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典籍 > 腧穴 > 详细内容
《腧穴》第07章 足太阳膀胱经
发布时间:2024/7/19  阅读次数:82  字体大小: 【】 【】【
       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解剖】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 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 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 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 为鼻睫神经。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 夜盲,色盲。

【配伍】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

【刺灸】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 靠眶缘直刺0.5一l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 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附注】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素问·气府论·注》)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解剖】有额肌及皱眉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 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 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配伍】配阳白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

【刺灸】平刺0.5—0.8寸。禁灸。

【定位】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解剖】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头痛,眩晕,鼻塞,癫痫。

【配伍】配太阳治头痛。

【刺灸】平刺0.3—0.5寸。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 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

【解剖】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头痛,鼻塞,鼽衄,目视不明。

【配伍】配合谷治头痛、鼻塞。

【刺灸】平刺0.5—0.8寸。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解剖】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

【配伍】配合谷、太冲治头痛、目眩。

【刺灸】平刺0.5—0.8寸。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解剖】有帽状腱膜;有额动、静脉,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当额神经外侧支和枕大神经会合支处。

【主治】头痛,目眩,鼻塞,热病。

【配伍】配百会治头痛。

【刺灸】平刺0.3—0.5寸。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解剖】有帽状腱膜;有颞浅动、静脉和枕动、 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衄,鼻渊。

【配伍】配迎香、合谷治鼻疾。

【刺灸】平刺0.3—0.5寸。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解剖】在枕肌停止处;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 神经分支。

【主治】头晕,目视不明,耳鸣。

【配伍】配风池治头晕。

【刺灸】平刺0.3—0.5寸。

【定位】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解剖】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项痛,目痛,鼻塞。

【配伍】配大椎治头项痛。

【刺灸】平刺0.3—0.5寸。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解剖】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 动、静脉干;布有枕大神经干。

【主治】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肩背病, 热病。

【配伍】配大椎治头痛项强。

【刺灸】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配伍】配肩中俞、肩外俞治肩背痛。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①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②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 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二、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配伍】配肺俞、大椎治咳嗽、气喘;配合谷治伤风咳嗽。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 三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 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 外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配伍】配风门治咳嗽喘;配合谷 、 迎香治鼻疾。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肺的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布有第 四肋间动、静脉后支;正当第四或第五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四胸神经后支外侧 支。

【主治】咳嗽,心痛,胸闷, 呕吐。

【配伍】配内关治心痛、心悸。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心包背俞穴 。

【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五或第六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五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 汗,梦遗,癫痫。

【配伍】配巨阙、内关治心痛、惊悸;配内关、神门 治失眠、健忘。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心的背俞穴 。

【定位】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背阔肌肌腱,最长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后支,颈横动脉降支;布有肩胛背神经,第六或第七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六胸神经后支外侧 支。

【主治】心痛,胸闷,腹痛,寒热、气喘。

【配伍】配内关治心痛、胸闷。

【刺灸】斜刺0.5—0.8寸 。

【定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布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七或第八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七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 盗汗。

【配伍】配内关、足三里治呕吐、呃逆;配足三 里、血海、肓膏治贫血。

【刺灸】斜刺0.5之0.8寸。

【附注】①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②参考资料:据报道,用人工放血造成家免的贫血状态(红细胞在400万/mm’以下,血红蛋白在65两以下),针刺“膈俞”、“膏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大提前纠正了贫血状态,迅速恢复正常。

【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九或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九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狂痫,脊背痛。

【配伍】配支沟、阳陵泉治胁痛;配太冲治目眩。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肝的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腱肋肌之间;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主治】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

【配伍】配阳陵泉、太冲胆道疾病。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胆的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一胸神经后支肌支。

【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配伍】配足三里治腹脱 、便秘。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脾的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肋下 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皮 支,深层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配伍】配中脘、梁丘治胃痛。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胃的背俞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一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腰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

【配伍】配气海、足三里治肠鸣、腹胀。

【刺灸】直刺0.5~l寸。

【附注】三焦背俞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主治】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配伍】配太溪 、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翳风、耳门治耳鸣、耳聋。

【刺灸】直刺0.5~l寸。

【附注】①肾的背俞穴。 ②据实验观察针刺对正常人水负荷后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肾俞或京门穴时可抑制肾脏的泌尿功能。

【定位】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 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主治】肠鸣腹胀,痔漏,痛经,腰痛。

