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杂诗组诗147
柳 文集(下)
122.松 东韵
如盖如擎向九重,冰霜淬骨愈青葱。千寻峻岭披云立,万壑涛声带月雄。
曾伴渊明归菊径,更随和靖守梅丛。岁寒自有凌霄志,不共凡花竞艳红。
123.柏 歌韵
青铜铸魄立嵯峨,寒暑轮回翠未磨。叶密能销三伏炙,根深敢锁九渊涡。
庙堂梁栋承清露,丘壑虬枝枕碧萝。最是苍茫风雪夜,冷香暗度胜兰柯。
124.题 柳直荀烈士纪念馆 庚韵
农运风雷卷赤旌,洪湖浪涌战云横。谏争乃见肝肠烈,缧绁犹闻口号铿。
已勒汗青存直笔,终教碧血化长庚。凭栏欲问衡阳雁,可带湘灵鼓瑟声?
缧绁léi xiè,古代用以捆绑犯人的黑色大绳索。后比喻监狱。
125.题 烈属瞻碑 元韵
血沃中原土尚温,江河呜咽洗伤痕。断枪曾写遗书字,荒冢难招故里魂。
幸有英名镌伯祖,愧无勋业报乾坤。今朝携得梨花酒,泪洒青苍暮雨昏。
《触奸柏》
孔庙有柏,元祭酒许衡手植也,历七百寒暑犹苍翠擎天。其干若虬龙奋鬣,其枝似铁戟横空。明嘉靖间,奸相严嵩代祀孔庙,行至树下,遽风振柯条,揭其乌纱而堕之。越数岁,柏生奇瘤,横观如龙爪攫首,人头惶怖面扭曲。时人谓柏能辨忠佞,故号“触奸柏”。嗟乎!草木本无心,然附圣庙则通灵;奸宄纵得势,终遇贞木而显形。岂非仲尼春秋笔义,假天工以诛邪佞者乎?
126.孔庙触奸柏一 庚韵
鲁斋手植根盘固,七百春秋浩气横。枝扫乌纱骇奸相,瘢生鬼面慑枭声。
虬纹结瘤天垂鉴,石篆铭文地作盟。古柏通灵精魄驻,荣枯长自证清明。
127.孔庙触奸柏二 东韵
古柏森森孔庙中,揭冠旧事撼宸宫。巨奸魄丧乌纱坠,嘉靖威颓紫气穷。
铁爪擒邪契天鉴,虬枝仰圣沐高风。贞姿自蕴乾坤象,铮骨犹存造化功。
《许衡》
许衡,字仲平,怀孟河内人。少嗜学,从姚枢得程朱遗书,遂居苏门,与枢、窦默讲习道学,以弘道自任。世祖召为京兆提学,即位拜国子祭酒。至元初,奏陈《时务五事》,力主“行汉法以致久安”,虽勋旧阻挠而不易其志。定朝仪官制,劾阿合马蠹政,复领集贤院,教蒙古子弟,与郭守敬修《授时历》。卒谥文正,世称鲁斋先生。有《读易私言》传世。
128.许衡 元韵
文章道德继洙泗,汉法初行启帝阍。蓟北传经开绛帐,云台奏本抉天昏。
权奸亦畏忠臣骨,蒙古倾聆圣上言。谁谓豲戎非教化,授时历正万邦尊。
豲huán:音桓。
《严嵩》
严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明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嘉靖中累官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嵩专国政廿一载,以其子世蕃为爪牙,鬻官鬻狱,贪黩无厌。构杀忠良沈炼、杨继盛等,谄媚帝心,青词媚上。晚年为徐阶所劾,世蕃伏诛,嵩削籍寄食墓舍以死。年八十七,遗臭青史,明世巨奸也。
129.严嵩 东韵
贪黩擅权吞九鸿,青词谄媚惑宸聪。东楼鬻爵通天禄,西市诛忠蔽日穹。
冰片帐中多诡谲,金银窟里尽虚空。枯骸难抵苍生债,秽册独遗千载风。
《河东狮吼记》
