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文库 > 2024作品 > 详细内容
笔会作品集1611
发布时间:2024/11/30  阅读次数:57  字体大小: 【】 【】【


笔会作品集161129篇)

20241230日)

  

【诗词歌赋】

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三首(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沈华玲)

【七律】五首(上街区实验中学 赵鼎铭)

【七律】咏物抒怀七首(登封市一中 赵孟飞)

【卜算子】梅香如故(六部)(新密市一中 孙永福)

【天中散文】

掬一缕陈年书香(郑州市二十六中 沈延铭)

此生只愿与你烟雨轻舟(郑州市十九中 杨昌辉)

游龙门石窟(郑州市十六中 钱庆周)

【往事回忆】

那一条黑狗(郑州市十九中 周广信)

【听读观感】

永不凋谢的“朝花”(汝南县三中 王继伟)

【小说小品】

小品三则(新郑市一中 徐文斌)

    

【诗词歌赋】

【七律】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三首(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沈华玲)

读《毛主席诗词》

惯吟千古风骚韵,辞采飞扬马背成。云岭长河融浪漫,枪林弹雨伴歌声。

群星北斗雄文展,秦晋高原壮士情。岱岳陵崩谁继绝,诗词田苑万家耕。

歌颂毛泽东

风流文采比苏辛,不触刀枪破匪尘。法揽申商宣马列,胸藏武略救人民。

江山稳固和平保,治国宏谋主义真。发展高科今胜昔,富康路上尽花春。

观赏毛主席书法

书道犹兵开万局,笔刀纸阵六韬谋。方圆相济千秋韵,撇捺亢扬百水游。

神采映虹挥利剑,花林飞鸟舞峦丘。宝翰狂草融诗意,天地情怀与墨留。

  

【七律】五首(上街区实验中学 赵鼎铭)

咏竹

常生乡野与城郊,新筱初篁挺起腰。暑去冬来花卉谢,霜风雪打气节高。

虚怀耿爽唯君子,枝叶关情自板桥。毋羡岩松堪顶柱,笛音缭绕韵声箫。

咏菊

秋丹散落草枯黄,茅舍池边浮雅香。越艳一枝桃李比,湘妃数萼海棠妆。

冰心傲骨客延寿,迟暮年华自诩芳。寂寞孤标天注定,何嘘寒露与风霜。

沙溪天麻

载记老君栽寿草,谎丢万坝半山腰。无根无叶藏灵气,生杆生花长菌孢。

洒种基床铺榉木,绿荫林下盖枝梢。临冬挖采个头大,洗净煲汤营养高。

小叶女贞

五月江城风气好,女贞小树壮新条。花开豆粒清芬远,叶茂轮排颤动娇。

粉翅寻香伸口器,金蜂吮蜜弄枝梢。恬然淡雅颜如玉,天赐芳名品自高。

樱花

衣袂仙风映彩霞,嫣然含笑露芳华。何须脂粉弄颜色,只要胡琴伴绿茶。

朝看新枝藏艳骨,夜听旧语盖轻纱。平生知己今犹在,一寸春心万里花。

  

【七律】咏物抒怀七首(登封市一中 赵孟飞)

