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笔会作品集1621(王俊磊)
(2024年12月17日)
(汝南县实验学校 王俊磊 诗词赏析 十章)
目 录
诗词赏析十章
1.论诗五首·其三 清·赵翼
2.世上吟 宋·邵雍
3.清江引·秋居 元·吴西逸
4.闲适吟 宋·邵雍
5.写怀两首·其一 唐·高骈
6.知足诗 宋·邵雍
7.醒世诗二十五其一 明·罗状元
8.寻隐者不遇 宋·魏野
9.满江红 宋·张昪
10.与具氏子书中 宋·陈著
1.论诗五首·其三 清·赵翼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赵翼的这首诗犹如一声醒世的呐喊,在文化与认知的领域中振聋发聩
诗的开篇“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便直抒胸臆,强调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与判断。在艺术的园林里,各种评论纷纭繁杂,随意论断、信口雌黄者不在少数。这两句诗揭示了当时文化界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的现象,诗人呼吁人们不应被外界的嘈杂声音所左右,而要以自己的思考去洞察事物的本质。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形象地描绘出那些没有主见之人的状态。就像身材矮小的人在人群中看戏,因被遮挡而无法看清舞台上的真实景象,只能附和他人的意见,对戏的好坏妄加评判。这一比喻生动且深刻,将那些盲目跟从他人观点、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刻画得入木三分。它批判了那些不深入探究、不亲自体验,仅凭听闻就发表见解的行为。
从更深层次来看,此诗不仅仅是对艺术评论界的批判,更是对一种普遍的社会认知现象的反思。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容易陷入“随人说短长”的陷阱,失去自我的思考与判断。而诗人倡导的“自主张”精神,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重要。面对海量的信息与多元的观点,我们唯有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独立思考为基石,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不迷失方向,真正领略事物的真谛,形成有价值的认知与判断,而不是成为毫无主见的“矮人”,在他人的意见浪潮里随波逐流。
2.世上吟 宋·邵雍
世上偷闲始得闲,我生长在不忙间。
光阴有限同归老,风月无涯可慰颜。
坐卧边身唯水竹,登临满目但云山。
醉眠只就花阴下,转破花阴梦始还。
“世上偷闲始得闲,我生长在不忙间。”此句开篇点明主旨,在这纷扰忙碌的世间,唯有主动寻觅闲暇,才能真正体会到闲逸之趣。而诗人称自己生长于不忙之处,或许并非是身处世外桃源,而是一种心境的映照,一种超脱尘世喧嚣、不为俗务所累的精神境界。这启示着我们,人生的忙碌与闲适,往往取决于内心的选择与态度。
“光阴有限同归老,风月无涯可慰颜。”光阴如白驹过隙,无论贫富贵贱,最终都将走向衰老与消逝。面对这不可逆转的时光洪流,诗人并未陷入消极,而是将目光投向那无边风月。自然的美景、世间的雅趣,成为心灵的慰藉。它让我们意识到,在有限的生命里,不应只埋头于功名利禄的追逐,更应抬起头来,欣赏身边的美好,用这些美好来润泽心灵,使生命的旅程不至于太过枯燥与疲惫。
“坐卧边身唯水竹,登临满目但云山。”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画面,无论是闲坐还是卧躺,身旁唯有清幽的水与翠绿的竹相伴;登高远望,入目之处尽是云雾缭绕的山峦。水竹、云山,这些自然元素构建起诗人生活的背景,象征着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自然对心灵的滋养,而此句提醒我们,回归自然,能让我们在喧嚣中寻得内心的宁静,找到真正的自我。
“醉眠只就花阴下,转破花阴梦始还。”诗人在花阴下沉醉而眠,直至梦境流转,醒来方归现实。这是一种多么惬意悠然的生活状态,将自己完全融入自然之中,以花为友,以梦为马。它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随性,不拘泥于世俗的规范与束缚,尽情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整首诗通过对闲逸生活的描写与感悟,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忙碌的尘世中,我们应学会偷闲,以一颗豁达之心感受光阴的流转,领略自然的风月,在水竹云山间、花阴梦境里,找寻心灵的栖息之所,让生命在闲适与诗意中绽放光彩,而非在无尽的忙碌与追逐中迷失自我。
3.清江引·秋居 元·吴西逸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
