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邱老文斋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2008-2025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杂诗组诗2
葵花八韵
(一)
一径秋花一径黄,千竿玉立影斜长。
只缘信念藏心里,不改痴情总向阳。
(二)
身着青青翠绿装,张开笑脸立东岗。
终生认定光明路,一捧初心总向阳。
(三)
金樱顶戴笑东风,挺拔坚贞向紫穹。
不惧砍头油榨尽,为因信仰在心中。
(四)
不论荒野与穷乡,朵朵鲜花气自芳。
若问因何常带笑,只缘心里有阳光。
(五)
深情总是向金轮,信仰无斜理想纯。
宁折不弯腰骨硬,几分主义几分真。
(六)
金冠翠袖笑盈盈,主义偷偷与蝶倾:
斩首炼油何所惧,初心不改向光明。
(七)
笑迎陌上赏花人,喜与乡农结近邻。
致富途中来助力,心诚籽实蕴情真。
(八)
荒原怒放弄风流,如竹虚心低下头。
情惹梵高来泼墨,张张笑脸照千秋。
【御街行】古代二十四孝
1、虞舜:孝感动天
幼年受苦多磨难。薄食无温暖。夜叉后母毒心肠,数次密谋失算。补仓焚火,井深填土,孝跪爹娘面。
感天动地神灵现。大象耕田畈。成群小鸟护禾苗,杂草丛生除遍。帝尧考验,平民称赞,虞舜声名远。
2、老莱子:戏彩娱亲
东周楚国如泥淖。俊杰多烦恼。自耕南鹿避兵灾,隐入山林修道。潜心笃学,著书立说,后世光辉耀。
老莱七十不言老。戏采娱亲跳。手摇拨浪似童孩,送水假装跌倒。彩衣穿就,滚翻猴耍。父母开心笑。
3、郯子:鹿乳奉亲
孝亲郯子闻齐鲁。博学声名著。仲尼问政拜师门,求教虔诚细语。善行天下,民心淳厚,治国恩威举。
爹娘眼疾含辛苦。药引偏方附。身披毛褐为家尊,混入鹿群取乳。猎人达箭,险遭屠戮,礼德标兵树。
4、仲由:百里负米
孔门十哲贞贤粲。子路声名冠。尊师重礼事先生,率性直言进谏。清廉从政,做人守诺,后世勤加冕。
家徒四壁寒风窜。野菜常相伴。为亲负米越山川,百里崎岖途远。弘扬儒学,倡行孝道,史迹高歌赞。
5、曾参:啮指痛心
聆听至圣先师教。智识渊源浩。性情沉静态谦恭,治国修身悟道。慎终追远,弘扬儒学,德配加封号。
伐薪山野嘉宾到。急迫将儿召。萱堂啮指唤曾参,母子连心奇妙。躬行守诺,信而烹彘,后辈争相效。
6、闵损:芦衣顺母
子骞年幼春萱殒。孤独无人悯。师从孔圣学修齐,德性颜渊同论。闻名以孝,包容昆弟,太史公严谨。
晚娘偏爱徒添恨。衣袄芦花混。全家外出驾车行,霜冻手僵失稳。父查明故,欲休后母,损跪留亲恳。
7、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
鸿慈宽厚诚相待。文帝功勋盖。励精图治重三农,百姓欢心拥戴。酷刑以废,怀民礼德,理政恩威派。
孝行天下躬身拜。竭力施仁爱。萱堂积病卧多年,侍母从无懈怠。试尝汤药,目不交睫,史册声名载。
8、蔡顺:拾葚异器
兵荒马乱寒侵枕,东汉初年甚,巨君篡位起硝烟,遍野尸横血浸。人伦变味。亲情泯灭,动荡难安寝。
少孤事母空仓廪。蔡顺忧心沈,山中采果但充饥,异器分装桑葚。邻家失火,伏棺痛哭,祈愿居然谶。
9、郭巨:埋儿奉母
早丧慈父家贫苦。兄弟三人处。且将遗产送同袍,独自孝亲事母。妻贤教子,寒门和睦,赢得乡邻慕。
小儿溺水横塘浒。可恨苍天恶。朱陈忍痛葬亡孩,含泪刨坑挖土。惊雷霹雳,幼郎复活,神赐黄金助。
10、董永:卖身葬父
无端兵燹黎民苦。背井离乡去。少年董永失萱堂,泪湿衣襟如注。田间劳作,小车推父,备水阴凉处。
家尊殒逝难埋土。衔草朱门府。卖身尽孝仰天颜,撩动蟾宫仙女。悄然以降,凡尘相爱,琴瑟和谐度。
11、丁兰:刻木事亲
幼丧怙恃身心碎,孝子丁兰跪。铭怀养育动真情,雕像思恩垂涕。晨昏敬拜,三餐祷告,凡事先知会。
品行如炬传桑梓。遐迩乡邻蜚。拙荆无德戏双亲,锐利衣针刺指,瞬间流血,眼含泪滴,郎伯将妻弃。
12、姜诗:涌泉跃鲤
姜诗事母床前候,早晚精心佑。邻乡庞女仰才贤,喜结良缘佳偶。嫡妻聪慧,郎君忠厚,尽孝和谐奏。
萱堂眼疾思玄酒。夫妇河边走。长年累月感天庭,舍侧涌泉声吼。恰如江水,日飞双鲤,美味三餐有。
13、陆绩:怀橘遗亲
少年陆绩常随父。出入诸侯府。九江袁术侍红柑,怀揣两枚孝母。主人戏笑,小儿跪诉,欲报娘亲哺。
