拿着塑料袋,有的提着纸箱。他们这是干什么呢?我满腹疑意。刚要开口问,班长和卫生委员便跑了过来:“老师,我们想出办法来了。我们用塑料袋和纸箱把矿泉水瓶子收集起来,等收废品的来了,把矿泉水瓶子卖了,卖得的钱用来做奖品。”  

我心里感到无比欣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谁说二年级的孩子什么都要老师包办代替,谁说班级自主管理要到高年级才能实施?其实,只要我们老师稍微放一放手,就能给学生一片施展才能的天空,他们就能飞得更高、更远!  

  

夜路(汝南县韩庄初中    肖永成)  

人到中年,免不了有早起的习惯,做了有规律的事情后,就爱走出院子转悠一下。每当看到满天星光下的楼房和远处影影倬倬的村落,总会勾起少年时代走夜路的往事来。  

那时候走夜路,一般是夜半三更起来出发,最迟也要起五更,事由多半是到城里卖点农产品或完成生产队里分配的拉运任务。我的父亲没文化,是力气型的农民,他担任多年生产队队长。为了不误农活,他要到城里卖些红薯、粉面、粉条、红薯干、青萝卜、胡萝卜、大白菜和一些瓜果类的东西,都是半夜起床,要是量少,他就一人背负,要是量多些,他就会叫上我和弟弟,用借来的公家架子车装运,父亲驾辕,我和弟弟一个拉稍,一个在后面推着。父亲多让我在后面推着,一是我大些用力适当,二是我会小心看着车子上的东西,不要滑落到地上。  

夏天的夜晚,偶尔走次夜路,心情还是美好的。每逢有赶早集的事,父亲便头天晚上告诉我们,且早早准备停当。我和弟弟就早早睡下,我俩还互约不要说话,却总是睡不着。迷迷糊糊中,听到父亲的叫喊,就立马来到父亲跟前,父亲交代一番,我们就出发了。  

夏夜,一缕缕凉风算是老天对人间的最好的恩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听着架子车发出的咯吱咯吱声,伴着风吹杨树叶的沙沙声,总会觉得老天和我父亲一样,改变了平日的脾气,全身有一种畅快的感觉。我和弟弟在父亲沉默而又匆匆的脚步中,感受到了父亲急切的心情,我们也便不做声,一边走,一边看着路两边的树木和前方模糊的房舍,遇到路面平坦的地段,我们总会抬头巡望满天的星星,还争相考问某处某某星星是什么名字,在我们对天文知识还是一片空白的年龄,我们就对一些星座的方位、形状和个数便如数家珍,什么牛郎织女星、勺把星、姜太公垂钓星、布鞋底星、身儿星等等,当然,为约莫时间最先确认的还是启明星。这都是夏夜纳凉时,从大人哪里得到的,走在赶集的夜路上,为了消除寂寥和恐惧,只不过是再复习一遍而已。就是如此,我和弟弟还是免不了有时争论,我们压低声音,一遍遍重复着自己的理由,每当这时候,父亲便顿时换了个人似的,很有兴致的加入进来,先给我们做裁判,再给我们指点一番,那时,我们对没踏过一天学校门的父亲还挺崇拜,如今想来,那只是父亲给我们艰苦的岁月里增加一点快乐罢了。  

最让人无奈的是寒冬里走夜路,尤其是完成集体分配的拉运任务。那时,农闲时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一些水利设施,建桥最需要,而建桥用的大量石料却要从山里运回来,乡里就下指标把任务下拨到各个村委。75年冬天,村里给队里分配了20方拉运石头的任务,队里又把任务细分给各家各户。傍晚,村子里炊烟缭绕,家家户户女人们都在炕锅盔,蒸馒头,以备好干粮。男人们,有的加固架子车的易损部位,有的给轮胎打气、给轴承涂油,忙活到夜幕降临后,村子里就安静下来。  