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这一首小令仿若一幅超凡出尘的画卷,在其凝练的笔触下,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与无尽的感悟。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那秋夜的景象宛如梦幻之境。白雁在广袤的秋空无序翱翔,其身姿恰似纷扬之雪,此般描写不仅将秋的萧索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更让人不禁思索生命的轨迹与无常。人生不也如这白雁之行,看似肆意,实则在命运的苍穹下有着既定的方向与未知的变幻。清露于凉夜而生,凉意袭人,恰似人生中的种种境遇,有时会不期而至,给人以清冷的考验,让我们在这凉意中清醒地感知世界,思索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此句中的人物形象洒脱不羁。他拂去石边的云雾,仿若驱散尘世的阴霾与烦恼;醉意朦胧地踏行于松根月影之间,尽显对自然的亲昵与融入。这不禁令人反思,在忙碌琐碎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是否能拥有这般闲适自在的心境,去摒弃外界的干扰与束缚,真正地亲近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或许,只有当我们放下功名利禄的执念,像词中的人物一样,以一颗纯净之心面对自然与生活,才能在平凡中发现不凡,在喧嚣里寻得安宁。
“星斗满天人睡也”,在浩瀚的星斗之下,人安然睡去。这一画面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信赖,以及对生命的从容态度。人生如白驹过隙,在这广袤的宇宙中不过短暂一瞬。面对无尽的未知与挑战,我们应像在满天星斗下安睡的人那般,心怀宁静与坦然,不被焦虑与恐惧所扰。无论日间经历了多少风雨,都能在自然的怀抱中寻得慰藉,以平和的心态迎接新的曙光。
此曲让我们领悟到,人生不必执着于功成名就的追逐,应多些时间驻足自然,在秋雁、清露、松月、星斗间聆听内心的声音。于自然的幽境中,感受生命的渺小与伟大,学会以从容豁达之心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在纷扰尘世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精神净土,如此方能在有限的人生里,品味出无限的诗意与哲理,实现心灵的超脱与升华。
4.闲适吟 宋·邵雍
为士幸而居盛世,住家况复在中都。
虚名浮利非我有,绿水青山何处无。
选胜直宜寻美景,命俦须是择吾徒。
乐闲本属闲人事,又与偷闲事更殊。
“为士幸而居盛世,住家况复在中都。”此句起笔便点明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居住环境。生于盛世,且居于繁华的中都,这是一种幸运的眷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士人的生活本可尽享世间荣华,但诗人的思绪却并未局限于此,而是开启了对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寻。
“虚名浮利非我有,绿水青山何处无。”诗人超脱地宣称自己对虚名浮利毫不在意,视之如无物。在盛世的喧嚣与诱惑面前,能有如此清醒的认知实属难得。而“绿水青山何处无”一句,则将视角转向了广袤的自然天地。这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珍视,更暗示着自然所蕴含的宁静、纯粹与永恒,是对世俗名利的有力对抗。它提醒着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应被虚荣的表象所迷惑,应把目光投向更广阔、更有意义的天地,去追寻内心真正的富足与安宁。
“选胜直宜寻美景,命俦须是择吾徒。”诗人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生活态度与交友原则。在选择游玩之地时,要去探寻真正的美景,那是对自然之美的执着追求,是一种对高品质生活体验的向往。而在交友方面,强调“择吾徒”,即选择志同道合之人相伴。这告诉我们,人生之路,与何人同行至关重要。与灵魂相契的朋友一起,才能在欣赏美景、探索人生的过程中产生共鸣,相互激励,共同成长,使生活充满乐趣与深度。