宋元丰间,陈季常隐居黄州岐亭,自号龙丘居士。好宾客,蓄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居士作诗戏之曰: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初,季常与东坡游于西山,携歌姬奏霓裳曲。柳氏侦知之,攀松窥云,怒目如电。忽掷石击筵,声若霹雳,杯盘狼藉。季常惶遽,杖坠于崖,手足战栗而不能拾。宾客皆掩面窃笑,东坡指其杖曰:“卿杖落心落,岂俱堕乎?”季常强答曰:“杖落可拾,心落难寻耳。”
柳氏叱曰:“尔曹终日谈空说有何益?不若扫庭烹茗!”乃揪季常耳归。东坡笑挽其袖:“贤哉夫人!昔孙夫人舞剑阁,今柳君吼松冈,皆女中豪杰也。”复悄语季常:“予尝闻河东柳氏世出悍将,君娶得胭脂虎,亦是奇缘。”
后季常闭门修禅,每闻妻声辄合十曰:“善哉!此狮子吼破我执障也。”柳氏竟为制青纱帐,容其与文士清谈至夜。东坡再过访时见之,大笑题壁:
“河东吼声化春雨,青纱帐里梵音新。莫道季常真惧内,明心见性第一人。”
嗟乎!世之嘲季常者,岂知狮吼中亦有禅机?东坡戏诗传千古,然其《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亦云:“先生堂前有月明,夫人杼声如诵经”,盖柳氏亦非徒悍者也。
130.反题·悍妻讽 阳韵
河东狮吼震华堂,裂帛声摧玳瑁梁。悍妇横眉挟雷电,疾锋淬刃映冰霜。
谈经夜永烛空烬,拄杖魂惊胆未央。漫诩龙丘真悟道,帷屏影里九回肠。
131.正题·佛法赞 先韵
狮吼一声摇大千,文殊智剑断愚缘。河东法雨贪痴弭,座上莲云烦恼蠲。
绳轨元知销业障,谈经乃觉息骄愆。伏雌应是慈悲相,月照菩提自在天。
132.柳湖 新韵
插柳成云绕水滨,柔条漫舞早逢春。临波自晓鱼龙性,破土深藏铁骨筋。
质逊桑榆同致密,心随鸥鹭共浮沉。清阴万缕供朝暮,长系归舟举钓纶。
《柳琴》
亦称柳叶琴,形似柳叶,腹覆桐木,颈长而品密。四弦执拨弹之,音色清越激亢,民乐队中奏高音部,犹西乐之小提琴。名曲有《春到沂河》《幸福渠》等。其器因形似柳叶,故得此名。
133.柳琴 真韵
檀轴银弦瘦削身,桐胎翠色掩龙唇。慢揉沂水云生縠,疾扫昆冈玉溅尘。
四象鸣时天地动,九霄响彻斗星沦。休言丝竹皆胡调,自有清音绕紫宸。
“縠”【hú,绉纱,喻水纹】;龙唇,山口;指琴之发音部位。 《柳编》
程河古镇,荆襄北鄙,世称柳编之乡。取河畔柔条,析皮为缕,辅以草木藤竹。匠人依材施艺,或绞或织,成篮筐器皿千余式。其技缜密如织锦,其器轻韧可承重,融实用与巧思于一物。远贩欧亚百国,西人奇之,悬为圣诞古雅之饰,诚中华工艺之珍也。
134.柳编 麻韵
傍水盛开才艺花,柔条巧手织天涯。千丝承露清光淬,万器涵辉秀色加。
经纬缠藏星月络,方圆隐现海云槎。虽销异域珍奇市,犹带荆襄乡土华。
《木椅》
昔见乡匠制椅,取青杨柔枝为材。初以火煣之,其烟袅袅;复以水淬之,其声淅淅。枝木经水火相济,乃屈曲随人心意,可成圈椅之圆,亦化几案之方。更以余料制小弩竹马之属,童稚皆喜。盖杨即柳属,其性柔韧,虽折而不断,虽曲而犹刚,诚造物之奇也。
135.柳椅 支韵
九经煣淬柳条枝,曲直随人巧制奇。袅袅烟萦弯轭处,琤琤响彻绕环时。
能成坐卧方圆器,更作嬉娱竹马骑。柔韧谁言无劲骨,风霜犹挺傲然姿。
136.柳陌(植柳之路)支韵
青丝拂岸碧参差,几度春深覆旧陂。燕剪柔烟千缕细,舟分翠影一篙迟。
浓阴欲锁楼头月,乱絮偏迷酒畔卮。莫向长亭空怅惘,柔条折尽更何遗。