突然一阵急促的铃声,打破了冬夜的寂静,进而是父亲高嗓门的叫喊,整个村子喧闹起来。等我父亲回到门口,我和弟弟就在架子车前各就各位了,那年我13岁,弟弟12岁,父亲在架子车两边各系上一条麻绳,也就是哥弟两个都拉稍,这主要是一车石头太沉重,以减轻驾辕的吃力的程度。在一阵短暂的村口汇集后,伴随着轰隆隆的响声,一队架子车组成的队伍出发了。冬天的夜晚是寒冷的,但是,由于慌张,人们就忘却了寒冷,在有些凄凉的冬夜里,时不时有人大喊大叫,似乎故意惊醒路过村子的还在睡梦中的村民。还有的就前后拉车人的动作、走势取笑,用一些动物的行为一遍遍模拟起来,引得人大笑不止。我父亲让我一人拉着空车,他走到队伍的后面,以防有掉队的好及时解决困难,而我的弟弟忽而跑前,忽而落后,显得十分兴奋,以至于我多次让他坐在车上就是不肯。  

路过了一个又一个黑幽幽的村庄,轧过一条又一条干巴巴的土路,我们的车队还是急匆匆地行进着。这时,架子车队路过一条一边有水沟的土路,沟里有水,结了一层冰,在星光的照耀下,显出一道白幽幽的亮光。凭着经验,一个个拉车人,还是行走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没有人会朝着亮光走去,不时就听到有人大声说:“看看看,那条路多么光,多么平啊,就是没人敢去走走!”话音未落,引起一阵嬉笑声。我的弟弟,也不知跟在了谁家的车子后面,忽然有人叫道:“海娃掉沟里了!”,我心里猛然一紧,靠边停下车子就往后面跑,不远处就看到我的弟弟已经从水沟里爬了上来,沟里水不深,上了一层薄冰,弟弟可能就是没有生活经验,把亮光光的水沟当成路面才误入进去的。听到从前到后传的口信,我父亲也跑了过来,给弟弟脱下湿透的棉裤,拧了一下水夹在腋下,二话没说就背起弟弟往回跑,跑出几十步,传来父亲的声音:“走吧,我撵你!”。  

父亲返回送弟弟了,同行的副队长宝玉哥招呼大家继续赶路,为怕队伍走冤枉路,宝玉哥就让我和他的车子走在前面,急匆匆地走了好久,夜还是深沉沉的,我心里一边为父亲和弟弟担心,一边还要仔细看清路面,为后面的人车带好路,宝玉哥不时地鼓励我,使我一个从未独自担当主角的农家少年朦胧地产生了一种自信,我强忍住心中一股酸酸的委屈,忘掉了寒冷,不再有恐惧,屏着气用瘦弱的胳膊驾着两个车把往前奔。可是不顺的事总会接踵而至,我的架子车由于档紧,出现了连轴转,走不远车轮就掉下来了,宝玉哥就安排一个识路的社员带着继续走,他停下来给我检修车子,好在毛病不大,我们与车队只是落下十来分钟的路程,在追赶中还可以听到大家的应答声。  

天亮了,我们到了一个叫香山的地方,地名很诱人,但没有给我留下一丝香的回味。因为我还是个孩子,山里管事的人怕有危险,没有让我到石头堆旁装石头,说是等谁家大人装好后再帮我装,至今我还很感激哪位一身土尘、蓬头垢面的山里人。看着人家各自忙着比划着往车上装石头,我不免就很盼望着父亲的到来,我望着东方又圆又大的太阳,眨眼间,一个身影映入眼帘,啊,父亲,我的父亲赶来了,一切都好办了,如梦的一夜终于过去了。  

说起走夜路,总免不了一些恐惧的色彩,这也多半是大人故意编造出离奇的情节,营造出可怕的气氛后再渲染给孩子们。我的父亲却不那样,这也让我从小确立了不信鬼神的思想。那时总有很多传言,说夜行“八岔路”群鬼撵路人,深夜过埠口撞见吊死鬼等等,每当我们夜里经过这些地方,父亲就给我们讲些与众不同的故事,如“八岔路”的路口多,迷惑了敌人救了一位地下党;埠口桥头遇到神仙,由于守信如约终于功成名就等,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少儿时很占位置的影像慢慢地在记忆中褪去了。  