“乐闲本属闲人事,又与偷闲事更殊。”乐闲被诗人定义为一种特定的人生境界,它不同于普通的偷闲。乐闲是一种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对闲适生活的热爱与享受,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精神追求,而非一时的逃避或懈怠。这使我们思考,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能在内心培养起这样一种乐闲的心境,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角落,以一种从容优雅的姿态面对生活的种种,真正品味人生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境遇、生活态度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在盛世中不慕名利、钟情自然、注重精神交流与内心闲适的人生画卷。它教会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坚守内心的纯净与追求,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在山水之间、友情之中、闲情之下,感悟生命的美好与意义,不随波逐流,努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5.写怀两首·其一 唐·高骈
渔竿消日酒消愁,一醉忘情万事休。
却恨韩彭兴汉室,功成不向五湖游。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笔触,传达出诗人对生活、历史与人生选择的深沉思考。
前两句“渔竿消日酒消愁,一醉忘情万事休”,勾勒出一幅萧索且略带惆怅的画面。诗人寄情于渔竿,在漫长的时光里垂钓,试图以这种方式消磨时日,排解内心的忧愁。而酒则成为他忘却烦恼的另一寄托,“一醉忘情”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渴望在沉醉中逃离现实困扰的心境,仿佛只要醉倒,世间纷扰皆可抛却,万事皆能罢休。这种对酒与渔竿的依赖,反映出诗人在现实中遭遇了诸多不如意,或为仕途坎坷,或为生活艰辛,只能借酒消愁,在自然中寻求短暂的慰藉。
“却恨韩彭兴汉室,功成不向五湖游”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反思和人生感慨。
“韩彭”指的是韩信和彭越,他们是汉朝建立过程中战功赫赫的将领。韩信作为军事奇才,在楚汉相争之际,背水一战破赵军,又在垓下之战中指挥汉军大败楚军,为刘邦平定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彭越则以游击战术扰乱楚军后方,截断楚军粮草,为刘邦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辅助作用。他们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助力刘邦兴起汉室,堪称汉朝开国的大功臣。
然而,诗人在这里用一个“恨”字,并非是简单的仇恨情绪。这个“恨”更多的是一种惋惜和遗憾。在封建王朝的政治漩涡中,功高震主往往会引发帝王的猜忌。韩信被刘邦降为淮阴侯,最终死于吕后之手;彭越也被刘邦以谋反罪处死,剁成肉酱。他们虽成就了汉室的辉煌,却未能在功成名就之后全身而退。
“功成不向五湖游”,其中“五湖游”是一个典故,来源于春秋时期范蠡助越王勾践复国后,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于是泛舟五湖,逍遥归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彭二人在功成之后,没有选择像范蠡那样远离政治纷争,退隐江湖以保全自身。
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韩彭命运的同情,也蕴含着对追逐功名者的警示。诗人仿佛在质问,人们为何在功成名就之际,不能放下荣华富贵,寻找一份宁静的归隐生活呢?这也反映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超脱见解,暗示着诗人更欣赏那种在功成之后懂得急流勇退、享受自然宁静的人生态度。
6.知足诗 宋·邵雍
无忧无虑又无求,何必斤斤计小筹?
明月清风随意取,青山绿水任遨游。
知足胜过长生药,克己乐为孺子牛,
切莫得陇犹望蜀,神怡梦稳慢白头。
邵雍的《知足诗》,如同一泓清泉,润泽着人们在尘世中疲惫且浮躁的心灵,字里行间流淌着知足常乐的智慧与宁静致远的情怀。
诗的起首“无忧无虑又无求,何必斤斤计小筹?”以一种斩钉截铁的口吻,呼吁人们摆脱尘世的纷扰与算计。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常常陷入对名利的角逐,被无尽的欲望驱使,而诗人却倡导一种超脱的心境,认为抛弃烦恼和贪求,不纠结于琐碎的利益得失,才能为心灵减负,让内心重归澄澈。
“明月清风随意取,青山绿水任遨游”,诗人巧妙地将笔触转向自然,勾勒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好画卷。明月的皎洁、清风的爽朗、青山的巍峨、绿水的灵动,这些自然的元素不仅是诗人笔下的美景,更象征着生活中那些无需刻意追求、触手可及的美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自由与宁静,感受生命的本真,这正是知足之人所能领略到的独特意趣。