多才博学鸿儒步。明礼扬忠恕。语惊四座早成名,致力《易经》专注。天文历法,大川地理,,且把乾坤舞。
14、黄香:扇枕温衾
黄香九岁娘亲殒。父子相依悯。夏炎摇扇席清凉,冬冷暖床温润。长年累月,从不间断,宁可身心困。
天资聪慧勤怀愤。丽藻才思敏。擢升太守政风淳,赈济洪灾诚信。皇庭器重,平民拥戴,后世声名震。
15、江革:行佣供母
巨君篡位江湖乱。匪盗添人患。次翁负母向南逃,日夜兼程不断。衣单裸跣,卖佣获禄,满足萱堂愿。
奉行礼德乡邻赞。争把贤良荐。入朝为政举清廉,故事遍传銮殿。辞官归里,结庐守墓,戴孝三年半。
16、王裒:闻雷泣墓
家贫事母晨昏候。慈父冤魂负。娘亲生性惧阿香,闪电狂风颤抖。王裒纯孝 闻雷涕泪,祷告苍天佑。
诗书饱读奎章懋。庠序门徒授。三徵七辟拒为官,阡陌耕耘糊口。结庐山野,替萱守墓,史籍留佳构。
17、孟宗:哭竹生笋
早年丧父家贫困。母疾新篁润。孟宗哭竹朔风吹,萧瑟寒冬生笋。挚诚所至,感天动地,病愈精神振。
南阳求学才思敏。大被从君赈。食蒸鱼鮓寄亲尝,惹得萱堂怒训。孝心无尽,官场有禁,任职清廉谨。
18、王祥:卧冰求鲤
王祥继母私心重。惹事生非弄。后娘欲饮鲤鱼汤,适值天寒地冻。严冬不惧,裸身河面,冰裂青鲲涌。
才高学识朝廷用。理政清廉奉。忠诚竭力助飞龙,上奏表疏出众。老龄逊位,辞官归里,厚禄添薪俸。
19、杨香:扼虎救父
杨香孝女双髫岁。知礼人聪睿。随爹刈稻遇山君,叼父欲将吞噬,手无寸铁,扼其虎颈,猛兽惊慌逝。
从亲俱死幡然矣。故事传千里。乡绅官吏报朝廷,下旨村邻鼎沸。妙龄窈窕,青春有庆,史迹圭碑记。
20、吴猛:恣蚊饱血
年方八岁佳儿逞。幼处凄凉境。榻无帷帐罩庭闱,引得飞虫忘兴。裸身父侧,恣蚊饱血,但把亲情敬。
小词一阕评吴猛。善恶终难定。拼将生死奉椿萱,不可沽名彪炳。节衣缩食,安贫乐道,尽孝愚顽摒。
21、庚黔娄:尝粪忧心
庚黔娄任孱陵令。早把宏图定。尽心竭力振乡村,廉洁秉公执政。风云不测,高堂重疾,辞职床前省。
亲寻妙手郎中请。尝粪知何病。味甜即断入膏肓,跪乞以身父命。灯枯油绝,仙游西境,守孝三年整。
22、崔山南:乳姑不怠
山南祖母名贤后。旦夕公婆佑。高龄没齿进餐难,且把自身乳候。姑不粒食,数年康健,满面红光抖。
人生短暂无须究。笃定仙游走。子孙咸集话遗言,美德传承依旧。孝亲未怠,来昆昌达,家训余荫守。
23、黄庭坚:涤亲溺器
庭坚显贵闻天下。忠孝无惊诧。尽心竭力事娘亲,饭软茶甘语雅。溺污涤器,从不懈怠,汗湿粗麻帕。
江西诗派开山者。点铁成金社。涪翁和仲号苏黄,北宋文坛嘉话。画书并重,琼章瑰伟,声誉弥华夏。
24、朱寿昌:弃官寻母
寿昌荫袭公堂署。官拜知州府。宵衣旰食政风清,赢得八方拥护。金花诏旨,白藤猎辇,恩泽皇庭许。
嗟君七岁生离母。壮大心间苦。拼将热血刺经书,鹤发寻亲疾步。虔诚不负,相逢萱草。颐养天年度。
古代十大文臣
蔺相如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怒发冲冠蔺相如,轩昂理直震秦猪。渑池赴死针锋露,和璧安全相对储。
划策回肠千字帖,出谋荡气八行书。最怜恃强偏轻举,刎颈之交世赞誉。
吕不韦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吕氏春秋导演牛,投资子楚为君谋。一年夜色随风遣,四季光阴逐水流。
秦市金悬无字改,仕途险恶有人求。从商何必官场混,伴虎忧心饮鸩休。
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任过五代韩王之相。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五世相韩贵世家,张良博浪刺秦邪。受书圯上修文武,斗智鸿门炼捏拿。
筹运百谋多准确,决胜千里少偏差。 思通道化红尘绝,退隐黄袍辟谷奢。
范蠡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
范蠡为早期道家学者,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战国春秋五百年,风骚范蠡计谋全。灭吴协力装卑屈,兴越齐心扮可怜。
归隐功成闲客坐,从商名就醉翁眠。西湖浪漫情完美,博学多才富抵天。