如今,我也时常在不同的季节往返于城市和乡村的夜间,看着流光溢彩的高楼,恬静安然的村庄,尤其是透过汽车或火车车窗看见拉得很长很长的光带,心中总是一种慵懒的感觉,若能激起一点涟漪,那还是回想起少年时代的夜路画面,少年时代的经历,确实是赋予了我热爱生活的丰富内心,那就是自信、坚强和永不放弃。  

我常常早起穿行于夜路,为的是寻找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2015.9.18于寒溪河畔  

  

天中山(汝南县第三小学    董会娟)  

它地处中原,位于驻马店市汝南县西北,虽无险峻的山峰,但它有良田美竹桑植之属;虽然不能有”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但却有”满园春色关不住”的视觉体验。它静静地伫立着,带着历史的沧桑变化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精神焕发、别有特色的天中山。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的“天中山”碑文至今尚在;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登天中山、游南海寺后有感而发,写下了不朽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语道出了天中宝地的钟灵与神奇。  

从远处望,它并没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奇形怪状。此时你大抵只能看到一个小山及一个柱子,便并无吸引人的地方可言了。但凡事都要亲自去体验方知其中的乐趣。倘若你走近它,你就会发现每走近一步,便会有一种新的感觉。虽无大山的高险,但仍不逊大山的壮美。那葱绿繁茂的树木之间偶尔点缀着些“斑点”,千万别以为这些“斑点”是瑕疵,也许只有你走进了看,才会明白这其中的奥妙所在。  

来到山的脚边,四周已被铺上弯弯曲曲的通向四面八方的小路,独自走在这小路上,再加上旁边的一棵棵直立的小松树,真有“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的萧瑟之感,但这只是暂时的,小路边的翠绿的小草及怒放或是待放的花儿会带走这种感受,换来的是一望无际的喜悦。  

来到山脚下,你便会猛然发现,它并不缺乏高山的险,它上山的道路的坡度真有直上青天之感,给人心灵上一震撼。但面对上面的景色,又有谁能抵制住诱惑呢?便欣然前行,在向上攀爬的过程中,是不敢向上看的,因为越往上,山路越发的陡峭,只得一个劲地向上冲,直到到山顶为止。  

山顶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根巨大的铜柱了。它四面都刻有浮雕,刻的是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都活灵活现,再向上,是粗大的铜身,“天中山”三个大字尊正的立在上面,在往上便是独具造型的设计。  

山上,各种树木交相掩映,这时你就会发现在山下发现的“斑点”而是一棵棵不知道名字的树木,上面开着些不知名字的很漂亮的花,在绿叶的映衬中,显得格外醒目。春天,山仿佛小了一层,但是很快,树木们披上绿装的同时,山也穿上了夺目的绿装;夏天,山上阴凉舒适;秋天,有红叶、绿叶及枸杞,一串串红的发亮的枸杞让天中山再次迸射出活力;冬天,站在山顶,扶着栏杆,若下些雪,便拥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伟大胸襟。  

出山后,心里并不是很平静,总感觉什么落在了山上,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我的心已经被它深深打动,落在山上的某处……  

  

又见战友(梁祝镇杨庄小学    王超峰)  

一年一度秋风劲,  

又见战友,  

依旧身材消瘦,  

又添许多愁。  

身揣多张银行卡,  

腰缠羊脂玉扣。  

大漠戈壁十五载,  

铁甲战车竟风流。  

昆仑山下献青春,  

军营内外在守候。  

身有百万空悲喜,  

只叹一职难求。  

众人欢聚一堂,  

豪迈谈往事,  

各有千秋。  

笑中无语想未来,  

心中惆怅。  

举杯无酒意,  

因身体堪忧,  

重叙旧情无它求。  

    

忆当年,  

青春年少。  

走出校门,  

踏入社会无坦途。  

满腔报国志,  

一片边疆情。  

西北边陲,  

磨砺人生。  

军营练兵场,  

挥汗如雨气喘如牛。  

虽心力憔悴,  

却誓死不休。  

众人齐挤独木桥,  

我跌入湍流。  

深夜放哨两鬓白,  

风霜雨露。  

    

帕米尔高原水成冰,  

不让难民入我境。  

鏖战沙漠戈壁滩,  

昆仑山上斗严寒。  

抗震不怕处境险,  

我又何惧冲在前。  

天山脚下溪水流,  

天山雪峰任我游。  

我不扛枪谁扛枪?  