冬一

落叶凋红枯蔓草,寒溪水瘦荻芦黄。丘峦游雾穿林树,凫雁临池捉贝鲂。

曲岸依稀垂钓客,诸村连见稔收仓。休言明日霜风起,一派生机麦菜昂。

冬二

秋叶纷纭与雪飘,菊枫染粉色颜娇。蛇虫深洞寻同伴,鹊鸟高枝啄瑾瑶。

鸿雁长鸣天际远,耕牛闲卧性情逍。朔风吹奏云龙舞,霜朵冰花萃玉条。

冬钓感怀

岁月如流太急匆,夕阳已近暮时穷。梧枝落叶芭蕉悴,瘦水枯萍野鸭忡。

应节雨寒知聚散,曲池雪压盼消融。垂丝钓罢何其有,两袖清凉一篓风。

咏竹

独秀峦林剑首昂,中虚外实傲寒凉。晓晨瘦骨滋清露,近晚垂情散冷香。

能共高山松柏友,亦谐低岸菊兰廊。妙书墨画容颜俏,立地擎天气质扬。

雨雪晴明形迹遁,幻成霞彩舞苍穹。飞龙戏凤方盈目,染水遮山掩旅鸿。

强致遨游环宇广,发威动怒鬼神蒙。秋寒日冷霜侵地,聚集高天伴晚红。

缭绕纷纭丘壑出,聚成龙虎散为烟。卷舒不定因风势,明暗无常赖气旋。

性怒倾盆洪水野,情真细雨稼禾嫣。千形万象呈华彩,画布团纱绘碧天。

过海经空向沃田,青峰是处隐轻烟。犹能翻墨呼风雨,岂止遮城漫佛天。

行伴奔雷环宇震,化为沛泽贝螺愆。无端却掩阳台畔,有意巫山喜梦圆。

  

【卜算子】梅香如故(六部)(新密市一中 孙永福)

种梅

疏影斜云窗,枕上冰清梦。往往来来红袖填,约在江南种。

选些玲珑词,两两三三弄。自此香魂满山栽,处处飞云凤。

修梅

天姿出瑶台,呵雪披琼氅。玉骨冰魂独自开,羞与他人仿。

听禅三界清,勘破红尘相。修得逍遥自由身,物我皆堪忘。

醉梅

这世玲珑生,前世瑶池水。玉骨冰清不染尘,香沁琉璃蕊。

横笛启朱唇,踏雪黄金履。剔透庭前更无谁,管教天人醉。

仙梅

雪来我方来,同雪冰清舞。比翼双飞凤凰台,曾住神仙府。

不忍云山空,合掌轻轻许。瓣瓣玲珑菩提心,不惑红尘旅。

拜梅

卿又返江南,清浅无尘在。疏影分香金缕衣,雪月琉璃盖。

新妆染彤云,巧笑生霞霭。众里寻芳千百处,只把寒花拜。

许梅

漫天雪花飘,追逐来相认。说是冰清三生许,痴语无需问。

再约天风来,带上胭脂印。淡抹云霞岭上开,袅袅香成阵。

  

【天中散文】

掬一缕陈年书香(郑州市二十六中 沈延铭)

总是喜欢柔柔的阳光,总是喜欢淡淡的纱窗,总是喜欢多情的文字,总是喜欢舒缓的乐章。

静静地一个人把玩,把玩那些属于自己的时光。一个人欣赏着细细的风,一个人品味着美丽的忧伤。

有时坐在桌在旁,翻开那些沉甸甸的回忆。那些铅印的符号,那些手写的笔记,有时唤飞起梦中的天堂。

端一杯清茶在手,掬一缕陈年书香。那些风韵细细品读,寻寻觅觅失落的雨巷。

静本身就是美好的,一个人贪看天上的流云。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慢慢的躺在青草地上,吮吸清新的气息。

天上云卷云舒,树上似乎有鸟儿在鸣唱。田野里飘来各种花的香,心儿飘浮在云端,书放在脸上。不去看,只是轻轻的去体会,就有美丽的梦乡。

流水潺潺,鱼儿在水中穿梭,一个人躺下的时候,闭上眼睛,到处都是青草的味道,还能听到鱼的呼吸和心跳。

有人在山坡下放羊,有人在山坡上歌唱。我在山坡品味书香。

大段大段的文字咀嚼,似乎这就是丰美的精神食粮。老庄的道德、三曹的文章,李杜的精华,苏轼在赤壁放眼于无际的长江。

因为珍爱,所以才懂得,在这并不殷实的生活中去汲取力量。

一小段、一大段,点点滴滴,丰富着我的思想。

掬一缕陈年书香,看身边墨迹行行。粉笔灰染白了记忆,时光催老了沧桑。一切都将与我老去,只是知识必将伴我成长。

抚摸一把线装的三国,浏览一遍老版的水浒,耳畔是林黛玉的轻声浅唱,悲悲切切的大观园,似乎看到一个年轻女子的无限哀愁,慢慢地走,轻轻的晃。

掬一缕陈年书香,王羲之的永字八法仍然笔走龙蛇,满纸的文字流溢在兰亭,那些倜傥风流的才子在赋诗在举觞。

邀几个多情的人,小醉在菊花旁。清风云霓作良朋,写一些如诗的月光。

  

此生只愿与你烟雨轻舟(郑州市十九中 杨昌辉)