“知足胜过长生药,克己乐为孺子牛”,进一步深化主题,赋予知足以更高的精神境界。长生药是古人对生命永恒的幻想与追求,而诗人却坚信,内心的知足所带来的愉悦和安宁,远胜过世间任何的灵药。同时,倡导克己奉公,像孺子牛般默默奉献,在自我约束与奉献中找到人生的价值与快乐源泉,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末句“切莫得陇犹望蜀,神怡梦稳慢白头”,化用“得陇望蜀”的典故,警示人们莫要贪得无厌。不知足者往往在追逐中迷失自我,陷入无尽的焦虑与疲惫,而知足之人则能心境平和,神安梦稳地度过悠悠岁月,即使青丝渐白,也能拥有一份从容与淡定。
此诗语言质朴凝练,意境深远悠长,通过对知足内涵的层层剖析与自然、奉献等元素的融合,让读者深刻领悟到知足常乐的真谛,为在喧嚣尘世中徘徊的人们点亮一盏心灵的明灯,指引人们追寻内心的宁静与幸福。
7.醒世诗二十五其一 明·罗状元
戈盾随身已有年,闲非闲是万千千。
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
象简金鱼浑已矣,芒鞋竹杖兴悠然。
有人问我修行事,云在青山月在天。
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与对功名利禄的透彻反思,展现出一种从尘世纷扰中解脱,走向心灵自在的精神历程。
首联“戈盾随身已有年,闲非闲是万千千”,描绘出诗人长期身处充满纷争与是非的环境。“戈盾”象征着战争、争斗或官场的倾轧,多年来被这些围绕,深陷无数闲言碎语与是非纠葛之中,传达出一种身心俱疲之感,也暗示出对过往生活的厌倦与无奈。
颔联“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犀利地剖析了功名利禄的本质。一个家族的荣华富贵可能建立在众多百姓的困苦之上,而半生苦苦追求的功名,在历史的长河与道德的审视下,可能背负着诸多冤屈与不公。这两句诗深刻地批判了封建时期社会阶层的矛盾与官场功名背后隐藏的黑暗面,体现出诗人对曾经追逐功名的懊悔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颈联“象简金鱼浑已矣,芒鞋竹杖兴悠然”,笔锋一转,展现出诗人的转变。“象简金鱼”代表着官场的身份与地位,如今统统抛弃,换上芒鞋竹杖,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变得悠然自得。从官场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走向了亲近自然、逍遥自在的生活,体现出一种对自由的向往与对质朴生活的欣然接受。
尾联“有人问我修行事,云在青山月在天”,以一种空灵、超脱的意境作结。当被问及修行之事时,诗人以“云在青山月在天”回应,表明自己的修行就如同云在青山间自在飘荡、月在天空中自然高悬,不受尘世的羁绊,追求一种心灵的纯净与自由,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整首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且富有哲理。诗人通过自身经历与感悟的表达,从对官场生涯的反思批判到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向往,为读者呈现出一条从尘世枷锁走向心灵解脱的精神路径,引发人们对功名利禄、人生价值与生活方式的深入思考。
8.寻隐者不遇 宋·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魏野的《寻隐者不遇》宛如一幅空灵清幽的仙境画卷,于简洁的诗句中勾勒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超凡境界的探寻。
诗的开篇“寻真误入蓬莱岛”,以“误入”二字巧妙地营造出一种不期而遇的奇妙氛围。蓬莱岛在传说中是神仙居住的仙境,诗人将寻访隐士之地喻为蓬莱岛,不仅暗示了隐士所居环境的清幽脱俗,仿若人间仙境,更流露出诗人内心对这片神秘之地的惊叹与崇敬。这里的“真”字,指代的是真人、隐士或真理,体现出诗人对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追求本真境界的向往。
“香风不动松花老”,进一步描绘了此地的静谧与时间的缓慢流淌。香风轻拂,松花却悄然老去,在这看似静止的画面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永恒的宁静。松是高洁、坚韧的象征,松花的生长与凋零,仿佛象征着隐士在这方净土上默默修行、不问世事的生活状态,岁月悠悠,唯有自然的气息和生命的律动相伴。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前一句通过对隐士行踪的追问,加深了那种不遇的惆怅与神秘感。“采芝”这一行为,是古代隐士常见的活动,象征着他们对自然的亲近与对长生、高洁品格的追求。后一句则将画面的意境推至极致,白云悠悠,铺满大地却无人清扫,以白云的自在、纯净与闲适,反衬出尘世的纷扰与喧嚣。白云在此处不仅是自然景观,更代表着隐士那纯净、高远、无人打扰的精神世界。
整首诗没有直接描写隐士的形象与言行,却通过对其居住环境和寻访过程的描述,侧面烘托出隐士超尘拔俗的形象与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诗人以淡雅的笔触、空灵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仙境般的隐居之地,在寻而不遇的怅惘中,感受到一种对宁静、高远境界的强烈渴望。