我不放哨谁站岗?  

不经意间的讲起,  

别人总以为是笑谈。  

无意间的想起,  

却是深深铭记。  

不需要谁为我们记起,  

不需要为自己流泪。  

  

流动红旗回来了(汝南县第三小学    郑心爱)  

今天,又是新一周的第一天,升完国旗、班旗,看完六二班师生《我相信》为主题国旗下精彩的展示后,下一个环节就是要颁发一周一次的流动红旗了。此时此刻,我们班的同学们个个都充满着希望,特别是上周值日勤学组的同学们更是翘首期盼。因为我有许诺在先:只要能保住上周的流动红旗,每组都会得到一颗努力之星的奖赏,而值日的勤学组更是奖励丰厚。作为一班之主的我此时也在想:我们班上周的表现也有很大的进步,也希望上周我班的流动红旗这次能保住,那不仅是一份希翼,更是对我们三二班每个小成员一周以来学风、班纪、劳动等方面努力的肯定与鼓舞!  

突然,播音室里传来了嘹亮的话音:“下面宣布一下获得流动红旗的班级,三年级的,三二班……”话音刚落,孩子们的小脸就绽开了花,有的同学甚至在暗暗手舞足蹈,我呢,怎么掩饰不住心中的欢喜,也偷偷的笑了:流动红旗终于保住了。为了得到这面“流动红旗”,老师和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付出了努力和汗水,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鲜艳的流动红旗今天显得格外耀眼,教室也显得比以前光亮了,流动红旗不但是我们班团结向上、进步的见证,还是我们全体成员付出努力,付出汗水的见证,它是我们荣誉的象征,自豪的依据,也是我们共同努力所摘下的丰硕果实。  

明天,我们将会继续努力,将会以更高昂的姿态去迎接下一周的流动红旗!

  

又见三中桂花香(汝南县第三初级中学    王继伟)  

早晨上班的时候,不经意间一股淡淡的香味悄悄飘了过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是桂花的香味呢!——算算日子,快到中秋了!  

汝南县三中处处都散发着桂花香,淡淡的,很优雅的香味,好像一位少女,一点也不显山露水,总是静悄悄的,就连开花的时候也是这样,花朵小小的,细微的,但是却并不影响她的芳香四溢。  

放眼望去,一棵棵婆娑的树上点缀着许多黄色的小点,散发出一种既清爽又浓厚的气味。桂花是金秋的使者,满园暗香浮动,告诉我们秋天来了!又见桂花香,这是我们县三中搬到新校区后第一次闻见这么香的桂花了。记得在老校区时,每年都能闻见桂花香,特别是在2012年,那年桂花一年开了三次,至今也不明原因。去年,八月中秋,我专门回了趟老三中校园,看见桂花们孤零零开着,很是失望。  

站在花的海洋里,看着桂树上可爱的小花朵儿,沐浴在浓郁的香气中,让人不由地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中。”  

我喜欢桂花,长得虽然很渺小,但是每到时候就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香味,预示着丰收的喜悦。我喜欢桂花,喜欢她纯洁美丽的样子,喜欢她无以伦比的香味,更喜欢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打锅”桥(汝南县韩庄初中    肖永成)  

“打锅”是家乡驻马店一带的方言,本意即“达过”,指身体承受到了一定的极限而颓唐的样子,如“累打锅了”就是累坏了、累垮了。“打锅”桥,是家乡汝南县西肖屯的一个特定的地理方位,这里至今还流传一句谚语:“到了打锅桥,两腿就瓤条”。据说,负重的人们,走到了“打锅”桥这个地方就两腿瘫软,再也迈不动脚步了。  