细雨斜风,轻舟江南。近处绿草,远处青山。

飞燕细细,沙鸥点点。一壶小酒,携手红颜。

今生只愿与你烟雨轻舟,在茅草屋里相濡以沫,

莫管他人灯红酒绿,只与你春宵一刻度华年。

算他的金银无数、升官有术,

算他的虚名无度、春风几度,

倒不如吟两句小曲、写两行小书。

你是水中蒲苇韧如丝,我是岸上磐石无转移。

今生与你手相牵,直到那天遥地远不分离。

丝丝蔓草,处处虫鸣。短笛萧竹,与你同行。

曲径通幽,溪流淙淙。鱼儿欢畅,柳绿花红。

今生只愿与你烟雨轻舟,

在小桥流水处看那红尘紫巷杨柳青。

春天水潺潺,夏来骤雨浓。

秋日黄叶飘,冬雪梅花迎。

牵着你的手,四季里行走。

不觉时光渐渐催人老,耳畔过隙白驹声。

执手相看老眼,一般春花秋月华发生。

宋词唐诗,文章天成。随意泼洒,妙手丹青。

天高水阔,小醉长亭。青山着意,绿水从容。

今生与你烟雨轻舟,

何须羡西子湖边十八里相送一程一程又一程;

有田园风物、豆苗旺盛,

有轻舟随处、任意西东,

有钓竿在手、江边沉静,

有黄犬吠我、白鸥为盟。

今生与你手相牵,看那漠北大漠、南粤风情,

才算心愿已了,青山绿水处听得水声缓、笛声轻。

  

秋游龙门石窟(郑州市十六中 钱庆周)

少林寺看过,坐了一两个小时的车,便到了洛阳。洛阳是东汉的帝都,也是曹魏的帝都,号称九朝古都,要去的地方自然很多。不过这次我们选择的是龙门石窟和博物馆。至于龙门石窟似乎更为出名,毕竟它是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之一。

学生们很兴奋,因为他们知道龙门石窟是上过课本封皮的,带着近乎虔诚的思想前来朝圣,自然收获很多。导游是当地的,据说和早年很红的毕福剑一个姓,学生们叫她毕导。

先上的是观光电车,下了车,导游让大家在石窟门前合影留念,便带着大家一起进去游览。

先看的是伊水:伊水位于两山之间,石窟依山而开。伊河的一边是西山石窟,另一边是东山石窟、香山寺与白园。龙门大桥横卧在伊水之上,形成公园的入口。河的两岸是石砌的护拦,旁边种满了垂柳。河水平缓,轻舟荡在其上,微雨泛起涟漪。诗经中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种情境不知眼前的是否相似?虽然现在是秋天,但是漫步伊水旁,依然顿生诗情画意之感。

再看石窟:石窟密布在伊水两岸长达1公里的两山崖壁上。顺着伊水缓缓前行,数不清的石窟依着山壁重重叠叠地垒在头上,庄严而肃穆。刹那间各种纷扰的思绪无声的远去,一种无法形容的平静由内心深处滋生了出来。我不禁停住了脚步,然后深吸一口气,钻进这满山积厚的历史中去。像是一个懵懂的孩子突然间闯进了一座辉煌的宫殿,敬畏、虔诚却又恋恋不舍。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前后,经过500余年的开凿,现存2100多个石窟中,有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那日天是阴的,还间断的下着小雨,所以游人并不多,整个公园宁静而详和,导游的介绍也清晰可闻。面对如此磅礴的释放,我只能静静站在一尊尊佛像前默诵千年的盘亘、低俯下身子细细玩索一块块刻满岁月的石雕、或是闭上眼倾听见证历史的风雨一声声诉说。

随着导游游览了潜溪寺和宾阳三洞等几个洞窟后,我们来到西山最为著名的奉先寺,这是一组斩山为石、依崖临壁凿就的群像。站在其前,心中的震撼无法形容,它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流韵绵长。主佛卢舍那丰颐秀目,一泓秋水般深邃的目光微微向下俯视,默默传递着慈爱与安详,洋溢着关注人间和洞察一切的智慧之光。