137.柳陌(植柳之路)虞韵
柳陌清吟伴客途,烟绦蘸碧润如酥。临流自可抛鞅掌,折柬何妨寄燕雏。
莫负千枝沐恩露,且邀三五醉人壶。尘凡别有逍遥处,不在云深即酒垆。
139.柳陌(旧指妓院)新韵
章台雨霁腻云低,十里香尘逐马蹄。袖底暗抛金络索,帘中犹舞碧琉璃。
欢场易散三更鼓,客鬓先霜五夜鸡。唯有垂杨知旧事,年年飞絮化春泥。
139.灞桥柳别 萧韵
千丝寒碧拂溪桥,古道斜阳酒未消。笛里春烟凝旧曲,舟前浊浪没新潮。
折枝犹记青衫薄,顾影堪怜素袂飘。莫问归期惊鹤鬓,一川风雨正潇潇。
140.隋堤柳怨 东韵【孤雁入群】
锦缆龙舟事已空,残堤犹立旧春风。拂波漫扫前朝月,垂露偏沾过客骢。
舞损纤腰金缕细,啼干倦眼玉楼朦。行人莫叹飞花早,谁见琼枝伴九重。
141.板桥柳驿 庚韵
板桥霜迹印蹄轻,野驿飘丝半晦明。秃帚扫云邀月驻,残绦系马待潮平。
曾遮油壁香车影,今伴渔蓑夜笛声。莫向空枝询旧事,一川寒浪自东倾。
142.章台柳忆 麻韵
漫舞章台翠袖遮,金鞍误认少年车。眉藏浅恨敛还展,腰束深盟曳复斜。
陌上弦终绝香麝,楼头月冷谢残花。韩郎若问重来事,唯有寒鸦泣暮笳。
143.山涧柳隐 阳韵
涧漱寒晶撼藓墙,孤山处士旧家乡。垂丝暗接烟霞气,坠絮轻埋文字狂。
偶伴梅兄调鹤轸,时随月姊浣沧浪。休言柔弱无风骨,能系扁舟不系王。
144.寒潭柳影 歌韵
寒潭浸玉鉴初磨,照影千丝碧蟒梭。风皱春冰碎星斗,云移虚壁走龙蛇。
潜鳞偶触垂纶断,睡鹤旋惊落雪多。莫道深幽人未识,月来共舞墨婆娑。
135.陌上柳烟 元韵
雨霁平皋翠欲喷,轻烟薄雾绕山村。柔条暗划春疆界,飞絮偷量月晓昏。
牧笛吹云填壑隙,樵歌惊鹭起篱根。东君若问经营事,青帝年来醉不扪。
146.戍边柳笛 文韵
孤城羌笛裂冻云,风卷黄沙白日曛。枝刺兵戈挑残月,根盘骸骨锁胡氛。
背中已刻精忠字,刃上重镌血火痕。浓烈乡情醇似酒,醉将生死铸军魂。
147.柳禅 寒韵
古寺苔侵贝叶残,柔枝抱瓮汲江湍。拂尘暗扫轮回径,垂露空悬因果坛。
风过梵铃惊鹤梦,月沉枯井照龙蟠。有人趺坐青崖上,任尔千丝缠臂寒。
148.枯柳 虞韵
嶙峋立世阅荣枯,寒暑淬魂形影孤。曾系兰桡分碧浪,今擎星斗缀荒芜。
千丝烬作银河坠,一窍空藏月窟苏。痕刻沧桑心澹远,疏通经络溯天弧。
149.病柳 虞韵
鬼斧劈挛老病躯,槎枒骨突蟒皮粗。镂空心室栖云蛱,剜漏睛窗纳星乌。
潘鬓何禁霜雪侮,沈腰且借柳藤扶。夜来风雨撕鸣处,犹举虬灯照熔炉。
150.编后 尤韵
删繁就简六旬秋,墨海浮沉任去留。偶得灵犀通魏晋,常搔白首效庄周。
砚田耕破云千叠,韦素磨穿月一钩。掩卷忽闻青眼客,松风竹影共吟讴。
151.编后 尤韵
百章钻咏记浮沤,推字敲句未肯休。春水蘸毫洇晋帖,秋山入砚化唐讴。
拈花偶得禅机妙,听雨偏怜古调幽。敢冀芸香传不胫,风摇柳浪拂瀛洲。
152.编后 冬韵
记如流水证萍踪,淬句镕金未懈慵。柏雾濡毫凝素魄,松云入砚化玄龙。
嚼梅每得寒中趣,听雪偏知静里浓。身后倘无覆瓿叹,且任时人论拙工。
153.编后 进退格【冬东韵】
袜线微才堪补缝,三余炳烛忌疏慵。絮飞空慕谢家语,铁锻难追柳下风。
搔首岂惭文潦草,捻须总愧句雕龙。辛酸满纸熬肝胆,一任时流嗤陋翁。
154.编后 鱼韵
牵萝挽柳缀诗书,探赜钩沉志未疏。千缕柔丝终作障,一隅寒翠渐成墟。
贪婪恰比蛇吞象,庄敬真堪獭祭鱼。却笑生涯钻故纸,云缠葛缚欲何如?