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公元前206(汉元年)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苏轼曾经著《范增论》。
亚父唇枪发射频,范增七十舌攻秦。刀光铸造沧桑客,剑影呈交寂寞人。
话太软招君厌恶,语虚弱惹病缠身。锦囊妙计遭疑弃,楚汉输赢看用臣。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绝妙隆中对策奇,武侯聪慧妇孺知。七擒孟获成经典,六出祁山铸口碑。
赤壁捷传患病早,中原败北睡眠迟。鞠躬尽瘁身先死,千载争夸智者师。
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于弱冠(二十岁)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21岁时,郭嘉北行去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从而可以立功扬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很难啊!”于是从此离开了袁绍。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六年。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颇为器重的一位谋士戏志才去世。伤心之余,曹操写信给荀彧,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的谋士。于是,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慧眼高参遇魏王,古今罕见计谋良。运筹范蠡犹如在,决策陈平宛若场。
腹内藏经应手熟,胸中隐甲得心详。十胜论表真名世,千载文韬奉孝强。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一代名相魏徵先,贞观之治火红天。献忠偏信狼牙棒,安国兼听豹尾鞭。
屡次直言文表里;经常进谏太宗前。以人为镜正衣冠,光禄群书妩媚贤。
刘伯温
刘伯温,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一统江山担大任,明朝创立制方针。辛酸炼就铿锵笔,憔悴焚成霹雳琴。
奇略助王施德政,绝谋开国获民心。神机妙算君前待,执扇书生月下吟。
管仲
管仲(约公元前723-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颖上人(当时无今颍上县,应为颍河上游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华夏文明保护神,法家先驱做忠臣。运筹富国经商认,帷幄强兵训练真。
谋略助君成伟绩,计划兴业为能人。桓公大度夷吾涕,娼妓官营动嘴唇。
古代十大武将
吕布
吕布(?-198),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人。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后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què]等击败,依附袁绍,又被袁绍猜忌,依附张杨。
兴平元年(194年),吕布趁曹操攻打陶谦时与陈宫等叛乱,占据濮阳,但是两年间被曹操击败转而去依附徐州刘备,又趁刘备与袁术作战时袭取了徐州,与刘备和好一阵又相互攻伐一阵。期间,以辕门射戟化解刘备与纪灵的争斗。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先后击败刘备与夏侯惇[dūn]后,曹操亲自出马征讨吕布,水淹下邳,吕布被部下叛变,城破被俘,被处死。
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
器宇轩昂帅脸盘,剑眉虎目胜潘安。良驹赤兔添龙翼,画戟方天丧敌残。