再向前缓缓而行,途经药方洞、古阳洞,还有石窟寺,跨过连接东西两山的人行便桥,我们又来到了龙门东山石窟。这里的洞龛虽年代不如西山的久远,数量也没有西山的众多,但在雕刻技巧和风格上,也有它们的独到之处,一样可以追溯渊源流长的历史,拂去千年岁月的风尘。整个石窟,肃穆端庄让人叹为观止,孩子们或静立,或膜拜,或走走停停,或若有所思,到底是我佛居地,余音袅袅……

白园

白园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墓园,景色幽美、环境清雅。小桥、流水,竹林、山径、书院、丁冬的古筝声,一切像是到了世外桃园。在这样的地方永恒的安眠应该是世人羡慕的,可是他自身却是什么也感觉不到了,只有他的诗篇还在后世传唱。因为那时候的皇帝老子也喜欢他的诗作,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有人议论,还有日本人的题词,我说是呀,这更能看出日本人对汉文化的膜拜,平安时代,菅原道真写汉诗,当时渤海国的人见道真的诗,认为与白居易的诗很像,这评语令道真很高兴,还特别记载下来,引以为荣。

  

【往事回忆】

那一条黑狗(郑州市十九中 周广信)

我不经常喂狗,因为城市里不让喂,更主要的害怕咬人,现在人都很金贵,如果咬了人,打针不说,还要有很多说法,比如化验抽血,还有别的一些情况。不过小时候我也喜欢喂狗。

那时候我家在农村,冬天很冷,家里连电都没有,更不用说有暖气和空调了。那时候一家人在一起住,风一吹感到四周空荡荡的。我很喜欢住在牛屋里,其实就是两间房,和猪和牛在一起。地方虽然简陋了些,但是很干净。妈妈不知道清扫了好多次,我睡的地方,铺的都是厚厚的麦秸,当时美其名曰打地铺。

因为是在农村,没有路灯,连手电筒都是不常见的,因此一到傍晚,瞎灯灭火的。我便在牛屋里早早睡下,有时睡不着,便在凳子旁弄了个油灯,灯光很暗,不过看着这牛儿猪儿很有安全感。有时摸摸自己身边的两本书,也是看看爱不释手。

农村人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喂个小狗也是很不错的。父亲不让喂,说狗太脏,我喜欢。一到冬天,它就在我跟前晃来晃去。特别喜欢那光滑的毛,每次摸着它,都很舒服。我们家很穷,狗在我们家也吃不到什么好的,只是剩菜剩饭而已。当然好剩饭都被喂猪了,它的更是等而下之的。半个馒头,一点剩汤而已。那是一只黑狗,刚抱来的时候,很调皮也很好动,每次都上我的被窝,但每次都被爸爸给打了出来,爸爸说那家伙身上有疙瘩,有虱子,小心你被传染上。我看了几遍,小狗身上都没有,再说有我也不在乎,每次在爸爸睡着的时候,我就把小狗抱在床上,搂着它睡。小狗毛茸茸的,身上很暖和。它也很友好,每次都用舌头舔我的手。每当我上学的时候,小狗比我起的还早,急匆匆地送我上路,可是我不敢把它带到学校,就在拐弯的路口用树枝用小石子吓唬它,让它留在家里。

虽然我这样对它,可它居然不恼,傍晚放学回家的时候,它就在村子里向我晃着尾巴。也有例外的时候,发现它居然不在村口了,后来才知道它被村子里的大狗给咬了,恼的我当时就要拿砖头去拍死那大狗,母亲劝住了我,说那是畜生,你给它生什么气,只要你的小狗安安全全的,不就好了吗?

后来呀,狗渐渐长大了,天也渐渐暖和起来,我也不再牛棚里睡了,狗也离开了我,蹲在家门口,一听到有鸡飞鹅斗的声音,它都要起来叫个不停,算是给家里人提个醒。

突然有一天,我起得很早,没有听到狗叫,出门看时,也不见它的踪影。就到处寻找,邻居二狗子说早起看到一个拉车子的,拉了什么东西早走了。再后来听到有人议论,说这几天有偷狗的,隔壁枣娃家的大黄狗也被拉走了。

这点天灯下油锅的偷狗贼,我暗暗地骂了几声。枣娃的妈妈也在大声的骂,只是无论你怎么吆喝,去的永远就去了……

后来我家永远不养狗,因为我受不了那种伤心和难过。

  

【听读观感】

永不凋谢的“朝花”(汝南县三中 王继伟)