《记问之学源流考》
记问之学,其名肇自《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此乃先秦教典首诫学者溺于记诵之弊也。汉儒郑玄注云:“记谓预诵杂难杂说,至讲时为学者论之。”此道非真知实证,乃摭拾陈言以为谈资。
溯其渊源,盖三代庠序本重德行之教,然自孔门设科,已有“多学而识”之训。战国纵横家恃掌故策论,稷下学士竞骋博辩,渐开记诵之风。汉世经师立学官,章句训诂蔚起,如郑康成遍注群经,贾逵作《周官解诂》,虽宏博无比,然学者若止于皮傅,则堕记问窠臼。
魏晋以降,清谈竞爽,《抱朴子》讥其“冠履垢弊而谈说玄远”,此记问之变相也。唐代明经科专试帖经,有“帖括”之名,士子但诵默写,不求义理,白乐天〈策林〉尝叹:“舍学问而务记诵,犹弃良玉而取顽石。”
至宋**学大兴,朱子痛斥:“记问之学,似博实陋。”特撰《读书法》示人“熟读精思”之道。然明代科举制义渐僵,竟有“剿袭雷同”之弊,顾炎武《日知录》斥为“丧志之尤”。
清乾嘉时考据极盛,钱大昕倡“实事求是”,然学者若止于摭拾旧文,则仍蹈记问覆辙,故章学诚《文史通义》特作〈横通〉篇警之,谓其“劳而无功于身心”。
要之,记问之学虽为治学初阶,然若滞于此境,则如船山先生所诫:“徒充箧笥,无益性灵。”诚乃中华学术史中千年明训也。
155.编后 鱼韵
嗳腐吞酸伴蠹鱼,自惭记问学才疏。拾遗每惑玄亭字,勘谬常迷稷下书。
群卷裒如拾刍狗,末班到即弃筌渔。后人若解其中诮,莫效愚公徙壁虚。
《两脚书橱》
“两脚书橱”者,讥人博览而不能用也。典出《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后明清文人增“两脚”二字,益显其讽。
其质若董仲舒所谓“策括”、朱子所斥“记问”,虽稗贩千卷,终无裨性灵。清人阮葵生《茶余客话》载:“齐陆澄读《易》三年,世呼‘两脚书橱’”,可知此诮由六朝滥觞,至清代已成常语。
观其要义,非贬藏书之富,乃嘲食古不化。恰如庄子训“学而不能行谓之病”,荀子诫“不识虽多谓之陋”。虽负五车之富,终成稗贩之资,此正章学诚《文史通义》所痛斥“横通”之弊也。
156.编后 鱼韵【孤雁入群】
校雠兀坐拟栟榈,雕琢不堪元丑樗。刮垢哪寻汤沐邑,磨光空溯武陵渔。
雌黄七纸云遮月,梦寐千回浪拍闾。庸素岂甘填灶穴,吾生两脚作书橱。
《汤沐邑》
汤沐邑者,周制诸侯朝天子斋沐之封地也。《礼记》载:“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汉转为公主列侯私奉养之所,《史记》言:“自天子至封君皆享汤沐邑。”应劭释其名:“沐者发首,汤者澡面”,谓赋税仅供洁敬之资。唐唯及公主,宋后其制湮。班固赋中“割周楚列壤”即喻此制,实不过百里之邑耳。