说起“打锅”桥名字的来由,还要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一到农闲,上级就号召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开沟挖渠、治河筑坝、修路架桥等都是当时农村工作的大手笔。1975年,汝南县韩庄公社刚成立,百废待兴,好多基本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沙子、石头和砖块。为了解决沙子、石头等原料,公社就下指标把任务下拨到大队,大队再按人口多少均摊给各个生产队,生产队再细分给各家各户。砖块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为大量烧制砖块,公社建了座大型的轮窑厂,而烧窑制砖要用粉煤,因此,拉运粉煤的任务也同沙子和石头一样,自上而下地逐级分指标、下任务。  

这年初冬,我们西肖屯18户人家,接连几天完成了分配的拉运沙子和石头的任务。其后,又接到了往返300余公里,到平顶山拉运粉煤的任务。当时,我的父亲是生产队长,面对到平顶山拉煤这个重头戏,他召集队委会几位成员开会,根据连日拉沙运石大家普遍劳累的实际情况,如实分析队里18位男劳力的身体状况,决定了12户人家的男劳力一人一车前往平顶山,余下的几位男劳力和妇女一起,每天出工,以保持生产队的日常农活。我和五位十三、四岁的男孩,被称为队里的“半不大橛子”,我父亲征得家长们的同意,也让我们随往,目的一是以备机动给半途体力薄弱者助点力,二是让男孩子也锻炼一下,将来能在家里挑大梁。  

记得我们18位“壮士”出征时,是一个满天星光的凌晨,父亲命生产队起灶架锅,让几位手艺巧的妇女烙饼、蒸馍。在小队保管室门前,烟雾弥漫,我们进行了一场畅快的大会餐,而后,父亲带领我们列队两行,站在主席台毛主席绣像前,高声齐诵几条毛主席语录,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了。  

按原定往返6天的计划,去时我们走了两天半就到了,这主要得利于去时拉的空车,两两结合可以一段拉车、一段坐车,再加之大多没出过远门,一路上欣赏豫西的风光,兴奋之中也打消了一些疲劳。到了装煤的地方,大家的精神状况很好,就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迅速装好煤,检查了车况后,在父亲的带领下,没做停留就启程返回了。  

路途上,大家饿了就吃随身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带的或随处找的凉水。可是,由于大伙都缺乏出远门计划分配食物的经验,不分顿次,饿了就吃,在返程走了一天半后,带的干粮就所剩无几了。这时,父亲才明白随便吃是不切实际的,应采取先少后多的原则,但是,已经晚了,父亲就让大家节省些。因为回来是重载,吃不饱就力气不足,第二天计划的50公里,走了一半就停下了,拉煤的队伍不得不延期返回了。  

第三天,大伙早起在路边支起盆盆罐罐,自己烧火做了一些吃的,体力恢复了不少,就一气走了二十多公里,进入了驻马店西平县境内,在西平县城东郊休息一会儿后,父亲看看时辰还早,估算西平离家还有50余公里,就鼓励大家再走一程,就这样,我们走到天黑透,在一个不知名的野地路边,大伙儿在车子下裹着棉被睡了一晚。  

第四天,太阳压山时,我们到了驻马店,队伍里已有人提议在驻马店过夜,因为这里离家还有15公里,平时步行也需两个多小时到家。但是,我们的行程已经超期,因为怕家里人过于担心,父亲就再三给大家鼓劲打气,说争取天黑时到家吃晚饭。车队没有停下。天黑了,我们走到了崔庄南边小草河桥,由于饥饿,大家实在没有力气了,就停下来歇息,父亲就派我们几个孩子,到收获过的红薯地里找些红薯爪子,大家就着小草河冰凉的水,吃下肚里一些,肚里不太饿了,大家就鼓起劲往家赶,不一会就走到郭庄前面的一座小桥上,这里离家还有一公里的路程。  

刚到桥上,不知是谁长叹一声:“可到家了,实在走不动了。”随即看见一辆煤车停下,拉车人倒在地上,哼唉不止,后面的人见状,也纷纷停下煤车,只见一个个男劳力瘫坐在地上叹息连连。父亲看到此,也没说什么,就只身一人悄悄回到村子里。不久,只见村子里的妇女、孩子提着油灯,端来烙馍、煎饼和玉米粥,大家狼吞虎咽一阵,不大一会就恢复了体力,大家纷纷向父亲提议,要连夜把煤送到公社的轮窑厂。  