——经典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欣赏

小时候,我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总觉得没有什么味道,因为我自己的童年也大抵差不多。可惜当年不解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长大成年后,我们都成为了社会人,今天我再次重读鲁迅先生的这篇作品,内心被这朵永不凋谢的朝花,一次次地温暖,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里去。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这便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陶冶他的灵智的,不是什么有名的胜地、华贵的园囿,而是不作人工雕琢的自然美景——百草园。作者当时在封建礼教的拘囚下,惟有在这个小小的百草园里,驰骋着他的自由心灵,以致人到中年,还不免令人神往。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批判著称。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在鲁迅的众多作品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疑是一篇颇具特色的散文。

首先是巧妙地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在作者的笔下,百草园是一个充满生机与乐趣的所在。这里,草木茂盛,虫鸟繁多,是他童年时探索自然、放飞想象力的乐土,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百草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多样的生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充满童趣的世界。同时,百草园不仅为鲁迅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更是他童年时快乐的源泉。在这里,鲁迅可以尽情玩耍,观察昆虫,采摘野果,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鲁迅的童年生活,也培养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另外,百草园在鲁迅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里,他学会了观察、思考,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心,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通过对百草园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童年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与充满自然野趣的百草园形成鲜明对比,三味书屋以其严肃庄重的气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鲁迅心中知识的殿堂。这里的环境简约而古朴,充满了传统学问的气息。在这里,鲁迅接受了正统的儒学教育,开始系统地学习经典文献,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书屋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书香,每一处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使得少年鲁迅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此外,三味书屋还见证了鲁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深刻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鲁迅逐渐意识到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和束缚性,开始对传统观念产生怀疑和批判。这种批判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也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

所以说,在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两个截然不同的空间——充满生机与童趣的百草园和庄重严肃的三味书屋,更能窥见一个少年从无忧无虑的童年走向知识探索的青年的成长轨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论场地怎样转移,发现乐趣、探寻乐趣、享受乐趣是唯一的宗旨。如此,这篇散文肯定孩童热爱自然、探究未知的天性、赞美纯真无邪的童真、童趣的主旨就显而易见了。而为了展示这一主题,作者鲁迅通篇运用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间的整体对比,写百草园时动植物之间、动静之间、季节之间的细节对比,写三味书屋时课堂内外、师生之间的细节对比,更加鲜明地凸显了主题。加之鲁迅善用的白描,以及无处不在的拟人、比喻修辞,使得这篇叙事散文非常有必要出现在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中。这些,也许是教育部的初心吧。

其次是文中巧妙地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他通过对百草园景物的生动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童年世界。同时,他又在叙述中穿插了对现实的议论,展示了作者自己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鲁迅先生以其生花妙笔把百草园的自然风物充分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不必^……也不必说……单是……就……这一组相互关联的语句便引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先写静景,“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里形容词的使用,无不准确、恰当地表现了事物的颜色或形状。再写动景,采用比拟手法,用 “长吟”来形容鸣蝉,用“肥胖”来形容黄蜂,用“轻捷”来形容叫天子,抓住了声音、形态和动作特征加以描写,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观察力和表达力,收到了让人如闻其声、如观其形的效果。

接下去作者又描写了“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这个局部的“无限趣味”: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找蜈蚣、拣斑蝥、拔何首乌不顾弄坏泥墙,摘覆盆子不惜勾刺伤人。而这一切只不过“单是”泥墙根一带的内容,因此,可以想象,整个百草园处处充满乐趣。它定然是作者心中真正的“乐园”!

这一切又是多么富有诗意啊!作者成功地从儿童的心理视角着眼,通过音、色、形、味等方面的适度点染,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形象鲜明的图画。在作者笔下,客观景物又与主观抒情性的咏唱交相融汇,再一次印证了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我们也从文字中充分感受到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在没有任何拘束的情况下那种欢乐的心情。

第三,是文中展现了作者对细节的敏锐捕捉能力。他通过对生活中小细节的描绘,以小见大,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文章一开始便扣住题意,介绍了百草园的来历、位置以及现在的归属。语言看看似平淡,并且,“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一句里“似乎”与“确凿”用在一起,好象是前后矛盾。其实不然,这两个词的连用恰好精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的特殊心情:对百草园的深情怀恋。百草园真的只不过有一些野草, 因此有“确凿”;但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我”不愿相信“乐园”里怎么会只有些“野草”呢?所以又用“似乎”。平淡之中见深意,越是不相信它有这么大的变化,就越足以表明对它的热爱之深。