157.两脚书橱 鱼韵【孤雁入群】
著述等身盈五车,蠹虫同好啖诗书。搜肠哪得卞和璧,凿枘元为庄子樗。
缃缥摇光酸吐纳,韩檠照影漏踟躇。陆澄岂效投机客,毕世甘当两脚橱。
《獭祭鱼》
獭祭鱼之典,肇源甚古。《礼记·月令》载“孟春之月,鱼上冰,獭祭鱼”,乃物候之征也。晋人《孙绰集》注云“獭取鲤水边,四面陈之,世谓之祭”,状其如祀之虔。至唐李商隐缀文多擷故实,宋人《杨文公谈苑》讥其“獭祭鱼”,言其罗列堆砌若獭陈鳞。此语遂衍双义:一为天地节律之信,一为文家贪多之癖,然其陈物如仪之态,犹存古礼余韵。
158.獭祭鱼 鱼韵
春冰渐化祀非虚,獭奉银鳞若诵书。衔浪须参星斗慎,列庭岂可礼仪疏。
每嗤饾饤成迂癖,却敬天然是本初。热客投机终未解,温文尔雅注虫鱼。
159.酬和诗人公望 鱼韵
腹中鬼酉究何如?高者为洲下沮洳。饕餮巨囊吞鸟兽,蠹虫细嘴啃麟书。
抛撒常效猴偷枣,堆砌尤惭獭祭鱼。幸有一桩孚众望,竹筒倒豆泄无余。
诗人公望原玉
囊箧裁诗特别多,今来古往任穿梭;洪炉熔铸乾坤解,胆镜合消日月磨;
獭祭鱼成风栉比,八叉手就网搜罗;谪仙邀我呼儿酒,道士书经不换鹅。
《钻咏》
钻咏者,溯自郭璞之《客傲》:“徒费思于钻咏,摹《洞林》乎《连山》”钻者,研精覃思,穿文入奥;咏者,吟讽吐纳,抒怀成韵。晋人以之状潜思吟咏之态,唐世杜牧“钻咏枕中鸣”句,更彰其夜寐推敲之痴。后世遂以此词专指沉潜诗文、钻味义理之状,乃学者匠心所寄也。
160.钻咏 侵韵
搜狐岂惧穴深深,霜雪经年两鬓侵。凿破玄经千帙冷,汲干沧海一瓢心。
龙门雷火鱼烧尾,梅坞幽芳蝶绕林。自笑雕虫成痼癖,余生至味是钻吟。
《狐穴诗人》
狐穴之喻,肇自元人《诚斋杂记》,载唐末乔子旷工诗嗜僻典,时人讥为“狐穴诗人”。盖狐居幽窟,迹隐难寻,以譬诗家采摭冷奥故实,入蠹简幽岩以求奇崛。清人孙枝蔚“工吟每耻搜狐穴”句,更见文人于僻典既趋且避之微情。此词遂成獭祭奇险者之标签,亦显诗道幽深一脉。
161.狐穴诗人 侵韵
幽窟探奇万卷深,尘封蠹简有遗音。撷来冷典生寒色,凿破玄岩见古心。
祭獭徒招高士笑,雕龙岂畏野云侵。行间孤峭谁堪解?一穴风霜伴苦吟。
162.抱璞守心 尤韵
饱揽风光学海舟,书丛埋首蠹鱼俦。燃藜不觉吟髭晚,锻铁终成绕指柔。
星斗阑干初换劫,山川萧瑟独登楼。赋闲已惯雕虫事,抱璞何惭第几流?
163.醉后题跋 尤韵
潘江陆海十年舟,铁砚磨穿蠹迹留。夜校星文参九卦,晨熔剑气越千秋。
云封岱岳祖龙篆,蜃耸沧溟太白楼。不屑招摇三尺帽,师传秘籍胜公侯!