【配伍】配足三里、天枢治腹胀、肠鸣。

【刺灸】直刺0.5 ---- 1寸。

【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四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腰神经皮支,深层为腰丛。

【主治】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配伍】配气海、足三里、支沟治便秘。

【刺灸】直刺0.8~1.2寸。

【附注】大肠背俞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骶棘肌,有腰最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布有第五腰神经后支。

【主治】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腰 痛。

【配伍】配气海治腹胀。

【刺灸】直刺0.8~l.2寸。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1骶后孔。

【解剖】在骶髂肌起始部和臀大肌起始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五腰神经后支。

【主治】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疝气,腰腿疼。

【配伍】配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关元治腹胀、痢疾、便秘。配肾俞、三阴交、三焦俞、关元、曲泉治泌尿系结石。

【刺灸】直刺或斜刺0.8~1寸;灸3~7壮。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

【解剖】在骶棘肌起部和臀大肌起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布有臀中皮神经分支。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

【配伍】配肾俞治小便不利。

【刺灸】直刺或斜刺0.8~l.2寸。

【附注】膀胱背俞穴。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3骶后孔。

【解剖】有臀大肌,深层为骶结节韧带起始部;当臀下动、静脉的分支处,布有臀下皮神经。

【主治】泄泻,疝气,腰脊强痛。

【配伍】配大敦治疝气。

【刺灸】直刺 l~1.5寸。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

【解剖】在臀大肌,骶结节韧带下内缘;有臀下动、静脉,深层为阴部内动、静脉;布有皮神经,深层为阴部神经。

【主治】遗尿,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白带,腰部疼痛。

【配伍】配三阴交、肾俞、治遗尿、月经不调。

【刺灸】直刺 l—1.5寸。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

【解剖】在骶棘肌起始部及臀大肌起始部;当额外 侧动、静脉后支处;布有第一髂神经 后支。

【主治】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 精,阳萎,腰痛。

【配伍】配三阴交、中极、治小便不利。

【刺灸】直刺 l—1.5寸。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解剖】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二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治遗尿;配血海治 痛经。

【刺灸】直刺 l—1.5寸。

【定位】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解剖】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三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 ,腰痛。

【配伍】配足三里治便秘。

【刺灸】直刺 l—1.5寸。

【定位】在骶部,当 [定位] 在骶部,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解剖】在臀大肌起始部;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当第四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

【配伍】配气海治腹痛。

【刺灸】直刺 l—1.5寸。

【定位】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解剖】有臀大肌;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尾 骨神经;深部有阴部神经干。

【主治】泄泻,便血,痔疾,阳萎,带下。

【配伍】配承山治痔疾。

【刺灸】直刺 l—1.5寸。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解剖】在臀大肌下缘;有坐骨神经伴行的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为坐骨神经。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配伍】配委中治腰骶疼痛。

【刺灸】直刺 l一2寸。

【定位】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解剖】在半腱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深层为大收肌; 外侧为股深动、静脉第三穿支;布有股后皮 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大肠俞治腰痛。

【刺灸】直刺 l一2寸。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解剖】在股二头肌键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

【主治】便秘,股腘部疼痛,麻木。

【配伍】配承山治下肢痿痹。

【刺灸】直刺 l—1.5寸。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解剖】在股二头肌键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

【主治】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配伍】配三焦俞、肾俞、治小便不利。

【刺灸】直刺 l—1.5寸。

【附注】三焦经下合穴。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解剖】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 层为腘动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遗尿,丹毒。

【配伍】配大肠俞治腰痛。

【刺灸】直刺 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附注】足太阳经所入为“合”。

【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在肩胛岗内端边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颈横动脉降支,当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

【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配伍】配大椎治颈项强痛。

【刺灸】斜刺0.5—0.8寸。

【附注】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背侧支 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

【主治】咳嗽,气喘,肺痨,项强,肩背痛。

【配伍】配天突、膻中治咳喘。

【刺灸】斜刺0.5一0.8寸。

【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背侧支 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 支。

【主治】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

【配伍】配尺泽、肺俞治咳喘。

【刺灸】斜刺0.5—0.8寸。

【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 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脊背强病。

【配伍】配膻中治胸闷。

【刺灸】斜刺0.5—0.8寸。

【定位】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在斜方肌外缘,有髂肋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

【主治】咳嗽,气喘,疟疾,热病,肩背痛。

【配伍】配大椎、肩外俞治肩背痛。

【刺灸】斜刺0.5—0.8寸。

【定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 背侧支;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