因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更是一幅生动的成长画卷。它记录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轨迹,展现了他对自然、知识、社会的独特理解与深刻洞察。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成长经历与思想变化,也能从中汲取到成长的智慧与力量。

综上所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展现了鲁迅独特的文学特色与艺术成就。它通过对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描绘,以及对成长轨迹的回顾,展现了鲁迅对童年、知识、成长与社会的独特理解与思考。同时,鲁迅在文中的艺术表现手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此文写于一九二六年,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值得留恋和向往的世界。作为《朝花夕拾》的第六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散文。1926年发表在《莽原》时,有个副标题,叫作“旧事重提之六”。当时正是黑暗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在寂寥和苦闷中徘徊的鲁迅先生,“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他先后于北京、厦门写下十篇忆旧述感、记事怀人的散文,后来结集为《朝花夕拾》。先生曾自言云:“带露折花,香色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然而这十篇散文的确是现代散文园地中的一束奇葩,她们是那样素洁而淡雅,朴质而清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便是其中最明丽芳馨的一朵“带露”的“朝花”。

在《朝花夕拾》的所有篇目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满是童真童趣,读来最有趣;讲究诗性语言,最具感染力。儿时的迅哥是一个地道的顽童,百草园在他眼中,远近高低各不同,乐趣由盛夏延续到残冬。三味书屋虽然压抑,但是课堂内外也有不一样的风景。玩耍是孩童们的天性,从花园到私塾,场地变异又有何关系,玩乐才是硬道理!

第四是善于将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剖析,展现出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世界。他的文字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力量,既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又能够引发深刻的思考。不仅如此,长妈妈对他讲述的民间故事,诸如一答应便要吃人肉的美女蛇,能制服她的惟有飞蜈蚣,使鲁迅想到做人之险。当然,与闰土在百草园雪中捕鸟也是一件乐事,只是作者后来很快被送到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以致不能常到百草园去了。这使作者不胜感喟:“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里用了德语的“再见”,不仅造了一种谐趣,也对当时知识分子好摹仿外国人说话的时尚,开个小小的玩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触动了我们内心中那个最柔软的地方。当年华易逝,当岁月无从遮挽,谁的记忆深处,没有一个令自己感怀的童年呢?当世事纷扰,当现实无从逃匿,谁的内心深处,不住着一个儿时的自我?而这,也许是这篇散文深受读者喜爱的一个原因吧!也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童年。

我童年的“百草园”是村庄后面的一个小树林,里面常年有堆积的枯树枝、黄落叶、小土丘、不知名的小野果、还有好多野生的花朵,这些破败的草木,却是我们小孩子的乐园,我们一有空就在小树林里挖个洞、生个火,春、秋做野炊,夏天从小池塘里摸了鱼、捕了虾烧烤,秋冬天烤红薯、打雪仗。可惜,今天那个小树林早已不见踪迹了。

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像鲁迅那样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价值。因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广泛社会意义的作品。它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深入思考,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写《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原因,缘于鲁迅那段艰难的人生际遇。1926918日,鲁迅被迫离京南下厦门。在厦门,鲁迅受到当地势力的排挤,住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处在人生低潮的他,心中充满了孤寂和苦闷。在这种心境下,他的那些有关童年生活的回忆,就犹如暴风雨中一个宁静的港湾,让他得以慰藉心灵,忘却苦恼,使心情重归宁静。回忆和写作,让他找到了喧嚣尘世中的一处“桃花源”,从此得以放松心情,进行自我疗伤。

说实在的,回忆故乡和童年,总能减轻我们心理上的苦痛和压力,让人们充满信心地活下去。在鲁迅的记忆中,故乡有如画的风景,令人心情舒畅;还有众多善良的人们,比如长妈妈、闰土父亲还有私塾里的寿镜吾先生,给了他无私的关怀和教导。这些都让鲁迅依旧保持着善良的本性,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即使他的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鲁迅兄弟几人不得不寄人篱下,由锦衣玉食的少爷沦为低声下气的乞食者;即使周围还不时有族人长辈投以冷落、蔑视的眼神。可正是因为曾经拥有幸福的童年,鲁迅坚韧地走过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成为鲁迅一生用来慰藉心灵的良药。