小学绀珠:九卦: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
《九卦赋》
夫九卦者,圣贤修德之枢机,天地藏玄之锁钥也。今试以雕虫之笔,探骊龙之宝,缀玉连珠以赋之:
若夫履卦肇端,足下生芒。如踏薄冰于渭水,似循礼乐于周堂。苏子瞻夜游承天,鞋沾竹影;谢灵运登山揽胜,屐齿苔痕。此乃行世之基,犹书法之提按,无此则笔墨浮虚。
至若谦卦含章,地山垂象。谷怀空而纳涧流,月逊辉而群星朗。仲尼闻韶忘味,三揖让于齐庭;晏婴御者改过,整衣冠于陋巷。昔张良拾履桥边,非屈膝也,乃容寰宇于方寸之间。
复见天地心,雷动地中。一阳来复之际,万象更新之始。王子猷雪夜访戴,舟至而返,非任性也,明本心也;陶元亮东篱采菊,悠然见山,非避世也,归真性也。此卦如春蛰初醒,冰澌暗涌。
恒德不易,雷风相与。梁孟举案齐眉,三十年如一日;愚公荷锄移山,百代子孙同力。昔玄奘西行,踏沙碛而十载未辍;鉴真东渡,瞑双目而六度终成。持久之道,在雷厉风行而不改其志。
损盈补虚,山泽通气。范少伯【范蠡】三散家财,金玉反增其重;苏东坡贬谪三州,诗文愈见其华。此卦暗合舍得之妙:斫去桂婆娑,清光应更多。
益德日新,风雷激荡。孔门设教,有教无类而桃李盈庭;汉武开边,广纳百川而丝绸耀彩。昔郑和帆扬西洋,非炫武也,乃益以文明,播仁德于浩波。
困境磨心,泽水困山。太史公受刑著史,血泪化墨;王右军临池尽黑,池水皆玄。观东坡黄州词赋,困顿反成文章;板桥衙斋听竹,萧寥竟生慈悲。坎窞之中,正可养浩然之气。
井德不穷,寒泉清冽。伯夷采薇首阳,守节如井之深;管仲囚车佐齐,济世若井之涌。昔杜工部茅屋秋风,犹思广厦万间;范文正江湖忧乐,先念黎庶饥寒。此卦养人而不穷,恰似文脉绵延千载。
巽顺入微,双风相随。张子房圯桥进履,能屈能伸;韩昌黎谏迎佛骨,知进知退。观诸葛隆中对,顺势借东风;太白醉长安,佯狂赋清平。柔顺非无骨,如草随风而根固于土。
九卦连环,如璇玑玉衡:履为起步,谦作低姿,复归本心,恒持其志,损弃浮华,益增智慧,困中淬炼,井养无穷,巽顺时势。昔邵雍观梅知数,程门立雪悟理,皆暗合九卦机微。
文成掷笔,忽见窗外云霞幻形:似履痕印雪,如谦谷生烟,若复雷惊蛰,仿恒风振木,状损山泽通,同益雨润物,类困水绕石,拟井泉涌玉,化巽羽凌霄——乃知九卦非纸上传言,实天地间活泼泼之生意也!
164.梦中梦 新韵
迷离梦境入重帷,幻影层层意自迷。似幻似真难辨认,亦明亦暗总堪疑。
心中困惑情何解,脑海纷纭念未移。觉醒方知尽圈套,空留怪味绕心脾。
165.春江寄远 歌韵
荆江春涨绿生波,云影晴岚共荡摩。远岫凝烟浮黛色,长堤拂柳醉颜酡。
千重浪涌情难已,一纸书成意若何。飞吻天涯犹咫尺,联屏互答玩年歌。
吾友韦小清先生曰:“晚年便是玩年。”
166.柳堂【取“深柳读书堂”义】微韵
柳浪扶云接翠微,烟溪环碧绕苔矶。千寻雾隐书藏岫,一砚香融花入扉。
帘外莺梭织春梦,梁间燕韵迓新晖。先师化雨流芳远,能洗人间万事非。
167.华胥梦 东韵【孤雁格】
华胥梦里觅仙踪,太古风情意与通。天地和祥祥瑞绕,人间安乐乐无穷。
乾坤朗朗千秋韵,岁月悠悠万事空。沉醉此中难觉醒,醒来尘世已非同。
168.《梦游褒禅山蠹鱼洞》尤韵
神交千次乃临舟,领略褒禅太古秋。池墨悬川天泻玉,苔纹啮壁洞藏虬。
息机直达羲皇境,叩寂重开混沌洲。忽觉鼾声摇蠹影,元来枕簟即丹丘。
《寻源证梦记》
余踏遍三山五岳,三十载追寻武陵奇境。终见桃花洞天豁然中开,忽有朱衣使者持玉圭相阻:“方今法度森严,须验明文通牒,乃得入界。”
急展行囊,先奉岐黄玉册。使者睨之:“此可医形骸,安能疗魂灵?”再呈槐市金卷,使者掷地有声:“尘世虚名,岂通太虚玄境?”