静静的一夜过去了。第二天一上工,村子里就议论着男劳力在郭庄桥上“累打锅”的话题。不久,人们路过郭庄前的小桥就叫起了“打锅桥”,而西肖屯男人不下劲,在“打锅桥”上累“打锅”的赖名声,也从此在附近的村子里流传开来。  

  

八岔路(汝南县韩庄初中    肖永成)  

我的家乡汝南县,地处大平原,村庄稠密,一公里之内,可见三、四个村子,而我小时候所在的水屯镇肖屯村,与周边的赵庄、顾刘庄相隔有两公里之上,相交的三角地带,是少有的空旷之地,而就在这个空旷之地的腹地,自然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八岔路。  

八岔路呈“米”字形,指向八个方向,是方圆十来里人们的必经之地,可谓是四通八达。小时候,大人们给我们灌输的大多是八岔路上妖魔鬼怪的故事,这多是出于安全考虑而采取的一种心理威慑。到我们十来岁的时候,那些故事情节的威慑力逐渐减弱,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我们经常瞒住大人,迂回涉足八岔路,割草、剜菜、摘麻包、揪酸不溜。每当那位伙伴从八岔路回来,与同伴分享难得的收获,就会得到好一阵的羡慕和赞赏。还有更值得称道的就是夜闯八岔路,那无疑是敢于冒险、挑战父母权威的举动。有几位大些的孩子,夜晚玩耍时就跑到了八岔路,虽然他们都挨了一顿苦打,但在其他伙伴的心中确立了“孩子王”的地位。在月光下的村子里,他们领着我们一帮孩子南跑北窜,东躲西藏,颇有一番派头。  

八岔路是神秘的,渴望穿越八岔路的童年是美好的。然而,八岔路路口多,若有不慎就会选错路口走冤枉路,从此过往的人们,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记得我12岁那年的夏天,一天放了学,村子里的孩子们都呼喊着到十多里外的大刘庄看电影《南征北战》。不大一会儿,由还清哥带领的“突击队”就出发了,和我差不多大的黑脸、黑孩、老铁、银芳都去了。我很想去,却不敢给父亲说,等我喂了猪、栓好羊、圈好鸡子,就坐在楝树底下闷闷不乐。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试探地给父亲说了,只见父亲拿着一个馍走到我跟前,蹲下来给我说:“你和海娃一起去吧,注意点,海娃好瞌睡,可别落下了。”我听后心里一阵惊喜,接过父亲手中的馍,就去安排比我小一岁的弟弟海娃。谁知,父亲刚才的举动,被一边的二弟毛妮看到了,他虽然才8岁,但已经知道了我们的意图,他跑到我身边,紧抓住我的手不放。父亲见此,就话中有话地说:“你领着毛妮玩玩吧,玩累了就去睡。”我领会了父亲的意思,就故意绕着门前的粪池跑,逗着弟弟在后面追,不知跑了多少圈,弟弟累了,停下来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天黑了,我拿着父亲很珍贵的手电筒,带着弟弟乘着夜色匆匆出了村子,不一会就到了八岔路,我用手电筒在路口扫了一下,认定一条路就拉着弟弟飞奔起来。跑了好大一会儿,弟弟央求停下来,路上没有遇到一个人影,我们就静静地侧耳听听,因为放电影的声音会传得很远,屏声静气好大会儿,也没听见什么动静,我就给弟弟说:“大刘庄的地聋,远了听不见,继续跑吧。”  

我们又跑了好大一阵儿,来到一个村庄前,虽然是夜晚看不清楚,但我还是感到了陌生和疑惑。因为,去大刘庄的路我跟过父亲走了两趟,这里却看不到记忆里对应的印象来。看到不远处有一家窗口里亮着灯,我就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忽然,一只大黑狗窜了上来,汪汪大叫,弟弟和我吓得大哭起来。听到声音,屋里走出一位老爷爷,喝止了大黑狗,把我们叫到屋里。当问明我俩的情况后,老爷爷哈哈大笑起来:“你俩走错路了,是从八岔路走错的吧?这里不通向大刘庄,还远着呢。”我顿时即失望又懊悔,望着弟弟深深地感到自责。老爷爷伸手拉着弟弟说:“小乖乖,不要怕,给我说恁爹叫啥,我送你俩回家。”就这样,我们那晚没看成电影,让人迷惑的八岔路在我少年的心里留下了遗憾。  