有一位哲人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今天我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仍总为鲁迅先生的真诚和童心而感动不已。一边读者文章一边像鲁迅那样,重新梳理童年的记忆,重温拔节成长的声音,坚定继续前行的信心。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本名是周树人,“鲁迅”是1918年他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鲁迅先生曾到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习,后来弃医从文。他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朝花夕拾》《呐喊》《彷徨》《阿Q正传》等。

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静下心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吧,那些藏起的童心如朝花,使我们内心温暖,让生活充满美丽。

20241130

  

【小说小品】

小品三则(新郑市一中 徐文斌)

笑谈各国香水

法国:法国人本来就懒得洗澡,但又要体面,就拿香水来遮味道。他们的香水单独闻,怎么都觉得有点刺鼻,但要在没洗过澡的身体上搅和搅和,你再闻,保准味道厚实圆滑,前味似仙女,中味私魔女,后味私少女,一天闻下来,保你神魂颠倒。

英国:那地方出了下雨就没什么好折腾的了,所以英国人大多身上有股霉味,也不知“黄霉天”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他们生产的香水你去闻好了,隐隐约约总有些防蛀樟脑球的感觉。

德国:他们的香水最遵守时间了,时间一到,不管多好的香水,立马味道全无,你再怎么折腾也没用。而且,他们的香水闻上去给人的感觉特别严肃特别正经,跟涂德国香水的人去约会,简直就是去见上级领导。

加拿大:那地方气候寒冷,人口稀少,环境很恶劣。因此他们国家规定:生产商制造的香水,一定要具有定位的功能。这样,万一你迷失在茫茫冻土上,只要抹些本国香水,很快就会有救生犬来闻香救美人。

墨西哥:仗着他们那儿有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他们生产的香水,怎么闻都有一股地下墓穴的味道。不过还好,据说自打电影《古墓丽影。》风靡全球后,这种香水深得新新人类的喜欢。

日本:那里的人平时烧的菜做的饭都味道偏淡,所以香水也不敢往浓里做,免得影响食欲。而且,日本香水大多有海洋气味,一不小心,涂这香水的人会被当作渔民或鱼贩看待。

印度:香水气味跟烧的檀香很近似,如果你不知道檀香是什么味道,可以到一些高档厕所去转转。涂上这种香水,东西南北各走七步,如入无人之境。可谓: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十个美德

美国前总统里根很爱狗,觉得它们身上有很多值得人类学习的地方。在1982年的一次白宫记者招待会上,总统表示对美国社会越来越浮躁的风气很担心。台下有人问:“那么您认为现代社会中,人类最重要的美德是什么呢?”演员出身的里根沉思了一会儿回答:

你醒来后不用猛灌咖啡就能开始一天的活动;

你能永远兴高彩烈,不在乎小病小痛;

你从不抱怨,从不唠唠叨叨地惹人嫌;

每天吃同样的饭菜,却还能心怀感激;心爱的人不能时刻陪伴在你的身边,你能谅解,能忍耐;

你能平静地接受批评,心中不存怨恨;

你能对穷朋友和富朋友一视同仁;

你一辈子从未说过谎;

心爱的人拿你出气、恶言相向后,你能很快原谅对方,忘记一切不愉快;

你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对身份高低、肤色深浅、受教育多少等等,毫无偏见。”那么你就是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

停顿了半秒钟,里根对提问的人说:“不过,我的朋友,你的狗从小就拥有这些美德。”

踢踏舞

一个马戏团团长进一家酒吧,发现人人都挤在一张小桌子旁观看一个小表演:桌上摆了一只倒扣的罐子,一只鸭子在上面跳踢踏舞。

马戏团团长被此场景深深吸引住了,他向鸭子的主人要求买下这只鸭子。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1万美元成交了。

3天后,马戏团团长生气地跑回酒吧,说:“你的鸭子是敲竹杠!我当着所有观众的面把它放在罐子上,它却一下都不跳!”

“那就奇怪了,”鸭子的前任主人说,“你是不是忘了在罐子底下点根蜡烛?”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天中山教师笔会  办公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24-11-81

 QQ:929300821  QQ49969544  来稿信箱:rnjyxx@126.com

2008-2024   中网(zw78.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