遂历七重天考:初献《驴背百章》(云游录),判曰:“足履万里,未达心途”;次奉《黑面郎谱》(庖厨经),斥云:“口腹之欲,污我清虚”;三呈《竹战三百解》(博戏书),怒震云案:“俚俗之戏,焉渎洞天?”
正彷徨间,忽忆锦囊藏有《梅花吟》《芦花叹》《落花辞》并《桃花曲》。使者初览梅章,冰崖渐泮;次读芦赋,秋潭愈澄;及阅落花,春涧骤涌。待捧桃曲吟诵时,忽见墨字化赤蝶纷飞,洞门轰然作响。
忽闻天外清音:“止!”观世音驾竹叶舟而至,以柳枝轻点使者额:“迷执哉!诗心即是无上丹书,何须向外求符?”使者顿首化作碧桃枝,洞门豁然大开。但见云海翻银,刘子骥系舟烟浦,谢灵运踏屐霞峰,羲皇抚琴星汉,靖节采菊云岫,齐声笑曰:“吾等逍遥此境千载,何曾持半纸符牒?”
余方欲揖谢,骤闻九天雷音:“且慢!君可见洞前玉榜?”仰见璇霄悬联:“诗炉未炼休窥寂,道岸虽登尚砺心。”顷刻间群真化鹤冲举,云门訇然闭合。惟余怀中飘落三桃二柳,异香透骨如天磬穿云。
惊觉但见:寒月半斜浸墨池,文凭叠嶂竟成山。案头《桃花曲》无风自动,字隙犹淌武陵霞泉。
【跋】浮世缠缚:初临寰宇则注册,魂归星海乃注销。焉知蝶梦本无公证,桃源原拒签章?惟将诗心研作墨,可渡红尘千劫。试看——武陵烟水依然在,只是人间证障深!
草上飞按:蒙云间客惠赐笺注,仰止高评,然多有过誉之处,捧读愧赧;今付剞劂,伏惟诸君展卷时,但得一哂,即慰平生。
《七律168首·柳·文集》跋
余本谫陋,暮涉吟咏。爬梳故纸,譬若狐探幽穴;钩沉秘典,浑如獭祭春冰。虽效颦钻咏,终惭饾饤之讥;纵刻意裁云,难免续貂之诮。然每至柳丝拂砚,松影摇窗,未尝不神驰千载,思接三唐。
今辑俚句百六十章,自介推焚柳至亚夫屯营,从五柳先生到河东遗响,虽未能穷柳意象之万一,亦庶几寄蠹鱼生涯之孤悰。雕虫之技,岂敢望云间客序中“铸岳熔川”之誉;窥管之见,惟愿得方家“竹筒倒豆”之诚。
倘有读者抚卷哂曰:此子虽钝,其心尚诚。则余栉风沐雨之劳,雕肝镂肾之苦,尽化春塘柳浪,簌簌生风矣。
草上飞 谨跋 岁次癸卯葭月 于浣花溪北
参考阅读:
1. 贺知章《咏柳》【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按:以碧玉喻柳色,巧设“春风裁叶”之问,成咏物诗千古绝唱。
2. 白居易《杨柳枝词》【唐】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按:前两句写柳之丰姿,后两句转荒园孤寂,暗喻才士不遇。
3. 曾巩《咏柳》【宋】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按:借柳讽喻得势猖狂之徒,蕴含“物极必反”之理趣。
4. 周邦彦《兰陵王·柳》【宋】(节选)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按:开篇以柳色铺陈离情,奠定全词羁旅基调,被誉为“咏柳第一长调”。
5. 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清】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催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按:以寒柳自喻飘零身世,结句“明月憔悴”暗含深情,梁启超赞为“时代哀音”。
6.宋·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7.阙题 唐·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