如今,海娃弟弟已离开了人世,每当春节回家经过八岔路,我就不由自主地忆起夜经八岔路看电影的往事来,觉得对不起弟弟。心里总会默默地给弟弟说:“海娃弟弟,哥哥虽说小时候领你看电影走错了路,但哥哥的人生之路没有走错,哥哥选择了正确的人生方向,对得起一生操劳的咱爹咱娘,对得起为我早早辍学干农活的弟弟妹妹。”  

1980年秋,我考上了驻马店师范,那年我18岁。学校离家里有20公里。为了帮家里干点农活,我每到星期六下午下课后就步行回家,我尽量抄近路往家赶,但不论走哪条路,都要经过八岔路。记得我每次走近八岔路,总会看到我的两个小妹妹,站在高高的土包上等着我。在落日的余晖里,我们兄妹三人提着一个仅有的黄书包,说说笑笑地往家走。多年以后,我问妹妹为何总在八岔路任遥筒缓ε侣穑棵妹盟担鹊礁绺缇筒慌铝恕;顾担澈贸愿绺缒没乩吹牧栏傻暮妹驸桑珊贸粤耍∶妹玫幕卮鹑梦腋械叫乃帷H缃瘢艿苊妹妹嵌脊狭撕萌兆樱腋5纳畎樗孀徘浊樽倘笞糯合那锒?/span>  

前些日子,学校的一位同事办喜事,领导安排晚上去他家里喝喜酒,正好要路过我的村子,我自告奋勇给大家带路。走近道当然就走八岔路,可是到了地点,怎么也看不到八岔路的踪影了,电话问问家人才得知,现在修了水泥路,没有谁再走土路,路也就断了。听后,我不禁万分感慨:八岔路虽然消失了,但它当年所承载的美好向往和纯真亲情,却永远保留在我的心里。  

2015.09.25      

  

向前冲(汝南县第三小学    叶    丽)    

虽没有力透纸背,却也隽秀挺拔;虽不如行云流水,却也纵横挥洒。写字课上,孩子们的自信,努力,让汉字诉说着中国人的优雅。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贻百姓”,强烈的情感仿佛海潮,撞击着孩子们的心灵,他们在唱演的热情里感受中国人的智慧。  

旋转足球,精彩人生。每个孩子足尖盛开着一朵花,校园成了花的海洋,他们在颠、顶、传、带中享受足球的乐趣,他们满怀信心要踢出中国人的未来。  

众人拾柴火焰高,孩子们懂得团结的力量,他们的思想在小组内碰撞,他们解决问题的路径在小组内铺成,他们用刻苦勤劳点燃着中国人的希望。  

紫色优雅,黄色智慧,橙色未来,绿色希望,缤纷色彩,共织三小梦,中国梦。让我们坚定“能力有限,努力无限,潜力无穷”的信念向前冲。  

悦(汝南双语学校    商    娟)  

读到这个词语,总会想到张爱玲的一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读来总是有着满腹的哀伤。那样才情卓绝的女子,却终归输掉了爱情,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孤独离世。  

太重感情的人,好像都会被爱伤得很深。因为太过重视、因为太过依赖、因为太过相信、也因为太过苛刻。总以为你付出了所有的感情,对方也会理所当然地付出所有来回应你。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执念往往会害了自己。  

因为爱,所以取悦对方,但是当你失去了对方的爱,你才知道,真正应该取悦的是你自己。那样,在失去爱情时,你还能拥有除却爱情以外的东西,而如果你为了取悦对方,按照他的喜好来要求自己,那么,在你失去爱情后,你会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是自己的主人,不依附、不隶属,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所依靠的臂膀会抽离。  

       欢迎浏览:天中山教师笔会    汝南教育信息网纪念版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3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