单骑博风腾浪涌,三英击海跃涛宽。战场睥睨纵声笑,多少枭雄愧疚叹。
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芈姓,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军事家,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逐鹿群雄胜为王,多疑项羽软心肠。鸿门宴摆优柔坏,破釜沉舟寡断良。
四面楚歌垓下败,十分眷恋爱中殇。沐猴而冠韩生惨,衣锦将军愧上苍。
李靖
卫国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满腹经纶打小牛,身肩相任恰时谋。西征吐谷浑三载,北灭东突厥数周。
安抚岭南行敬老,平围萧铣施怀柔。卫公兵法多书卷,功盖盛唐帝泪流。
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 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帷帐筹谋将帅良,退敌千里战神强。功高不二怨多露,国士无双恨少藏。
气盖万夫舒傲慢,志吞天下笑轻狂。感恩漂母黄金送,胯下知羞见肚量。
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为国忘家品格高,奇功屡建疾成劳。少将骁勇军称赞,早逝英年帝嚎啕。
闪电迂回攻虎兕,长途奔袭击猿獒。不拘古法居胥绝,果断号令舞战刀。
李广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桃李不言下自蹊,名将李广与天齐。龙腾云起人焦急,虎啸风生马奋蹄。
多次坦途传捷报,一回迷路刎凉凄。战功显赫封侯难,才气无双后世迷。
秦琼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李密,又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最后与程咬金等加入李唐。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众之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病死。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贞观十七年入凌烟阁。
经远谋猷选主人,千家万户守门神。刀光铸造英雄体,剑影呈交俊杰身。
百战标奇成将领,一心表节为忠臣。炜彰德范跑岔道,义气忘私武卫纯。
赵云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于建兴七年寿终正寝。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刘禅下令追谥赵云,姜维与众臣商议后建议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赤胆浑身冠三军,忠心先帝顺平殷。涉涂艰难巴天月,济陷危机楚地云。
厚意待兵将士喜,单骑救主蜀王欣。殚精竭虑扶刘禅,重义轻生正寝坟。
刘秀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新朝王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明帝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杜渐深谋隐忍干,韬光养晦卧龙盘。抚人河北根基奠,摧莽昆阳地域宽。
击灭赤眉分裂溃,得陇望蜀合家欢。诵经消恶正风化,拜佛昌盛保福安。
关羽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结义桃园为二哥,官崇民拜信封多。麦城败走英雄倒,华夏威来好汉歌。
辅佐精忠悬日月,干霄报国壮山河。下棋刮骨真消毒,千里单骑武圣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