【主治】胸闷,嗳气,呕吐,脊背强痛。

【配伍】配内关治嗳气。

【刺灸】斜刺0.5—0.8寸。

【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九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八、九胸神经后支。

【主治】胸胁痛,呕吐,泄泻,背痛。

【配伍】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肋痛。

【刺灸】斜刺0.5—0。8寸。

【定位】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十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黄疸,消渴。

【配伍】配气海治腹胀。

【刺灸】斜刺0.5—0.8寸。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十一肋间动、静 脉背侧支;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经后支。

【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配伍】脾俞、胃俞治腹胀。

【刺灸】斜刺0,5—0.8寸。

【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肋下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十三胸神经后支。

【主治】胃脘痛,腹胀,小儿食积,水肿,背脊痛。

【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斜刺0.5—0.8寸。

【定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

【主治】腹痛,便秘,痞块,乳疾。

【配伍】配气海天、枢治便秘。

【刺灸】斜刺0.5—0.8寸。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二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一腰神经外侧支。

【主治】遗精 ,阳萎 ,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 痛。

【配伍】配命门治遗精。

【刺灸】斜刺0.5—0.8寸。

【定位】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解剖】有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正当臀上动、静脉;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为臀上神经。

【主治】肠鸣,腹胀,便秘,癃闭,腰脊强痛。

【配伍】配委中治腰痛。

【刺灸】直刺 l—1.5寸。

【定位】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解剖】有臀大肌,在梨状肌下缘;正当臀下动、 静脉深层当臀下神经及股后皮神经,外侧 为坐骨神经。

【主治】小便不利,便秘,痔疾,腰骶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委中、大肠俞治腰腿疼痛。

【刺灸】直刺1.5—2寸。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解剖】在腓肠肌二头之间;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腘动、静脉;布有腓肠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疝气,崩漏。

【配伍】配腰阳关治腰痛。

【刺灸】直刺 l一2寸。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解剖】在腓肠肌两肌腹之间;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痔疾,腰腿拘急疼痛。

【配伍】配委中治下肢挛痛。

【刺灸】直刺 l—1.5寸。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解剖】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股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配伍】配大肠俞治痔疾。

【刺灸】直刺1—2寸。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直上七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

【解剖】有腓肠肌及比目鱼肌;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主治】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疾。

【配伍】配委中治腿痛。

【刺灸】直刺 l—1.5寸。

【附注】足太阳经络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解剖】在腓骨的后部,跟腱外前缘,深层为拇长屈肌 ;有小隐静脉 ,深层为腓动脉末支 ;布有腓肠神经。

【主治】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刺灸】直刺0.8一1.2寸。

【附注】阳跷脉郄穴。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腓骨短肌;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 脉;布有腓肠神经。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癫痫,难产,腰骶疼 痛,脚跟肿痛。

【配伍】配风池治头痛、目眩。

【刺灸】直刺0.5—0.8寸。

【附注】(l)足太阳经所行为“经”。(2)《针灸大成》:“妊妇刺之落胎。”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腓动、静脉的跟骨外侧支;布有腓肠神 经跟骨外侧支。

【主治】下肢痿痹,足跟痛,癫痫。

【配伍】配太溪治足跟痛。

【刺灸】直刺0.3—0。5寸。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解剖】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 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 分支。

【主治】头痛 ,眩晕 ,癫狂痫 ,腰腿酸痛,目赤 痛,失眠。

【配伍】配肾俞、肝俞、百会治眩晕。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

【定位】在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解剖】在腓骨长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间;有足底外侧动、静脉;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

【主治】头痛,癫痫 ,小儿惊风 ,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配伍】配太阳合谷治头痛。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足太阳经郄穴。

【定位】在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足底外侧动、静脉; 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 经。

【主治】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

【配伍】配百会、太冲治头痛。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足太阳经所过为“原”。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四趾跖侧总动、 静脉;有第四趾跖侧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 经分布。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癫狂,腰腿痛。

【配伍】配肾俞、太冲治目眩。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足太阳经所注为“输”。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趾跖侧动、静脉;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癫狂。

【配伍】配大椎治项强。

【刺灸】直刺0.2—0.3寸。

【附注】足太阳经所溜为“荥”。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趾背动脉及趾跖侧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

【主治】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

【配伍】配太冲、百会治头痛。

【刺灸】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附注】足太阳经所出为“井”。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