9.满江红 宋·张昪
无利无名,无荣无辱,无烦无恼。夜灯前、独歌独酌,独吟独笑。况值群山初雪满,又兼明月交光好。便假饶百岁拟如何,从他老。
知富贵,谁能保。知功业,何时了。算箪瓢金玉,所争多少。一瞬光阴何足道,便思行乐常不早。待春来携酒殢东风,眠芳草。
张昪,字杲卿,阳翟人(今河南禹州),北宋仁宗、英宗两朝名臣,他与范仲淹同是大中祥符八年的进士,一生入仕51年、当了16年宰相,最终以太子太师致仕。
他的一生历尽86个春秋,史书对他的评价很高,高赞他“清忠谅直,磊落为良执政”
在朝中遭人污蔑时,范仲淹会站出来为他仗义执言,英宗即位后,张昪屡屡以老请求退休,司马光亦为他多次上书挽留。
他的这首《满江红》写于致仕还乡,退居故乡阳翟后。这一年的冬天,大雪积山,时逢张昪80大寿,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都跑来为他祝寿,张昪很是高兴,取来家中自酿的米酒,杀鸡宰鹅,与乡邻们热热闹闹、欢聚一堂。席间张昪豪情勃发,以箸击盘、把酒高歌,写下这首词。
“无利无名,无荣无辱,无烦无恼”。开篇12个字,就把一位历经半世风云,饱尝人世沧桑的老人,他的智慧人生观娓娓道来。
庄子有一句话说:物物而不物于物。启示我们人要学会控制欲望,而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
从古至今的人们因为追名逐利,从而陷入欲望的深渊,在得失与荣辱之间摇摆不定、痛苦不堪,从而失去内心的安宁和平和。
而那些注重内心修养、淡泊名利之人,才能够无忧无虑、安享幸福晚年。
“夜灯前、独歌独酌,独吟独笑”。每当夜幕降临,我一个人独自欢歌,独自小饮,独自吟诗,独自大笑。
词人一连使用四个“独”字,但是字句间却没有一点孤独凄清之意,反而更显旷达豪迈。
走在人生的边缘,最难得的是不惧风霜,亦不怕孤独,能够与孤独起舞,乃是人生又一真谛。
“况值群山初雪满,又兼明月交光好”。何况你看此时,初雪落满大山,一轮明月洒落清辉照耀着人间大地,雪月交映,山月如此优美,尽显岁月从容!
这一句抒发词人对人间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岁月荏苒,唯有风景从不负人心。
“便假饶百岁拟如何,从他老”。就算我能活到100岁,那又如何呢,还不是一样要老去,要归去。
“知富贵,谁能保。知功业,何时了,算箪瓢金玉,所争多少。”
词的下片接着强调富贵名利有如浮云,世上没有永远的富贵,亦有建不完的功名,到底挣到多少金银钱财才能知足,才能满意呢?
“一瞬光阴何足道,便思行乐常不早。待春来携酒殢东风,眠芳草。”
词人得出结论,人的一生最该做的就是珍惜时光,活在当下、及时行乐,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我要携带春酒,与东风共祝,悠然自在醉眠在茵茵芳草中。
这是一位走过波澜壮阔的人生,历阅世事的80岁老人,繁华落尽后,把一切名利抛置脑后,悠游岁月的潇洒情怀。
能够在晚年时光里,看开看淡世事纷扰,与自然山水相亲相爱,与孤独握手言和,自然活得健康长寿!
10.与具氏子书中 宋·陈著
柴门任风开闭,茅屋尽日虚閒。
站揍粗茶淡饭,报答流水青山。
陈著的这首《与具氏子书中》勾勒出一幅质朴而宁静的生活画卷,字里行间蕴含着深邃的意趣与情怀。
诗的开篇“柴门任风开闭,茅屋尽日虚閒”,描绘出一种随性自在的居住环境。柴门随风而动,不加刻意管束,茅屋整日安闲静谧,没有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这不仅展现了物质生活的简单质朴,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淡泊,于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着无拘无束的惬意,远离了功名利禄的追逐。
“站揍粗茶淡饭,报答流水青山”,诗人表明坐拥粗茶淡饭便已满足,在这简单的饮食中,能体会到生活的本真滋味。而“报答流水青山”一句尤为精妙,将自然山水视为有恩于己的对象,表达出对山水的感恩与敬畏。在诗人眼中,流水青山给予了他心灵的慰藉、精神的寄托,这种情感超越了物质层面的需求,上升到了对自然的尊崇与热爱,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洁直白,却富有韵味。通过对柴门、茅屋、粗茶淡饭、流水青山这些寻常意象的组合,传达出一种超脱物外、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它让读者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得以窥探到古人那份宁静致远的心境,引发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珍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思想内涵,宛如一泓清泉,润泽着人们在尘世中疲惫的心灵。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群 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